-
1 # 自由自在的老蘇
-
2 # 慕陽寫文章
好詩,是苦難洗禮過靈魂產出來的,是發自內心深處,對詩歌的熱愛,感悟出來的。我們賦予世間萬物靈魂,自然世間萬物便在我們的詩中。好詩,是一種精神體現,內心的寄拖,對自然界的敬畏。
-
3 # 使用者李修生
寫詩我覺得靠靈感,借景抒情,借花抒情,抒發內心世界……。不管任何作品都來自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創造出一部好作品來,那並不容易,你看李清照寫的詩,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又合轍押韻,又把環境和內心,聯絡到一起。
-
4 # 掌中詩壇
首先要有感動,即要有情緒反應。
沒有情緒反應的詩歌,只是機械化的流水賬。
有了濃烈的情緒和感動,就需要將其儘可能的捕捉下來,
詩歌就是一種捕捉情緒的藝術表達手段。
只要有了真情實感,即使技術,知識粗糙,詩歌也能動人,別有一番質樸的趣味。
沒有真情實感,那就是隻能是鬧著玩一下,或者無病呻吟。
-
5 # 黑馬詩語
詩歌,是語言在生活中的歌唱,是反應生活最“亮麗”的聲音,詩歌離開了生活,就是無源之水,再動聽也只是一些胡編亂造的字句而已。
詩歌與靈感,常常是孿生兄弟,一首優秀的詩歌,常常在靈感噴發的一瞬間完成。
靈感,不是特異功能,更不是什麼天賦,而是對生活的深深熱愛與感悟,醞釀出的濃濃情懷。它或許在一草一木身上,或許在一事一物懷裡,也或許隱藏在日、月、山川、河流之間。
唯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才能孕育出濃濃情感;唯有愛與感悟交融,才能擦出靈感的火花。
好詩不是寫出來的,是靈魂的醒悟,是思想的昇華,是在某個突發瞬間,它們從思維深處飛了出來,一氣呵成。
要寫出好詩,就必須用心去認識生活、熱愛生活,只有走進生活,詩歌才會長出翅膀,從思想裡飛出來,帶給人們真理的認知,美的薰陶!
-
6 # 子塵詩生活
好詩好作都不是刻意寫出來的。凡是一門心思為了創造經典(爆紅)的作品,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道理很簡單,當一個人的心思用在刻意出奇制勝(創造奇蹟)之時,無形中就給自己施加了很大的思想壓力,如此思維的通道就不可能完全開啟(因為有壓力就有束縛),於是難免出現不得意的結果(大相徑庭或事與願違)。
而那些真正的經典傳世之作,無一不是作者在自然而然的情態下,突然迸發的創作靈感被及時捕捉,一蹴而就(渾然天成),而後幾經裂變式傳播和有口皆碑的傳頌、時間的沉澱與過濾才名聲大震、經久不衰的。
-
7 # 印真1975
見山賦山,涉水詩水。
遇文比斯,逢詞興匯。
草木有靈,場氛有隨。
知遇律音,散抒和陪。
信手陰陽,平衡合隊。
湖海江河,景華色繪。
書法丹青,梨園歌會。
踏青放懷,古典文聚。
平易百姓,生活酒水。
五行八卦,見爻不悔。
太極運化,自然功對。
文采楹聯,何奇為最?
海納百川,事半功倍!
虛懷若谷,互學可醉。
人間真情,瀟灑一回。
[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我想靜靜]
-
8 # 林萌
詩歌來然於生活,勤拼搏才致富;一草一木一方土,邊工邊學邊積畜;靈感自上心頭來,意念激勵智慧到;滿懷智慧拼出來。
-
9 # 山居齋主
感謝提問。
您說的“一草一木一方土,靈感自上心來”,我的理解是首先要擁有生活,寫自己熟悉的東西,才能“俯拾皆詩”。
至於好詩怎麼寫,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萬變不離其宗:詩緣而情而發。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日久生情。只有首先感動自己的作品,才能最終打動別人。
好詩是長期生活積累的厚積薄發,是情景交融的完美結合。那心中激情澎湃、欲罷不能的靈光一閃的瞬間就是靈感。好詩創造全靠靈感,而靈感又產生於對生活地高度結晶與凝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好詩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一切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源泉。
-
10 # 工信科
帶上一雙慧眼,捧出熱心一顆。
覓得幾行精句,溫暖幾人心窩。
積累積澱積蓄,萬千詩情噴薄。
-
11 # 智慧自在自如果你
隨便寫,好不好再說吧。翻出幾張照片,回憶一下過往雲煙,有意無意,凡塵素心。
人間天堂有花港,觀魚未見紅錦鯉。
枯木朽株插雲際 ,碧空如洗雲羽衣。
——擺渡人遊西湖花港觀魚記
紅日自出碧雲海,靈景耀目照神州。
心中常坐靈山寺,覺悟本性寫春秋。
——擺渡人遊平水平陽寺記
頂上飛簷豎廟宇,層層階梯日月升。
紅葉石楠觀往來,財神菩薩話乾坤。
——擺渡人遊靈隱財神殿記
萬年紅塵石不染,尼師話有神龜臨。
回首向來天穹處,歸去不能脫凡心。
——擺渡人遊九華地藏寺記神龜石
浮萍依水鏡,斷梗自飄零。
蓬萊不聞宇,將心付輕塵。
——擺渡人遊桐廬記
霧有重重境,路有層層深。
原處聲聲慢,疑似鸚鵡鳴。
——擺渡人遊靈隱記
曲徑通幽迷幻處,平和祥鳥飛碧枝。
叢林百花留麋鹿,世人嚮往尋仙居。
——擺渡人觀圖有感
太湖源下溪水潺,古橋長廊至此還。
棧道驚心不敢望,傳說禪寺在山坎。
——擺渡人遊太湖源記
白雲蒼狗隨意畫,藍天碧葉兩岸青。
指南山下東流水,千古絕唱至此回。
——擺渡人遊指南山記
-
12 # 清山峻嶺常青松
又是實踐與生活。詩歌詞賦的發展經被動有經濟蓬勃發展。倡導社會主義高科技發展惠民政策。進入世界領域的先鋒隊。
-
13 # 劉海888
詩歌來源於生活,因此你在遊歷大自然的過程中,你要善於觀察,善於抓住靈感;這種靈感來之突然,去之也很快。因此靈感來時,一定要善於抓住時機,一口氣寫完。因為這個時候,思緒萬千,感觸頗深。一些美妙的詞句,順口而來。當然,你還必須有一定的文學底蘊,並且要能很好撐握詩詞的平仄關係。要對於平水韻、今體詩的用韻及四聲和平仄及平仄的變格,對體黏,拗句和拗體都必須瞭然於胸,這是基礎的,也是最根本的。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寫好詩詞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因為詩詞實踐上跟你的閱歷大有關係,而這種閱歷也就是你的文筆要能情之所至,筆之所觸。所以平常讀唐宋古代詩詞時,要有目的去讀,要去揣摩古代詩人寫詩詞的手法,為我所用。之後,要多寫,一邊讀詩詞理論,一邊要邊讀邊寫。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再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現在的理解比以前強多了。我估計這一時間可能要兩叄年左右,因為這個時候你的胸懷氣度相經已經很不錯,要寫出好的詩詞是早晚的事情。
這裡以我寫詩的前三年及後三年來比較就可看出其中的差距:
1、獵獵軍旗展疆場,中華軍人豪情壯。颯爽英姿握鋼槍,保衛祖國慨而慷。南海風雲布迷茫,敵國挑釁極瘋狂。鐵血男兒守南疆,軍魂懾敵志氣揚。長征呼嘯宇宙唱,殲20亮相現鋒芒。東風橫掃帝國夢,蛟龍入海敵膽寒。鐵甲滾滾軍威壯,戰艦勇猛殺氣旺。敵人膽敢來侵犯,有來無回喪汪洋!
2,晴飛燕,冠狀侵,南北漫。億萬民眾一心齊。共同抗。眾志成城驅溫神。手段知多少。英雄無數。遼闊大地疫起,武漢更在中央。國之精英盡至,阻擊忙。看白衣戰士,鬥志昂揚。力挽狂瀾,誓將冠狀悶而終。人民子弟兵,盡在其中。軍號聲聲,衝鋒疫前,捨我其誰。笑看它日疫終了,更添豪情無數!再看今朝,春暖孕花蕾,靜待綻放!
3,滿江紅(武漢紀烈士)
武漢荊楚,
天人祭,淚哭大地。
英雄去,累悲人眼。
地悲人涕。
逝去白衣多戰士,
滅冠疫疾真英跡。
佇立哀,報冠疫消遁。
全民泣。
冠疫急,人潮襲。
逆勢上,平冠疫。
捨身醫病人,浩然長氣。
國旗降哀中國地,
警聲長叫英雄臆。
待從頭,築萬里長城。
朝天懌。
4,滿江紅(海軍徵大洋)
萬里龍宮,波濤碧,海軍浩氣。
壯激烈、硝煙百萬,軍旗獵勢。
萬里之洋航母劍,汪洋滅敵空殲擊。
天翻覆,混和艦航洋,朝天泣。
虎門恥,猶未洗。
殲鷹耀,昂戈止。
甲午風雲贊,八一軍旅。
空警展鷹星璀璨,萬空之域長劍敵。
深藍軍、高奏凱歌捷、嘯天際。
5,五一遊海埂公園
今觀海埂綠長蔭,倒映群峰綠水溪。
萬景天然雲海闊,千般麗景海天嘻。
閒人不絕遊海埂,萬喜之情綠水堤。
最愛春城多喜報,景觀世界也驚奇。
6,小重山(五一海埂)
倒影群峰綠水清。
天藍雲淡闊,綠海天。
芭蕉梧樹鬱蔥蔥。
千般景,走覓海鷗飛。
萬翠綠滇池,
汪洋一色碧,綠悠悠。
更多人不絕遊堤,
春色濃,海埂景風光。
7, 深海餐廳在金鷹
喜尋螃蟹在金鷹,今看海鮮煮煎尖。
一座難尋終落腳,遊人不盡五一天。
吃喝煎煮海鮮味,最美佳餚在煮煎。
更喜深海餐派對,金鷹深廈盡新鮮。
8,長征五號B一飛沖天
文昌海南焰衝乾,火箭飛昇震地燃。
貳拾年來追夢醒,長征五號首功研。
驚天動地一聲雷,奏響中國勝利年。
坐二觀一真實現,中國航器世領先。
9,五一遊海埂公園之二
霽景初開氣量昆,胸兵百萬入胸伸。
千般麗景海天嘯,波綠層層碧海吞。
萬景天然雲海闊,風花獻媚燻青深。
掀來海浪起波濤,盡看滇池綠喜春。
-
14 # 大鬍子林肯
有關怎麼寫好詩詞的理論,本人已做了些歸納,在其他問答中已有詳解,不再重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只亮亮醜,幾首下水拙作,見笑於大方之家!
本地習俗,除夕夜,每家每戶門前燃一柱香,祈福祝願
庚子春節
龍煙嫋嫋泛紅光,香霧濛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春未醒,故爆花竹燃桐鄉。
江畔稀稀聲寂寂,糖葫豔豔綻鏗鏘。
莫道肺炎似狂魔,勇士逆行愛無疆。
除夕的夜空,被爆燃了
今年全民抗疫,寫了近十首詩詞,擇其中一二。
清平樂_致逆行者
莎莉撩漢,皆云爾狂猖。呼春雷將蟄龍喚,魔炎魅火掃蕩。
寒雨連山氷凍,八方馳援匆匆。逆行躍進時空,守土何問西東。
踏莎行_支援社群抗疫
春暖花豔,閉戶封巷。二十七將接飛檄。春風不解禁隔離,蒙臉匆匆行人面。
心中執念,家園共建。抗疫接續守望。無聲戰役喚我先,九州如磐築心圓。
-
15 # 中國新派詩人冷雁
現代詩到底怎麼寫才能抵達讀者的心靈?
——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冷雁)我們知道歌以傳情,詩以言志。
一首優秀的詩歌作品,在形式上要求語言美,語言美不僅僅是指華麗的辭藻,而是指語言表達出來的意境。在內容上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不是說寫實就是言之有物,寫意一樣可以打通讀者的心靈,關鍵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或遐想,回味。
詩歌是詩人內心世界與外部物象的碰撞,是詩人個人情感在客觀物象上的投射,從而產生意象的聯想、營造出意境美、抒發情感、言表個人志趣!
那麼詩到底要怎麼寫,才能打動人心?一首優秀的詩歌作品,一定要走心。不要講大道理,因為大道理大家都懂。日常生活中,景無處不在,但不是一切的景皆可入詩入文,一切由作品的立意,主題的基調來決定。
這些景,就是我們詩歌創作中常常說到的物象,經過詩人的審美,藝術加工,而碰撞出的意象。這些景已經不是純粹的景物,已然被詩人賦予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賦予獨特的審美內涵,與審美情趣。
以李白的《月下獨酌》為例,這些目光所觸及的花前月下,早已成了詩人心靈感應到的景。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這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意表明,詩人心中愁悶,遂以月為友,對酒當歌,及時行樂。組詩運用豐富的想象,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一種複雜感情。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深處卻有無限的淒涼。全詩筆觸細膩,構思奇特,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勾起了所有讀者的心絃,引起了普遍的共鳴
詩中有花,月,酒。有月徘徊,有影零亂。可謂動靜相宜,物我一體。
這樣的詩歌擁有語言美、韻律美(節奏感)、意境美。只有這樣,作品才能深入人心,打動人心,穿透人心!故名垂千古!
古今中外,真正優秀的作品除了講究語言美、韻律美(節奏感)、意境美,同時還能與時俱進,時刻把握時代的主旋律。 -
16 # 虎年吉祥75
詩歌源於生活,源於自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切景語皆情語。一首好詩是作者的真實經歷,生活感悟。即使是山水田園詩,也是詩人移情於景的。但我更認為一首好詩,其實是時代的產物。詩人在詩歌上取得巨大成就與時代密不可分。中國詩歌在唐朝通常背稱為“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湧現出兩位著名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杜甫,現實主義詩人。
李白生活在唐朝鼎盛時期,那種繁榮富貴的太平盛世,給他帶來了對生活的無限憧憬,想要遊遍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願望。所以他創作出了“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飄逸豪放的詩句。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時期,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親眼目睹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疾苦,自己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此期間,他寫出了佳作《三吏》、《三別》;留下了“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白頭騷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憂國憂民的千古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寄予了杜甫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古代詩歌源於生活,源於自然,現代的詩歌也是如此。“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是20世紀70年代的詩人顧城的詩《一代人》。詩歌僅用兩句話就把文革期間的一代年青人處境寫了出來,那是一個幾乎黑暗的時代,是一個所有年輕人都迷惘的時代,“黑夜——眼睛——光明三個簡單的意向構成了一個開放的時空,在一個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你的內心卻充滿了對光明的嚮往,這不是對黑暗的絕望,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宣言。
當代女詩人舒婷的代表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是一首深情的愛國之歌,詩中交融著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時代感,湧動著擺脫貧困掙脫束縛,走向新生的激情。
詩歌源於生活,源於自然,沒有生活,就沒有詩歌,詩歌與時代是息息相關的,是時代的產物! -
17 # 非當代詩人
第一,詩必須有意象或意象構成的意象群或意境來表達詩人的情愫或思想。詩中的語言不直接承載詩人的思想情感。詩人的思想情感是蘊含在意象、意象群或意境裡。詩人使用語言作為物質材料,來塑造意象、意象群或意境。詩的這個元素,使詩呈現出藝術的審美特質。
讀詩,首先要解讀出詩人用語言塑造出來的意象、意象群或意境,再從意象、意象群或意境裡解讀出詩人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雙重的解讀,是語言的藝術解讀。沒有意象、意象群或意境的現代詩,一定是沒有審美價值的詩。這樣的詩,絕對不是好詩!
第二,好的現代詩要有豐富獨特的想象。詩裡的意象要有獨創性,詩才能具有藝術的價值。而這獨創的意象,需要詩人有豐富的想象力參與其中才能完成。“全息通感”的藝術技巧更使詩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沒有想象力的現代詩,也絕不是好詩!
第三,詩人的思維節奏一定要契合詩的主題所具有的內在節奏。詩的分行,外表看是語言的建築形式,實質上是語言構築起的主題內在節奏與詩人思維的內在節奏契合的產物。
現代漢語從古漢語的單音節表意單位到雙音節或更多的音節來表意的變化,自然影響到詩的語言節奏的形態。現代詩採用現代漢語的形式來展示主題的內在節奏與詩人思維的內在節奏的和諧統一,也就不可能形成像古詩那樣嚴格的音韻態勢。現代詩的語言分行,必須能夠體現兩種內在結構和諧統一的邏輯,使詩中的意象形成一個完整的意象、意象群或意境中心。
評價現代詩的好壞優劣,不是用現代漢語的交際功能,而是要用現代漢語的藝術功能!所以,不管是口語詩或是書面語詩,不管是先鋒派或其它流派的詩,也不管你有著怎樣炫目的宣言和執著的實踐,如果一首詩裡,沒有這三個基本元素,都不能算是好詩!讀不讀懂,實在不是好詩和差詩的判斷標準!要懂音樂,必須有音樂的素養,要懂繪畫,必須要有繪畫的知識,同理,要懂現代詩,也必須有現代詩的知識和素養!這需要現代詩基礎理論的教育來完成!
如何寫出好詩,用24個字進行回答,簡單易記。
1詩是糧食——是指寫詩的目的,即為誰而寫?為什麼而寫?以及詩歌的功能與作用。
2美是真理——是對詩的形式美的要求,而美的核心是愛是善,大美為真,美是文學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3民生主題——是指詩的審美領域和核心母題,即詩歌是什麼?為誰寫?這實際上是一個文學主旨和方向問題。我們一定要把人民作為創作主體,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4中西融合——是說中國新詩應面對兩個傳統,即中國民族詩歌傳統和西方詩歌傳統,而外國詩歌傳統只能透過民族詩歌傳統起作用,並在中西方詩歌美學相融合的基礎上,去探索和創新。
5思想影象——這是詩歌的定義,即要思想意象化,情感具象化。一切文學藝術都是視覺的,視覺性永遠是第一位的。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一大樣式,只能是“思想藝術”、“靈魂藝術”和“視覺藝術”,即詩是心靈影象、人生影像和世界映象。
6詩應不朽——這是詩的惟一審美標準,也是詩人畢生追求的終級目標。詩人的詩作必須能夠跟隨時間廣泛流傳,就像屈原、李白、杜甫的詩歌一樣歷千年而不衰。為此,可以說只有為眾多人喜愛的作品,才能成為流傳經世的作品,流傳經世是由人民來流傳。
作詩可以分以下六步:
第一步:語言準確。不敢想像,對一件事(或物)的字面意思表達不完整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怎麼能稱其為“詩”呢?
第二步:平仄合律。如果寫格律詩,就一定要遵從格律詩的一般格式來寫,即便是古風,也有其基本的詩韻;
第三步:結構完好。如同一個人一樣,要有頭有腳、有內臟器官 ,對於詩而言,就要在“起承轉合”四大要素上多下點功夫;
第四步:煉句巧妙。所謂一字千金,便是如此道理,詩有詩韻詩魂,平鋪直敘的文字堆砌,不叫詩,即使有簡單的韻,也只能稱其為打油詩而難登大雅之堂;
第五步:見解獨特。要透過詩句反應出自己對事物獨特的看法或感受、感觀,不能人云亦云,嚼別人嚼過的飯,毫無意義;
第六步:寓意深遠。要透過詩的字裡行間,聯想到或寓含到更深遠的字面以外的東西。
回覆列表
我認為寫出好詩,一靠情境,二靠思考。沒有情境就沒有靈感。沒有靈感自然寫不出好詩。有病無病都呻吟,拿來碼字,讓讀者浪費時間,有點不妥,我不能說自己寫的怎麼樣,自己無法評價,好詩是讀者評價出來的。所說的情境是客觀的,包括人和自然,如果沒有人和自然的刺激,那來的靈感,沒有靈感就不會有思考。無論的古人還是今人的好詩都是拿人的美,自然界的美來說話的,也就是用形象表達思想。所以說詩人首先是一個思考者,然後是個思想家。這樣的詩人寫出的詩才能和讀者產生共鳴,也能讓讀 者走進詩人的內心。我認為好詩就是擁有讀者的詩,至少能讓讀者記住的佳句。一首
有詩眼,也就是點睛之筆就是好詩了。
我看寫詩的人都是有點追求的人,別苛求好與壞,只有喜歡不喜歡之說,不同的讀者對不同的詩人的好惡都無可厚非。
詩人如果靠靈魂去寫詩,一定是打動人的。現代不是沒有好詩,只是沒有發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