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果山的桃兒

    當時活著的皇子有四珹(1763年出繼),六瑢(1772出繼),八璇(沉湎酒色,有腳病),十一瑆(摳門,乾隆氣他沾染漢人習氣),十二璂(被媽坑),十五琰,十七璘(乾隆不喜,懶得管)。放眼望去只有淑嘉和孝儀的兒子爭皇位,淑嘉死了,且兒子還都不爭氣,所以皇位最終是誰的,其實大家都看的出來,而且乾隆晚年這些皇子,真的是無人可選,永琰的無功無過,的確算是出眾了

  • 2 # 茹叔敬

    其實,立太子的事皇帝是十分頭痛的,因素是立誰?中國帝王一般要娶很多妻子。帝王娶很多老婆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生很多很多的男孩子,帝王要這麼多男孩子做什麼啊?就是自己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有一個大有餘地的選擇呀!可見,帝王娶很多妻子,不是為了生活上的淫樂,而是為國家的前途啊!!於是,帝王一般都有龐大的後宮群,生出了很多兒子。於是,難題就出來了:立誰呢?漢族王朝處理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一些,那就是立(嫡長子)。就是正宮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當然,第二個兒子也行,總之,保證是嫡出。清朝截止到這時選擇繼承人並不侷限於嫡長子,凡是皇子,不分嫡出庶出,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於是,麻煩就多啦,皇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皇子身邊趨炎附勢的人呼風喚雨,糾紛不斷,你看看康熙晚年,就差點兒沒讓他那幾十個寶貝兒子氣死!!最令人頭痛的因素一旦立了太子,皇帝和太子關係都不好。是有原因哦。皇帝是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太子並沒有什麼權力。但是,太子那是(潛力股),升值空間無限。在太子周圍,難免要聚集起不少(燒冷灶),也就是做長遠投資的人,以致形成另一個實力集團。你看看康熙八子胤禩不是政實了嗎?如果皇帝立完太子不久就死了,那麼太子最理想了,但皇帝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那就鬧翻天了,如果幾十年也死不了,你說太子急不急,太子,尤其是太子身邊的人,每天都盼著皇帝早死,時間一長,沒有不透風的牆,能不產生矛盾?往小了說,父子猜疑,不可避免,往大了說,發生宮廷政變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迴歸正轉,閒話休題。乾隆皇帝即位初年,豪情萬丈,年輕時的他小瞧了立太子的困難。呀呀!他還想效法漢族立(嫡長子)的辦法,為大清朝皇帝統治增添光彩的一筆。於是乾隆元年(1736),乾隆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他的母親是皇后富察氏。過了三年永璉死了,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乾隆並沒有改變立嫡的決心,他後來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結果沒幾天,乾隆十二年冬,永琮也死了,死的時候才二歲。從此,乾隆基本上死了(立嫡)之心,但又不甘心在庶出諸子中選擇,你說他頭痛不頭痛?從而左右為難,心情不安,焦灼萬分!乾隆心攻怒火:今後,誰敢向朕提及立太子之事,朕就將誰正法(殺頭)!時間轉眼到了乾隆六十三歲了,立儲不想也得想啊,這個時候,皇子成器者少,活在人間的皇子就剩下六人了。這六人中,還有兩人已經過繼繪了兄弟,所以,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四人了。這四個兒子全部是庶出,那時的乾隆已經不存在什麼嫡庶之見了,只看誰的品格,能力更強些。最後透過實習考察終於選擇了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

  • 3 # 一貳一橙

    乾隆實在太能活了,從公元1711年到1799年,活了將近一個世紀。也是因為這樣,乾隆十七子多數都熬不過父親。

    到了乾隆六十年,十七位皇子裡只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四個了。

    首先就剔除了其中兩個

    皇四子永璇雖然是四子中最年長者,但他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據北韓使節所說是:“沉溺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還多次被乾隆公開訓斥,所以他一早就被排除在繼位的名單裡了。

    至於皇十七子永璘,年紀最小,也是最渾、最不成器的,而且他是皇十五子永琰的親弟弟,乾隆自然也不會做出“廢長立幼”的行為來,況且乾隆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小兒子。和眾哥哥比起來,永璘的繼位可能性是最低的,也排除在外了。

    而剩下了兩位: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兩人都受到了乾隆的疼愛,在乾隆五十四年之時,冊封永瑆為成親王,永琰為嘉親王。當時的輿論導向基本認定了:皇儲之位無出此兩皇子。

    為何最終選擇永琰?

    第一:永琰比起永瑆,發展得更全面。同樣據北韓使臣所記:“永瑆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個性柔而無斷”。永瑆雖然文才出眾,尤其善於書法(乾隆書法四家之一,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但疏忽騎射弓箭,儒生文人氣過重也讓乾隆反感,曾嚴厲申斥他,要永瑆多加鍛鍊。

    而永琰呢?不管是外部還是國內,都是一片讚揚之聲,“飭躬讀書、剛明有戒,聲譽頗多”;“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矣”等等,都表明了永琰深受中外各人的認可。

    第二:永瑆性格有缺陷。永瑆為人吝嗇成癖,府中眾人皆粗衣麻布,清茶淡飯,連妻子富察氏(乾隆富察皇后侄女,大學士傅恆之女)也一視同仁。吝嗇得當時節儉,吝嗇過頭就是神經病了,堂堂一個王爺府,被永瑆搞得像個災民避難所似的。甚至還出現過吃死馬的荒唐事件。

    而永瑆吝嗇,做事斤斤計較,連帶性格也發生了轉變,對家人、對大臣、對兄弟也是如此。“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馭人”,父親的寵愛稍微一弱,就暗地裡寫文章諷刺罵街,根本就不講道理。

    像這樣的人能做好皇帝嗎?自然就被乾隆排除出去了,加上乾隆即使退位,但也還想把持朝政。而以永瑆目無尊長的表現,自然不會同意乾隆攝政的做法,父子倆很有可能會因權力而鬧翻。可永琰就不同了,雖說文學比不上永瑆,但卻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性格、脾氣也好,是最能滿足乾隆要求的繼位者了。

  • 4 # 伊耆角木

    乾隆太能活了,到他傳位那時候,十七個兒子只有四個活著了,永琰也確實是四個人中最好的一個了。

    清朝雖是滿人,但從康熙開始,漢族政權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就深深烙印在清朝皇帝心中。康熙二立二廢太子胤礽,就是嫡長子繼承情節。乾隆處處以祖父康熙為榜樣,在嫡長子問題上也是如出一轍。早在乾隆元年,乾隆就按照雍正設立的秘密建儲制度,將皇次子永璉(富察皇后長子)的名字寫在傳位詔書上,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當時,乾隆自己年僅二十六歲,而永璉不過七歲。但好景不長,僅僅兩年之後,永璉去世。乾隆大為悲痛,追諡永璉為“端慧皇太子”,明確他曾作為儲君的身份,並建立了高規格的太子陵園。之後,乾隆又將目光落到富察皇后第二子皇七子永琮身上,但永琮也於乾隆十二年早夭,年僅兩歲。乾隆又破例追諡悼敏皇子(未成年皇子通常沒有諡號)。連喪二子後,富察皇后鬱鬱而終,乾隆又大發雷霆,責難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沒有哀悼之情,不配成為皇位繼承人。最後,這兩個皇子又因此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英年早逝。

    之後,乾隆立那拉氏為繼後,繼後有皇十二子永璂、十三子永璟(早夭)。永璂也算是嫡子待遇了,但是乾隆三十年,繼後卻與乾隆突然反目,雖未廢黜,卻形同被廢,次年去世。永璂自然也沒有什麼恩寵了,乾隆四十一年,二十四歲的永璂去世,沒有追封任何爵位(直到嘉慶四年才追封貝勒),足見不受寵。當然,他受不受寵都沒什麼區別,因為即使受寵也活不過乾隆,一樣沒用。

    於是,乾隆再也沒有嫡子了,只能立庶出皇子。乾隆另一個屬意的繼承人是皇五子永琪,永琪富有才情,弓馬騎射、文史書畫、天文地理、各族語言無一不通。乾隆二十八年圓明園大火,永琪揹負乾隆出逃,仁孝被乾隆讚賞,於乾隆三十年獲封榮親王,是乾隆朝第一個活著獲封親王的。但四個月後英年早逝,乾隆晚年多次表示曾想傳位永琪。

    歸根結底還是乾隆活太長了。當他達到自己承諾退位的乾隆六十年,十七個兒子裡只有四人健在,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璇屬於爛泥扶不上牆,屢屢因為舉止輕浮、行為不端被乾隆訓斥,據外國使臣記錄,永璇沉迷酒色,加上有腳病,還沒人緣,絕對不是皇位繼承人選。皇十一子永瑆,也就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成親王。他工於書畫,才華橫溢,但是被人稱“柔而無斷”,更有藝術家的怪毛病,據說他怪異吝嗇,家裡的馬死了,就讓一家上下連續幾天只吃馬肉,丟盡了臉。皇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都是乾隆晚年最寵幸的令皇貴妃魏氏所生,永璘因為最小,被乾隆寵愛,卻也養成了一身紈絝習氣,爵位也低於永瑆永琰,說明僅僅溺愛而已,絕無傳位之心。

    最後,只有皇十五子永琰,總算勤學、沉穩、仁孝,雖然不是特別出眾,但比三個兄弟好很多了。就這樣,皇位給了永琰。

  • 5 # 澹奕

    乾隆帝:朕也想選嫡子繼位,但無奈幾個嫡子都沒有我能活啊。

    按照古代的傳統繼承規則,乾隆帝剛開始的確是想要冊立皇后的孩子為儲君,只可惜兩任皇后的皇子,都沒有這個命數,無奈之下,乾隆帝只能從庶子中選擇繼承人。

    因為之前看中的繼承人接連早逝的打擊,乾隆帝直到很晚的時候才重新選擇儲君,而那時候能夠讓他挑選的皇子,已所剩無幾,最終矮子裡挑高個,選中了十五皇子永琰。

    的確有意冊立嫡子為儲君

    從先秦時代開始,周天子就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通常來說,皇后生的孩子要比其他庶出的皇子,要有優先繼位的資格,但清朝不一樣。

    皇太極尚且還是正室所生,但順治帝、康熙帝與雍正帝,都不是嫡子。

    清朝大致上,其實並沒有非嫡子繼位不可的規矩,從前的立嫡立長,在清代變成了立賢,到底選擇哪個皇子為繼承人,完全看皇帝的意思。

    康熙時期,最後一次公開冊立太子之後,從雍正朝開始,清朝秘密冊立儲君,皇帝都是將繼承人的名字寫好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待先帝殯天才能開啟。

    乾隆帝的髮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從潛邸時代就服侍乾隆帝,二人有兩個皇子,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璉乃是皇次子,也是嫡長子。

    永璉尚且年幼,乾隆帝就有意將其作為儲君培養,但這個孩子才八歲就夭折了。

    之後富察皇后又生下了永琮,乾隆帝再次動了立儲的心思,可這個孩子也在一歲多夭折。

    富察皇后崩逝後,嫻貴妃那拉氏成為繼後,也生下了兩個皇子,其中十三皇子永璟早夭,而十二皇子永璂,成為了乾隆帝唯一的嫡子。

    但乾隆帝與那拉氏的感情不如與孝賢皇后,對於永璂,乾隆帝倒也沒想將其冊為儲君。

    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與繼後那拉氏反目,永璂受到生母連累不受乾隆帝所喜,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甚至連個貝子的爵位都沒有,之後乾隆帝沒再立後,自然也無嫡子能繼位。

    超長待機,無子可選

    乾隆帝的確膝下有不少皇子,多達十七人,但是另一方面,乾隆帝是史上最長壽皇帝,活到了八十九歲的高齡,他身強力壯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想著立儲。

    因為想要冊立嫡子的心願接連落空,乾隆帝也想過庶子,最出色的就是五皇子永琪。

    永琪是乾隆諸多皇子當中最出色的一位,其生母愉妃珂里葉特氏儘管不得寵,但永琪本身文武雙全一表人才,乾隆帝非常滿意。

    在所有皇子中,永琪是最早在生前獲封親王爵位者,乾隆立儲的心思十分明顯。

    但是永琪也英年早逝,在被封王不久後也因病去世,這次打擊以後,使得乾隆帝很多年都沒敢再想立儲的問題,因為他覺得,自己看中哪個皇子,就會讓皇子離世。

    但是,乾隆帝這麼一拖就是幾十年歲月,雖然乾隆帝本人非常長壽,可是他的兒子們,卻大多沒有繼承這方面的血脈,都活不過親爹。

    除了幾個早夭的、英年早逝的,還有兩個皇子被過繼出去的。

    到了乾隆帝晚年,重新考慮立儲問題的時候,皇子已所剩無幾,只剩下四個人,也就是淑嘉皇貴妃所生的永瑆、永璇,還有孝儀純皇后所生的永琰與永璘。

    而且這四個皇子當中,永璘出生比較遲,乾隆想著立儲的時候,根本沒考慮他。

    這四個皇子都是庶出,相對來說,永琰與永璘的生母魏氏,生前乃是令皇貴妃,代行皇后職責長達十多年,要比淑嘉皇貴妃尊貴得多,所謂立子以貴不以長,也是這個道理。

    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與繼後所生的孩子,都沒能成為繼承人,即便是永璉、永琮與永璂沒有早早離開人世,但也未必活得過乾隆帝。

    反正,乾隆帝想要冊立嫡子為繼承人的念頭,註定是不可能實現了的。

    而一大堆的庶子,大多數也沒能熬到乾隆帝立儲的時候,在此之前就去世了,乾隆帝退位的時候別說皇子,就連皇孫,都已送走了一大半。

    僅剩的四個皇子,幼子永璘太小了不考慮,真正讓乾隆帝糾結的還是永瑆與永琰。

    但綜合考慮之後,乾隆帝覺得永琰更出色些,而且性格比較好,永琰的兒子綿寧得到乾隆帝的青睞,最終乾隆帝只好冊立了永琰,讓他成為了繼承人。

  • 6 # 太常吸貓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一下乾隆選取繼承人的時候有哪些兒子可以挑。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從公元1711年活到了公元1799年,乾隆這個年號是從公元1736年到公元1796年。

    乾隆選擇繼承人,首先要選取自己尚且活著的兒子。算上幼年夭折的,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

    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孝賢皇后喪禮時表現得不夠悲傷,被乾隆斥為“不知禮”,兩年後(也就是乾隆十五年)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被追封為定親王。皇三子永璋則是乾隆二十五年死的,同年永琰出生。這兩個兒子既不得聖心又早逝,自然不能成為繼承人。

    皇次子永璉是孝賢皇后的兒子,也就是端慧太子(追封)。雍正為其慈銘,已有承宗器之意。乾隆已經將寫有其名字的密旨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然而這個兒子只活到八歲就死了。皇七子永琮是孝賢皇后的第二個兒子,乾隆也曾想立其為太子,不想沒滿兩歲就出痘夭折了。因此,最有競爭力的兩個兒子都是早夭。

    皇四子永珹出繼胤裪後,成了別人家的兒子,乾隆去世前二十二年,也就是1777年去世。

    皇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據說其擅長騎射,漢語嫻熟,十分受乾隆鍾愛,曾受封榮親王,然而受封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清高宗退位於乾隆六十年),年僅二十六就死了。

    皇六子永瑢參加過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多才多藝,頗有畫作傳世,但是被過繼給允禧,死於乾隆七十九歲那一年。

    皇八子永璇倒是十分長壽,比他的弟弟嘉慶皇帝還多活了十二年,然而辦事不是很靠譜。嘉慶十七年還因為在武英殿刻父親的聖訓誤書了廟諱,被免了三年的俸祿。

    皇九子和皇十子幼殤,連名字也沒有。

    皇十一子永瑆也算比較長壽,比嘉慶多活了三年,工於書法,但政治表現遠不如書法水平,在嘉慶年間也幾起幾落,有時還會犯糊塗。

    皇十二子永璂雖然身份貴重,但是其母親為繼後烏拉那拉氏,結局十分淒涼,也影響了他本人與乾隆的關係,乾隆四十一年卒後僅追封為貝勒。他的弟弟永璟幼殤。

    孝儀純皇后,也就是影視劇裡的令妃,生了四個兒子,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幼殤。活下來的兒子是皇十五子永琰(生於1760年)和小六歲的永璘。這裡說一下,嘉慶待這個弟弟相當不錯,和珅死後把宅子賜給了永璘。

    選擇繼承人的過程中,孝賢皇后的兒子、皇五子永琪都曾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但是隨著一個一個的先於乾隆離世,乾隆晚年選擇永琰也是情理之中。也就是說,排除沒活過乾隆的十二個兒子(幼殤、早逝、被自己責罵鬱鬱而終老大老三、母親失寵被連帶),排除出繼給別人的倆兒子,再排除長壽但不太靠譜的永璇、永瑆,乾隆最後能選的也就是令妃的活下來的兩個兒子。

  • 7 # 葉動樹揺

    一句話總結“瘸子裡挑將軍”。大家都知道,乾隆的壽命也是滿清十三位帝王之最,當然活的時間長,生的孩子也就多,算得上是位高產皇帝。

    不過,可能是因為嬪妃們都年齡太小,或者乾隆的小蝌蚪用多了導致質量下降,導致他的子女大多早夭。乾隆皇帝一共生下了17個兒子,居然經歷了13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只有4個在乾隆以後死亡的,其中就有嘉慶皇帝,相比其他而言,唯有嘉慶資質可以。他們有的一二歲就死亡,有的還沒有起名字就死亡,有的活到二三十歲死亡。特別皇后生的二個,一個九歲死了,一個二歲死了,但乾隆很寵愛他們,死了以後仍然追封他們為皇太子,要是他們不死,根本沒有嘉慶什麼事了。

    1、皇長子,永璜,雍正六年生,乾隆十五年死亡,年二十三。

    2、皇次子,永璉,就是《延禧攻略》裡開始富察皇后天天哭喊的第一個死去寶貝兒子。雍正八年生,乾隆三年死亡,年九歲,死後被追封皇太子。3、皇三子,永璋,雍正十三年生。乾隆二十五年死亡,年二十六。

    4、皇四子,永珹,就是《延禧攻略》裡嘉妃的第兒子,乾隆四年生,乾隆四十二年死亡,終年三十九歲。

    5、皇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五阿哥”。乾隆六年生,乾隆三十一年死亡,年二十六,《還珠格格》裡寫的假死沒有依據。

    6、皇六子,永瑢,乾隆八年生,乾隆五十五年死亡,年四十七。

    7、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一年生。就是《延禧攻略》裡開始富察皇后天天哭喊的第二個死去寶貝兒子。乾隆十二年死亡,年二歲。

    8、皇九子,未命名,乾隆十三年生,乾隆十四年死亡,年二歲。

    9、皇十子,未命名,幼殤,乾隆十六年生,乾隆十八年死亡,年三歲。

    10、皇十二子,永璂,乾隆十七年生,乾隆四十一年死亡,年二十五歲。

    13、皇十三子,永璟,乾隆二十年生,乾隆二十二年死亡,年三歲。

    14、皇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二年生。就是《延禧攻略》裡魏瓔珞的第一個兒子,乾隆二十五年死亡,年四歲。

    15、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嘉慶二十五年死亡,年五十二歲。

    16、皇十六子,未命名,乾隆二十七年生,生母也是《延禧攻略》裡魏瓔珞。乾隆三十年死亡,年四歲。

  • 8 # 談古論金

    乾隆帝一共有17個兒子,但是到了乾隆帝晚年——以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時間節點——的時候,他可以選擇的物件只剩下5人。

    那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愛新覺羅·永璇生於1746年,此時28歲,從年歲看相當合適,其母親淑嘉皇貴妃金佳氏身份雖然不如孝賢皇后富察氏貴重,可比起令妃也沒有什麼差的地方,但是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另一方面,乾隆帝安排他乾的事情,他往往率性而為,幹得十分不靠譜,屢次受到處罰。

    愛新覺羅·永瑆生於1752年,此時22歲,其母親也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他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家,漢文化素養較高,但是永瑆“持家苛虐”,為人吝嗇到令人無語的地步,屢次被乾隆帝申斥卻依然故我,而且“柔而無斷”(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昭槤在《嘯亭雜錄》中的評價),也屬於望之不似人君——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文人習氣這一面,本身喜歡漢文化的乾隆帝也表示過不滿。

    愛新覺羅·永璂生於1752年,比永瑆小大約2個多月,其母親是乾隆帝的繼皇后那拉氏,他出生的時候母親已經被冊立為皇后,乾隆帝也專門作詩誌喜,受到特別的重視,後來帝后反目,繼皇后那拉氏忤旨截髮,永璂作為其兒子實際上受到了牽累,喪失了繼承人的資格。乾隆帝一直對永璂態度還可以,經常溫言勉勵,但透著客氣,後來乾隆四十一年(1776),時年25歲,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迄其去世,永璂沒有獲得封爵也沒有分府。

    愛新覺羅·永璘生於1766年,此時只有8歲,其母親是孝儀純皇后(令妃魏佳氏),他所謂的最不成器,天天四處遊蕩,惹是生非,這時候還沒有表現出來,可能只是因為年紀過小,還沒有進入乾隆帝選擇的視野。

    剩下能夠繼承皇位的只剩下愛新覺羅·永琰,他生於1760年11月13日,此時14歲,未來以20、30歲左右的年齡繼承皇位(此時乾隆帝對自己的壽算也並無準確的預期),從年齡上正合適。

    而永琰本人“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均為李朝使節打聽到的情況),清朝官方典籍也記載了他“沖齡備蒙恩眷”等受到乾隆帝重視的事實。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乾隆帝兒子中出繼其他宗系的成員如皇四子永珹等,本身就直接說明乾隆帝沒打算考慮其成為繼承人,並不是因為出繼之後沒法再歸宗繼位。

  • 9 # 殘紅劍

    永琰資質在乾隆的兒子中的確不出挑,但是架不住永琰身體好。

    乾隆是個長壽的皇帝,可惜兒子並不是都有他的好身體,他原本希望皇五子永琪繼位,永琪天資過人,少年頗有學術,馬步騎射樣樣精通,還在圓明園大火中救出過乾隆,可惜英年早逝。

    最後乾隆屬意繼承皇位的,只有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人很少,也只有他們給乾隆選了。只能矮個子裡挑高個兒。不過永琰倒是少見的聽話,對他父親言聽計從,為人比較忠厚,中規中矩,又重視孝道。少年時便成績優異,年長後,尤喜讀諸史、通鑑,居然達到“上下三千年,治跡目瞭然”的程度。可見永琰也是有能力的人。至於為什麼清朝開始沒落,是因為根基已經腐壞,嘉慶沒那麼大本事改變,只能任由發展。

    所以乾隆秘密立了永琰為儲。即便永琰自己繼位了,父親依然親政了四年,他也沒有怨言,可見嘉慶帝很能忍啊,也相當聽乾隆的話。

    望採納。

  • 10 # 作家關捷

    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拋棄了不論好歹的″嫡長制",乾隆在眾多皇子中多年觀察反覆考量,優中選優選了庶出的十五阿哥,因為他"_“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然而,儘管如此,嘉慶也是守業有尚可創業不足,他太過囿於祖制而不能順應世界大勢了。

  • 11 # 紅玉講文史

    1、到永琰出生的時候,他的14個兄長中有8個已經死了,深受乾隆寵愛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幾年後早逝,所以可供乾隆選擇接班人的範圍很小。

    2、乾隆選擇接班人的原則是:接班人必須完全遵從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繼承他的政策,不遺餘力地維護他的權威,並把乾隆開創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

    3、永琰中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

    故永琰無疑最符合乾隆選接班人的標準。

  • 12 # 金永日記

    選無可選的情況下矬子裡頭拔將軍了,因為優秀的都過早的那個啥了。更是永琰在青年早期就去外省勘災治水,遊歷體驗過民間疾苦,辦理過貪官汙吏,深惡吏治不清和腐化而立志嚴懲改制,也算是走過他老子愛出門溜達的路子,比起其他幾個玩家弟兄也就是極品了。

    如果沒有永琰的勝任,估計和大人會是大清版的 比爾蓋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藥是怎麼傳到西方的?是誰帶到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