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德軍繼續進攻敦刻爾克對二戰結果沒什麼影響。

    首先,德軍當時前線已經指揮混亂了,當時負責進攻敦刻爾克的德軍共有16個師,分別屬於2個集團軍群的4個集團軍,但是沒有一個統一指揮機構,進攻實際上已經陷入各自為戰的情況。比如5月20日古德里安的部隊已經到達海邊,但是由於沒有接到新的命令,他在海邊一直呆到了5月22日才想起可以繼續攻擊,於是向敦刻爾克發起進攻。這種情況下繼續進攻也未必有什麼好的結果。

    其次,即使德軍突破英法防線,全殲了包圍圈內的所有英法聯軍,也不會對二戰結果產生多大影響。二戰的主力是美國和蘇聯,英國唯一的作用是前期牽制下德軍。而德國缺少登陸船隻,海軍和空軍也不佔優勢,即使陸軍再強大,也沒有任何進攻英國本土的可能。

    另一方面,當時除敦刻爾克外,英國遠征軍還有13.6萬人在法國,這些部隊和2萬多波蘭軍隊還是可以撤回英國的,加上英國本土的5個陸軍師(裝備有火炮500餘門,坦克300多輛),這些兵力雖然不能和德軍主力作戰,但是用來防禦登陸的小股德軍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在不列顛空戰失敗以後,德國還是隻能停止對英國的作戰計劃。

    而只要渡過這個最危險的時候,英國陸軍很快就能恢復實力,歷史上到1941年春,英國本土的陸軍已經達到了57個師42個旅180萬,敦刻爾克的24萬英軍雖然比較可貴,但是絕非不可彌補,因此對二戰的影響不大。

  • 2 # 冰雹藍天

    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親自下達了停止進攻被困於敦刻爾克地域的近40萬英法聯軍的命令,這個命令歷史上有很大的爭議,但不論怎樣都為最後盟軍反攻歐洲大陸並擊敗德軍留下了大量勇猛的有生力量。如果當年希特勒沒有下達這個命令而允許繼續進攻,這對於被困於敦刻爾克數十萬的英法聯軍就是滅頂之災,但最終盟軍和正義一方的勝利是必然的,只不過二戰的結束可能就會推遲一到兩年。

    二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成功對於英法聯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近40萬的聯軍部隊由於希特勒奇怪的命令而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利用狹小的敦刻爾克港口和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船隻在傷亡近7萬人的代價後,有33.5萬名的英法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成功的逃出了納粹的死亡旋渦,這為日後重返歐洲戰場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整個二戰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失敗下的逃亡”,但更是勝利的前兆。

    當時的希特勒之所以會下達這個令德軍將領們不解的命令,歷史上也是有多種說法,但總歸是希特勒過於擔心德軍裝甲坦克遭受大的損失而不利於今後的進攻作戰。所以在停止進攻後的第四天,也就是27號希特勒下達了繼續進攻的命令,但大勢已去,英法聯軍大部已成功過海。

    一種說法是希特勒擔心德軍的重灌甲叢集會在持續進攻敦刻爾克的戰爭中造成較大的損失,畢竟對面是近40萬的英法聯軍,聯軍拼死一搏會很悲壯也無法逃脫失敗,但是德軍也同樣會承受很大代價。

    第二種說法是面對敦刻爾克較多的沼澤地和低窪地勢,希特勒擔心德軍裝甲集團不利於作戰,陷於被動,從而勝利也是在付出大的代價,尤其是裝甲坦克力量的損失。

    第三種說法就是過分的相信了納粹空軍元帥戈林所說的用空軍就可以徹底殲滅英法聯軍的話。

    第四種說法是希特勒故意放走英法聯軍,尤其是英軍大部,目的是為了今後英國能看到他的這份“恩賜”,會和德國結成聯盟,或者說起碼不再進行拼死的抵抗,為德軍整個作戰計劃的實施減小大的阻力。

    但是歷史無法改變,這個因為種種可能而下達的命令,最終使33.5萬的英法聯軍逃出生天,為今後反攻歐洲大陸儲存了大量的富有經驗計程車兵,這也許就是正義永遠受到上天的眷顧,邪惡永遠會有惡果的懲罰。

  • 3 # 崎峻戰史

    謝邀!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長久以來,希特勒在敦刻爾克下令暫停進攻一直被認為是他在二戰中犯下的最為嚴重的錯誤之一。然而,筆者以為這種觀點頗有誇大之嫌,因為即使德國在敦刻爾克全殲了英國遠征軍主力,對於二戰結局也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最多需要英國花費更長的時間恢復陸軍的力量,推遲反攻Continental的時間表而已。

    敦刻爾克撤退的成功一方面保留了英國陸軍的精華骨幹,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全體英華人的抗爭意識。

    假設德軍在敦刻爾克戰役中獲得完勝,消滅了20多萬英國遠征軍,那麼對於英國來說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可以肯定,對於英國陸軍而言是巨大的損失,因為戰前英國本土陸軍中裝備訓練最好、職業化水平最高的五個師(第1~5師)全在敦刻爾克被包了餃子,這些師被認為是英國陸軍的精華,損失了當然可惜,但是這個損失是否無法彌補呢?是否會影響戰爭走向呢?筆者以為並不會。

    1939年二戰爆發後剛抵達法國的英國遠征軍,其中5個師是戰前的常備師,其餘的師則是以陸軍後備軍為基礎新建的,其訓練相對較差。

    首先,以英國陸軍的構成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本土駐軍和海外駐軍,除了本土的常備陸軍外,在英國遍及全球的殖民地還部署了兵力與本土不相上下的殖民地駐軍,在中東、在印度、在遠東,都還有相當數量的陸軍部隊。此外,像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這些英聯邦國家也能提供數量可觀,素質不亞於英國本土駐軍的陸軍部隊,所以即便是遠征軍被全殲,英國依然可以從全球範圍內調集兵力重建陸軍。所以,對於英國陸軍而言這個損失雖然慘重,但並非是致命的。即便暫時難以反攻Continental,保衛英倫三島問題不大。

    列隊行進的澳洲第9師的官兵們,他們曾在1941年在託卜魯克讓隆美爾吃過苦頭,其實海外殖民地部隊的戰鬥力並不遜色於英國本土部隊。

    其次,從英國武裝力量的構成看,英國陸軍是妥妥的三等人,對於不列顛帝國而言,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莫過於皇家海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迅速發展起來的皇家空軍也在各方面把陸軍壓制得不行,對於英國而言,只要在海空軍實力上仍保持著對德軍的優勢,就能確保本土無虞。事實證明,即便是巔峰時期的德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跨越英吉利海峽的天塹,所以遠征軍的損失並不會導致英倫三島的淪陷。只要英華人還牢牢控制著制海權和制空權,德軍陸軍就難以踏足英國本土。

    英國在二戰中遭遇的軍事失敗並不少,但都不足以摧垮丘吉爾的意志,由這位老水手掌舵,不列顛這艘航船翻不了。

    其實,筆者以為英國遠征軍在敦刻爾克全軍覆滅的結局產生的最大負面影響恐怕不在軍事方面,而是在政治和外交方面,這意味著將有超過20萬個英國家庭將承受骨肉分離,親人離散的悲痛,對於英國公眾的情緒將造成巨大的衝擊,有可能導致英國國內產生厭戰、反戰情緒,促使主和派佔據主導,從而與希特勒單方面媾和,這也是德國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過,以不列顛的民族性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大會成為現實。作為一個稱雄世界百餘年的老牌帝國,骨子裡仍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和傲氣,在其歷史上也曾經被拿破崙趕出了歐洲大陸,但英國從未向任何一個Continental霸權低過頭,加上由意志極為堅定,帝國情結深重的丘吉爾主持大局,所以英國絕不可能與德國媾和。如果排除政治上的負面影響,那麼敦刻爾克的失敗對於英國而言真的不是不可承受的。

  • 4 # 村中無人對局

    當然會產生巨大影響。

    首先,歐洲戰場作為二戰主戰場,德軍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攻勢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雖然被認為是二戰轉折點,但是哈爾科夫反擊戰後,全世界都開始重新懷疑蘇聯能否取勝。庫爾斯克會戰雖然蘇聯勝利,但雙方損失差不多,蘇聯甚至更多,這是發生在蘇聯境內,蘇軍損失如此大,如果發生在德國境內呢?所以,二戰的第二現場非常重要。美英的軍事支援,對於勝利至關重要。

    其次,英美開闢第二現場,西西里島登陸後無法再取得前進。1942年盟軍迪耶普登陸因為兵力不足損失慘重。也就是說,盟軍開闢第二戰場難度是相當大的,而且還失敗兩次。諾曼底登,美出觸動了200萬人,英法也是幾十萬大軍,面對德軍30萬人,損失慘重,總數接近40萬,德軍只死了10萬人。如果沒有諾曼底老兵,第二現場打不開,蘇聯未必能在德國境內取勝。

    三,沒有這次實力儲存,美國幫誰還不一定呢。丘吉爾下院演講裡提到過,FBI局長鬍佛一直聯絡支援德國。德國後裔是美國國內最多的民族。

    四,這些人逃跑後,德軍一直擔心對方反攻,牽制了不少兵力。而且對於西線的防守,德軍內部發生了巨大的政治,甚至內亂。

    五,如果這些人死在海邊,英國和德國將成為世仇。需要知道的是,德國後期在法國、義大利以及本土大批軍隊投降。如果有了這個仇恨,德軍也不敢投降,必然誓死對抗。今天,你也看不到英法德的友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就像是旅行,只是眼前的風景一直在變,但是你又無法停留,那麼我們能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