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遺公社
-
2 # 王子小豐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今年過的時間是:2019年2月5日零時開始的。
民間傳說:古時,有怪獸名曰“年”,形若獅子而獨角。定時出現傷害人畜,人們苦無制服之法。一次,“年”闖入某村,巧遇穿紅衣,燃竹竿取暖者,“噼拍”爆炸有聲,紅光閃耀,“年”驚竄奔逃。於是人們認識“年”性,每逢“年”出時,家家戶戶閉門家居,貼紅聯,燃爆竹以驅“年”。“年”果不再來。人們慶幸過了“年關”,敲鑼打鼓,互稱“恭喜”,從此有了“過年”。在後來有一次偶然的事件中,人們發現了原來“年”對爆竹和紅色的東西非常的畏懼,於是從此每到除夕那時人們就會穿紅掛紅以示喜慶,併除舊迎新之時大放爆竹,後來“年”就再也不敢來了。這就是除夕的傳說。在三十過後的那天就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也稱為“過年”。
-
3 # 宇璽龍
過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要追溯到上古時期,當然,有很多傳說,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的出現,無從查實究竟是何時開始過年的。真正有據可查的過年,應該是夏商時期。但那時過年的日期很反覆的,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農曆每年的十月初一做為春節;到了漢武帝時期,又恢復舊曆,仍然以農曆的正月初一作為春節,一直延續至今。粗略估算,中國有春節的歷史有四千年左右的時間的。
年和夕的都是古人的傳說:相傳夕是一種怪獸,每到歲末年初來到人間禍害蒼生,仙界於是就派年來捕殺夕,但經過不斷打鬥,無法將夕消滅,不但如此,以後每年夕還來禍害蒼生,年繼續和夕相鬥。於是後人就將每年的最後一天定為除夕,而將此後的一天定為過年。
要說年和夕的最大區別在哪裡?就是它們相差一天,但是相差一天也就是相差了一年。於是古人有對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不過是傳說而已,沒有任何根據。看多了你還發現這些故事裡面有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現在的人只要知道除夕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過罷除夕,第二天就要春節了就可以了。
其實,年的本意是為慶祝農業豐收而設立的一個節日,秦朝設立的過年時間是最適宜的慶祝豐收時間。不過現在早已沿襲正月初一是過年的時間了,也就不用去多想究竟哪一天合適的問題了。
-
4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初一為年,三十為夕,是農曆的年頭和歲尾。我們祖先很偉大,發明和實行農曆從夏代就已經開始了,及今至少已有四千多年曆史。春節因為就是農曆一年的辭舊迎新節日,也是一年四季的開端,因此,春節的歷史最晚應始於秦漢時期,也應有三千多年曆史了。秦漢時使用桃符(桃茆)請神驅邪已經有了記載。至於年是兇猛怪獸,用鞭炮桃符驅攆的故事,都是後來人們杜撰的,版本也很多。貼春聯最早的記載就更晚些,應在五代十國時期,始於後蜀國君孟昶,及今僅一千多年曆史,而在民間成風俗則更晚些。
-
5 # 旅遊達人老嶽
椐瞭解過年是從上古殷商時期,人們年終的時候來祭祀活動,也有人說是開始於堯舜時代。到了魏晉時期就開始有了爆竹的紀載,經過幾千年歷朝歷代慢長的傳承演變至今,簡單來說廣義的春節包括過年和除夕。過年和大年三十還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從有關資料查詢,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詩曰《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
還有種說法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說要從前一年農曆臘月初八,一直過到來年一月三十,才叫過年。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
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後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
6 # 許科雲
過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年和夕有什麼區別?
中國漢字是象形字,從實和虛中創組出一個個象形字,如"年"為地球轉了365圈回到始首稱為一週年,所以年為首,尾稱"夕"。
為什麼叫除"夕",就是這一年的最後的時刻結束了,沒有了,時間過去了不可復返,就把這歲末稱夕。比如用來描寫太陽落山稱夕陽,把老人比喻夕陽等等。
這藝術的創作來自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一個歷史上民間傳說的事情,被一代代加以新增美化那就神奇了,本來一個簡單的野獸進村傷人的事件,被傳到了有鼻有眼,這對夕和年的說法就各不相同,如果把夕比作食人猛獸,把年比作正能量的,專門懲治邪惡的人或者獸,那從字面意思解釋還通,憑想象這是除舊(夕)迎新(年),這樣的傳說理由可成立。可競有好多傳說,還把"年"比喻成食人猛獸,那傳奇的人就沒有動腦,與漢文字意不相合。
這太多的傳說故事我就不去搬運,大家要清楚知道,民間傳說,經文人妙筆生花,網路傳播更快,有人說肯定有記載,但還沒被人發現,有一點值得傳承的這歲末歲首是科學的天文學知識。
後人們只能對傳說的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了,代代傳下去吧!傳奇故事也挺誘人的。
最後用王安石《元日》的一首詩送給千家萬戶: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朋友們己亥年新春佳節闔家幸福團圓!快樂!️!
-
7 # 雲鶴166082174
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很難考證的。
最早的說法是從西漢,我認為應該還要早,他也應該起源於天文學的歷法形成時期(一年有了十二個月)始。慢慢完善至西漢成了人們共識,成為華人的重大節日之一。
夕是一天或一月乃至一年的最後時間,這是好理解的,比如夕陽、夕照、一朝一夕等等,所以一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
年是一年的第一天,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叫過年。人們為過好這一天賦於很多的內涵,從臘八節開始基本就開始辦年貨,走親訪友,到二十三辭灶進入小高潮,把好吃的好穿的拿出來,特別是孩子猶其喜歡。有一句俗語說的好"看你樂的,象過年似的。
到了除夕日掛紅燈貼春聯,吃餃子守歲,徹夜不眠初一一早敬天.燒紙、放鞭炮,給父母磕頭等等,過年進入高潮,直至正月十五(上元),過年基本結束。
-
8 # 成253838728
謝邀!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稱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是中國古老傳統的節日。據記載中國夏朝就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春節。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而是在“臘日” ,即我們現在過得“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臘日”移到歲末。辛亥革命後,在明國元年決定中國和世界各國一樣採用公曆 ,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將農曆正月初一稱春節。
傳說古代“年”是一種怪獸。每到除夕才傷害人畜。後人們在除夕時,放鞭炮等驅趕“年”。後來這種民俗一直延續至今。所謂“夕”,據記載(呂氏春秋)古人為了祈禱來年身體健康,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病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回覆列表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