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聞道520

    據史書記載,李存勖稱帝時曾經對李嗣源說過,吾之所以有天下,賴公血戰爾!當與公共之。不料一語成讖,同光三年,李存勖僅僅做了三年多皇帝,就爆發了兵變,首先派元行欽去平叛未果,迫不得已只好派李嗣源去平叛,李嗣源抵達叛軍駐地後,叛軍擁戴李嗣源稱帝,李嗣源倉皇逃跑。

    這時,李存勖又宣佈征討李嗣源,李嗣源評估形勢,積極積蓄力量,收攏各部兵馬,勢力逐漸壯大起來,於是擁軍回洛陽,李存勖親自出戰落敗,兵馬四散潰逃,親軍從馬直指揮郭從謙發動兵變,於是李存勖死於亂軍流矢之中,時年僅43歲。

    李嗣源順利進駐洛陽,百官擁戴他為皇帝,在討論國號年號時,有人主張更改國號,以區別於李存勖建立的後唐,但李嗣源堅決不同意,一方面他認為自己也是武皇李克用的養子,是繼承李克用的衣缽的,另一方面作為沙陀部落,也需要用漢族的國號來籠絡天下漢族人心,所以堅持繼續沿用後唐的國號,只是更改年號為天成。

    在國號的問題上,從李存勖開始,實際上一直在用漢族國號籠絡天下漢族人心,無非就是繼承大唐的衣缽,其實大唐本來就有少數民族混血,但是卻因為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在天下漢族中深得人心,被奉為漢族正統,所以同樣有少數民族血統的沙陀部,就以大唐繼承人的身份,繼續籠絡天下漢族。

    李嗣源作為李克用的養子,一生追隨李克用和李存勖,打仗勇猛果敢,用李存勖的話說就是血戰,所以深知李存勖取得天下的不易,也深知沙陀部落統治天下的不易,自然對其中的道理邏輯曲折深諳在心,所以即便自己取的皇帝寶座,也仍然要奉李克用的正統,仍然沿用沙陀部族建立的後唐,實際上國號仍然是唐,這是沙陀部族統治天下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李嗣源登基之後勵精圖治,出現了一段短暫的好時光,天下太平,社會生產迅速恢復,社會經濟迅速繁榮起來,如果李嗣源在位時間長一點,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天成盛世”,但是六年後李嗣源很快病重,一直沒有顯露出來的權臣等問題也益加暴露,後唐的政局又暗流湧動,局勢很快進入敏感期,所以李嗣源在位時間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短短六年多的時間,再好的皇帝也難以施展開來,李嗣源恰恰就是這樣。

    在李嗣源病重期間,次子李從榮一心謀取帝位,迫不及待之心日益暴露,而權臣安重誨等不願看到年富力強的李從榮繼位,一直拖延李從榮的登基事宜,李從榮於是發動兵變,直奔皇宮而去,試圖武力繼承帝位,但幾大權臣很快派兵馬平定這場叛亂,並殺死李從榮,李嗣源又驚又急,一口氣上不來,就此病逝。

    李嗣源死後,大臣們迎立李從厚登基,是為後唐出帝,李從厚即位之後,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決定除掉李從珂這個後患,集中兵馬前去征剿李從珂,李從珂是李嗣源的養子,母親是李嗣源的后妃,李從珂在城牆上袒胸露臂,痛哭陳述自己跟隨李嗣源血戰的歷程,於是前去征剿的兵馬反戈倒向,反而擁立李從珂揮師直取洛陽,廢掉李從厚,李從珂稱帝。

    李從珂稱帝之後,沒有大的作為,猜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被石敬瑭聯合契丹擁兵南下,遼國軍隊進入中原,李從珂舉家自焚而死,是為後唐廢帝,石敬瑭建立後晉,對遼國皇帝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這就是五代十國時期變化紛繁的帝王迭代,從此不斷演變,直至後周世宗柴榮大致平定中原,而柴榮也因早逝,被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去了帝位,建立了北宋。

  • 2 # 故鄉的酸菜

    李嗣源稱帝不改國號是因為:

    一方面他認為自己也是武皇李克用的養子,是繼承李克用的衣缽的;

    另一方面作為沙陀部落,也需要用漢族的國號來籠絡天下漢族人心,所以堅持繼續沿用後唐的國號,只是更改年號為天成。

  • 3 # 一沫陽光的邂逅

    李嗣源稱帝時,霍彥威、孔循等人都認為唐朝氣數已盡,建議他更改國號。李嗣源卻道:“我十三歲便事奉獻祖(李國昌),獻祖以我為宗親,對待我像對待兒子一樣。我後又追隨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追隨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參與了幾乎全部的戰爭。武皇的基業就是我的基業,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世上豈有同宗異國的道理。”他命群臣再議。吏部尚書李琪奏稱:“若更國號,則先帝便與國家沒有了關係,那他的梓宮當如何安放。這不僅讓殿下有負三世君恩,我們做大臣的心中也難以自安。”李嗣源遂不改國號,仍舊稱“唐”。

  • 4 # 歷史名將錄

    李嗣源是沙陀人,本來沒有姓氏,名字叫做邈佶烈,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從小勇猛善戰,屢立戰功,而且對李存勖忠心耿耿,李存勖的惡戰往往都是依賴李嗣源取勝的,在李存勖建立後唐的歷程中功勳最為卓著。

    李嗣源曾經數次救李克用於危難之中,在朱溫上源驛事件中,曾經試圖在深夜放火燒死李克用,李克用的親將們都戰死了,正是李嗣源拼死力戰,救出李克用,李克用隨即對李嗣源大加重用,不斷提升李嗣源的職位,李嗣源也由此快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

    唐天覆元年,梁將氏叔琮率五萬大軍圍困太原,李克用據城固守,當時大雨連綿,城牆多有毀壞,太原危在旦夕,李嗣源與李嗣昭分兵四出,屢破梁軍營壘,最後梁軍糧草不足,只得退兵,李嗣源再次挽救李克用於危難之際。

    唐天祐五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襲封晉王,其叔父李克寧等心中不服,甚至欲發動兵變,除去李存勖,李存勖用計誘捕李克寧等,除去了內部陣營中的反對力量,鞏固了自己的勢力,李嗣源也堅定地站在李存勖一邊,始終忠心耿耿。

    天祐十四年,契丹圍攻幽州,守將周德威告急,李嗣源請求率五千精兵救援,從山澗中急行軍,抵達幽州外圍,李嗣源與養子李從珂拼死力戰,此時契丹騎兵突然殺來,李嗣源突入敵軍,生擒契丹隊帥,隨後晉軍猛力攻擊契丹,終於大敗敵軍。

    公元923年,李存勖登基稱帝,建立後唐,改元同光,李嗣源拜檢校太傅,兼侍中,已經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李存勖對他說,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之。不料一語成讖,李存勖荒唐誤國,最後終於激起兵變,才給了李嗣源登基稱帝的機會。

    李存勖僅僅做了四年皇帝,同光四年,魏博兵將譁變,攻佔了鄴都,李存勖就派元行欽征討,不料連遭敗績,於是只好派李嗣源這位老將出馬,讓他率皇帝親軍從馬直前去平叛,李嗣源到達鄴都之後,從馬直也發生譁變,擁立李嗣源稱帝。

    隨後李嗣源逃離鄴都,抵達魏縣,部下還不到百人,後來召集霍彥威五千兵馬,並向後唐莊宗李存勖請罪,隨後聽取女婿石敬瑭的建議,攻取了汴州,隨後齊州防禦使王晏球、貝州刺史房知溫、北京右廂馬軍都指揮使安審通、平盧節度使符習皆擁戴李嗣源,率部前來與其會合。李嗣源兵力大增。

    李存勖眼見李嗣源坐大,就親自帶兵欲奪取汴州,不料派出的龍驤指揮使姚彥溫、潘環等都投降了李嗣源,於是倉皇撤回洛陽,此時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發動兵變,李存勖中流失而死,李嗣源於是順利進入洛陽,李存勖的兄弟們也都死於亂軍之中,皇室為之一空。

    公元933年,李嗣源病重,此時次子李從榮發動兵變,試圖武力奪取帝位,被禁軍挫敗殺死,李嗣源驚懼而死,大臣們迎立李從厚登基稱帝,後來在征伐李從珂的過程中軍隊譁變,李從珂奪取了帝位,但被石敬瑭引入契丹所滅。

  • 5 # 姑且說

    沙陀李氏一族,一直標榜的是李唐後裔,忠於唐庭。唐是沙陀李氏得以維護統治的正統性的必要條件。

    從這個前提上再說,李嗣源稱帝后沿用唐的國號就很好理解了。

    一是基於統治正統性考慮,如上文所言。

    二是李嗣源身為沙陀李氏一員,是繼前人帝位成為皇帝,並不是開國之君。

    他養父李克用為晉王,從始至終打著尊唐口號。後梁朱溫滅唐後,李克用打著唐朝旗號與朱溫血戰,後病死,留下三箭賜子,對李存瑁說道:第一支箭要你討伐劉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黃河以南就不能拿下;第二支箭要你打敗契丹,耶律阿保機與我握手結盟,結為兄弟,曾發誓說一起光復大唐江山,現在卻背信棄義依附賊黨,你必須要討伐他;第三支箭要消滅朱溫。你能完成我這三個願望,我死而無憾了。”

    李存瑁繼位,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成就帝業,為後唐開國皇帝,定國號為唐。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並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

    李存瑁後期治國無方,驕奢淫逸,導致兵變被殺。

    李嗣源糾集眾軍,進入洛陽,平叛成功後即位位皇帝,為唐明宗。前期勵精圖治,後期驕奢淫逸,為其一生寫照。

    所以從傳承上來講,李嗣源事繼承父兄帝位,不是開國皇帝,當然不能隨意更改國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份證開頭是340621歸屬地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