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怪誕說

    最早的小康社會啊~~~~~

    從春秋的齊桓公初霸之後,齊國便一直處於東方區域性霸主的地位,雖然和晉、楚相比,他的強權難以擴充套件到全天下範圍,卻足以自得其樂。

    但齊國與同樣僻處一方的秦相比,卻有一個弱勢,那就是可供他擴張的土地不多。

    秦國在穆公時代,一心向西發展,為日後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吞併巴蜀,更是將領土面積成倍擴充套件,而齊國的背後,卻是浩瀚的大海,除非他能發展海軍,擴張到大海對岸去,但顯然這不可能。

    既然無法擴張,齊國又是如何自強的呢?

    說白了,那就是貿易富強,齊國擁有豐富的海鹽和漁業資源,發達的海外貿易,財政收入為七雄之首。

    人口密集,單是首都臨淄,就有人口七萬戶。

    齊華人民,恐怕也是七雄中最富裕安樂的,用蘇秦的話說,是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古人心中的小康社會,不過如此吧!

    齊國不但經濟發達,文化事業也很繁榮。

    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

    稷下學宮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間,學派雲集、平等共存,百家爭鳴、學術自由,求實務治、經世致用,孕育或發揚了儒、道、法、名、陰陽、兵、雜等各家學說,使齊國成為天下學術文化的中心。

    與大致同時代的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在雅典建立的阿卡德米學園,相比亦毫不遜色。

    尤其而當魏惠王土財主似的現寶時,齊威王卻把人才比喻為稀世珍寶,可見齊國對人才的重視,更令人感嘆唏噓,嚮往不已。

    事實上,單就經濟發達與文化發展這兩項而言,齊國絕對是戰國七雄中的老大。

    那麼軍事呢?

    齊國在戰國時代的軍事強盛,始於齊威王時代,終於齊湣王。

    在齊湣王執政的數十年內,齊國急劇敗落,最終退出強國行列。

    劇變發生在齊湣王三十六年,當時齊稱東帝,秦稱西帝。

    頭腦尚且清醒的齊湣王蘇代的勸說下,認識到太張狂會四面樹敵,自己摘掉了帝號。

    但是接下來發生了兩件事,迅速膨脹了齊湣王的野心,把他推向了妄自尊大、自取滅亡的不歸之路。

    當時的燕王叫姬噲,自幼飽讀聖賢書,結果就中了聖賢書的毒,有些食古不化。

    說是要仿效堯、舜禪位讓賢。

    讓給誰呢?姬噲看中了自己的相國子之。

    他不但把王號讓給子之,還把中高階官員的官印都收起來交給子之,用來證明他的“禪讓”是“真讓”。

    這下燕國可就亂了套,太子和子之在國都大戰,內戰打了幾個月,死了好幾萬人。

    這時,儒家的二聖人孟軻給齊王出了個混水摸魚的主意。

    齊軍打著“維持和平、主持正義”的旗號,趁亂進兵,一鼓作氣打進了燕都。

    苦於內戰不休的燕華人看見齊軍,來了個“不抵抗”,開啟城門,請他們進來。

    不過偷桃容易守桃難,燕華人漸漸發現齊湣王的意思不是救燕,而是想將燕國佔為己有。愛國的燕華人行動起來,又趕跑了齊軍,光復了祖國。

    第二件事是滅宋。

    宋這個國家,自從講仁義的宋襄公死了以後,一直在大國夾縫中艱難的求生存,從不主動惹是生非。

    誰曾想末了出了一個宋君偃,不甘做個受氣包,也動了“變法自強”的念頭,折騰一陣之後,居然被他接連打了幾個勝仗。

    得勝之後的宋君偃更加不得了,他用韋囊盛血,懸掛起來用箭射,說是要“射天”!宋四面的強國齊、魏、楚,都被偃得罪光了。

    諸侯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做“桀宋”。於是齊湣王與魏、楚聯合起來,瓜分了宋國。

    齊湣王破燕滅宋之後,自信心極度膨脹,《史記》說:“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他的妄自尊大終於招致了嚴重的後果。

    到他在位的第四十個年頭,在軍事奇才樂毅的策劃下,在秦國面前始終團結不起來的諸侯們,卻在公元前284年對齊國聯手一擊,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攻入齊國,連下七十餘城。

    避難莒城的齊湣王又被楚將所殺,當此之時,齊國幾乎是要亡國。

    幸虧老田家還有個田單,以即墨為根據地,延續齊國的國運。

    後來田單巧施反間計,使燕國逼走了樂毅,田單以火牛計大破燕軍,光復祖國。

    但是齊國雖然得以光復,但經過這次打擊,元氣大傷。

    此後半個世紀的齊國,躲避在五國背後,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誇耀的作為。

    最終便在五國相繼滅亡之後,不戰而亡!

    仔細想來,倘若齊國能若後來的英國、日本那樣,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或許就能命運大不同。

    席捲Continental的拿破崙與席捲亞陸的蒙古人,對英、日都很無奈,歷史因此而頓筆。

  • 2 # 大師兄翡翠原石

    戰國中期,整個的大勢就是齊秦兩雄爭霸,各自於東西稱帝,號令天下。齊國在齊閔王時期,犯的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吞併宋國。

    當時的宋國,號稱第八大戰國,一直也屬於崛起的勢頭。之所以在七雄並立的局面下,宋國還能夠一直存留下來並隱隱有崛起之勢,完全是因為七雄之間利益犬牙交錯,相互制衡的結果。誰也不敢吞併宋國,誰也不能坐視其他國家吞併宋國。宋國正是利用了這樣的一個制衡才能夠一直的積蓄和發展。

    那麼當時對於齊國來說啊,吞併宋國就相當於得罪了整個天下。齊國雖然是東方的大國,但從當時的整個天下來說,齊國還不具備吞併天下的實力,能稱霸一方但無法做到隻手遮天。吞併宋國就給了天下各國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齊國。在這個時候呢,燕國的復仇心理,加上秦國的從中支援,最終發生了五國滅齊,齊國被滅的只剩下了即墨兩城還在垂死支撐。雖然最後齊國也復國了,但是國力卻一蹶不振,損耗極大,從此徹底的失去了一個強國的地位。這個事件也是整個天下局勢大變的一個轉折點,隨著戰國的崛起,天下逐漸進入了一個秦趙爭霸的一個局面。

  • 3 # 江湖小叨叨719

    首先,齊國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其實是被秦國忽悠了!下面先介紹一下齊、秦兩國稱帝的情況。

    東西稱帝 孤立齊國

    齊國和秦國並稱二帝是發生在戰國中期,當時的各大戰國的君主都是以王自稱。但是,戰國中期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強大起來,並佔領了巴蜀之地。齊國經過齊桓公(田午)創辦稷下學宮,齊威王桂陵之戰大敗魏國後,把魏國從中原霸主的位子上拉了下來,後來又滅了宋國。所以當時的七大戰國秦、齊實力最強。秦昭襄王對於正面攻齊國也沒有信心,所以在穰侯魏冉的建議下稱帝,這樣可以樹立秦國大國威嚴。同時,邀請齊國一起稱帝,這樣就可以離間齊國和其他幾個戰國的關係,孤立齊國。於是,秦昭襄王派出魏冉去齊國遊說齊閔王一起稱帝,齊湣王同意了,公元前288年秦王和齊王稱帝,所以就出現了歷史上的“東西二帝”。稱帝后不久齊湣王經說客的勸解,說秦國這樣做是為了讓齊國與其他戰國樹敵,齊湣王接受了建議,取消了稱帝。不久後,秦國也取消了稱帝。

    (秦昭襄王 劇照)

    湣王昏聵 自掘墳墓

    齊國齊湣王時期是軍事行動活躍的時期,與齊湣王為人驕傲,喜歡玩樂,而且好戰的性格不無關係。齊湣王在位時經常欺負北面的燕國,齊國吞併宋國後勢力更是強大。燕國發現報仇的機會來了,在樂毅的帶領下與秦、魏、趙、韓結盟,聯合攻打齊國。聯軍在樂毅的帶領下,接連攻下齊國70多做城池,後來連齊國國都臨淄也被聯軍攻佔了,可以說是幾近亡國了。齊湣王一邊出逃一邊向楚國求救。因為齊楚在當時是盟國,所以楚國派大將淖齒幫助齊國,但是淖齒無心救齊湣王。淖齒見到了齊湣王后,發現這個人根本就是一個昏君,所以就把他殺了。劇說,淖齒將齊湣王的筋抽出來,在城頭吊了三日。齊國百姓對這個齊王也深惡痛絕,竟生生的將他剮了。所以,齊湣王可能算是有史以來死的最慘的一個國王了。

    (齊湣王 劇照)後來,樂毅進攻即墨五年不成,恰逢燕昭王逝世,新王繼位後猜忌樂毅,將其免職。齊國大將田單利火牛陣進攻燕國,那些被點燃尾巴的野牛向燕軍亂穿亂撞,燕軍嚇得武器都不好使了。所以,齊國趁機反撲,沒用多久,基本收復了被燕國佔領的全部土地。經過這一折騰雖然齊國政權保住了,但是齊國元氣大傷,在戰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超級大國的地位已經不保。這個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已成強弩之末,齊國也喪失了與秦國爭雄的實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訓練賽SNG團滅17,17shou說“你有種比賽也來P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