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掩飾2013

    中國社會如同一個金字塔結構,最底層的是廣大勞動人民,中間是官僚階層,最頂層是皇帝。皇帝對於中間的官僚階層有一種矛盾的態度:一方面,皇帝要依靠官僚來統治、管理百姓;另一方面,如果官僚階層的勢力太大,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會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並危害皇權。 康熙是一個寬厚仁慈的皇帝,所以他對百官的態度很好,導致官僚階層野蠻生長,侵害到了國家的利益。比如一開始的戶部借款案,在京大大小小的官員居然快把戶部給借空了。康熙知道如果自己的繼任者繼續給官僚好臉色看,國家就很危險了。 在年羹堯任命大將軍以來,確實在西北戰場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也解決了雍正對於西北的煩惱,在年羹堯奉旨得勝還朝之時,雍正向年羹堯提出了三點希望:1、希望年羹堯降低軍餉需求。2、希望年羹堯能夠裁剪軍隊人馬,3、希望年羹堯可以自己從西北地區籌足軍餉,自己供養自己。但讓雍正沒有想到的,他提一條,年羹堯否決了一條,否決的雍正差點懷疑人生。但在當時雍正還是忍住不發。 雍正之所以沒有發作,實在是面子上下不來,給年羹堯摺子上批的那些肉麻的,能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勾肩搭背”的“情話”,自己都覺得臉紅,估計滿朝文武都想要看看“聖上的笑話”。 所以,雍正一方面還在給年羹堯陪著笑臉,一方面開始琢磨怎麼能既殺了年羹堯,又能保留自己的面子,他需要年羹堯把事做絕。再以“多行不義必自斃”和“不作就不會死”的“公憤狀態”來殺了年羹堯,總的來說就是“朕是有情有義之君,年羹堯是忘恩負義之逆臣”,殺了他是他“咎由自取”。 雍正帝與年羹堯本是主僕關係。卻因康熙帝在眾多的兒子中選擇了雍正,按史記記載羹堯在皇子的爭奪中已有反骨與八阿哥來往密切站錯了隊,若不是雍正念在主僕一場早與分生了。這讓雍正對年的使用多了一個心眼,西北用軍是堯的人生最高點,使他有點得意忘形,殺監軍(孫嘉城)以視獨載。西北大勝之後開始以“年選”為自己培植勢力卻忘記了雍正一點都不放心他,嚴格控制糧食及軍需物資供應各地的糧食和物質供應直接向雍正彙報不需向年講明數量,前線士兵只夠三天糧食。 讓年的副將嶽鍾琪也有密奏權兼有前線生殺大權。當年羹堯囂張跋扈不可一世之時也是自取其辱之時,雍正一道聖旨年羹堯只能乖乖地就範多年跟隨的子弟兵被副手嶽鍾琪輕易接管。雍正對付年羹堯可畏胸有成竹,年羮堯誤判雍正不敢對他下手自以為自己手握十幾萬大軍,卻忘記了殺監軍已為自己種下禍根,十幾萬大軍大多是滿族子兵,家屬大部分已被雍正控制,誰也不會為了年羮堯賣命。

  • 2 # 愛讀書的獅子

    年羹堯敢於那麼放肆,其實早就是被雍正設計了的,從剛開始雍正逾越君臣之禮,類似於懇求的語氣,讓年羹堯一定要取的青海平叛的勝利。其實這就是個大坑,既然皇上都說要錢給錢,要糧給糧了,那這就是縱容了年羹堯的驕奢淫逸,橫徵暴斂。

    為了穩定住年羹堯的軍權,保住自己的皇權,雍正皇帝甚至授意年羹堯使出雷霆手段,不惜犧牲富寧安八萬八旗精銳,幾乎是滿人所有軍事力量了。這樣的事情年羹堯都幹了,雍正還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保住了年羹堯。

    後來年羹堯得勝返朝,雍正下旨讓百官十里相迎。這個就是當面滿清入關的頭等功臣也沒得到的殊榮。然而雍正就給了年羹堯,這不得不說是捧殺。最後,四海安定,年羹堯的死期也就到了。

    其實總結一下,這些都是雍正預先設好的圈套,等著年羹堯往裡面鑽。至此,雍正可以把所有大權都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 3 # 山的那邊shuidezhebia

    年羹堯深知槍桿子裡出政權,取得西北平叛後,他自以為帶出了自己的軍隊,傲視整個朝廷,就數他錢多兵多,因此敢於不順從雍正的旨意。

    1.年羹堯的功勞此時最大,平息西北叛亂,穩住了大清根基,開始妄自尊大!

    2.年羹堯的兵馬此時最多最強,全國最能征善戰的將軍和士兵都在他這裡,自信心開始爆棚!

    3.年羹堯的錢財此時最多,以全國之力供他打仗的錢財都在他手裡,開始財大氣粗!

    4.雍正地位始終被八爺黨盯著,他等著看雙方誰更待見他,沒有了雍正還有八爺呢,但無論誰,他手底的兵馬無疑是強大的籌碼,開始入手掌控朝局!

    並且大勝後,他在處理自己與朝廷及皇上的關係上,把自己放在了主導地位,甚至在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貶時,都沒有給自己留後路,對雍正來說此時的年羹堯要麼“改邪歸正”,要麼被他除掉。年羹堯也知道,他決心與雍正撕破臉只有2種結局,要嗎佔據西北為王,要嗎去死,但他都義無反顧,要的就是一個轟轟烈烈。

  • 4 # 模糊的歷史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年羹堯,他身居高位,與雍正帝關係極好,但最後還是被殺。他的倒臺,與歷史上其他人臣其實類似,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位極人臣者,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功高震主,失去了人臣的敬畏之心。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年羹堯從一個小卒到發跡、到盛極而衰的經歷。

    一、讀書人出身

    年羹堯並不是武人,年輕時飽讀詩書。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進翰林院,曾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

    翰林院是清朝的最高學府,年羹堯年紀輕輕,就能躋身其中,絕對算得上學霸級的人物。

    二、平步青雲

    其實,年羹堯的發展是和康熙帝的賞識關係很大。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三十歲。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年的能力確實很強,為康熙鞏固四川立下了汗馬功勞。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為四川總督。

    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御賜弓矢,並升為川陝總督。

    三、一代名將

    年羹堯讀書人出身,但是憑藉過人的天賦,終成為清朝歷史上的名將之一。

    雍正繼位後,發生了一場大型叛亂。當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羅卜藏丹津是青海蒙古裡和碩特部右翼首領,地位很高。

    當時青海地區盛行黃教(喇嘛教),寺廟遍及各地,喇嘛眾多。羅卜藏丹津鼓動眾多寺廟大喇嘛參與叛亂,史載:“西寧數百里之內,一切有名寺院喇嘛皆披甲執械,率其佃戶僧俗人等,攻城打仗,搶掠焚燒,無所不至。”

    羅卜藏丹津一時聚眾20餘萬,攻打西寧。

    年羹堯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當時年羹堯初到西寧,大軍未集,被羅卜藏丹津得知,於是率軍偷襲,直取西寧。年羹堯率左右數十人坐於城樓上,毫不慌張。羅卜藏丹津以為有詐,率軍引退。

    雍正二年(1724年)初,戰爭的最後階段到來,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大獲全勝。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四、位極人臣

    平定青海的成功,讓雍正喜出望外,因為雍正剛剛繼位,權力並不穩固,急需一場大勝來鞏固皇位。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

    因此雍正給了年羹堯極大的恩寵。他有權向雍正直接上報,內外官員的優劣、朝廷政事,隨時上奏。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

    雍正跟年羹堯的私交也非常好,並且給予特殊的榮寵。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

    五、盛極而衰

    可笑的是,僅過了幾個月,風雲突變,雍正起了殺心。

    導火索如下,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陛見。

    在邊疆時,蒙古王公和額駙阿寶見到年羹堯必須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

    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箕坐,也稱箕踞,是坐姿的一種禁忌,是一種嚴重的失禮和傲慢的行為,被禮儀所禁止。見雍正帝而“御前箕坐”,雍正心中非常不快。

    整個過程年羹堯所表現出來的恃寵而驕、蠻橫無理,無疑都觸犯了整個滿漢權貴集團,使他們迅速結成了強大的倒年勢力。種種輕狂傲慢加上其他政治因素,雍正對年羹堯的所作所為開始厭惡。上之所厭,下必跟風,京城中開始掀起了圍剿年羹堯的高潮。

    綜上所述,年羹堯從建立奇功,到被清算,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年羹堯自恃功高、不知謙遜自保,犯了君臣大忌。但其實在被雍正收拾的過程中,毫無反抗之力。也就一年後,賜其獄中自裁。其倒臺之快,在歷史上也很罕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把你收藏最好的木器分享一下嗎?有什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