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柏文蓉蓉

    老師編排位置,是根據學生的表現能力在排,如果孩子在體智慧活動中表現極積,那麼老師就會把這樣的學生排到前面。

    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幼兒極積性,讓每個孩子都能有站在前面的機會,這樣就應該輪換位置。

  • 2 # 葡萄說劇

    我覺得你可以直接和老師聊聊。瞭解清楚到底是孩子自身的原因還是有別的因素!

    我也是一位幼師,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小女孩個子比較矮,要按身高排她是坐在第一排的。可她每天都是坐在第三排,因為她要和她的好朋友坐,每次讓她坐在前面她就不高興。唉!沒辦法只有讓她坐第三排了,不過我提前就告訴了她的家長。這樣每次拍影片的時候她的家長就不會問我:為什麼她會坐後面了。

    其實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最好的位置,也包括我自己。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班上有一個男孩他是班上最高的,但是他智力方面可能比較弱一點。因為身高我把他安排在最後一排,可拍影片的時候,他媽媽就說了,不能把他放最後。他媽媽向我反應了幾次,後來我上課的時候就讓他坐我旁邊,這樣就不會遮擋別的小朋友,家長也不說什麼了。其實老師也會考慮每一個小朋友的,你和老師溝通一下,看看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 3 # 嫻聊成長

    從“個頭並不高”這句話,我隱隱感到家長對孩子的生理落後的擔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擔憂,所以希望和老師溝通,加強關注?

    家長的內心定義,決定了孩子的行為

    孩子因為自己強大而要出頭,因為自己弱小而要退後,這是符合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發展規律的。所以,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年齡和體型小的孩子,自然會在各方面顯得弱一些。

    但要注意,這只是無外力情況。那外力是什麼呢?就是父母和周邊環境的態度和評價。

    所以,當孩子顯示出不足時,我們要注意,接下來影響孩子發展的,恰恰是自己因心疼孩子而產生的這種擔憂。

    學齡前的孩子,有很強的感知力,但卻有很差的理解力,這和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息息相關。6歲前,右腦,擅長情感和感知,而左腦還在儲備,所以不擅長思維。但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有一個發展特徵,就是希望獲得權威的認可。所以,其實在孩子心理,他是很希望突破弱小的形象,成為他人特別是父母眼中強大的孩子的。

    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滿懷擔憂,那孩子就會從他的言行、表情中感受出來。但他的解讀卻不像成人一樣正確,往往直線解讀:爸爸媽媽擔心我弱小不行,就證明我確實是個弱小不行。這時候,孩子的勇氣會受到挫傷,自然不可能去超過別人。

    所有的這些,是老師不能解決的。

    做好三點,讓孩子實現內心和外在的共同強大

    不靠老師,到底該怎麼做呢?

    1、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當前的現狀。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爸爸媽媽小時候也這樣,後來長大了就強大了。

    2、幫助孩子獲取突破自己的力量。

    孩子什麼事都不衝在前面,就一定是壞的麼?其實每件事都可以兩面看,從好的一面解讀,會給孩子力量。我們可以讓孩子和自己比,告訴孩子他不急於出頭,是在思考自己和對方的力量,這是對的。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一點點的超過他。如果有的家長希望用故事教育,那麼龜兔賽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3、幫助孩子跨越心裡的鴻溝。

    最好的機會,是在孩子遇到困難說不的時候。我們可以共情,告訴孩子:“我明白你很看重這件事,很想把它做好,但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或剛開始還沒找到方法),所以很著急(在哭)。”然後給孩子力量,“沒關係,媽媽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可以和你一起想辦法。”然後用嘗試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突破(如果是解決難題,可以故意把部分有效的方法作為頭腦風暴時的偶然所得透露給孩子)。

    恰當和老師溝通,讓結果錦上添花

    前面的都做足,孩子就可以勇敢的突破了。但最後我還是想回歸到和老師溝通上,其實,老師是我們育兒的得力戰友。得到他的一臂之力,孩子會成長的更快。

    我們如何跟老師溝通呢?不能簡單的說孩子這樣讓老師多關照。而是要把你做的努力,你對孩子成長的規劃思考告訴老師,請他根據對孩子的觀察和對專業的理解給你相關的建議反饋。最後,拜託老師幫忙觀察孩子的表現,以便幫助自己更好的引導孩子。

    當你以幫手的形式邀約老師時,你會發現,老師可以做的很多,孩子能獲得也不僅僅是多多關照。

  • 4 # 最美幼兒緣7

    上幼兒園的孩子,每次體能、智慧活動都是在後面,自己家孩子個頭並不高,老師為什麼每次都讓孩子在後邊呢?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的老師交流溝通這件事情?正常的情況下,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排的座位都是按高矮個排的,個子高的肯定要站在後面,個子矮了肯定要站在前面。

    這個時候,孩子幼兒園老師的做法剛剛相反,不管是什麼活動,自己家孩子個頭不高,老師卻讓孩子站在後面。家長可以先詢問一下孩子老師為什麼每次都讓他站在後面?看孩子瞭解不瞭解情況,如果孩子說出來老師讓他站在後面的原因,家長可以接受的話,家長就沒有必要去找老師了。如果家長接受不了的話,就要去問一下孩子的幼兒園老師了。

    我覺得如果孩子真的個頭不高,老師卻讓孩子站在後面的話,有可能就是對您家孩子有意見或者是對家長有意見。我們班級孩子每天早晨來到幼兒園之後,凳子是隨便坐的,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來的並不是特別的多,所以有的高個子孩子坐前邊,矮個子孩子坐後面,其實很正常。但是等我們出去戶外活動的時候,就會根據專門的隊形來戰隊,個子矮的肯定是站在前面,個子高的就站在後面。

    當然了,每個家長都不想讓孩子站在後面,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在後面,是不能被老師關注到的。所以有一些家長,每次就會給老師提意見,想讓孩子往前面站。然後我們告訴他說我們的順序都是按高矮個排的,如果孩子個子太高站到了前面的話,有可能會擋到後面比較矮的小朋友,這樣的解釋家長也是比較能接受的。因為這是事實!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因為個子高而被老師放在後面的話,絕對是有問題的,有可能是孩子太調皮或者是家長太事了,導致老師對孩子有意見,所以才出現把孩子放到後面的情況!聽同事說她原來幼兒園就有個這樣的情況。新學期班級裡面來了一個新的小朋友,個子比較矮。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是把他放在了最前面,但是呢這個小朋友真的是調皮搗蛋,老師就特別煩他,每天都不想看到他。

    所以不等兩天,就把孩子放在了最後面,然後孩子到後面之後,老師的關注度肯定就少了,這個孩子就更加的調皮搗蛋了。然後老師就把孩子單獨拉到後面的一個小角落裡,相當於隔離了這個小朋友,緊接著第2天幼兒園搞親子活動,老師把孩子領下來的時候,家長髮現自己家個子比較矮的孩子站到了最後面。

    家長實在沒有辦法理解老師的做法,就跑去質問老師,老師這個時候告訴家長說因為孩子太調皮了,如果在前面的話容易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但是家長卻不依不饒,他覺得只有壞孩子才做到最後面,雖然他家孩子調皮搗蛋,但是家長從不認為他家孩子是壞孩子,然後一直找老師的茬,又是去找領導反映這個問題,最後老師把他單獨調到了最前面,他自己一個人坐在一起。

    結果家長滿意了,但是老師對孩子和家長的意見更大了,雖然孩子坐在了最前面,但是老師很少關注到孩子,其他小朋友也不和這個孩子在一起玩了。最後孩子死活也不願意再來幼兒園上學了,家長無奈又給孩子換了一所幼兒園。所以說孩子如果個頭特別矮,但是卻被老師安排在最後的話,肯定是有原因的。

    大部分的情況應該就是老師對於這個孩子有一定的意見,她不想多和孩子接觸,也不想經常看到孩子,所以才把孩子放到了最後一位。比如說孩子過於調皮,但是我覺得幼兒園老師的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有失職業道德,不管孩子再怎麼調皮搗蛋,作為幼兒園老師都有責任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說把孩子直接放到最後面,讓他自生自滅,這樣對於孩子來說不是教育。

    而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所以家長了解一下老師到底是為什麼這麼做?如果有誤會的話,把誤會解開就可以了。如果老師是故意的話,家長就一定要找老師交談一下了,畢竟孩子如果長時間的在後面,沒有被老師多關注到的話,時間長了這個孩子真的就屬於散養的孩子了。而且老師這麼對待孩子也會很傷孩子的心,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萬最好的十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