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浦十三豆2

    大年初一早上打醋炭。用一圓形石頭在爐子燒紅,然後放入盛有醋和高度白酒的盆子裡,再用畫有神像的紙錢點燃後到每個房間走一遍。謂之驅鬼除邪。

  • 2 # 中原四叔

    我們這裡臘月二十三祭灶就開始過年了這天要大掃除,舊的東西是不能用的拿出去扔掉,新的補上,叫推陳出新,有的人家要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祈求老天爺來年一定要風調雨順,二十五一定要蒸饅頭,二十八貼春聯,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初一早上要接財神,同時請灶王爺回來受香,之後男女老少出門相互拜年,初二出門的閨女帶著老公 孩子要回孃家,等等等等……,不知道有哪些和你們那裡不一樣。

  • 3 # 求圓4

    謝謝邀請;過去年代春節期間的民俗比較多,現在因繁就簡改變了不少,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頓年夜飯,現在條件好了,有的把年夜飯放到酒樓飯店進行。大年初一早餐要吃線面和鴨蛋做成了的食物(我們家鄉叫太平面)這是由於很早以前,很多人要在江河的船上生活,為了祈福能夠平安的行船,鴨蛋與壓浪諧音(希望江河上風平浪靜。能夠保障行船的安全)就有了吃“太平面”的這種習俗。

    大年初一早上,小孩子等晚輩會向長輩拜年,長輩會送一些橘子和一些現金(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大年初二是女兒帶女婿回孃家,送上一些禮品,向父母或岳父岳母拜年,送上一些祝福的話,嘮一些家常,一般是當天去當天回,路途遠了會稍晚一些回家。大年初四,很久以前有開假的習俗,就是一些經商人家,這一天要準備開始經營生意了,要搞一些簡單的儀式,如放鞭炮,說上一些吉利祝福的話呀等,現在春節假期延長了,開假時有的商家會放一些鞭炮,其他就因陋就簡了。正月初五,以前有個上齋門舊的習俗,齋門指的私塾,家長要帶著小孩去拜訪老師,這也是以前尊師重教的一種表現。正月初七舊時有個“人補命”也就是說吃點營養品吧,最常見的是吃年糕,現在已經沒有了。

  • 4 # 元昊澤

    謝邀。

    春節期間,親人回家團聚過年,家裡人辦裡年貨,親朋好友互相拜訪,過春節顯示出祥和快樂喜慶,……

  • 5 # 天途通極

    過春節各地民俗各有不同,方式方法各有講究。東北南部農村過春節,除了貼對聯、掛紅燈籠外,部分家庭還要掛家譜祭祖宗。過年之前,各家都進行大掃除,並將正屋各處打掃乾淨,櫥櫃餐具擦拭乾淨。陰曆二十九晚上,將家譜掛在正屋北牆上,桌子上鋪上乾淨桌布,把祭祀燒香碗一個、紅蠟臺二個、儲香儲蠟筒二個,以燒香碗為中心,一字對稱排列在家譜前面。還要準備5個飯碗,5個供花和5雙紅色筷子,一字排在家譜和祭祀器具之間。桌子旁邊放一瓶酒,一個燙酒小壺,幾個酒盅。陰曆三十中午,各家開始做過年大餐,挑選幾個菜放到供碗中,並將插上供花,同時供桌左右兩邊還要各放五個蓋上紅印的餑餑。吃晚之前(十七點左右),各家各戶男丁,帶著鞭炮,打著燈籠到祖墳附近去“請神”,回到自家院子裡後,在牆邊豎立幾根小木杆(意為栓馬樁),院中撒點草料(意為餵馬草料),進到屋內,在供桌前燒紙,並向火中倒幾盅酒,男丁跪在供桌前,向家譜祖宗磕頭施禮,禮畢,表示祖宗己經回家過年了。之後,開始準備吃晚餐。從這時開始,大人小孩不能說錯話,例如,家裡沒有的東西也要說有,否則不吉利。吃完晚餐後,同宗祖的各支晚輩湊到一塊,挨家挨戶給長輩拜年,問長輩過年好。春節幾天晚上要長明燈,供桌前要香火不斷,否則是對祖宗不敬。陰曆三十晚上子時,舉行祭祀天地鬼神活動,將祖宗供桌上所有的東西拿到院中天地蓬(用木棍和紙糊成的供奉天地鬼神的小廟)前供桌上,進行燒紙錢等祭祀活動。祭祀畢,將祭祀用品迴歸到祖宗供桌上。然後,開始放禮花鞭炮。這時,你會感覺全世界都充滿了鞭炮聲,天空中五色斑斕,彼消此起,大約要持續1小時左右。大年初二,各家各戶祭財神,包餃子,放鞭炮,在財神像前燒香、燒紙錢,給財神上餃子,倒酒,求財神保佑新年發財。大年初三晚上(也有初二晚上)開始“送神”,男丁們打著燈籠,拿著米飯,出門後放一掛鞭炮,再到祖墳附近燒紙磕頭,即“送神”完畢,春節結束。現在東北南部舉行這種祭祀活動的家庭己經很少了,城裡根本沒有,條件和環境也根本不允許。農村也只是部分家庭保留這種習俗。有了這種習俗,過年還是比較熱鬧的。這種習俗看似迷信,但也表達了晚輩們對己逝長輩的尊敬。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對家風的傳承也就是靠著一代一代人的以各種不同形式的民俗向下傳輸。如南方的大家族宗祖祠堂,那是真正達到了對祖宗的敬仰和對家風世世代代的傳承。以上的民俗情況也只是本人小時候對本地農村過年習俗的一點記憶,也可能沒有說明白,只是大致情況。

  • 6 # 牧野拍客

    紅紅火火過大年。

    過年,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歡樂喜慶祥和是中國年不變的主題。

    就魯西南一帶而言,過年更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1、臘八粥。民間素有喝了臘八粥,天天都是年的說法。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人們已開啟忙年的腳步。

    2、返鄉回家過年。俗話說,掙錢不掙錢,回家來過年。在外忙碌了一年,扛起鼓鼓的行囊,拖兒帶女,匯入返鄉回家過年的人潮。

    3、趕年集,置辦年貨。周邊鄉鎮一般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為集市日。到了年集日,比平時集市更為盛大、更為熱鬧。集市上,熙熙攘攘、形形色色趕集人,擺攤設點叫賣聲此起彼伏。桌椅板凳、馬紮、風箱、席墊、鍋圍子匯聚一堂,春聯、年畫、香火、鞭炮紅火半道街,床上用品和新衣高高掛起,各類蔬菜、水果應有盡有,糖果攤、糕點攤、糖葫蘆攤、棉花糖攤前人頭攢動。循著殺豬宰羊的嚎叫聲望去,那邊好似牛羊豬雞鴨鵝魚來開會。到了晌午,年集進入高潮,誘人的水煎包、羊肉湯、丸子湯香味在集市上瀰漫,誘的人直留口水。。。。。。

    4、祭灶。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一天,人們時興吃芝麻糖,傳說麻糖糊住灶王爺的嘴,祈求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5、蒸年饃。家家戶戶除蒸白麵饅頭、包菜饃外,還利用麵粉和大紅棗等塑造成豬頭、棗花、花糕、花山等形狀,蒸熟後其形栩栩如生。

    6、炸制年貨。紅燒肉、紅燒鯉魚,油炸帶魚、油炸酥肉、水汆丸子等製備齊全。

    7、除夕。撒掃庭廚,打掃衛生。貼春聯。請祖宗回家過年。包餃子、看春晚,放好壓歲錢。

    8、拜年。正月初一,黎明早起,燃放鞭炮,吃水餃。到家廟上香祭祖,撞鐘祈福,攜子孫串門為父母長輩磕頭拜年。中午,闔家吃團圓飯。

    9、看民俗表演。舞龍舞獅舞麒麟舞出精彩,二鬼摔跤、雜技、魔術、高蹺魅力無限。武術門類,各展絕活武功。牛皮大鼓威風八面,羊抵頭鼓舞鬥勁十足、撅老四幽默搞笑,商羊舞祈求風調雨順。民間盪鞦韆盪出歡樂,郊外鬥雞鬥羊鬥出吉祥。山東梆子、豫劇、大平調、兩夾弦、四平調、河南墜子、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相聲等節目地方特色濃郁,群眾喜聞樂見。廣場舞、劃旱船、跑竹馬等深受群眾喜愛,場面宏大。

    9、回門。正月初二,夫婦攜兒帶女備好禮物到岳父岳母家拜年。這一天,岳父岳母為新婚夫婦備好回門宴,至親好友上禮作陪。

    10、正月初七,火神節。曹縣桃源火神廟會盛大,花供為一絕。

    11、正月十五鬧元宵。猜燈謎,吃元宵,萬民夜賞煙花,恰似中國狂歡節。

    總之,過年民俗活動和民俗節目繁多,不勝列舉。在此祝願諸位過年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 7 # 型男的增高日記

    春節很大,所以也濃重,不過比起20年前,今時的春節好像沒有那時過得有味道了。

    也許並不是味道變了,更多的應該是人變了,環境變了,還有一些遺失的東西在裡面。

    過年時節很多人回家就是為了和家人吃團圓飯,大多數都是年夜飯 。我們這邊可不是一次年夜飯可以招呼那麼多親戚的 ,我們會去舅舅家吃團圓飯,去姑爺家吃團圓飯,去姨媽家吃團圓飯,去伯父家吃團圓飯,去叔叔家吃團圓飯,…………如果你有幾個舅舅,幾個姨媽,那你可能臘月15就在吃團圓飯了。

    我不想說貼春聯,據我觀察,全中國包括南韓北韓都這麼幹。

    壓歲錢需要說一下,因為我小時候的壓歲錢從來沒有超過5塊的,壓歲錢可能剛剛好買一把轉輪玩具槍,有火藥的那種,畢竟槍和彈藥都便宜,我記得是三塊五。比起現在小孩子少的幾百塊多的幾萬塊的壓歲錢,我想還是把我的回憶先收起來說一說我小時候還有的你們沒有的。

    快過年了我婆婆就要開始在臘月的尾的某一天炒一大鍋花生,寓意“生髮”或“升發”。

    等晚上的時候爺爺婆婆就會叫我到竹林裡去找一顆竹子,一邊搖一邊嘴裡這樣唸叨“竹兒竹兒你莫長,等我長高你再長”。現在我長高了,爺爺婆婆也不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袋妖怪究極綠寶石第二個鎮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