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不喜歡時間管理規劃,更想隨心所欲的做事情,為什麼那麼多的公司和機構要堅持時間管理?
4
回覆列表
  • 1 # 智慧答疑

    懶惰的人一般存在僥倖心理,做事總喜歡拖拖拉拉。時間久了,慢慢的就習慣了,所以懶惰的人更加需要堅持時間管理!

    人都有偷懶的心理,但是如果都抱著懶惰的心態做事,那麼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從小時候學過的課文《寒號鳥》到《金縷衣》裡面的“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從古至今,對時間的重視一直都有。

    好比我們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一飛沖天都不覺得是難事。但要是懶惰起來,有時候躺在被子裡,連上個廁所都覺得是很困難的事情。

    其實懶惰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一旦習慣了懶惰,就時刻會去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去敷衍,去自欺欺人,所以懶惰的人更需要時間管理!

  • 2 # 手機使用者3827163971

    百科如是說,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

    基本資訊XXX,表現症狀XXX,出處XXX,詳解XXX....此處省略十萬字

    就是說,

    很煩。幹啥都覺得費事。

    這是個人特點,認識和理解並接納自己的特點,是和自己和諧相處的第一步。

    說到認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是否懶惰。

    理解,就是主觀充分認識到,不是別人說你懶,而是自己覺得自己懶。

    接納,就是知道自己懶,並不想改,只想懶得更舒服。

    現實中,這種認識和理解並接納自己懶惰的人,處理的不好會有兩個後果:

    在別人看來是自私且不負責的

    對自己而言:

    不必要的(別人想我做的)和必要的(我自己想做的、必須做的)都沒幹經常錯過,錯過時間,錯過人不記得自己到底怎麼混過來的(除了工作還幹了啥)

    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是不適合懶人的,只適合哪些自律、剋制、專注、效率的人

    對懶人而言,只有一點非常有必要,那就是記錄。要做的事,列個單子,心中有數。

    用大腦記憶,反而會更費事。一來易忘,二來費腦細胞。

    記錄的工具要很方便。

    使用過N種工具,繁瑣的操作或者功能不足常常導致放棄記錄。

    找到一個快速且容易的記錄工具很重要。推薦一個剛出來的APP,西魚。語音識別後AI匹配的記事提醒軟體。還行。目前只有蘋果手機能裝。

    如何才是處理的好?

    把必須做的事做了,不會因為懶得記而遺忘疏漏,就是對別人和自己負責。

    剩下的時間都用來享受自己的懶惰,完美的和自己對話。

  • 3 # 圓周律

    沒有人想成為“懶惰”的人,但卻有很多人自稱是“懶惰”的人。所謂的“懶惰”,是因為自己定了目標做了規劃,但在執行時因各種突發事件,使我們將注意力和時間投入到不重要或表面上看似重要的事情上,導致目標無法實現而產生的一種自我懷疑的情緒。

    我們都清楚時間管理對普通人的重要性,而那些被我們投入到不重要或表面上看似重要事情上的時間,才是我們真正要管理的時間。

    為什麼我們在認為自己懶惰的時候,都想要讓自己學習時間管理,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我想透過一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故事叫“騎象的人”。是喬納森·海特在他的著作《幸福假說》中講到的一個故事。

    每當騎象的人想要走某一條路時,他先得哄哄大象,然後引導著它往他希望的那條路上走。事實上,騎象人對大象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一旦大象不肯聽話,騎象人就拿它沒有半點法子。所以騎象的人要竭盡全力地駕馭大象,就算人、象都精疲力盡也沒有關係,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最終讓大象拖著疲憊的腳走向他想要的那條路。但是這樣的騎象人是不合格的。不過,如果騎象人和大象要走的是同一條路,那麼騎象人就輕鬆了,他只要抓住繩子,做些小小的牽引,他們就能輕鬆有效的到達目的地。

    我們的情感就像是一頭巨大的大象,而理智就像是驅使大象的騎象人。如果我們的“情感大象”和“理智騎象人”走的不是同一條路,勝利的一定是情感而不是理智。

    就用時間管理來舉例子。

    比如:早上信誓旦旦的說,今天晚上下班後要跑3公里、閱讀1小時、寫工作彙報PPT提綱、寫工作覆盤……

    但是到了晚上,可能下雨了,或朋友約了一起看電影、或者喜歡的電視劇更新,然後你的情感大象又戰勝了你的理智,今天早上的計劃就不得不往後拖延了。

    所以,“懶惰”的人需要堅持時間管理嗎?這個問題我們換一個說法就是:“懶惰”的人如何探索自己的時間行為模式,去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投入到了哪些不重要或表面上看似重要的事情上,幫助自己提高執行力,輕鬆實現任務目標。

    為什麼我們要去探索時間行為模式呢?因為偉大的改變都是由內而外產生的。

    如果一個雞蛋的蛋殼從外面裂開來,它的生命就結束了;但是,如果一個雞蛋的蛋殼從裡面裂開來,這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

    時間管理也是。我們需要由內而外的改變,需要了解自己,使自己的內心意願和我們在外部環境中的期待保持一致。

    換句話說,我們要去發現那些消耗時間的不良行為,找到自己的缺點,給它立下規矩,然後去改變它。

    在這裡,有四種方法能較好地幫助我們瞭解自己,探索消耗時間精力的不良行為。

    第一,實時記錄時間

    用一週左右的時間,密切觀察自己的行為,並把每個行為佔用的時間記錄下來。你可以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用筆記錄下來。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使用手機記錄。比如昨天推薦的Forest就不錯,每一個行為完成後,給它設定一個標籤,但Forest一個時間段最長為2小時。

    在這一天中,你可以隨時記錄。比如早上7:30公交堵了1個小時,好不開心啦;早上9:00 ~ 11:30是我最高效的時間,工作起來效率倍兒棒啦;幫同事處理瑣碎事物花掉45分鐘,偏離我的內心意願啦;屬下提交的報告不符合要求,修改花了30分鐘,很不滿意啦……

    然後對記錄清單進行分析,根據記錄時候的情感,做出時間最佳化改進。

    第二,使用分解法

    把自己的一天當作一部電影,自己作為電影裡面的主角。然後把自己當成看電影的人,用遊離於真實自我的眼光來觀察自己一天是怎麼度過的。然後把你覺得糟糕的和做得好的寫出來。好的繼續保持,不好的最佳化改進。

    第三,組建支援小組

    如果有一些關心你的人成為你的支援小組,對你的改進會很有益處。你可以向你的支援小組分享你一天的工作計劃或執行情況,讓他們幫你檢查,提出改進建議。當你的情感大象和你的理智出現分歧的時候,請他們為你做出即時的反饋。

    當然也有這樣的人,他們不願意讓人知道他們正在改變一個行為,擔心改變失敗了會讓別人失望。

    筆者也是這樣的人。但兩個月前,在公司部門組織的一場分享會上,我把自己近兩年半來,所有做失敗的事情毫無保留的講出來。講出來後的這段時間裡,我發現在原來自控力不好的方面,現在得到了改善。

    其實,我們自己,還有其他的很多人,改變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你還擔心別人失(chao)望(xiao)嗎?

    第四,觀察家人行為模式

    比如在時間利用方面,有的父母或其他家人有拖延的習慣,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去做某件事情;又或者他們是那種完美主義者,從來沒有時間去做完他們所想要做的事情。

    舉個例:今年六月份,我父親來成都(我工作的地方),我才發現他有個不好的習慣——葛優躺,沒事看電視的時候就攤在沙發上,有時邊看電視邊看書。然後我發現我也有輕微的類似行為,於是就給自己立了規矩:遠離沙發,一個時間段只專注一件事情。

    你是否也繼承了家人的一些不良行為呢?如果有,你一定知道怎麼做了吧。

    【做個總結】:我們講了1個故事——“騎象的人”,思考一下,這個故事你可以在什麼場景下運用呢;我們還講了探索時間行為模式的4個方法——實時記錄、分解法、支援小組、觀察家人行為模式。

    我是結尾

    如果一個人他的理想和目標都超過了他的能力之外,高如層雲,那麼有朝一日他一定會失去自己,去追求他永遠也得不到的滿足感。

    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缺乏認識度是改變的最大障礙。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時,改變就會簡單一些。當我們找到自己需要改變的行為時,接下來就要訂立規矩,去改變它。只有行為模式得到好的改變了,才能談得上時間管理,因為時間只不過是對不同行為持續的記錄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環氧樹脂膠黏劑的分類方法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