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素芬兒的
-
2 # 熱點科技要聞
在相關的試驗中,那些在問卷表中填寫“害怕蛇和蜘蛛”的人,辨別讓人產生恐懼感圖片時的速度比其它圖片快得多。研究者說,正是這種自然界的迅速反應能力使人類能夠更及時地躲避那些令他們害怕的東西。
奧赫曼說無論哺乳動物害怕蛇或蜘蛛是否跟進化過程有關(世界上35,000種蜘蛛中,只有0.1%的蜘蛛是有毒的),還是關於人類的恐懼心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類對於蛇類動物的恐懼心理的產生顯然是受到進化過程的影響而形成。他說:“哺乳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反覆不斷地受到蛇的侵害,那些善於識別並且善於躲避來自蛇類危險的個體,顯然比那些不能有效地避開蛇類危害的個體具有更多的生存機會。”
人類的恐懼心理除了害怕蛇或蜘蛛之外,還有各種各樣聽起來稀奇古怪的恐怖症,如幽閉恐怖症、恐鼠症、閃電恐怖症、恐高症、害怕乘車或船、飛機恐懼症、細菌恐怖症、黑夜恐怖症、恐水症等。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疾病。
想象一下,有著閃電恐懼的人,在打雷的時候會陷入怎樣的一種驚恐之中?而有著乘車恐懼症的人,不敢開車上路而又不得不開的時候,心裡會是如何的害怕?對於一個看到蜘蛛、蛇甚至在孩子的生日派對上出現的小丑都會害怕的人來說,他們實在是無法輕鬆地面對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恐怖症可能源自於兒童時期的心理創傷,也可能是大腦某個部分有異常,甚至於與人類的進化過程有關。
奧赫曼說:“當我們害怕時,心跳會加速,以便更快地將血液輸到身體需要的部分;我們的呼吸會加重,以獲取更多的氧氣供給身體的肌肉組織;我們還會出汗,降低體溫,作出反應行動時會更有效率。”有著各種恐怖症的人即使處在危險並不存在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有的人在恐懼到極點的情況下甚至會喪命。
科學家研究恐懼的起源,以及一些極度恐懼的現象,剖析一些恐懼症患者的心理,揭示一個人的恐懼心理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怎樣的重大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來控制種種恐懼心理,這些對於人們戰勝各種恐懼症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一位名叫溫迪·布萊克的女士,一生都生活在恐高心理中,她的恐高心理甚至達到了非常可笑的程度。當她與小孩一起在遊樂場裡玩的時候,連小滑梯都會讓她感到害怕。她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是生活在恐懼中,站在高高的自動扶梯或者長長的樓梯上會讓她害怕得無法移步。她說:“恐懼症影響了我的自尊心,看到周圍其他人都在泰然自若地不斷來來往往,而我卻只能落在後面,這種感覺真是糟透了。”溫迪的一個兒子後來回憶起,有一次他們全家外出徒步旅行,走過一道沒有扶手的小橋時,“媽媽堅持要我們大家都匍匐在地上,爬著過橋,因為她害怕我們會掉下河去。”
後來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的幫助下,溫迪·布萊克開始與恐高症作鬥爭。安東尼用的方法叫“認知療法”,先引導她透過一段小小的梯子並逐漸加大梯子高度,在過去這顯然是她害怕做的事情,可是在醫生的引導和幫助下,溫迪終於克服了恐高心理,現在她甚至能夠登上高高的塔頂。
恐懼症患者與普通人的害怕心理是有所不同的。專家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進行討論: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情況,有的人能夠泰然處之,而有人卻會非常恐懼?在那些泰然處之的人當中,很多人的日常工作就是要經常面對許多危險,如消防隊員、高層建築的建築工人、研究蛇和蜘蛛的科學家,還有專門研究閃電的攝影師等。
但是,對於一些悲慘事件中的倖存者來說,無論他們原來是不是恐怖症患者,那些經歷都會給他們留下痛苦可怕的回憶,如建築物倒塌、被雷電擊中、飛機失事墜毀,以及被蛇或者蜘蛛咬傷等,這些事件將會影響到人的一生。另一方面就是進化過程的原因了,只是有的人反應輕一些,有的人重一些。
-
3 # 很2的創作者
1.所謂恐懼感,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其表現為:神經高度緊張,內心充滿害怕,注意力無法集中,腦子裡一片空白,不能正確判斷或控制自己的舉止,變得容易衝動。
2.恐懼感如何產生的
恐懼感的產生與過去的心理感受和親身體驗有關。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人在過去受過某種刺激,大腦中形成了一個興奮點,當再遇到同樣的情景時,過去的以經驗被喚起,就會產生恐懼感。恐懼心理還與人的性格有關。一般從小就害羞、膽量小,長大以後也不善交際,孤獨、內向的人,易產生恐懼感。
3.克服恐懼心理,主要是透過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擴大認知視野,判定恐懼源。認識客觀世界的某些規律,認識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係,確立正確的目標判斷,提高預見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就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情趣和堅強的意志。這樣,即使真正陷入危險情境,也不會一時就變得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機智應付。
總結:恐懼感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作用,正所謂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這種克服它的方法,當我們心裡面不去想它的時候,把它當成我們平時遇到的事或者人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很多人應該明白所有做這些在其他人恐懼的東西時候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不會思前想後 畏手畏腳 無所畏懼的去做就對了。就像是高空彈跳的時候先看下面很恐怖,其實不用看下面的時候,就不會很害怕了,也就勇敢的跳下去了。一樣的道理。
-
4 # 扒少爺
利維坦按:我們大腦內杏仁核可謂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負責判斷所看見的物體在情緒上的重要性:什麼是獵物、天敵、配偶,什麼又是完全無關緊要的東西。如果杏仁核變得興奮,那麼說明眼前的東西很重要(這種重要可以是配偶的出現,也可以是危險的情況),神經訊號就會向下傳送到自主神經系統,心跳開始加速,手掌開始出汗(導致面板電阻改變),肌肉開始收縮。如果杏仁核判斷看到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身體就沒有上述反應。當然,每個人對於什麼是危險的判斷並不相同,有人看到蛇就恐怖至極,而對有些人則覺得稀鬆平常。
就一般人而言,身臨高處都絕對不會是什麼輕鬆的體驗——對於那些恐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但如果你的大腦由於某種原因發生了改變——杏仁核開始將原來認為危險和恐懼的事物認定為“無關緊要”,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比如文中提到的烏-維氏病(Urbach-Wiethe disease)患者,他們就沒有恐懼感。
再比如本文中的超級刺激尋求者霍諾德——如果說攀巖也會成癮的話,我更傾向於約瑟夫·勒杜所認定的,即強烈刺激度的不斷尋求,隨著時間的推移,興奮感已經降低了,然而,為了尋找更刺激的,霍諾德接下來會做什麼呢?
-
5 # 獨孤夜語
所謂恐懼感,是在真實或想象的危險中,個人或群體深刻感受到的一種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狀態。那麼我來回答一下我認為的為什麼有人基本上沒有恐懼感。
經歷豐富。經歷豐富之人,世間大多事情都基本見到遇到過,知道事情是什麼,有什麼內容,或者豐富的經歷鍛鍊的他能應對大多事務,當大家覺得恐懼的事情出現的時候,對於他來說,無非是經歷過或者自己能應對的事情,就不會覺得恐懼了,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其人無恐懼感。
心理強大。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恐懼感的,但是心理強大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先天性和後天性的。先天性的,無非是遺傳其家族膽子大的情況;後天性的,一種是上面說的經歷豐富,鍛煉出來的膽子大,一種則是成長環境是複雜的,這種複雜的環境會讓你時常見到一些恐怖的事情,見得多了,也許麻木,這種麻木也算是沒有恐懼感。
你錯誤的感覺。恐懼感大多數人都有的,也許當你覺得恐懼的時候,那個沒有恐懼感的人也覺得恐懼,而你恐懼的只顧得自己恐懼,顧不得觀察他(她)是否恐懼,而事後,對方或是裝出無所謂的姿態,或是比你容易從恐懼中走出來,你便錯以為他(她)沒有恐懼感。
-
6 # 健康說I
恐懼的原因有哪些?
其產生原因是正常生理活動遇到嚴重阻礙。(生理阻礙會產生多種情緒並按照順序發生。恐懼是序號中的一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怖感,以致會千方百計地躲避這種環境,因為他害怕自己無法逃脫。
回覆列表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因受到威脅而產生並伴隨著逃避願望的情緒反應。人類的大多數恐懼情緒是後天獲的。恐懼反應的特點是對發生的威脅表現出高度的警覺。努力不去想像,想到了的話我就往神仙那方面靠過去。其實每個人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恐懼。都會懼怕一些事,不可能有人能真正的把握一切,謀事在人,在事在天,凡事盡力就行。有些事也只有試過才知道的,人都在進步,昨天恐懼的事今天未必還恐懼,嘗試著向前一步,你會覺得原來沒什麼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