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妮雙子
-
2 # 東北五常大米mf99999
作為一個真正的80後告訴你,我的夢想沒有實現
其實一開始也沒啥夢想,無非就是賺點錢,有車有房有老婆有孩子。簡簡單單的過日子就可以了。可是隨著年齡增長,現在的80後已經人到中年,眼看都要到40了。壓力也越來越大。早已沒有了曾經的意氣風發和鬥志昂揚。
我是86年的。35歲。我感覺我很失敗很失敗。曾經的小目標都沒有實現,這麼大歲數連個孩子也沒有,家庭也總吵架。房子不大,還是貸款。工資2000多。
感覺跟同齡人比,比自己小的人比,真的要啥沒啥。工作不穩定,也沒啥發展。自己還不會啥能力和技術。父母還踢我操心,本來他們應該享受的年級,缺還在為我奔波。不能給他們盡孝,讓他們享受幸福晚年。你說說我,是不是最失敗的。感覺好累,真的好累,有點看不到希望。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什麼是開心了,什麼是幸福,好久沒有笑過了。真的羨慕那些家庭和睦的,有個小孩,倆口子不吵架。然後沒有外債辛勤努力的生活,孝順父母,安詳晚年。好的生活都是別人的,自己永遠遇不到了。我現在想努力,想賺錢,能吃苦可以受累,卻不不知道幹什麼。現在的錢咋那麼難賺呢?
我是80後,我剛剛初步實現了理想。
叮咚一聲,我抬眼看了一下手機,亮起的手機螢幕顯示銀行卡里打進了一筆錢,四位數,接近我原來工資的一半。
正在思索著下一個段落應該怎麼寫的我,被這筆款子鎮住了。
慢慢地,我內心湧起狂喜,想都沒想就把這個簡訊複製傳送給了老公、閨蜜,下面加了一句:我的稿費收到了!
是的,我的第一筆稿費收到了。就在我離職後第十天,就在我第二次進軍自由職業之後的第十天,它就這麼躺進了我的賬戶,這讓我比第一次拿工資還要興奮。
怎能不興奮?這意味著我對自由職業的嘗試成功了,意味著我終於邁過了跨界轉行的門檻,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大創舉。今後,在被問到工作日怎麼不在上班的時候,我也可以自豪地回答,我的職業是自由撰稿人。
為這一步,我整整努力了2年。
這2年,我辭職、又上班,又辭職。經歷了畢業以來最折騰的兩年,家裡人對我不無擔心:好端端的工作不做,瞎折騰什麼?你這樣不會廢了吧?沒單位要你了吧?
在這座小城市裡,在追求穩定的日企圈子裡,他們簡直難以想象,像我這樣自殺性質的頻繁地轉換工作是為了什麼。
為了什麼?為了我的理想,我在心裡回答,可嘴上總歸覺得有些弱,說不出口。在成功之前,面對質疑,我沒有辦法證明我做的事情是對的。
我唯一的底氣就是相信我看過的那些書,它們告訴我,我正在走一條正確的路。這條路可以通往我的理想之地。
那些總說書看得再多也過不好一生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真的看了多少書。現在,我終於可以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就是閱讀改變了我的命運!
如果不是熱愛閱讀,我就不會在以前的工作中,一閒下來就看小說;如果不是把好看的網路小說都看遍,我就不會覺得工作空下來很無聊;如果不覺得無聊,我也不會把網上凡是長篇大論的字都點開來看一下;如果不是這樣看整段整段的文字,我也不會學到很多東西,也不會發現時下新媒體的趨勢;如果我沒發現新媒體的趨勢,也就不會起做新媒體這樣的念頭;如果不起這個念頭,我一輩子也不會想去接觸寫作。
畢竟,寫作在我以前的概念裡,只有成為張愛玲這樣的名作家才可能賺錢。可是有了新媒體之後,我發現,寫作變現沒那麼難了。
更確切地說,新媒體給所有人提供了一條通道,讓那些熱愛閱讀和寫作卻對變現沒有頭緒的人,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
所以,當時,當我發現這一點之後,我就暗自竊喜:哇,原來寫作是可以掙錢的,這我行啊!當下,我就把寫作定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雖然這跟我之前的職業完全八竿子打不著。
為什麼會這麼快下結論?又是因為閱讀的積累。
在此之前,因為大量的閱讀,我自然而然開始思考,什麼是我真正可以做一輩子的職業。
能過好自己人生的人,往往分成兩類,一類是追求自己的興趣,一輩子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業的人;另一類是無論做什麼都能培養出興趣來的人。
經過幾年的工作,我發現自己顯然不是後面那種人。於是,我決定追求自己的興趣。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明人類的需求從基礎到高階,可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滿足的需求,我意識到自己已經滿足了前四項需求,只剩下最後的自我需求。這也是為什麼我明明有過得去的工作和家庭卻總覺得不滿足的原因。
只有滿足了自我需求的人生才會更加幸福和完滿,而大部分人之所以達不到這個狀態,並不是不能滿足自我需求,而是不知道自我需求是什麼。
在一開始,我也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麼。在那看似不務正業浪費時間的長年累月的閱讀過程中,其實我正是在不自覺地尋找著這個自我需求。非常幸運的是,當我發現新媒體寫作這個職業之後,我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理想。
這個理想具備滿足我的自我需求的幾個要素:
1. 它是我興趣所在
2. 它是我擅長的東西
3. 它能帶來成就感和意義感
4. 它能養活我
5. 它滿足我自由不被管理的要求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如果說1是過去現在將來時,那2、3、4、5就都是將來時,最多第2點還能算是過去時(過去上學時語文不錯,作文成績也很好)。
正是不斷的學習和閱讀,讓我對實現這個理想有了信心。閱讀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打破了我腦袋裡的條條框框,它讓我知道,實現理想的唯一辦法,那就是去做。
要能實現第4點,就必須從寫第一篇文章開始。
這對做新媒體的人來講,根本不算什麼。但是要知道,我每天還要保證八九小時的睡眠(試過早起和晚睡,最終因為身體頻出狀況而放棄),還要陪孩子玩,中間還上了一年的班,能完成這些,其實也是不容易的。
當然我還看了很多書和電影,並沒有留下什麼文字。
雖然沒能形成文字,但終歸也是一種體驗,寫作這個東西,正是萬事萬物都可以為它服務的,所有經歷都有可能變成文字,化成養活我自己的每一分錢。所以說,雖然我真正開始為寫作努力,花費了2年,但誰說我之前的30年經歷不算努力呢?
現在,透過這些努力,我終於可以在家從事自由職業了。
有人說,在家自由了,沒有別人約束之後會失去動力,也會變得沒有規律。可是,當你真正熱愛一項事業時,這些擔心其實是多餘的。因為興趣,我不會把寫作看成是負擔,只會享受其中。每天起床之後我都會覺得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又可以開心地看書寫作了。當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之後,只會從內心感慨這活著的每一天都那麼美好。
我在家的每一天,都是7點不到起床,吃完早飯送兒子上學後,就開始讀書寫作,除了吃中飯,就一直是這樣的狀態,直到下午4點兒子放學回家。有時候,我也會去圖書館借本書,在裡面看書寫字,覺得缺乏鍛鍊了,也會去樓下跑跑步,去山上爬爬山。
晚上陪兒子,我也會抓緊一切機會看書,比如他看電視的時候,他畫畫的時候,他洗澡的時候,我都可以捧著本書在旁邊陪著他。
更重要的是,我是自發自願地去寫、去讀書,我享受這個過程,我也從中體會到快樂和成就感,我已經進入了一個學習的良性迴圈。
當然,雖然是自由職業,寫作也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輕鬆。我賴以為生的工作是拆書稿的約稿,這需要在規定時間,通常是半個月內把一本書看明白,寫成八千字左右的拆書稿(不能抄寫原文,必須是自己的語言)。這筆拿到稿費的拆書稿,我就花了一週多的時間看書,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每天8小時以上)寫文章,又花了三四個小時修改。
在第一次受到編輯表揚的時候,我非常開心,對老公說,我怎麼就沒有早點上道。
可是,現在想來,其實一切都是剛剛好,如果沒有十年多的職場經驗,我又怎麼可能會有現在的能力和基礎;如果沒有十多年日本人的感染,我也不會把誠實守信放在第一位(不過我本身就是這樣的人),這是做自由職業者的必備素質;並且,如果沒有十多年的職場積累,我也沒辦法有資金去支援我做自由職業的嘗試。
所以,我想我真是十分幸運,找到了自己理想的事業,並且初步實現了它。
拿到稿費後的當天,編輯又找到我約稿,還跟我說因為你之前那篇寫得好,所以給你漲稿費。
真好,畢業12年,我終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