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十四
-
2 # 小小魚233888626
最好的辦法就是分開住。離得遠了,矛盾就沒有那麼多了。生了寶寶後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發生的事情太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太多。老公在外地上班,回來後也不會處理我們之間的關係。彆彆扭扭的生活了將近三年。孩子上小班後,發生了一件不可容忍的事情,堅定了自己帶孩子的想法。當時我上班很忙,孩子夜裡吐了幾次,有點發燒。一般這樣的情況我都會請假陪她,但那幾天單位正在做活動,離不開。就請公公婆婆帶著去看醫生。白天她們看完醫生,給我打電話說孩子還是吐,吃什麼吐什麼,我說那就不要吃了,吐完了就好了。夜裡又發燒。早上上班去,給公公婆婆說寶貝昨天吐了一天,肚裡啥東西都沒有,夜裡又發燒,很虛弱,今天就不去幼兒園了,在家熬點粥,吃藥觀察。。。。。。下午孩子老師給我發信息,說孩子精神還是不行,很虛弱,還需要再調理幾天~我問孩子今天上幼兒園了啊?老師說是的。回去問爺爺奶奶為什麼要送去,說送過去有老師管,孩子是小病~氣的發抖~果斷辭職,自己帶~他們也回了自己家~雖然收入減少,但孩子現在活潑聰慧,自己的精神狀態也沒有那麼壓抑了,還是覺得是值得的!所以說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不是說讓一步就能解決的~分開就好!!!
-
3 # 小清新呀
作者提問的很好,因為婆媳不和是根本沒有辦法決絕的,只能避免,怎樣避免呢?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婆媳不和,在一個家裡就像是敵對關係的,婆媳最好是分開住。本來就是兒子結了婚就會自己組建一個小家庭,婆婆沒必要再和兒子兒媳住一起,畢竟在這個小家庭裡,兒媳才是這個小家的女主人,兒媳在這個家裡有各種發言權,可是很多婆婆一直搞不明白這一點,她們會認為兒子結婚前,自己一直管著兒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兒子結婚後,自己也還是要管著兒子的,甚至連兒媳一起管著,試問,有哪個兒媳會甘願聽從婆婆的一切指揮?不發生矛盾才怪!兩代人之間本來就是有代溝的,婆婆和兒媳的生活習慣更是不同,明事理的婆婆都會管好自己的嘴,收住自己的瞎操心,兒子兒媳需要自己時,自己盡力幫他們一把,不需要自己時,還是呆在自己的老屋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吧!
其次是假如婆婆和兒媳都沒有經濟能力搬出去分開住時,就有點不好辦了,鍋勺碰鍋沿,難免會發生矛盾和衝突,家裡會經常發生沒有硝煙的戰爭,可大家都是住在一起過日子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為了避免大家鬧的不可開交,雙方還是忍著點吧!這個時候兒子這個角色會起到很大的鋪助作用,兒子可以適當調教婆媳關係,勸勸媳婦,開導開導老媽,她們會看在兒子的面子上忍讓一些的。
我見過很多特別極端的家庭,有婆婆很不明事理,經常沒事找事,陰陽怪氣刷存在感的,那兒媳為了自己在這個家不受委屈,會選擇喊出自己的觀點,站穩自己的立場,維護自己的尊嚴,久而久之,婆婆也就不敢再無理取鬧了,相反她還會畏懼兒媳。
也會有兒媳很不明事理,不尊重婆婆,欺壓婆婆,甚至壓榨婆婆的,那這個婆婆肯定是性格很軟弱,面對兒媳一些無理要求,只能默默承受。這個時候,兒子千萬不能一味地聽從媳婦的安排,必要的時候要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母親,這樣起碼不會助長媳婦囂張跋扈的氣焰,而自己的老母親也不至於有一個悽慘的晚年,這個家也會慢慢的走出扭曲的氛圍。
總之,為了避免婆媳不和,能分開住的就分開住,不要等到因為婆媳矛盾進一步加深,到了水火不容不得不分開的情況下才選擇分開住,當然沒有條件分開住的都互相理解包容一下。不管哪種條件下兩家人,都需要生活下去,不撕破臉皮是維護婆媳關係的最後一道防線。
-
4 # 老翁56
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要處理好婆媳關係,首先要尊重婆婆,多勾通,多忍讓,因為我們的尊重和忍讓是為了讓自己的老公少生氣而更好相處,再說也是給自己的孩子樹榜樣,我們父母的語言和行為深深地影響看著孩子,這就是家庭教育。女人老了,由於脾臟退化,語言會多一些,這是生理現象,當兒媳婦如果是會懂的,就能多理解、忍讓一些,我們老了的時侯也會這樣,這種器官反應就象女人愛哭和愛食酸味一樣,無法控制。
能孝敬老人的兒媳婦,證明家庭教育良好,心態也好,對身體健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為七情不良也易致病,再說家庭能有和諧的氣分,對每個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都會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好名聲,連自己的父母也光彩。
對於自私霸權的女人,不但敗壞自己家庭和父母的名聲,孩子也學到了,將來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或婆婆,等到自己受氣受屈時就只能怪自己了。
另外忤逆做惡的人容易得病,看看現在為什麼很多少婦就得了婦科疾病,古人說:人在做,天在看。雖然有點迷信色彩,但民族醫學則認為,這樣的人心態不好,生理活動不正常能會得病,這是科學的解釋。
-
5 # 就是黑鳳梨
我覺得這一點呢,我們可以學習東北。
在東北很多的家庭就是接完婚之後,老人和年輕人的事不會住在一塊兒的。
兩個不同年代的人不住到一塊兒之後呢,很多的問題就根本就不會存在了。
分開住,不僅是小年輕的要求就是說父母,雙方也覺得分開住矛盾會少很多。
如果有孩子的話就是嗯姥姥和奶奶兩邊都請走動。
至於說養老的問題。
如果說哪一方的老人好像如果說需要照顧的話會住在一起。
如果經濟能力還行,就會給家裡的人情一個可以照看的人幫忙照看。
反正我覺得不住在一起,麻煩就會少很多很多。
-
6 # 坦然生活吧
1.分開居住,如果兩個人分開的話,他就不會產生矛盾,因為沒有機會在一起,所以他產生什麼矛盾呢?這個辦法也是大家經常用到的一種辦法,但是這個辦法也不是絕對的和諧的辦法,他中間也會產生某些問題。什麼問題呢?假如是分開住的話,總得有一方搬出去,如果外邊兒有房子的話還好說,如果沒有房子呢,是不是應該出去租家呀,那麼問題來了,得花錢呀!該誰出去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堵著氣出去分開住的,久而久之不願意回家,即使回到家還是滿心的怨恨,也不利於長久和諧,所以如果分開住的話,大家量力而行,看情況自己定。
2.聰明的調和者,那麼誰最可以充當這個角色呢?當然是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婆媳關係好不好?這個男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看他有沒有智慧,能夠平息婆媳之間的矛盾,能不能把一個家庭的氛圍搞得和和諧諧,這個真的需要智慧。打個最簡單的例子,母親和老婆對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那麼作為男人,你在中間應該如何去處理這種關係?這個問題真的需要智慧哦,聰明的腦袋!首先你應該想一個折中的辦法。儘量的去平衡他們之間的關係,儘量的不要把關係鬧得很僵,然後儘可能的自己單獨的和母親單獨的和老婆去說說你自己的想法,單獨的和他們溝通的時候,儘量迎合他們的想法。哪怕你中間知道兩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你也要儘量的迎合他們自己心中的想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聰明的男人去學著點兒吧。
祝天下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和和睦睦,正所謂和氣生財嘛!加油,聰明的男人!
回覆列表
只要是牽扯到兩個人以上的關係,都要看各自的想法、心態。
但這裡問的是單方面如何避免衝突,其實有點難的。
實際的接觸中,正常是你來我往,見招拆招,靠這種互動交流。談到單方面改善關係,略微牽強,多注意這幾點吧:
1、看淡。
凡事越上心,越容易引發矛盾。在無法改變對方的時候,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這並不是說要一味順從對方,而是略微忽視一下。所有關係都不是單方面的事,自己一個人糾結亂了心緒,也於事無補。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多關注自身,淡化他人的影響。
2、底線。
看淡是一個態度,無法解決衝突。遇到實際衝突時,及時擺明自己的立場,溫和但要明確、堅決,亮出底線。有句話是說“別人怎麼對待你其實都是你教的”,這是一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一個人死守底線的時候別人是無法攻克的。怎麼死守?你一定有自己擅長的招數。總之,對方從你這裡得到的資訊是:這麼做是一定行不通的。我們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3、盡一切可能減少接觸。
“近香遠臭”這個道理不必多說,有條件不要住同一屋簷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儘量不住一起。沒有了產生矛盾的“戰場”,哪裡會有“戰事”?只要不面對面,即便有些背後的小齟齬,淡化,淡化,淡化它。
任何關係都要靠雙方努力,有付出有包容,求同存異才能和諧相處。如果你是一個積極的人,喜歡正面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採取接近對方、理解對方,同時獲得對方認同理解的方式,也有可能皆大歡喜。
不過這個,也看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