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龍子真
-
2 # 使用者94738516596
五國伐齊,當時樂毅確實是統帥,此戰之後,齊國從一流大國,瞬間就淪為三流國家了,此後基本上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雖然說恢復了齊國的很多土地,但是終究還是沒有恢復元氣,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也是一直打醬油。不過齊國還是最後一個滅國的,當然如果不是離秦國那麼遠,估計早就被滅了。
在五國伐齊之前,齊國確實很強大,但是齊國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齊國的領土基本上就是現在的山東半島,這個地方呢,靠近海洋,賺了大錢,國家富起來了,齊國一強大起來就開始得意忘形了,當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的時候,燕國本來是想齊國幫一下自己的,結果到了燕國就是燒殺搶掠,最後在秦國,趙國的壓力下,齊國撤軍。這個也為五國伐齊埋下了禍根。
後來齊國攻下了當時最富裕的國家,宋國。這個國家當時來說雖然比較弱小,但是非常的富有,當時很多國家都想得到。這麼一塊肥肉落到齊國手裡,自然就會招很多國家的不滿。
而且齊國強大之後呢,把周邊的國家都得罪了,向南把楚國的淮北之地,六百多里佔了,而且和趙國,魏國都是打的不可開交。基本上能得罪的國家全部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也全部得罪了。
當時秦國和齊國是兩個最強大的國家。當時齊國一打下宋國的時候,秦國就跳出來要聯合伐齊。目的當然就是把齊國打下去,那麼天下就只有一個秦國了。還有趙國,魏國,南韓,燕國全部都出兵了,所以並不是一個燕國和一個樂毅而已。楚國雖然沒有步兵,但是楚國也在齊楚邊界屯了大量的兵,只要誰打贏了就幫誰,所以齊國一敗,楚國馬上就把齊國當時佔領自己的淮北之地全部收回了。
當時不管是秦國還是齊國或者是哪個國家都沒有絕對的實力可以打那麼多國家。齊國能不敗嗎?而且對於燕國來說仇恨最大,因為當時齊國在燕國燒殺搶掠,對於燕國的老百姓來說就是家破人亡之仇。所以燕國也是主力軍,當時也是推舉燕國的樂毅為統帥。
面對這麼多的國家,齊國能不敗嗎?而且齊國的領土上也是沒有多少地勢的優勢,當時聯軍也是一路高歌猛進,齊軍根本沒有還手的餘地,最後只剩下了兩座城池,最後齊國就是靠著這兩座城池在田單的了帶領下,火牛陣成功復國。但是之後的齊國地位就是一落千丈了。再也沒能力去爭霸,統一天下。
-
3 # 秦野雁
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很重要的歷史事件,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未出隆中時,自比管仲樂毅中的樂毅,就是燕國主將樂毅。
樂毅伐齊時,屬於趁火打劫,燕國主要是為了報公元前313年,齊宣王侵燕國的一箭之仇。後來,燕昭王派蘇秦潛伏齊國挖掘齊國的情報。當時齊國的國君是齊湣王,而齊湣王為了向其他諸侯展示肌肉,又喜歡貪點小便宜。蘇秦抓住這一點,為了消耗齊國的國力,便慫恿齊國攻打宋國。
而這時,秦國害怕齊國和其他國家結盟攻打秦國,極力拆散齊國和其他諸侯國家的關係,又拉攏齊國和自己結盟。所以,秦國準備陷齊國於不義,以允許齊國攻打宋國為誘餌消耗齊國國力,齊湣王果然上當,一直把宋國打的滅國。
滅了宋國之後,齊國看似實力大增。但是,這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恐慌,尤其是三晉和楚國,反對很激烈,而趙國和齊國的矛盾更是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秦國一看有機可乘,馬上邀約這幾個國家共同伐齊,公元前285年,秦軍在大將蒙驁的率領下,很快就攻陷了齊國9座城池。
燕昭王一看,報仇的機會來了,便於公元前284年也加入伐齊的陣營,這樣就有秦、楚、韓、魏、趙、燕六國攻打齊國,並且在濟西大敗齊軍。這時,樂毅讓魏軍攻佔宋國舊地,又讓趙國軍隊攻佔河間。燕軍則長驅直入,攻下齊國除莒和即墨之外的全部城池。
樂毅伐齊,燕軍不是孤軍奮戰,當時,不管是多麼的強大國家,也受不了這麼多國家的討伐,齊國上了蘇秦的當。後來,齊湣王沒有辦法,只有殺了蘇秦之後逃到莒,逃到莒後又被楚國大將淖齒殺死。就在齊國將要亡國的關鍵時刻,燕惠王登臺了,他對樂毅極為不信任,齊國利用這個機會迅速復國,才避免了亡國的危險。
-
4 # 大秦鐵鷹劍士
燕國能一戰破齊,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而言:內部原因是齊軍輕敵且齊政暴虐;外部原因則是五國合縱伐齊,盟友楚國又落井下石偷襲齊國。燕國發起的滅齊大戰內因是齊國曾經侵略過燕國,且給燕國了深深的傷害;三晉同意伐齊則是為了瓜分齊國的新領土老宋國;秦國同意伐齊則是為了削弱齊國,擊滅最強勁的一個對手!
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三代強盛,齊國先後擊敗了強大的魏國、楚國,跟西方崛起的秦國東西並立,是當時華夏諸侯國的佼佼者。齊宣王時代燕國內亂,齊國出兵平定燕國內亂,本想趁機吞併燕國,但時機不成熟,故狠狠的搶掠一番後撤兵回齊。燕國內亂結束後,燕昭王將燕國貧窮皆歸罪於齊國,築黃金臺招覽樂毅入燕變法強軍。二十年間燕國示弱且忠心侍奉齊國,暗地裡卻發展軍力,伺機復仇!
齊閔王喜好軍功,擴充了齊國技擊之士的數量,在齊閔王晚期齊國有軍隊六十萬之眾,為了供應大軍俸祿,齊閔王多次加稅,導致民怨沸騰。齊閔王又嫉賢妒能,罷黜孟嘗君田文,重用觸子等佞臣,最終齊國廟堂烏煙瘴氣,沒有了齊威王時的清明。齊國趁三晉跟秦國在伊闕對戰之時,出兵滅了宋國,齊國國境直接與三晉相交!三晉新敗於秦,暫時沒有辦法擊敗齊國,皆忍氣吞聲!
樂毅Octavia的察覺到齊國強極必衰,當聯合其他諸國之力給齊國致命一擊,完成滅齊興燕的歷史使命!樂毅有恩於宣太后嬴稷母子,故作為燕國特使與秦國談判滅齊大業,宣太后表態支援燕國胖揍齊國!秦國表態後三晉連忙表態出兵合擊齊國。楚國則表態可以背後偷襲齊國,但不加入五國同盟軍。
秦國出兵伐齊為的是削弱齊國,三晉則想的是瓜分宋國及部分齊國國土,楚國則對齊楚邊境的五百里土地垂涎欲滴。利益分配完成後,各國皆調兵遣將由樂毅統領伐齊!齊閔王聽聞五國伐齊,哈哈大笑,說秦國多次擊敗六國聯軍,今我齊國也當一舉擊垮聯軍,且順勢擊滅三晉跟秦國,再回師滅燕與楚,這是齊國統一天下的良機!於是齊閔王起全國之軍對抗聯軍,不想兵敗如山倒,自己先被剝皮抽筋,民眾生生活吃了齊閔王!
-
5 # 奶爸聊教育
原因有以下幾點:1、內部原因:在齊閔王的殘暴統治下,國內人民也怨恨他,齊國各處都是不滿情緒。2、外部原因:國外諸侯對他不滿,不僅僅是燕國,趙、魏、韓三國與齊國接壤,也積怨已久。而當各國諸侯聽說燕國要聯合討齊,紛紛表示願意出兵參戰,一雪前恥。就連秦國也及時調整策略,聯合韓、趙、魏、楚等山東諸國,把矛頭共同指向齊國。內外失和的情況下,再強大也無濟於事。就像後來大秦統一了六國,如此強大的實力定然比齊國厲害吧,不也是因為暴政和窮兵黷武,僅僅為此了14年。
-
6 # 最新老百姓
齊國失敗是各種原因,要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來分析。
1:齊宣王時代,燕國內亂,齊國趁機攻入燕國,本來燕國老百姓把齊國作為解放自己的救星來看待,結果齊國目的是吞併燕國,吞併不成就燒殺搶掠,老百姓苦不堪言,對齊國恨之入骨。結果,兩國就結了世仇,燕國總想報仇雪恨。
2:燕國內亂平息以後,燕昭王就招賢納士,建黃金臺招攬樂毅變法強軍。經過二十年的臥薪嚐膽,燕國兵強馬壯,總想辦法要找齊國報仇雪恨。
3:齊國在齊閔王的統治下,為了自己的淫亂生活,多次加稅,齊國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對齊國的統治階層很是怨聲載道。
4:齊國齊閔王任用奸詐小人,罷黜孟嘗君等人,朝堂上烏煙瘴氣,百官怨聲載道。
5:齊國出兵攻佔了宋國,宋國滅國後,三晉與齊國邊境直接相交,三晉對齊國邊境經常發生摩擦,三晉對齊國意見很大。
6:燕國與秦國結盟,要對齊國發兵。秦國表態齊國攻佔宋國及其它不義行為,號召諸侯對齊發兵征討。
7:楚國因之前被齊國欺負過,表示背地裡可以對齊國用兵,征討之前被齊國搶走的土地。
綜合以上分析,齊國內政外交均處於不利的地步,樂毅被推薦為盟軍司令,對齊用兵,短短几個月,盟軍攻下齊國幾十座城池,齊國處於被滅國的危險地步。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雖然齊國地盤很大,但是地勢平坦,不能靠地勢的險要作為屏障來抵禦外國部隊,只能靠著堅固的城池來防守,如果一處被攻破,敵軍會浩浩蕩蕩長驅直入。
第二,齊國是靠著不斷攻打小國家,佔領別國國土而強大起來的,將士們產生自我膨脹,產生驕傲心理,遇到強大對手時不知所措。
第三,樂毅率領五國軍隊一旦攻下城池後,採取攻心戰術,降低了城中民眾的反抗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