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老邦

    我們把這個問題從頭梳理一遍吧,共同學習。

    概念上,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係;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係,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係。

    我們國家的產業劃分基本依據國際劃分: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產業革命往往是由於製造業的革命引發的一場導致三大產業全面變革。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物流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這裡注意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立體產業結構理論:(主要基於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模糊了幾個產業之間的界限——產業活動涉及多層次的、內容豐富的、複雜的系統關聯,產業分類應體現產業結構的系統性和層次性特徵)

    1)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尤其是一、二次產業的相互交融及被包含關係十分明顯,與傳統產業之間的界線是個具有一定寬度的“帶”,產業界限模糊,產業定義難以統一。

    2)新興產業活動與傳統產業活動具有高依附性和相關性。脫離物質生產環節而討論資訊經濟活動是無意義的,資訊產業(無論何種定義方式)活動總是藉助資訊科技、產品和服務與傳統工業、農業緊緊交融;脫離工業生產、農業活動討論環保,或者不介入工業、農業產業活動的環保產品設計、製造和應用也是不可能的。

    3)高次產業脫胎於傳統三次產業但又不完全等同於傳統三次產業,它們透過某種核心技術連線一二三次產業中的相關產業活動,是從更高層級上對經濟活動再分解和重新組合的結果;高次產業對傳統產業活動進行滲透和改造,標誌了傳統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例如傳統產業的高技術化(包括資訊化)、生態化和知識密集方向等。

    世界上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基本是:

    第一,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數國家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直至7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和美國,第一產業增加值和勞動力所佔比重下降的趨勢開始減弱。

    第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佔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數國家都是上升的。但進入60年代以後,美、英等發達國家工業部門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中的比重開始下降,其中傳統工業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

    第三,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佔國民生產總值和全部勞動力的比重各國都呈上升趨勢。60年代以後,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發展更為迅速,所佔比重都超過了60%。

    從三次產業比重的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在工業化階段,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化之後逐步向“後工業化”階段過渡,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部門。

    中國的產業結構有什麼問題呢?

    1、中國第一產業矛盾的癥結,在於耕地、水等資源相對短缺和勞動力嚴重過剩。

    2、第二產業供給能力大、需求相對不足矛盾的根子,是農民多,收入低。

    華人均擁有的主要工業品和住房,在世界上尚屬低水平,具有發展的潛力。但由於農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在城市已經普及的商品在農村尚無購買能力。

    3、造成第三產業比重過低狀況的原因,有交通等基礎設施不發達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城市化的程度,與經濟發展的程度不相適應。

    那麼我們需要做什麼呢?這就回到了你的問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中國的方向是:

    1、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

    2、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民經濟資訊化。

    3、加大調整改造加工工業的力度,振興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5、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

    在中國,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一定是存在政府合理引導的,政府出臺不同的產業政策、激勵政策、稅收優惠,等等,同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

    有一個《上海市2014年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工作安排》,作為參考:

    主要目標

      繼續實施500項以上產業結構調整專案,淘汰高能耗、高汙染、高風險企業,壓減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製造業企業,實現汙染排放物、安全隱患點、能源消耗量持續減少,並不斷釋放存量資源。繼續深化推進桃浦、吳淞、高橋、南大、吳涇等重點區域產業轉型,最佳化鋼鐵、石化產業佈局調整。助推青浦華新鎮等一批傳統老工業區的轉型升級試點和郊野公園建設區域企業調整。出臺一批政策和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推進調整。

    重點任務

      (一)聚焦重點行業,著力推動減量調整。以高能耗、高汙染、高風險行業為重點,繼續推動化工(危化)、鋼鐵、印染、有色金屬、建材、四大工藝等行業的調整力度,指導金山區等重點區縣分年度落實三年調整計劃。以資源利用效率低的行業為重點,完成本市37家燒結粘土磚企業的行業性專項調整,推動奉賢區按照計劃騰出低效企業的用地,推進寶山集裝箱堆場專項整治;以大氣汙染防治和環境整治行業為重點,按照環保新標準,研究制訂本市重金屬汙染企業的集中專項整治方案,加大對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排放大的重點風險企業的調整力度。

      (二)聚焦重點區域,著力推動轉型發展。北部地區以調整促轉型,按照桃浦地區的轉型發展實施方案,啟動實施專項調整方案;結合寶山南大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南大一至三期企業專項調整;按照吳淞工業區轉型的體制和機制,推進結構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編制等相關工作。南部地區以規劃引領調整,深化吳涇地區調整規劃,推進部分企業調整;研究星火開發區調整轉型方案。東部地區以新功能區帶動老區域調整,結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啟動研究高橋地區產業定位、規劃與調整方案。西部地區以大虹橋開發輻射周邊功能提升,推進青浦華新鎮鎮域經濟轉型。外環生態經濟圈透過發展戰略規劃,推動周邊企業調整和條件成熟的老工業區轉型提升。

      (三)聚焦重點企業,著力推動石化、鋼鐵佈局調整。按照國家核准專案的相關要求,繼續平穩有序推進石化產業佈局調整;明確寶鋼吳淞工業區企業佈局調整方案,研究支援其調整后土地的再利用,推進羅涇基地雲計算、大資料等新產業發展。

    ...等等。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宏觀上可以看看,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美國、歐洲最近都在提“再工業化”、“製造業復興”等計劃,就是所謂迴歸實體經濟、力圖轉向出口推動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他們相繼將海外生產線遷回本國,或者在本國投資興建工廠,力圖以高新技術為依託,透過發展高附加值製造業來重振新工業體系。這個背景是,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慧製造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為了謀求把科技創新優勢轉化成經濟競爭優勢,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現在是一個產業轉移強競爭時代。

    中國經濟增速下降,進入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期。這個背景是,國內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區域成像發展差距大,等等。我們現在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逐步實現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

    一些地區都在緊鑼密鼓進行區域產業結構的“退二進三”,出臺多種政策扶持戰略新興產業(可參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比如各種形式的政府引導基金、產業基金,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足球動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