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古代的火炮威力實際上並不大,但是也有例外,那就要看你到底願不願意去冒險了。

    大家聽說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嗎?對,我要說的就是那一款大型火炮,口徑達到760mm,炮彈重量達到680公斤,這就是古代黑火藥火炮能夠達到的一種極限值,當然沒有上線,只不過這樣的火炮製造出來危險係數太高了,即便是火炮的設計者也在炮彈的一次發射之中,死於當場。為什麼,炸膛!

    根據君士坦丁堡的記錄來看,其實這種火炮發射的時候,能夠快速的對城牆產生破壞,並且有些炮彈甚至穿過的城牆,直接砸到了城市之中,對城市之中的居民產生危險,黑火藥的威力只能夠透過數量的堆積來增加,比如說著名的天啟大爆炸,事實上這次爆炸很有可能是一次軍火庫內部的黑火藥粉塵爆炸。

    到了拿破崙戰爭期間,拿破崙經常喜歡使用炮兵,但是他對於炮兵的使用有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炮兵使用的時候,必須得配合步兵進行使用,比如說英國在殖民地戰爭期間,就經常先用步兵進行排隊槍斃戰術,然後再使用火炮進行沙上等敵方潰敗的時候,派出自己的騎兵進行追殺,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由此可見,在古代火炮的威力確實大,但是承擔的戰術任務並沒有那麼重要,更多的時候只不過是承擔一種戰術上面的威懾。就比如說在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時候,本來寄予厚望的這種大炮,由於自己發生了炸膛,所以攻擊城市的任務,最後還是一要依靠自己的奇思妙想,用木板將戰船引到護城河裡面,然後透過戰船的高度去登上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當然也有的時候,這個炮彈的思路也會變通一下,比如說在海洋上面,或者是在某些時候火炮的炮彈不夠用了,人們就會拿一些質量比較硬的東西,比如說叉子,刀啊之類的,噻著炮彈裡面,然後發射,在加勒比海盜裡面曾經有一幕就是雙方之間的炮戰,結果對面發射了一把叉子上來!在吸血鬼獵手林肯裡面最後發射出來的炮彈裡面竟然還有一把林肯原先使用過的叉子。那個時候火炮由原先的實體單個炮彈變成了一個開花彈!

  • 2 # 派大早

    球形實心彈丸無疑是滑膛炮時代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炮彈,主要用途為摧毀建築、船隻和殺傷敵方有生力量。因為不能爆炸,因此決定這種衝擊性彈丸破壞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炮彈的飛行速度、撞擊目標的角度以及製作彈丸的材料等。

    彈丸按製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鉛彈、石彈、銅彈和鐵彈:

    鉛彈

    鉛是人類最早用來製作彈丸的金屬材料之一,鉛彈往往與小型銃炮搭配使用。早在14世紀40年代即有鉛彈和火炮的交易記錄,一名法國炮手奉國王之命購買了兩門鐵炮和兩百枚鉛彈,每門小炮的重量都不超過25磅,每顆鉛彈的重量也只有200克左右。鉛質較軟,熔點也很低,正因如此鉛彈易於加工和製造。鉛彈雖不利於攻堅,但用於射殺人員則綽綽有餘,尤其是近距離的射擊更能收到奇效。君士坦丁堡的守軍曾以小炮發射“大如胡桃”的鉛彈,每一發鉛彈都能擊穿一名披甲持盾的奧斯曼武士,有時甚至能夠殺死“兩到三個人”。

    石彈

    14世紀的火炮製造技術尚處於試驗性階段,火炮製造業及相關的理論知識遠未達到成熟,與能夠拋射上百斤石彈的配重投石機相比,史學家們往往以“孱弱”來形容14世紀上半葉的火炮。因火炮結構原始,比例不科學,此時的火炮僅能發射輕質量的石彈,主要作用為也僅限於射殺人員或在水戰中破壞輕型船隻的船板。

    14世紀60年代以後,重量超過2000磅的重型火炮開始在歐洲戰場上展露頭角。在追求極致破壞力的慾望的推動下,自14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發射數百磅重石彈的射石大炮逐漸成為歐洲人摧毀堅城要塞的首選武器。石彈的體積重量越大,威力也就越大,擁有精良火炮的勃艮第軍在這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生動的事例:1377年,勃艮第工匠們打造的大炮可以發射重450裡弗的石彈。據傅華薩記載,在同年發生的奧德雷克圍攻戰中,勃艮第人發射了5到6發炮彈擊穿了城牆,動搖了守軍計程車氣。勃艮第炮手接連不斷的對城堡射擊了200枚炮彈將城防工事擊的千瘡百孔,並最終迫使守軍投降。

    在俘獲聖女貞德的貢比涅城之戰中,勃艮第人在火炮陣地上部署了5門射石大炮,兩門維格萊爾後裝炮,兩門型制不明的火炮以及不計其數的寇洛夫林小炮。守護貢比涅城的是一道2600米長的高大而堅固的城牆,流經城牆邊的瓦茲河 (River Oise) 是天然的護城河,而朝向河流的一邊還有不下44座塔樓,土壘和木壘為城市提供了額外的保護。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尖矛和利盾的直接較量,勃艮第人的射石炮射出的巨大石彈擊穿並毀壞了貢比涅城的城門、橋樑、磨坊和土壘,但頑強的守軍並沒有放棄殘破的城牆,反倒用己方的火炮給圍城的勃艮第人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其中“一門裝在城牆上的火炮打死了10到12名圍城計程車兵”。傷痕累累的貢比涅城最終耗盡了勃艮第人的耐心。事實證明,雖然射石巨炮擁有駭人的破壞力,但想要奪取一座防衛嚴密的堅城仍需要付出長期的圍困和不間斷的炮擊,射石炮的使用並沒有給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城防體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鐵彈

    早在14世紀上半葉實心鐵炮彈就已出現在官方檔案的記錄中,但當時的制炮業和火藥製造技術尚處於初級階段,因此彼時的鐵彈主要為反人員的小型彈丸,且因為火炮形制的粗陋和火藥配比的不科學,鐵彈的使用尚不普及。進入15世紀之後,隨著火炮製造技術的不斷提高,鐵彈逐漸取代了石彈的主導地位。該世紀末的義大利戰爭中,法國炮兵使用發射鑄鐵炮彈的長管銅炮將一座座中世紀風格的城堡夷為平地,最典型的戰例莫過於蒙特·聖·吉奧瓦尼城堡(Castello di Monte San Giovanni Campano)的陷落。扼守著那不勒斯王國北部邊界的聖·吉奧瓦尼城堡曾在中世紀模式下的圍城戰中屹立7年不倒,被譽為義大利中部最堅不可摧的要塞之一。然而在法華人優勢火炮的猛轟之下,這座原本固若金湯的要塞僅僅8個小時就被攻陷,在奎查蒂尼的記載中,法軍所用鐵炮彈雖然沉重但飛行速度卻極快,“在數小時內造成的破壞,在義大利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鑄鐵炮彈雖然是破壞壁壘和要塞的利器,但唯有在抵近轟擊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揚鐵彈的衝擊力,尤其是在攻打結構堅固的堡壘時,炮手們往往要抵近至火繩槍的射程之內再以密集的火力集中轟擊城牆的底部將城牆轟塌。16世紀的法中國產33磅攻城炮(約相當於英制36磅炮)在200碼的距離上可以擊穿至少12英尺厚的堅固土壘,炮彈的破壞力隨著距離的增大而減小。英軍攻打聖馬爾克斯堡(Castillo de San Marcos)時使用的18磅炮在1000碼以上的距離上無法撼動稜堡堅固的主牆,據參戰的西班牙工程師記載,這些炮彈僅能在主牆上留下不足半米深的彈坑,但3英尺厚的胸牆和被胸牆保護的炮位則受損嚴重,部分老舊的牆體甚至被完全摧毀。

    儘管軍事家和史學家們一再重申滑膛炮並不適合遠距離擊殺敵人,但在某些極特殊的場合下,火炮亦能在超出常規之外的距離上對血肉之軀造成嚴重的殺傷。1565年土耳其人發動了慘烈的馬耳他大圍攻,受阻於聖埃爾默堡堅城之下的土耳其大軍被迫在極狹窄的區域內佈下陣勢,相鄰的聖安吉洛堡的守軍則趁機在約1000碼的距離上用火炮猛轟土軍陣地,併成功地迫退了土耳其人的此次進攻。1758年的曹恩道夫戰役中,普魯士炮兵曾以一發炮彈擊倒了42名俄國士兵。

    散射彈

    重量較大的實心彈丸多用於攻堅,而散佈面積廣泛但體積較小的散射彈則主要用於大面積的殺傷人員,除了散裝的小型鉛石彈丸和鑄鐵彈丸外,裝滿小彈丸的金屬殼霰彈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散射彈之一。 作為近距離反人員的武器,由前裝滑膛炮發射的霰彈能夠覆蓋大約25碼的寬度,射程約可達到400碼,並大量收割在此範圍內的一切有生力量。

    葡萄彈的命名來源於其形如一串葡萄的特殊外形,與罐裝霰彈相比,葡萄彈所用鐵丸的個頭較大,數量較少。彈丸以帆布包裹,再用粗繩纏緊,當以較大的仰角發射時,此種炮彈能夠飛行相當遠的距離,但殺傷力也隨之大減。雖然殺傷寬度不及霰彈,但殺傷距離卻遠大於前者,一般來說,即便是在接近900碼的遠距離上,葡萄彈仍舊具有致人傷殘的殺傷力。在18世紀的戰爭中,葡萄彈是一種使用較為普遍的反人員炮彈,1740年的聖馬爾克斯堡中儲存了2000包葡萄彈,比其他任何一種炮彈的數量都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有錢就該主動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