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楊品史
-
2 # 異史雜談
哇,提這個問題的人,腦洞真的很大!向你學習。
直接切入正題。他倆都是被老爹害死的。這是共同點。下面細說。
1、太子申生,這是個可憐人!
他母親死的早,在春秋時代,並沒有非常嚴格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宗法制度,長子繼承只是參考,不是必須!
2、晉獻公的繼承人基本情況
晉獻公,有很多兒子,只要有影響力的是長子,申生(太子)、次子重耳(晉文公)、再次子夷吾(晉懷公)、再次二子奚齊、卓子(太小、未成年死於繼位之亂)。他們分別是4個媽生的。
前三位,老媽已經仙去,最小的兩個二子,他們的母親就是那位心狠手辣的驪姬。也算一代女中豪傑了。
3、為啥晉獻公要除掉他的三個兒子?原因有兩點:
a、晉獻公出身旁系,自己深信想要強大,就要像大樹一樣不停的修剪枝幹(殺掉不需要的、礙事的旁支),他本人也是這麼做的。晉國也因此強大了,因此他在有生之年,需要幫他認為的繼承人,做好這項工作。
b、春秋時代,能否繼承大統,還得拼媽。這是沒辦法的。一個媽,就代表一國勢力,有母家的幫助,位置會更穩,這些例子就太多了(春秋戰國時期,兩國聯姻為的不就是這)。
所以,太子申生,死於自己母親死的早,母家沒有勢力,以及自己的愚忠。
曰:“我帶著弒父的罪名跑出來,現在他派人殺我,我不逃,必死!逃了,把罪過都推歸於我老爸身上,又壞了他一世英名,必見笑於諸侯。即使我將來靠著別人得到了晉國,別人又會以此把柄反過來要挾討伐我,這樣,我和我的父母都沒有得到好死!”
讓人唏噓!
再來說說扶蘇。
扶蘇,是一個溫和的人,用古人的話來講就是“不肖”。不像自己的父親,嬴政。扶蘇還有個身份,那就是楚華人的後裔(他母親是楚國的公主、舅舅是昌平君)。
這個出身,其實是個悲劇。秦始皇統一天下過程中,陸陸續續清除了秦國國內的外戚勢力。史學家猜測,他母親極有可能死於這場政治清算,他舅舅昌平君外逃,後來還做了楚王。
當賜令自殺的國書送到扶蘇手裡時,他心裡在想啥?
估計他在想他的母親吧。在想自己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了(這也是他絕不反抗的原因吧)。
他願意去死,去地下見自己的母親吧。
扶蘇之死,死於秦統一天下的暴虐,死於他對親情的一種眷戀。他不是一個快樂的人。終一死了之。
結語:
都是間接死於權力、直接死於老爹之手,他們本身都是能人。都情願為了自己心裡那麼眷戀而死,卻又死的那麼不值得。可惜!
-
3 # 小桔子成長樹
兩個人的結局太相似了,簡直是翻版。
兩個太子都是厚道人,都是被人算計。他們都收到了父王父皇的賜死資訊,又都選擇了自殺。
太子申生的父親是晉獻公,晉獻公晚年寵愛驪姬。晉獻公一共有五個兒子,太子申生是長子,最小的兩個兒子是驪姬所生。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君位,於是就想出毒計陷害申生。
驪姬對晉獻公說,太子申生對她無禮,晉獻公不信,驪姬就讓晉獻公第二天躲在花園的角落裡觀察。驪姬在頭髮上抹上蜂蜜,然後讓太子申生陪她去散步。到了花園兒,因為驪姬頭上有蜂蜜,因此就有蜜蜂圍著她的頭髮轉。驪姬讓申生幫她驅趕蜜蜂。申生就在驪姬頭上揮舞衣袖,幫她驅趕蜜蜂,驪姬則左躲右閃躲避蜜蜂。老眼昏花的晉獻公遠遠望去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只見驪姬左躲右閃,申生則左撲右撲。晉獻公肺都要氣炸了,而申生卻渾然不知。
後來驪姬派人對申生說,她夢見申生的母親找她要吃的,讓申生祭祀一下他的母親。申生照辦了,然後把祭祀之後的酒肉送給晉獻公吃,這是當時的一種風俗。晉獻公正要吃,驪姬卻說外面來的東西要小心。於是晉獻公就把肉扔給了狗,沒想到狗吃了卻被毒死了。晉獻公大怒,要殺死太子申生。
有人偷偷跑去告訴了申生,讓申生逃跑,沒想到申生不願意逃跑,大哭了一場就自殺了。
扶蘇和申生差不多。秦始皇南巡,死在了路上。趙高說動了丞相李斯,立胡亥為帝。三人矯詔要太子扶蘇自盡。蒙恬勸扶蘇不要輕易自盡,緩一緩看看情況再說。扶蘇不聽直接自盡了。
矯詔一事近代是有爭議的。2009年,北京大學收購了一批流失海外的珍貴西漢竹簡,這批竹簡的名字叫《趙正書》。趙正就是秦始皇,《趙正書》講的是秦始皇的一生,其中有兩篇專門提到了秦始皇傳位。書中記載,秦始皇死前曾明確傳位給公子胡亥,並不是《史記》所說的傳位給公子扶蘇,而由趙高、李斯篡改。
竹簡上是這樣寫的:“期窘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
無論是矯詔還是直接下詔,太子扶蘇和申生的結局都一樣,都是倒黴的乖孩子。
這兩個人的相同之處太多了。最根本相同之處是:這兩個人都攤上了坑兒的爹,後事沒有安排好,讓太子不明不白地送了命。兩位太子的性格和也是出奇的相似。如果說不同之處嗎?沒有什麼根本的不同,太相同了。
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換成李世民,結果絕對不會是這樣。
回覆列表
晉國太子申生和秦朝太子扶蘇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德君子,為了不和父親發生衝突,兩人都選擇了自殺;不同的是,申生手下沒有大軍重臣輔佐,而復甦手下卻有蒙恬的30萬大軍。本文就這一現象做深層次的分析。
申生和扶蘇的悲慘結局一、申生的悲劇
晉獻公娶了個漂亮的老婆,名字叫驪姬,驪姬生了個奚齊。晉獻公愛屋及烏,就想把太子申生廢了,驪姬假裝不讓廢。後來驪姬在申生給晉獻公的祭肉裡下毒,然後揭穿,晉獻公很生氣。身在外地的申生很害怕,既不願意起兵攻打父親,也不願意逃走,就自殺了。
二、扶蘇的悲劇
秦始皇病重期間,準備把皇位傳給兒子扶蘇,趙高和李斯害怕扶蘇上臺後對自己不利,就
私自更改了遺命,假傳聖旨,讓
扶蘇自殺。大將蒙恬一再勸說,扶蘇不聽。扶蘇死後,胡亥登基。
選擇自殺合理嗎?古代人講孝道,父母命,不可違。還有一個說法,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太子既是君王的兒子,同時也是臣子。按照這個說法,申生和太子的做法是對的,但這樣做真的對君王好嗎?肯定不是的,原因在於:
一、兒子死後,老子背上罵名。申生自殺前,有人勸他趕緊逃跑,申生卻說:如果我走了,父親肯定會背上罵名,容不下自己的兒子。他就不想一想,如果他死了,世人會怎麼議論他的父親?百姓都知道,虎毒不食子啊。
二、扶蘇倉促自殺,毀了秦氏江山。扶蘇在使者的逼迫下,不顧蒙恬的勸說,說父親要我自殺,我能怎麼著,說完後就自殺了。秦始皇生前讓他當30萬大軍的監軍,還有名將蒙恬的輔佐,可謂身兼重任,難道他臨死之前就沒想想,秦始皇為什麼要他擔負這麼大的責任?他死了後,一心一意輔佐他的蒙恬怎麼辦?匈奴要是趁機入侵怎麼辦?扶蘇自殺後,胡亥上位,三年後秦朝就亡了,可以說,扶蘇的“孝”,毀了祖宗的江山。
“父母命,不可違”之外還有一句話,叫做“小棒受,大棒走”,意思就是說父親要是小打小鬧,就忍受著;如果父親要是準備重重處罰,就趕緊離開,暫避鋒芒。歷史上有很多君王一時動怒想殺自己的兒子,可是過一段時間氣消了後,就後悔了,父子之間能有多大的仇啊?
申生和扶蘇適合做君主嗎?假如申生和扶蘇沒有自殺,他們是合格的君王嗎?我看不見得。為什麼呢?剛剛我們分析了,申生的死,讓他的父親晉獻公背上殺子罵名;扶蘇的死,更是導致秦朝很快滅亡。在生與死如此重要的大事面前,就沒有考慮清楚後果,要是讓他們當君執政的話,行動該有多麼魯莽?
歷朝歷代,要相當一世明君,光靠善良賢德是不行的,要具有審時度勢、殺伐果斷的心理素質和人格魄力,很明顯申生和扶蘇不具備這些,讓他們當太平君主還可以,一旦發生重大變故,很可能將國家弄得一團糟。
綜上所述,申生和扶蘇選擇自殺,可謂魯莽之際,既不算孝,也不可能是合格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