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在何方20210218

    西周後期,周厲王姬胡推行暴政,終於引發“華人暴動”,他被迫逃離都城鎬京。此後由共伯和執政,稱“共和”(一說為召穆公、周定公共同執政,亦稱“共和”),代行天子事。這一年歲次庚申,推算為公元前841年,即把該年定為“共和元年”。14年後周宣王繼位,共和執政結束。但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從共和元年起,中國歷史開始有了明確的紀年。

    周厲王姬胡(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公元前878年,厲王繼位。厲王在位共37年,前30年中,他執政還比較謹慎,但後來卻變得昏聵墮落,剛愎自用,恣意妄為,開始胡作非為。他認為對朝臣不能寬容謙厚,對民眾更不能寬鬆平和,因而在朝廷內外、全國上下實行異常嚴苛的暴政。厲王貪財圖利,橫徵暴斂,窮奢極欲,荒淫無度,欺壓百姓。上層官吏大肆收刮民財,盤剝民脂民膏,花天酒地,沉湎於聲色犬馬。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人神共憤,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厲王荒疏朝政,重用佞臣虢公長父、榮夷公等人。公元前844年,為了聚斂更多財富以供揮霍,厲王受榮夷公教唆,實行所謂“專利”政策,強行將山林川澤收歸為王有,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平民入內樵採漁獵。這種蠻橫專斷,巧取豪奪,斷民生路的做法,直接觸犯了包括中小貴族和平民百姓在內的社會各階層的利益,也引發諸侯國的不滿,幾乎全社會怨言四起。大臣芮良夫(芮國國君,卿士)極力勸諫厲王不可重用榮夷公,不可施行山川專利,否則會導致周朝敗落。但厲王拒不接受芮良夫的忠告,一意孤行,並提拔榮夷公為卿士,掌管政事,繼續實行專利。

    厲王的倒行逆施、變本加厲激起舉國怨恨,都城鎬京的華人(居住在城內和近郊的人)更為激憤,街頭巷尾,尋常巷陌,到處都有人發洩不滿。厲王對此極為惱怒,認為這是對他執政的“誹謗”。他命人從衛國找來巫師,讓衛巫監視發表“謗言”的怨恨者。同時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衛巫假託神靈,肆意密告、指認“謗言”者,陷害無辜,許多人死於誣陷或濫殺。在這種高壓和恐怖氣氛下,華人噤若寒蟬,寂然無聲,不敢在公開場合說話,路上相見也不敢打招呼,只能以目示意,匆匆離開。厲王因此大悅,自以為得計,認為堵住了百姓的嘴巴。大臣召穆公(召伯虎,召公,卿士)出來規勸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應該廣開言路,從公卿大夫到百工庶人,各階層的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朝廷擇善而從,國家才會興旺。但厲王充耳不聞,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

    厲王的殘暴統治和酷政惡行,讓百姓民眾實在忍無可忍,反抗暴政的暴動終於發生。公元前841年的一天,憤怒的華人猶如洪水氾濫、火山暴發,他們以木棍、農具等為武器,大規模地自發從都城四面八方奔向王宮,要向厲王討要說法,討還血債。厲王這才知道大勢不好,大禍臨頭,急忙帶著宮眷倉皇逃出鎬京,躲到彘(山西霍州)築城居住下來。暴動的華人沒有找到厲王,轉而搜尋捉拿太子靜。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華人包圍了召公住宅,召公以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太子得以脫險,但召公兒子被不明真相的華人打死。聚集的華人在周公(周定公,周國國君,周公旦後裔,卿士)、召公的極力勸解下散去。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華人暴動”事件。

    厲王逃亡彘後,朝中君主缺位。此時恰好西周東邊的諸侯衛武公帶兵趕到鎬京,召公於是出面代表厲王舊臣請衛武公暫為執政,代行天子事,自己和周公等組成貴族會議輔政。因為衛武公是共國(封地在河南輝縣)國君,因此又稱共伯和,取此稱呼的簡稱“共和”,是為“共和執政”;另一種說法是,由召穆公、周定公等共同執政,亦稱“共和執政”。此兩說皆有一定道理,但前者似乎更為可信。這一年即公元前841年便稱為“共和元年”。這在中國歷史的長軸上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許多歷史事件特別是時間概念,從此較為明確可信,有據或者有跡可查。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所謂“共和”,遠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兩者不可同日而語(當時間又過去700年時,西漢第7任皇帝漢武帝劉徹建立了年號紀年,將他繼位時的公元前141年的年號定為“建元”,從此中國正式開始了用皇帝年號紀年的歷史)。

    共和執政一共14年,公元前828,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共伯和返回共國,繼續當他的小國之君。西周王朝在厲王的父親夷王時,就已衰微;厲王繼位後不爭氣,肆意胡鬧,導致華人暴動,國家遭受重創,傷了元氣;厲王子宣王繼位,在位45年,其間雖有“宣王中興”,但也屬曇花一現,作為不大,加上他後期獨斷專行,濫殺無辜,國勢繼續衰落;宣王子幽王繼位,在位僅11年,他更加荒淫無道,重用佞臣,不問國事,又廢嫡立庶,朝政混亂,公元前771年,受內外夾攻,出逃時被亂兵所殺,西周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5G手機哪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