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鮮趣影視庫
-
2 # 紫蘇心靈港灣
回答:不會。1、機器人只適合做一些機械性的工作,比如做家務。2、人是感情動物,需要溝通、迴應、愛人有溫度的撫觸擁抱。
-
3 # Giggs456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機器人走出工廠,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在擺脫了勞動力工具的束縛後,機器人在形態和功能方面發展的非常快。
在機器人的家庭中,陪伴機器人的數量幾乎佔到了整個機器人市場的三分之一。但陪伴機器人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陪伴機器人的出現是否是對人情的漠視?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很多陪伴機器人的主要陪伴物件有兩個,一個是兒童,一個是老人,而這兩個陪伴物件在家庭結構中屬於弱勢一方,應當被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料。
但由於各種原因,一部分兒童和老人並沒有得到相應的保障。陪伴機器人則從這個角度出發,代替了應當盡責的一方。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確實能夠方便一些,但陪伴機器人無法成為情感的代替方。如果因為陪伴機器人的存在,導致應當盡責的一方在關注和照料兒童或老人的頻次方面有所降低的話,那麼陪伴機器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以上這個想法是基於陪伴機器人的作用主要以陪伴為主。那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市面上的這類機器人,在互動、功能等方面是否會讓使用者形成以陪伴為主要用途的使用習慣。也就是說,陪伴機器人到底是以情感型為導向,還是以功能型為導向,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家庭來說至關重要。
首先是兒童陪伴機器人。從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多款兒童陪伴機器人來看,教育似乎是眾多兒童機器人都會具備的特性。另外,不同品牌在兒童機器人的用途方向上也不盡相同。
其中品牌影響力比較大的幾個兒童機器人品牌,主要產品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面向幼兒,其中的功能以早教為主;第二類是面向兒童,功能主要以教育、陪伴為主;第三類是面向年齡稍大的兒童,透過機器人教授程式設計知識。
這三類中,第三類機器人是非常明顯的功能型導向機器人,在筆者看來,它的意義在兒童機器人中是最大的;第一類機器人更像是玩具,功能型導向要更多一些;比較難判斷的是第二類,而且屬於這一類的機器人數量也非常多。
機器人對於兒童來說更像是玩具
第二類機器人在功能的完整程度上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幼兒機器人升級版,同樣還是以教育為主,但智慧程度堪憂,多出現在售價較為便宜的產品中,其中內建的系統在語音、功能、反應能力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筆者甚至懷疑係統出自一家。
另一類是可移動型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的個頭較大,並且在某些部分採用擬人化設計。這一類機器人同時擁有情感導向和功能導向,其能夠被定性在哪一類,還是看購買者將如何使用這些機器人。
從對兒童機器人的大致梳理中,可以清晰的發現,兒童機器人可以等同於“玩具”這一概念,所以在整個兒童與機器人互動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屬於功能型導向。需要注意一個情況,購買者在兒童機器人的使用環境中屬於被動者,所以我們擔心的問題在其中並不容易產生。
老人陪伴機器人讓人隱約不安
然後是老人陪伴機器人。目前老人陪伴機器人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面向養老機構、醫院提供的輔助機器人,這類機器人的功能主要以輔助為主,讓老人的生活更加方便。
第二類是寵物型機器人,它的形狀會類似於我們常見的寵物,透過模仿寵物的形態、聲音為老人帶來歡樂。目前國內還沒有製造、出售這一類機器人的公司。
第三類是以陪伴為主的機器人,能夠提供跟隨、遠端連線等功能,同時這一類機器人還具有一定的輔助功能。
從功能上來看,第一類輔助型機器人是典型的功能型導向的機器人,它更像是工具,幫助老人更方便的進行一些活動;第二類寵物型機器人是典型的情感型導向機器人。
但它的智慧之處在於,它並沒有被設計成為情感的接收者,而是設計成情感的轉移者,透過類似寵物的形態,為老人提供另一種歡樂。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類機器人的侷限性,那就是它的陪伴功能僅限於轉移注意力,而沒有解決根本的情感交流問題。
輔助性機器人可以解決老人很多生活問題
第三類機器人是筆者最擔心的。首先說一些這類機器人的輔助功能,其輔助功能包括比較簡單的搬運、跟隨、監測和呼救功能,這些功能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能夠起到作用。
其次是陪伴功能,這個陪伴功能可以理解為“嘮嗑”。這個功能是非常單一的,而且以目前機器人在語言方面的能力,對話很難讓老人投入感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在整個家庭體系中屬於弱勢群體,而且他們不像兒童一樣天真爛漫,老人的心思更加細膩,且很少會主動將情感表達出來,這就可能會導致一種情況發生,由於情感之間無法形成足夠的交流,再加上陪伴機器人無法充當有效的溝通者,導致老人的情感無處宣洩,而另一方可能會心安理得。
即使是機器人的陪伴功能做的足夠優秀,也只相當於將養老院搬到了家裡。事實上,機器人的這種“試圖充當人類感情中的一員”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因為人在成長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邏輯,即使面對的是非常智慧的機器人,潛意識中也會把機器人作為異類去看待。
所以在筆者看來,老人陪伴機器人只是把兒童機器人的邏輯照搬了過來,並沒有在“解決老年人與子女溝通交流”的問題上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所以,筆者更支援以輔助功能為主的服務型機器人,而不是以陪伴為主的人形機器人。
科技產品應以人為本
科技產品應當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線更加便捷、更加多樣、更加有趣,而不是成為情感之間的壁壘。
基於這個觀點,筆者認為目前以陪伴為主要職能的機器人做的並不好,尤其是面向老年人的服務型機器人,在很多情況下只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而這些輔助作用完全可以透過專業性更強的裝置所代替。
那麼這些陪伴機器人的整體設計思路應該如何進行調整呢?筆者以老人陪伴機器人的第三類為例。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個觀念,那就是無論機器人有多麼的智慧、做的多麼像人,它依然只是個工具,而工具是不可能成為情感的載體。
所以老人陪伴機器人要做的,首先是要把最基礎的輔助服務做好。在目前來看,這些機器人的輔助服務還主要以人形為依託,但反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機器人一定要像人呢?
一個好的工具,應該以最簡單的方式實現最優的功能。所以,如果是輔助服務機器人,完全可以以功能為優先,去設計外形,如此一來外觀也更為直觀,對於老年人來說,便利性上更好一些。
機器人更應該成為搭建溝通的橋樑
其次老人陪伴機器人不應該去嘗試與老人進行情感溝通,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機器人作為工具,除了輔助服務外,如果自身無法實現比較完整的溝通功能,那麼完全可以變成連線溝通的工具。
比如子女的部分日常安排(子女已授權)可以透過機器人共享到老人這裡,然後在合適的時間進行連線溝通。相信老人更希望面對的是子女,而不是機器人。
所以筆者的整體思路是,陪伴機器人應該具備三大特點,第一是基本的輔助功能,這個功能保證機器人的基礎體驗;第二是同步功能,讓老人、子女願意將狀態分享出去,從而創造溝通的機會;第三是連線通訊功能,這一點保證有著持續的情感溝通。
另外,面向不同群體的機器人,在功能方面有相應的變化,但筆者認為,情感的溝通不應該被冷冰冰的機器所阻隔。相反,機器應該成為人與人之間更加便捷的溝通橋樑,這一點在機器人的身上非常重要。
總體而言,以目前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陪伴機器人的出現還沒有達到漠視人情的地步,但陪伴機器人的整體設計思路還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思考。筆者希望機器人不僅僅是娛樂、教育工具,更應該是溝通的工具。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覺得吧如果我老了,是一個機器人在身邊那麼是種相當悲涼的場景!因為機器人是一種冰冷的智慧機器而已,他是沒有感情,只能執行,面對這樣的物件,老人內心難以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無論未來機器人會不會大面積的普及,我都希望作為兒女的我們還有多一份真善美,作為人的一份真性情。人類最脆弱的時期,就是無助的童年和孤獨的老年。當這個世界只剩下“代執行”的智慧人工,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有什麼真情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