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影視高地

    1、劉秉忠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劉侃,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人 ,祖籍瑞州。大蒙古國至元代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2、史天澤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

    歷授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中書左丞相等職。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與伯顏等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次年,病逝於真定,年七十四。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諡號“忠武”。

    3、許衡

    許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號魯齋,世稱“魯齋先生”。懷慶路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許衡自幼勤讀好學,之後為避戰亂,常來往於河、洛之間,從姚樞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與姚樞及竇默相講習。元憲宗四年(1254年),許衡應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學,授國子祭酒。

    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與徐世隆定朝儀、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又領太史院事,與郭守敬修成《授時歷》。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歸懷慶休養。

    4、張弘範

    張弘範(1238—1280年),元初大將,張柔第九子,字仲疇,今保定市定興縣河內村人。曾參加襄陽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南下攻打南宋,是忽必烈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將領文天祥與張世傑,官居江東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世祖贈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予諡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贈推忠效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諡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贈“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諡獻武。

    5、張養浩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 2 # 路遙lgy

    元朝政權只顧著擴張土地,還沒有來的及認真思索怎樣使政權長久的問題,就滅亡了。元朝統治一共九十七年,漢臣有名的,首先當時:

    劉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邢州(今邢臺)人。劉秉忠先是十七歲做了令史,後來辭職去了全真教,再後來又出家當了和尚,法號子聰。

    1260年,忽必烈稱帝,讓子聰制定各種朝廷制度,1264年,忽必烈讓其還俗,恢復劉姓,賜名秉忠,授於光祿大夫一職。劉秉忠還是元大都的設計者與建造者,

    史天澤(1202—1275),元初丞相,燕京永清(今河北)人。善騎射勇力過人,蒙古進軍河北時,他隨父兄投降蒙古大軍。後任河北西路兵馬元帥,對蒙古統一河北立功無數。曾參與圍攻襄陽戰役,為蒙古軍中間突破的戰略奠定了基礎。後來在攻打南宋途中有病返回,在正定去世。

    張弘範(1238---1280),字仲疇,河北涿州人,元大將。參與襄樊戰役,並是渡江攻打南宋的先鋒。1278年任蒙古軍漢軍都元帥,攻取閩廣地區,使其弟張弘正為先鋒,捉俘文天祥,後打敗宋張世傑統領的水軍,南宋滅亡。

    元朝的漢臣還有陳天祥等人,也很有名。只是元史解讀不多,只能簡單的介紹這幾位了。

  • 3 # 厭氧君開箱

    元朝的漢人名臣還是非常多的,以下幾位是比較有名的:

    1.劉秉忠(1216~1274).他是中國元代前期的政治家,字仲晦,初名侃。是邢州人,就是今天的河北邢臺人。邢州在1220年即歸蒙古政權統治,劉侃17歲時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1238年辭去吏職,先入全真道後出家為僧,法名子聰,號藏春散人。1242年,北方禪宗臨濟宗領袖海雲推薦他入藩王,忽必烈慕府,子聰博學多能,深受重視。1250年,他上萬言策,主張改革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百官爵祿減負稅差役,勸農桑,興學校等,對忽必烈採用漢法起了推動作用。1260年忽必烈稱帝,命子聰制定各項制度。1264年忽必烈命子聰還俗,復劉姓氏,賜名秉忠,授光祿大夫等官職。6年訂立朝儀,8年建議忽必烈以大元為國號。劉秉忠還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營建。劉炳中長於詩詞,沉鬱豪邁,在元代文學中別具一格,其作品有《藏春集》六卷傳世。

    2.史天澤(1202~1275),元初丞相,自潤甫,燕京永清人,就是今天的河北人。史秉直之季子,天澤善騎射,勇力過人,從其兄天倪鎮守直定。天澤本人是散曲作家,他的著作《錄鬼簿》列為“前輩已死明公,有樂府行於世者”。

    3.李孟,元朝中葉大臣。字道復,號秋谷。祖籍潞州上黨,就是今天的山西長治。他的父親唐朝的時候遷徙到漢中,就是今天的陝西。李孟學習儒學,精通經史,曾開門受徒。元成宗鐵穆耳繼位之初,被選為皇侄海山(即武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師傅。11年春,元成宗去世,沒有子嗣,皇后伯要真氏,策劃臨朝成制。愛育黎拔力八達聞訊,趕至大都李孟受命與丞相哈刺哈孫聯絡發動政變,廢伯要真氏。愛育黎拔力八達監國,授李孟中樞參知政事。海山即位﹐李孟恐遭猜忌﹐棄官逃居許州(今河南許昌)。至大三年(1310)﹐被召回朝﹐特授中書平章政事﹑集賢大學士﹑同知徽政院事。次年﹐武宗死﹐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李孟為中書平章政事﹐後又任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建言行科舉﹐進用儒士﹐節制財用﹐罷僧﹑道官﹐多被採納。皇慶元年(1312)十二月﹐致仕。延佑元年(1314)十二月﹐復拜中書平章政事。次年﹐與程巨夫﹑許師敬議制貢舉法﹔廷策進士﹐為監試官。與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不合。四年﹐罷中書平章政事。七年仁宗死﹐元英宗碩德八剌立﹐鐵木迭兒倚太皇太后答己勢力擅權﹐李孟降為集賢侍講學士。次年病故。

    其餘元朝比較有名的大臣還有張弘範(1238--1280),許衡(1209-1281年),虞集,張文謙(1261一1282),張養浩(1270~1329),許有壬(1287--1364),姚樞(1203-1280)等。

  • 4 # 電影愛好者鍾亞衡

    我是亞衡,我來回答,在元朝有四等人制,分別是:蒙古人、色盲人、漢人和南人,歸順越晚抵抗時間越長的、等級越低。因為蒙古統治者是按他們先後征服的民族的次序來把臣民在政治上劃分等級的,而漢族是最後被征服的民族,當時的漢人名臣有中書左丞相史天澤、郝經、元明善、許衡、劉秉忠等。

  • 5 # 13899000817

    史天澤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

  • 6 # 作家恩出

    安童應該是元朝漢人中的名臣,他極力推行的漢化政策,目光是長遠的。但由於忽必烈對佞臣的信任,安童的設想最終也無法實現。

    安童生於公元1248年,病逝於1293年,年僅46歲。

    安童的父親曾為忽必烈爭奪汗位出謀劃策,深得忽必烈倚重,其父死後,安童也繼續得到優待。1263年忽必烈奪位成功,本欲誅殺對手黨羽,年僅16歲卻欣賞儒家學說的安童當即表示反對。建議忽必烈推恩立信,得到忽必烈的採納與信任。

    當時史天澤擔任右相,但忽必烈卻因李璮之亂的緣故,對漢臣產生懷疑,又打算以蒙古官員制衡漢官。不過,安童18歲時,忽必烈毅然任命他為左相,地位甚至在史天澤之上。此後安童極力推薦漢族官員,並積極致力於推行漢法。

    阿合馬是忽必烈最信任的蒙臣,他十分忌憚安童,不斷在忽必烈面前進讒。終使安童被貶至西北,其間還被阿合馬的西部蒙古親信監禁了起來。直到阿合馬死後,安童才又被詔回朝中拜相。

    後來忽必烈以盧世榮推行的財政改革為主,桑哥在盧世榮被處死後,極力推行新的理財政策,與安童的主張相互衝突。安童受到桑哥等人排擠,他的漢政也無法繼續推行。

    桑哥死後,從能力和威望上安童在前,可忽必烈改任完澤為相,結束了安童的漢化程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11S、X20還有榮耀V10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