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是魏國皇帝曹髦對大臣所言。面對司馬昭獨攬朝綱,專橫跋扈,曹髦不想再忍。但這個19歲的毛頭小子,連皇上也是陰差陽錯撿來的,哪裡鬥得過在朝中經營幾十年的司馬家族呢?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髦不知是喝了酒,還是心血來潮,竟不顧眾大臣反對,執意帶著幾個親兵就要去殺司馬昭。他從懷中拿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朕意已決,死又何妨?”隨即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僕們呼喊著出了宮。
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門遭遇曹髦,面對曹髦的大聲斥責,也嚇得後撤。不是司馬伷貪生怕死,也不是他打不過曹髦,是因為長期受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的約束,讓司馬伷不敢輕舉妄動,臣子豈能殺皇上?弒君弒父為天下最大不道。君要臣死,臣即使不想死,也只能跑。哪怕是司馬昭本人,也不會殺曹髦。
但有一個人把曹髦給殺了,他就是中護軍賈充 。聽見吵鬧聲,賈充與曹髦遭遇於南宮闕下,曹髦持劍亂舞,賈充一干人且戰且退。這時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平時待汝不薄,豈容多問?” 成濟心領神會,於是抽出長戈弒曹髦於車下。
大庭廣眾之下殺皇上,這可給司馬昭出了個大難題。司馬昭緊急召叢集臣議事,但尚書左僕射陳泰不來,司馬昭只好搬動陳泰的舅舅尚書荀顗將陳泰請來,可陳泰說“殺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當然是一萬個不想殺賈充,但這個話希望由別的大臣說出來,最好由像陳泰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說出來。可陳泰偏說要殺賈充,其他大臣都不開口——叫人家怎麼說呢?事情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著:不殺賈充怎麼都無法交待。
但司馬昭就是司馬昭,為保賈充,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給曹髦栽贓。
於是司馬昭請郭太后下旨,大意是:當初援立曹髦是看中他“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但是不成想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我這個太后數次呵責都不奏效,曾與大將軍司馬昭商量要廢立之,大將軍認為他年幼無知,但還可以雕琢,要以觀後效。但沒想到他得寸進尺,還拿箭射我的宮殿,甚至箭都落在我的面前。我前後數十次讓大將軍廢立他,曹髦知道後,甚至賄賂我的身邊人打算下毒藥害我。後來事情敗露,就要出兵西宮殺我。而他自己混雜在士兵之中,被大將軍的將士殺死。這小兒“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應當“罪廢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禮葬之”。
皇帝討逆天經地義,如果曹髦是因為討伐司馬昭被殺,那是說不過去的。但皇帝弒母就是大逆不道了,所以曹髦該死。反正曹髦已死,況且又不是郭太后親生,這太后之位是誰給的還不明白嗎?
曹髦下葬那天,沒有車隊鼓樂,但墓地周圍卻聚集了眾多黎民百姓。這些老百姓沒讀孔孟之道,皇帝也沒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但很多人都哭了。其實他們都知道皇帝是怎麼死的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是魏國皇帝曹髦對大臣所言。面對司馬昭獨攬朝綱,專橫跋扈,曹髦不想再忍。但這個19歲的毛頭小子,連皇上也是陰差陽錯撿來的,哪裡鬥得過在朝中經營幾十年的司馬家族呢?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髦不知是喝了酒,還是心血來潮,竟不顧眾大臣反對,執意帶著幾個親兵就要去殺司馬昭。他從懷中拿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朕意已決,死又何妨?”隨即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僕們呼喊著出了宮。
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在東門遭遇曹髦,面對曹髦的大聲斥責,也嚇得後撤。不是司馬伷貪生怕死,也不是他打不過曹髦,是因為長期受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的約束,讓司馬伷不敢輕舉妄動,臣子豈能殺皇上?弒君弒父為天下最大不道。君要臣死,臣即使不想死,也只能跑。哪怕是司馬昭本人,也不會殺曹髦。
但有一個人把曹髦給殺了,他就是中護軍賈充 。聽見吵鬧聲,賈充與曹髦遭遇於南宮闕下,曹髦持劍亂舞,賈充一干人且戰且退。這時太子舍人成濟問賈充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平時待汝不薄,豈容多問?” 成濟心領神會,於是抽出長戈弒曹髦於車下。
大庭廣眾之下殺皇上,這可給司馬昭出了個大難題。司馬昭緊急召叢集臣議事,但尚書左僕射陳泰不來,司馬昭只好搬動陳泰的舅舅尚書荀顗將陳泰請來,可陳泰說“殺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當然是一萬個不想殺賈充,但這個話希望由別的大臣說出來,最好由像陳泰這樣位高權重的大臣說出來。可陳泰偏說要殺賈充,其他大臣都不開口——叫人家怎麼說呢?事情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著:不殺賈充怎麼都無法交待。
但司馬昭就是司馬昭,為保賈充,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給曹髦栽贓。
於是司馬昭請郭太后下旨,大意是:當初援立曹髦是看中他“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但是不成想他“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我這個太后數次呵責都不奏效,曾與大將軍司馬昭商量要廢立之,大將軍認為他年幼無知,但還可以雕琢,要以觀後效。但沒想到他得寸進尺,還拿箭射我的宮殿,甚至箭都落在我的面前。我前後數十次讓大將軍廢立他,曹髦知道後,甚至賄賂我的身邊人打算下毒藥害我。後來事情敗露,就要出兵西宮殺我。而他自己混雜在士兵之中,被大將軍的將士殺死。這小兒“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應當“罪廢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禮葬之”。
皇帝討逆天經地義,如果曹髦是因為討伐司馬昭被殺,那是說不過去的。但皇帝弒母就是大逆不道了,所以曹髦該死。反正曹髦已死,況且又不是郭太后親生,這太后之位是誰給的還不明白嗎?
曹髦下葬那天,沒有車隊鼓樂,但墓地周圍卻聚集了眾多黎民百姓。這些老百姓沒讀孔孟之道,皇帝也沒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但很多人都哭了。其實他們都知道皇帝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