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扒皮叭歷史
-
2 # 歷史的長河
廁所的泛稱:廁所、溷、圊、廁、清、便所、毛司、灰圈、茅廁、茅坑、糞坑、沃頭(先秦時期)、西間、西閣(古人認為廁所應設於西方或南方)、舍後(民間廁所多設於屋後)、更衣室(唐代已有)、雪隱(宋)、溷廁、廁溷、廁屋、廁軒、「五穀輪迴之所」(《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戲言)、井屏(公廁)、屎坑(較俗)、「一號」、「大號」、洗手間(現代)、衛生間(現代)、盥洗室、化妝間等等。
有一件事,從古至今,從未改變。不論皇宮貴族,還是朝廷大員,都必須親力親為,那就是如廁。而隨著朝代的更迭,人類文明的進步,如廁這件事也幾經演變。如今,城市中的廁所都是陶瓷的馬桶或蹲坑,農村的廁所也多是瓷磚裝飾,明亮乾淨。這都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然而在古代,皇宮和妃子的如廁,卻還不如現代的普通人舒服。
如廁是人的生理需求,從古就有。早在中國的《周禮》中就提到過,最早有記錄廁所的是在三千年前,形容“廁......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可見,中國古人,很早之前就注重衛生。隨後,在後代的記錄中,開始給廁所有不同的稱呼。
廁所的大名叫“溷藩”,俗名叫“茅廁”,因為普通百姓家裡,都是用茅草和泥土牆搭建廁所。那麼皇帝和妃子們的住所,廁所是不是要更講究些了?這真不一定,中國史上,還有掉進茅坑中,被糞水嗆死的皇帝。這人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君王。一日他吃過飯,去上廁所,結果起身時候頭暈,栽進了茅坑中,等人把他救起,也救不回他的命了。
一個成年人那麼高大,怎麼會這麼隨便掉進廁所?這是因為,為了留下糞便,日後當肥料用,當時的廁所都是一個大缸。大缸會深埋進地裡,人就蹲在缸邊上如廁,這麼大的缸口,掉進一個人真的太容易了。看來,當時嗆死晉王的那口缸,估計是快滿了......
秦朝時期,古時多戰事,因此國家多不富裕,為了節約資源,人們在廁所上想出了好辦法。那就是在豬圈的上方,建一個小蹲坑,四周一圈。如廁的時候,人等於在豬圈上方,那排洩出來的廢物,就被大豬小豬給重新過濾了一遍。雖說是節約糧食了,可是不能細想,怎麼那麼噁心呢?
在後期的演化中,人們生活能用到的材料變得越來越多,明清時期的皇帝已經能用上,比較舒服的馬桶了。馬桶的製作也是各不相同,通常都是木製的,裡面還會為了消除異味,鋪墊上香料。王剛老師曾經扮演過的和珅中,有一段就對上廁所有細緻的描寫。和珅在紗幔後面如廁,面前跪著一個求官的男子,和珅左右兩邊站了四個婢女。
婢女們端著香薰、擦手巾、廁紙、鼻菸壺在身邊伺候,這奢華場景,皇帝都不一定有。那個馬桶,與我們現代的馬桶,有很大相似,就是似一把椅子,能直接坐在上面。椅子面掏空,下面放上馬桶。加上演員惟妙惟肖的演繹,這段表演,讓人隔著螢幕彷彿都聞到了臭味,堪稱經典。
清朝時,慈禧的馬桶就堪稱一絕。她這個馬桶,世間罕有,是大臣用檀香木精心打造,專門送給她的。馬桶做工非常高階,上面竟然還鑲嵌著寶石,內部還鋪墊上厚厚的香料和木屑,這樣如廁的時候,一點異味沒有。
為了起夜方便,在古時還發明瞭用陶瓷做的夜壺。想想人類進化這些年,似乎現代的人最享福,古時天氣再熱,皇帝和妃子們也得穿著厚厚的衣衫,如廁時候更是大汗淋漓。不像我們現在,有空調、有短衣衫、上廁所也不發愁。還是活在現代好啊!
-
3 # 燕山史話
1.第一個故事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景公上廁所的故事。這一故事記載於《左傳》之中,是說有一天晉景公生病了而且做了一個很奇怪夢,於是他找巫師算了一卦,巫師說他吃不到今年新麥子了,也就是說很快就要掛掉。然而他偏偏不信邪,他等到新麥子下來時候,打算當巫師面把新麥吃掉證明算的不準並把他殺掉。然而,他正打算吃麥子時候突然肚子漲痛厲害,趕緊去上廁所,卻掉進廁所裡淹死了。《左傳》裡有這樣一句話的記載“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2.第二個故事是東晉權臣王敦上廁所的故事。這則故事記載於《世說新語》之中。王敦,琅琊王家的代表人物,被舞陽公主看上,成為了當朝駙馬。結果在婚禮當天,他喝著喝著就多了,人有三急,忍不住方便一下。公主家的建築肯定是金碧輝煌,廁所也美輪美奐。當他到廁所裡發現居然還有幹棗陳列,他想的是公主家服務果然周到,邊上廁所還邊能吃個零食。於是便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結果人家的幹棗是用來堵住鼻子防止臭味的。《世說新語》裡的記載更加精彩:“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乾棗。本以塞鼻,王謂上廁果,食至盡。”王敦圖(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聯刪)
3.說完前兩個中國古代故事,再說下外國中世紀上完廁所解決糞便的故事。
據說在中世紀時期,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居民上完廁所解決糞便成為一個難題,他們把廁所抬出城市傾倒,法國巴黎城下因此形成巨大糞堆,導致敵人可順著糞堆爬城牆,於是他們不得以又再加高城牆…
而那些懶得挑走處理的糞便往往在院子裡就地掩埋,沒院子的樓房直接從窗子裡潑到外面,然後喊一聲提醒行人注意。行人倘若躲閃不及就會發生“你懂得”事件。
總之,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上廁所問題的確是個難題。我們應該慶幸生在現代,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暢談古今中外故事。
-
4 # 小小七9527
在古代去方便的時候,是叫做“出恭”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吧?出恭來源於《四春園》從元代起,科舉考場中設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離座位。士子入廁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入廁為出恭。並謂大便為出大恭,小便為出小恭。看看古代人多麼的文雅,把大小便稱之為出恭!從此古時候的人們說出恭就是要去如廁的意思了。
但是在皇宮之中肯定是不會修建這種廁所的。一些帝王與妃子。他們是多麼的尊貴,如果聞到這些氣味的話,自然會雷霆大陸,所以當時的人都會想另一種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在出恭的時候會用一個桶裝起來。稱之為恭桶,當然根據身份這些恭桶也有區別。例如皇帝所用的都是非常珍貴的材料來做,有的用黃金打造,也有的用玉石打造。而且在出恭時,會有專門的香料,做到不會有臭味!像一般的宮女和太監們也就是一個小木桶。而且每一天都會有專門的人把這些排洩物運出宮外。相信大家在電視上也看到過皇宮之中運出的那一種非常大的桶,有些人想要逃出皇宮就躲進裡面。這應該在古裝電視劇上都看到過吧?
而且在民間一些富貴人家家裡面也不會修建廁所。也是用這種方式出恭,而且也有專門的人去倒這些排洩物。也被人稱之為倒夜來香!很多人都瞧不起做這個行業的人。但是古人們確實非常的文雅,夜來香這種詞也說的出來。當然也平民也就挖溝做旱廁!這種是很臭的,富貴人家也不喜歡!
回覆列表
說起古人上廁所,和我們現代有什麼區別嗎?現在的廁所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而來的呢?古人又是怎樣上廁所的呢?
先秦時期:就是在豬圈上面搭一個小屋,人在豬圈上面拉,豬就在下面直接把糞便處理掉。
秦朝時期:在室內單獨有一間隔開的屋子作為廁所,裡面放一個大缸,如果蹲的不穩,很容易掉缸裡。
漢朝時期:廁所的槽口口徑比較小,上廁所的人也就不用擔心會站不穩掉下去。對於這次的改進,這其中還有這麼一個逸聞,據說有一次,漢高祖劉邦突發內急,著急之下就拿文官的帽子方便了,後來人們也根據這次的事情,就把廁所的槽口口徑改小,防止人掉落下去,也根據官帽造型造出了早期的馬桶。
西晉時期:在上流階層人家的廁所已經開始使用幹棗塞鼻子防臭味,而且便後在廁所裡面有澡豆和清水,用來洗手,這也是肥皂最初的原型。
唐朝時期:廁所有了更高的改善,有專門設立在外面的單獨小屋,在下面挖了糞坑,留出槽口。這個設定一直沿用至今,現在中國很多農村還有這樣的廁所。
宋朝時期:開始建立收費的公共廁所,為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的人提供瞭解決內急的辦法。
元朝時期:隨著技術發展,紙的價格開始下降,元朝時基本上每個階層的人,上廁所已經開始使用比較粗糙的紙了。在此之前,古人一般都是用木片或竹簡,稱之為廁籌,也會有貴族用絲綢來擦屁屁。
清朝時期:在紫禁城沒有廁所,而是使用馬桶和夜壺,並且有專門處理糞便的太監和宮女,一有人方便結束之後,就會立刻處理糞便,送出皇宮。從事這個工作的太監和宮女被稱為“倒香人”。
如今廁所變化也越來越大,現在最新的馬桶可以自動給方便者清洗,而且還可以新增的專門清洗屁屁的沐浴露,清洗香香。
不知未來的廁所又將會是怎樣呢?大家覺得以後的廁所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