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33736175974

    前言:在我從教的十幾年教學生涯中,曾經試圖去探求一種理想的教育模式,近年來,也曾費盡心機去解讀多個名師或一些所謂名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天性駑鈍,一直有種種困難迷惑著我,直到看到了孫維剛老師的“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後彷彿豁然開朗,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孫維剛老師很早就在倡導的嗎?

    一、德育只是為了高效形成想要達成的環境服務而已。

    “德育的成功,將有力地促進開發智育的程序;而德育的蒼白或紊亂,將滯誤智育工作順利地進行”(孫維剛語)

    孫維剛怎樣教數學?他說:“八方聯絡,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

    二、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

    孫維剛訓練學生,一要“敢”提問題;二要“會”提問題;三是在發現問題後,找出此知識與彼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別人要花一個月,他們僅用三個半天便講完了高中數學的118個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學完了高中的全部數學課程,而且還增加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和部分大學的數學課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優異的成績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數學試卷。

    而孫維剛學生的成績,總是和“付出”之間有一道“不等式”:課前不用預習,課上沒有筆記,課後沒有作業。

    孫維剛到底靠什麼呢?

    他說:“我給學生出一道題,自己要先做10道題,從中選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啟發學生思維的。”

    他為學生開創瞭解題的“三級跳”:一題多解(達到熟悉)、多解歸一(尋求共性)、多題歸一(尋求規律);又是他為學生歸納了4個大規律,15箇中規律,30多個小規律,使他們從初一到高三,從代數到幾何,再沒有不會做的題目了。

    三、在可見的系統中學習,知道自己還缺什麼,知道自己已擁有什麼。達到知己知彼。

    認為,教學中首先應當幫助學生解決“學什麼”的問題。為此,他與學生多次討論、商量,畫出了的,整理成了支幹、小杈、葉子的系統,即所謂“語文知識樹”,或叫“知識地圖”。這樣做就能使學生“當思維的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時.有了這張‘地圖’,目標才能明確,少走冤枉路”。

    孫維剛則把站在系統的高度教學知識分成了三層意思:一、每個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傳輸,都是在見樹木更見森林、見森林才見樹木的狀況下進行的;二、在中,對任何細節都鼓勵學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問為什麼,尋找它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絡;三、在系統中進行教學。孫維剛認為這種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學生髮現知識之間盤根錯節,又渾然一體,而到後來,知識好像在手心裡,瞭如指掌,不再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瓦礫、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灘。”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培養自學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提高學生對培養自學能力的認識;第二,教給學生學語文的方法:如怎樣讀一本語文書,怎樣讀一篇文章,怎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怎樣制定語文學習計劃等;第三,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堅持自學計劃,並制定了科學的管理系統加以落實。第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傳統教學中教師乾的一些事也交給了學生去做:教會了學生怎樣留作業,怎樣批改作業,怎樣出考卷。

    孫維剛在每屆6年的數學教學中:第一,幾乎每道例題、每個定理、每個公式都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第二,在課堂上要創造條件,造成學生總是想在老師前面、向老師(包括課本)挑戰的氛圍,讓學生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讓一個個學生到前面來講,促進了學生之間聰明才智的相互傳染。第三,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在知識上指導學生注意追根究底,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絡和規律,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問題,注重聯想。第四,在解題中指導學生一題多解,多題歸一,多解歸一,歸納共性,分離個性,並總結出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解題規律。第五,提倡和指導學生開展問題研究,練習寫論文、寫總結。第六,不能忽視回顧總結工作,學生完成作業後,要回顧、總結、反思,只有掩卷反思才會有所發現和最佳化。第七,世上不存在沒有“為什麼”的事物,凡事需問“所以然”o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各抒己見,展開爭論。孫老師認為:老師給學生講題,如果只把題目的解法過程一步一步講清楚,哪怕再細緻明白,而講不出這些解法步驟是怎麼想出來的,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極作用。要講清楚自己當時的心緒和想法,在笨拙中學會反思,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編寫出"結構教學"教材

    六、其它

    孫維剛說,知識本身並不重要,透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麼,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知識都是相互聯絡的,課堂上老師常會重複以前的知識,這時候學生應努力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絡,這樣學習數學就變得簡單而有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猛龍會成為新的王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