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奇而已716

    蘇德戰爭中,蘇聯可以說以一己之力抵擋住了,強大德國和僕從國的進攻。開戰初期,由於德國的突然襲擊,加上蘇聯大清洗,造成戰鬥力低下,蘇軍在前期損失了大量人員和武器裝備。

    蘇聯發揮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優勢,依靠頑強的戰鬥意志,與德軍展開寸土必爭直至犧牲的精神,最終在莫斯科城下,在斯大林格勒擊敗了德軍,穩定了戰局。當然蘇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英美也對蘇聯進行了軍事援助:飛機1.5萬架,坦克、裝甲車2萬輛,運輸車50萬輛,火車頭1.3萬輛,高炮7944門,無煙火藥13萬噸,炸藥13萬噸,鋼材200萬噸,石油260萬噸,化學品63萬噸。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人很難建立起強大的鋼鐵洪流。

    同時因為有盟軍的存在,德國不得不在西歐和北非投入兩百多萬的部隊。如果希特勒沒有後顧之憂,那麼這兩百萬的部隊就可以投入到進攻蘇聯的戰場,在德國鋼鐵戰車面前,任何人的意志恐怕都將被摧毀。

  • 2 # 薛定諤的箭頭

    如果沒有盟軍的幫助,蘇軍無法戰勝德軍。美國給蘇軍提供了大量的吉普、半履帶運輸車、油、鋁,如果沒有這些東西,蘇軍的坦克都跑不起來那麼多,也造不出來那麼多,飛機也不會有那麼多,運輸、後勤補給將會面臨崩潰。

    二戰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單挑德國,沒有一個!!!

  • 3 # 毒刺劍客

    起到配合作用的主要是英國。英國拼死應付英吉利海峽空戰,挫敗了德軍登陸英倫三島的計劃。在德軍掉頭東進閃擊蘇聯期間,直到二戰勝利,英國都沒有停止德國佔領區及德國本土的空襲。英國的小打小鬧雖然沒有給德國造成大的損失,但德國必須防守大西洋沿岸,無法集中全部兵力實施對蘇戰爭。

    在非洲戰場,英軍前期節節敗退,但還是拖住了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最後全殲了非洲軍團。

    美國參戰後,羅斯福總統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略,立即開始援助蘇聯和英國,美國的援助對蘇聯可謂是雪中送炭,幫助蘇聯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1944年6月,盟軍登陸諾曼底,牽制和消滅了許多德軍,緩解了蘇德戰場的壓力,加速了德國的潰敗。

    個人認為,如果德國單挑蘇聯,蘇聯是會被滅國的。

  • 4 # 戰情解碼

    蘇軍的強悍只是一個方面,盟軍的援助也功不可沒,當然沒有盟軍,蘇聯也不一定會輸,只不過贏得會更艱難一些。

    蘇德實力對比

    儘管蘇軍一度被打得找不到北,但不可否認蘇德兩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廣闊的領土、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龐大的人口規模讓蘇聯具備了不可估量的戰爭潛力,單憑德國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吞下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另外,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發展,蘇聯早已從傳統上的農業國轉變成了一個強盛的工業國,國家綜合實力有了顯著性的提高。事實上,希特勒同樣清楚德國同蘇聯之間的差距,所以他才從未打算佔領整個蘇聯。

    “巴巴羅薩計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儘可能多的消滅蘇軍有生力量,擊垮蘇聯人的鬥志,進而逼迫斯大林和談。就實際情況而言,速戰速決無疑是德國最佳的選擇,因為戰爭拖得越久對蘇聯越有利。由於蘇聯的軍工生產能力遠勝德國,那麼時間拖得越久,蘇聯的優勢也就越發明顯。僅以坦克產量為例,蘇聯的坦克產量高達10萬輛,而德國卻只生產了4.6萬輛。如果蘇軍堅持抵抗,德華人就會因深陷戰爭泥潭而被拖垮,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蘇聯。

    當然在蘇德戰爭中,盟軍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物資援助

    在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蘇聯提供了巨大的經濟以及軍事援助,這為蘇軍挺過最初的難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前期軍事上的失利,蘇軍在短時間內損失了大批武器裝備,不過盟軍的軍事援助很好地彌補了這一損失。另一方面,盟軍還向蘇聯提供了600多萬噸的食品援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聯國內糧食短缺的狀況。除了這兩個方面外,鋼材、石油等物資的援助也不可或缺,正因為有了盟軍的援助,蘇軍才得以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

    牽制德軍

    由於盟軍的存在,希特勒不得不將一些部隊部署在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以防止盟軍的登陸。儘管盟軍知道1944年才真正在歐洲登陸,但在這之前卻牽制了德軍二三十個師,其中甚至還包括一些裝備精良的部隊。當保盧斯止步斯大林格勒時,當A集團軍群止步高加索時,德軍如果能夠得到這些部隊的支援(哪怕只有一個師),戰線的態勢都可能會得到扭轉。因為盟軍的存在,希特勒根本不敢將所有的部隊派往蘇聯,這樣就緩解了蘇軍所面臨的壓力。

    如果沒有盟軍的存在,蘇軍所蒙受的損失肯定會更加巨大,但是德軍依舊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在蘇聯巨大的戰略縱深以及龐大的人口面前,德軍會如同當年的日軍一樣,被牢牢拴在蘇聯,戰爭也將轉變成一場持久戰,而德軍將會被拖弱、拖垮。

  • 5 # 腓特烈卡爾

    二戰是一場世界性的戰爭,軸心國、同盟國、個別中立國甚至一些地方勢力的共同作用才有了後來的結果,缺了哪一部分結果都不一樣。蘇德戰場只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很多人只看到蘇聯有同盟國成員的物資支援,其實德國同樣也有軸心國成員的物資甚至人力支援,而且德國獲得的支援是要多於蘇聯的。真要假設蘇德雙方沒有外部因素影響,那麼兩者連戰爭的可能都沒有,因為德國根本不可能從一戰的衰退中快速恢復並發動二戰。

  • 6 # 麥田軍事觀察

    蘇聯取得蘇德戰爭勝利的基本原因,他自身條件能力的強大,單純的一個強悍不能說明一切問題。如果沒有盟軍的支援的話,那麼蘇聯可能無法擊敗德國,畢竟蘇聯在1944年的大反攻依賴於英美的物質支援。

    如果沒有英美盟國提供的軍火支援等等,蘇聯的大反攻將非常困難,但是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事實上德軍沒有在1941年打敗蘇聯的話,那麼在1942年也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那麼43年以後想都不要想了,德國在拼消耗方面壓根不是蘇聯的對手。

    如果沒有盟軍的支援,那麼蘇聯在1944年的大反攻將變得相當的困難,很難繼續下去,雖然無失敗之憂,但是取勝機會減少,也許這是最後的結果,1945年雙方議和,到那時誰也打不過誰,如此一來就造成了一個非常難辦的事,那就是意味著德國可以反過頭來去英美作戰,那麼英美對單線作戰的德國無法取得勝利的可能性!

    盟國對德戰爭勝利是各方努力的結果,不是一個單純一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英美與蘇聯結盟,蘇聯在東線的作戰行動是具有決定意義的,盟軍提供支援是理所應當。

  • 7 # 點不點點

    你這個問題,一直是德國困擾的問題,從一戰到二戰,哪怕將來有可能的三戰,都是德國解不開的地理缺陷,即一發動戰爭,基本就面臨兩線作戰,而受限於國土面積與人口基數,一旦陷入兩線作戰的德國,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沒有盟軍,再強悍的蘇軍也打不敗德國,最多就是在烏克蘭一線形成僵持,二戰中的德國軍隊,是當時職業化程度最高的機械化部隊,整個軍隊就像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擁有強大的執行力與攻擊力。反觀蘇軍,因為大量優秀的有實戰經驗的基層,中層乃至高層指揮員都被政治運動所消滅,導致戰爭初期一敗再敗,但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聯那廣闊的國土面積提供了足夠的戰略縱深,龐大的人口基數源源不斷的提供兵員,再加上英美不停斷的物質援助,那真是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加上冬季的來臨,以及日本那個不靠譜的盟友,導致遠東三十餘萬在當時算是整個蘇聯的有實戰經驗的精銳軍隊迴歸,這一切的一切,導致的結果就是莫斯科戰役的失敗。

    雖然莫斯科戰役失敗,但是德國也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在莫斯科戰役結束之後,德軍迅速穩定了戰線,這時候如果沒有英美對德國工業設施的持續轟炸與北非的軍事行動牽制,假如有一兩個月的事件給德軍以緩衝,德軍還是能捲土重來。

    所以,沒有盟軍,蘇軍是打不過德軍的,尤其是在戰略物質方面,在英美有沒大量援助之前,蘇聯前線士兵基本是兩個一支步槍,甚至是五個人一支步槍,但隨著美國工業裝置的輸入,蘇聯可以憑藉數量優勢,把精銳的德軍坦克部隊淹沒在滾滾洪流之中,一直打到柏林。

  • 8 # 程傑副研究員

    戰爭是不可預測的。

    如果打持久戰的話,德國必敗,蘇聯必勝,

    因為,在蘇德開戰之前,狡猾的斯大林已經把重工業和軍事工業轉移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所以德華人破壞不了蘇聯的武器製造能力。 蘇聯的資源豐富,鐵礦石,銅礦非常豐富,不需要進口 所以長期打德國不行。因為德國資源很有限,德國的鋼鐵,銅等做武器的原材料都需要進口。

    而且呢,歐洲也不願意看到德國強大,英國,法國都會在暗箱操作幫助蘇聯,挖德國的牆角,。德國在歐洲也沒有朋友。蘇聯的戰爭資源非常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實用的mc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