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曉醫生
-
2 # 小克大夫
每天排便很稀 ,說明是有腹瀉症狀,那麼小克說說什麼是腹瀉,該如何確定病因,並進行合理治療,供大家瞭解。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加(超過每天3次),糞便稀薄(含水量超過85%)或帶有黏液、膿血或未消化的食物的一種症狀。根據發病的急緩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假如腹瀉症狀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2個月時可以診斷為慢性腹瀉。
發生腹瀉症狀的疾病從常見的到少見的依次有:慢性感染性腹瀉、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飲食不當引起的功能性腹瀉、腸易激惹綜合徵、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腸息肉病、腸結核等腸道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術後、慢性胰腺炎、慢性膽囊炎與膽石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糖尿病性腸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症、尿毒症等腸道外疾病。另外,服用利血平、甲狀腺素、抗腫瘤藥物等也可以引起慢性腹瀉症狀。這種慢性腹瀉要根據伴隨症狀及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檢查才能瞭解發病的原因,如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腸病患者糞便中常混有黏液、膿液或血液;甲狀腺功能亢進、腸易激惹綜合徵引起的腹瀉不伴有黏液膿血便;腹瀉伴有裡急後重症狀提示肛門、直腸疾病;伴有明顯消瘦多可於胃腸道惡性腫瘤及吸收不良綜合徵;伴有關節痛或腫脹多見於炎症性腸病、結締組織病、腸結核等;伴有腹部包塊多見於胃腸惡性腫瘤、腸結核、克羅恩病及血吸蟲病。
總的來說,引起腹瀉的病因比較複雜,需要認證對待。每天大便稀薄,次數不超過2次,並且不伴有腹痛、發熱、黏液膿血便等其他症狀,需要進行糞便化驗和腸鏡檢查,看看有無腸道器質性病變,然後再進行治療。慢性腹瀉(大便稀薄),並伴有腹痛、黏液膿血便、腹部包塊等症狀時要警惕發生腸道器質性病變的可能,不要盲目進行治療,就需要進行糞便化驗、胃腸鏡、腹部B超等檢查及血液、糞便化驗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合理正規治療。避免延誤病情的情況發生。
-
3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每天排便比較稀因素有幾個,首先要先飲食上是吃的寒涼的食物過多,其次要看腸道是否出了問題,如果腸道的菌群紊亂,也會造成排稀便,第三要看是否感染了細菌,因為夏季的飲食衛生很容易出現問題,天氣炎熱,食物比較容易滋生細菌,所以要看看飲食的情況,是否經常吃剩菜,尤其是冷盤,是否經常吃外賣,是否經常吃含油脂過大的食物,最後還有一種因素是身體的溼氣過重也會造成稀便。
那麼以上的問題,其實都與飲食習慣有著重要的聯絡,現在的人其實飲食上習慣都不是特別的健康,尤其是沒有時間或者條件自己在家做飯,外賣吃的比較多,而外面的食品衛生監管有沒有辦法做到嚴格,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衛生安全更沒有辦法監管了。而夏季比較炎熱,很多人會經常吃一些冷飲或者喝冷飲料,這些習慣都會造成腸道的“腸易激綜合徵”,容易出現便秘,如果腸道導致問題,讓腸道比較脆弱,那麼就很容易稍微受一點刺激就會發生腹瀉。
其實除了上述的飲食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經常呆在空調房,也容易讓腹部受涼,尤其是現在很多人夏季著短褲或者短裙,這都容易使下身受涼,引發腸胃的問題,所以建議飲食上要注意購買新鮮的食材,最好可以自己在家做飯吃,少吃外賣,冷飲最好不吃,最好用溫開水,淡茶水,或者用溫開水沖泡百香果或者檸檬來替代,如果是空調房中建議蓋一間衣服,做好腹部以及腿部的保暖工作。最後如果是體溼,可以吃一些如紅豆薏米,山藥等食物幫助排溼,調理一陣子。
-
4 # 蝸牛與黃鸝鳥的春天
正常的大便是成型的黃軟便,如果每天排便都很稀,就是腹瀉了,如果每天排黃稀便超過兩個月且反 復發作,就是慢性腹瀉。慢性腹瀉患者常常有慢性腸道炎症,也就是慢性腸炎。
中醫認為,慢性腸炎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肝氣乘脾和瘀阻腸絡等。因此,治宜以健脾 化溼為主,併兼顧疏肝、補腎、固澀、化瘀通絡。
但實際上慢性腸炎是腸道菌群失調了,腸道有害菌增多,腸道粘膜受損,或者是使用抗生素過多,導 致腸道微生態失去平衡,腸道沒有了有益菌保護,有害菌增多氾濫,腸道環境差,腸道 是一個消化 器官,是消化食物以及排洩糞便的,患了腸炎,腸道粘膜受損,在排洩過程中,消化物會摩擦受損的 腸粘膜,導致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雖然吃中西藥能夠消炎殺菌,但是受損的腸道粘膜不能修復,往往很多時候,慢性腸炎,結腸炎 , 直腸炎吃中西藥只用西藥來消炎殺菌會越治越重,藥物中的抗生素會殺滅腸道有益菌,降低腸道免疫 ,腸道只是消炎殺菌已經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改良腸道環境,修復腸道受損的粘膜。
我外婆的慢性腸炎已經有好幾年了,開始只是偶爾拉肚子,到醫院開點藥吃下就好了,停藥就又復發 了,後來藥的量越吃越大,腹瀉一天十幾次,還有腹痛腹脹,吃藥的效果越來越差,腹瀉止不住,後 來一個病友介紹吃常康樂益生菌開始吃了三盒,拉肚子好多了,腹脹腹痛也減輕了很多,看著吃 了有效果,我又買了幾盒,想把老人的病徹底調理一下,以免老人受苦受罪,得了這個病老人真是太 苦了,不能吃大葷大油的菜,一吃了就拉肚子,每天只能喝粥,現在吃了常康樂益生菌再也不用擔心 拉肚子了,還可以吃魚吃肉,看著外婆慢慢好起來,我真的太開心了。這款常康樂益生菌可以耐胃酸 ,耐膽汁,耐氧,耐常溫,能透過胃酸到達腸道存活,到達腸道改良腸道環境,修復腸道受損的粘膜 。
-
5 # 愛生活懂生活
排便稀中醫叫做便溏,便溏一般就是指稀黏的大便,大便雖然不幹,但是排便困難 ,而且總有拉不乾淨的感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腸道由於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腸道功能紊亂,消 化吸收不良造成,通常與平常飲食習慣和情緒緊張有關係,是典型的腸易激綜合徵。
我弟弟就是長期大便稀溏,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在路邊攤吃飯,喜歡喝冷飲,在加上工作壓力大,導 致大便稀,大便粘稠粘馬桶,經常腹痛腹脹,人看起來也沒精神,看過中醫,說脾虛,溼氣重,吃了好多中藥,但是效果不明顯,後來一病友說大便稀是因為腸道菌群失調了,要吃益生菌調理腸道菌群, 我上網收藏了幾款益生菌,買了一款高含量高活性的青春雙歧桿菌,透過耐酸耐氧馴化,活性量高達 90%,到達人體腸道,修復腸道炎症面,並且再形成一層保護膜菌膜屏障,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沒想 到弟弟吃了三四盒的樣子,大便就開始成型了,看到有效果我又買了幾個週期的,弟弟吃了後,每天正常排便,現在也不腹痛腹脹了,人也精神了。一般腸胃疾病最好不要用中西藥治療,藥 物對腸胃的副作用大,有依耐性,用益生菌調理比較溫和,而且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副作用,長期吃 還可以增加抵抗力,另外腸胃不好的人平時飲食也要注意,不能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可以經常吃點山 藥薏米粥,健脾養胃,飯後可以散散步,晚上早點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
6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大便如果出現很稀,伴有大便的不成形,那麼考慮是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包括受涼不規律的飲食,某些腸道的炎症,或者急性的胃腸炎,慢性的腸炎都是可以導致大便發稀,伴有不成形,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口服點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比如說雙歧桿菌,可以口服這個藥物口服一週到半個月左右,很多人就會明顯的好轉,關鍵也是在於平常的飲食上的控制,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這樣有利於減輕胃腸道的刺激
回覆列表
由於提供的資訊太少,僅描述每天排便很稀,還需要根據大便的次數,稀便的形狀,稀便多久,有無伴隨其它症狀,如腹痛、發熱、體重減輕等症狀。
常見的原因有:
1、腸炎,因為不潔飲食、吃酸、冷、生、硬、油膩及產氣多的食物,導致腸道內細菌、病毒、真菌的感染,引起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噁心、嘔吐,嚴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每1~2小時一次,甚至出現大便失禁。直腸嚴重受累時,可出現裡急後重感。糞質多呈糊狀,混有大量黏液,常帶膿血。
2、腸易激綜合症,因為胃腸功能紊亂導致稀便,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糞量少,呈糊狀,含大量黏液,一般夜間不出現,患者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 排便困難,大便乾結,量少,可帶較多黏液。
3、結腸敏感性過高,患者有抑鬱、焦慮,結腸肌肉在輕微的刺激下就會發生痙攣,結腸敏感性以及反應性均比正常人高,因此會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影響的刺激發生反應。或者攝入巧克力、奶製品或大量的乙醇,可以誘因人稀便。大便雖稀但屬於正常顏色,形狀屬於軟便。
建議到醫院明確診斷,還包括很多疾病均可引起稀便,如腸結核、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