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大乎
-
2 # 說宋
紹興二十五年,權傾一時的宰相秦檜病死了。訊息傳到宮中,宋高宗沒有絲毫的悲慼,反而是如釋重負地說了一句:“現在我總算可以將藏在靴子裡的匕首取出來了!”——原來,為了怕秦檜不利於自己,宋高宗這麼多年來一直在靴子裡藏著把匕首防身呢!(見《揮塵錄》)
又過了七年,高宗把皇位讓給了孝宗,自己當太上皇了。孝宗上臺後的第一個重大舉動就是替岳飛平反,而平反的檔案上明確寫著是根據太上皇的意見而作出的決定。這樣的措辭當然是因為孝宗不想讓高宗太難堪,但反過來說,沒有高宗的默許和同意,孝宗也不太好辦。
給岳飛平反就是對秦檜的徹底否定,而宋朝的軍民也早就等著這一天了。秦檜生前的榮譽全部被剝奪,死後的評語,也就是所謂的諡號也改為了“謬醜”這兩個最不好聽的字。罪有應得!
那麼,曾經權焰熏天的秦檜何以一時傾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皇帝對他起了戒心。秦檜挾洋自重有金人撐腰,宋高宗為了保住皇位不惜藉助秦檜向金人妥協,甚至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但說實話,秦檜的勢力太大,高宗也怕被他出賣,在靴子裡藏匕首,你想得有多大的戒心?其次,秦檜獨斷專橫,把同僚都不放在眼裡,大家敢怒不敢言,心裡未必服氣,到後來連秦檜的同黨也都對他怕得要死。眾叛親離,他就成了一個獨夫;而且,這個獨夫還是個民賊,由於秦檜主持和議,陷害岳飛,與主流民意大相徑庭,所以,他的群眾基礎實在太差,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這上中下三層全是“十三不靠”,秦檜的傾覆是必然的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秦檜從發跡到傾覆的軌跡:
秦檜是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人氏。進士及第後當過太學的學正,也就是國立中央大學的教務長。這個時候,秦檜還一直是以主戰派的面目出現在公眾視線裡:金兵圍城要求割地,他堅決反對;張邦昌當偽皇帝,唯有他不肯在擁戴書上簽字。他也因此被當作是死硬派讓金人給抓到北方去了。到了金國,也許是看到金人兵強馬壯,他的投降主義思想立馬佔了上風。金人也正需要代理人,於是,他被派回南宋。他對外宣稱是殺了看守的金兵後,勝利大逃亡逃回來的,秦檜雖然有一雙大腳,綽號叫“秦長腳”,但從黑龍江到杭州,二千八百里的長途,光靠一雙大腳也似乎太離奇了,何況秦檜還是攜家帶口一起回來的,當時的人就懷疑他是金人故意放回來的奸細。
秦檜一開始的主張並不被宋高宗看好,因為他說想要天下太平,那就得北方人回北方,南方人回南方。宋高宗當即就沒好氣地反問他:“朕是北方人,那麼朕要回到那裡去呢?”話不投機,秦檜就被擱冰箱裡了。
但是秦檜這個人鑽營的本事還是有的,當時執政的是張浚和趙鼎兩位宰相,趙鼎是看穿秦檜的,對張浚說:“這個人要是上臺,我們就連手腳都沒地方放了。”但張浚卻不這麼看,他甚至還保薦了秦檜。這之後,秦檜挑撥張浚和趙鼎的關係,從中漁利,終於爬上了宰相的高位。
秦檜在金國有撻賴這一層關係,所以主持和議很有底氣,而宋高宗主張議和,一方是因為懾於金國的強大,跟秦檜一樣認為金人不可戰勝;另一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親生母親也被金人抓去當了俘虜,父親兄弟可以不救,自己的親生母親是不能不救的。而要救回母親,就必須達成和議。當宋高宗要把議和的重任交給秦檜時,秦檜還使上了春秋戰國縱橫家們慣用的“欲擒故縱”這一招:他對高宗說:“你先好好考慮三天,三天之後才作決定。”等過了三天後,他又對高宗說:“這件事太過重大,願陛上再深思熟慮三天。”就這樣,過了三個三天,也就是9天后,高宗就任命秦檜為全權代表,不許其他臣子干預了。
與金國的和議終於達成,皇帝的親生母親也得以回國,而抗金名將岳飛的性命卻因此被犧牲了。
這以後,秦檜的權勢達到了頂點,《宋史》上說“群下皆莫敢言”,而秦檜則“挾虜勢以要君”,也就是說借金國的勢力要挾宋高宗。南宋朝廷原本是設左、右兩個宰相,以互相制約的,而秦檜被升為左相後,宋高宗一直把右相的位置空缺,讓秦檜獨掌朝政。
這個時候,朝中的正義大臣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而趨炎趨勢之徒則對秦檜百般逢迎,吹捧其為“聖相”——聖相的稱呼在歷史上都極其罕見,孔子任相魯國,被晏子稱為“聖相”,這是聖相的最早記錄;唐代,李商隱稱裴度為“聖相”,在宋朝,真宗的老師、宰相李沆曾被譽為“聖相”,除此之外,再無第二人了。
秦檜當了十七年宰相,獨霸大權不許他人染指,後來他提拔親信湯思退與他共為宰相,每天不過是照著他的指示做事,從不敢自作主張。有一天,秦檜請假,湯思退被高宗召見時話就多了一點,次日,秦檜一見湯思退劈頭就問:“你在皇帝面前說了些什麼?”湯思退惶恐不安地說:“我一直在讚頌太師呀。”秦檜冷笑道:“那就謝謝你了!”然後,湯思退戰戰兢兢地隨著秦檜去見高宗,高宗一如平日,專與秦檜談話。秦、湯二相陛見完畢,回到政事堂,彈劾湯思退的章奏副本已經放在案前了。秦檜揚了揚手裡的奏本輕輕一笑,而湯思退卻已汗流浹背嚇得面無人色,他知道這些彈劾奏章都是秦檜指使言官們上的。
大將張俊,在所有的軍事將領中算是最善於討好高宗和秦檜的,他也參與了陷害岳飛,後世被與秦檜一起塑像跪在岳飛墓前。高宗對張俊十分信任,封他為清河郡王,杭州的河坊街從前叫清河坊,那裡就是他的府第。對這樣一位同黨,秦檜也不放心。有一次,他當著高宗的面突然對張俊說:“你有沒有信得過的部下可以擔任邊防軍司令的?請推薦兩位。”張俊知道高宗最怕將領們搞“親近繁殖”,連忙說:“我沒有什麼人可以推薦的。”秦檜笑眯眯地說:“請你推薦翰林學士,你可能犯難;推薦將帥你還能為難?”張俊連忙又說:“容我想一想,可能韓世忠的部下倒有兩個可用的人。”——他死都不敢推薦自己的人!秦檜這才真正開心地笑了。還有一次,高宗在宮中玩膩了,到清河坊的張俊府第串門。皇帝在他家裡玩得十分高興,可是一過中午,張俊就請太監們催促高宗回宮了。太監催了幾次,高宗這才略感掃興地回宮去了。次日,有人問張俊:“陛下不說離去,你為什麼一再催促讓皇帝回去呢?”張俊答道:“我怎麼不想款待皇上呀?可皇上到秦檜宰相的家裡做客,都是一到中午就走的,我能不考慮這一點嗎?”——他是怕秦檜不高興呢!
另一個跟張俊一樣跪在岳飛墓前的大臣万俟 原是個為了升官不擇手段的人,他甘做秦檜爪牙,構陷岳飛然後升官做了副宰相。有一次,秦檜要他在朝堂上把金國誇讚自己的文章講給大臣們聽,万俟 覺得金國畢竟是敵對國家,這樣做不合適吧,就沒有答應。秦檜說:不合適嗎?我看你的副宰相當得也不合適。就這樣,把他給貶官趕出了中央。(見《揮塵錄》)
朝中公開反對秦檜的大臣,都被他流放到了邊遠地區。十四歲的兒童王誼寫了一句“可斬秦檜以謝天下”也被判了死刑。後因輿論一致要求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秦檜才故作大度,將這名兒童流放到了邊遠荒郡。
還有一次,文藝工作者搞彙報演出,一個演員將兩隻玉環掛在腦後,坐在太師椅上作出一副傲慢的樣子,另一個演員就去責備他:“你將太師椅坐牢了,卻把二勝環置於腦後。”這個“二勝環”字面上是兩隻玉環的意思,其實的寓意是“二聖還”,也就是迎還徽、欽二宗的意思。秦檜當然聽出了話外之音,他當即勃然大怒,立即將演員全部下獄,有的演員竟被迫害死在了獄中。
紹興十八年,秦檜要求宋高宗任命他的兒子秦熺為知樞密院事,掌管國防部,父子相繼控制南宋皇朝的野心昭然若揭,而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對,宋高宗也只得違心地答應了。
據說,秦檜在臨死前,還叫人草擬奏章,要把張浚等五十多個人置於死地。奏章已經寫好,他在提筆簽名時,手顫抖無力,卻強要落筆。可畢竟久病體衰,暈倒過去,張浚等人才死裡逃生。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秦檜一死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回覆列表
秦檜的命運和結局並非是最悲慘和意外,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他這樣結局的比比皆是,比他更可憐更悲催慘的有很多,明朝張居正、清朝和珅,其結局不比秦檜好到哪裡去。為什麼權勢熏天的大臣在皇帝和皇權面前那麼弱小?如此脆弱呢?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根深蒂固的人身依附關係,自私自利的狹隘人生觀,人人掙著在皇帝面前獻媚並踩賤同僚的官場生態,在這種情況下,能給自己利益的只有皇帝,能保護自己的也是皇帝,其他人大多是與自己爭好處的,甚至是壞事的,因此,在如此環境下,皇帝要動一個大臣就非常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