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風家教

      三國 劉 備(161-223)蜀漢皇帝、曾任平原縣令、平原國相。

      三國 華 歆(157-231)曹魏大臣、司徒、封安樂鄉侯。今禹城人。

      三國 管 輅(210-256)曹魏術士、卜卦大師。今平原人。

      三國 崔 琰(159-216)曹魏名士,初任袁紹幕僚,後仕曹操。今武城人。

  • 2 # 漫漫史話

    山西人:王允,關羽,貂蟬,張遼,郭淮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

    貂蟬,山西忻州人,有傾國傾城之貌。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張遼,一生的功業都在安徽,他是孫權一輩子的毒藥。

    郭淮,三國時期魏名將,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因功不斷被提升。

  • 3 # 桔梗的料

    江西 聶友,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樹市)人,漢族江右民系,三國東吳名將。聶友有口才,年輕時擔任縣吏,後擔任豫章郡功曹,諸葛恪很是與他友,諸葛恪被誅殺後,大將軍孫峻是忌憚與諸葛恪交好的聶友,聶友氣憤擔憂下生病去世。

  • 4 # 三菱小安安

    安徽三國名將有:

    華佗。東漢沛國譙(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國著名醫學家。

    左慈。方士,安徽廬江人。

    劉馥。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

    曹操。三國時沛國譙縣(今亳州市)人。

    許褚。三國時期曹魏軍中第一猛將,八虎將第一將痴虎將。

    夏侯惇。字元讓,東漢時沛國譙人(今安徽毫縣)。

    夏侯淵。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曹 真。東漢亳州人。魏國名將。大將軍。太司馬。

    曹 丕。三國亳州人。

    曹 植。三國亳州人。

    曹仁。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曹洪。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夏候玄:三國時期亳州人。徵西將軍。早期玄學領袖。書法家。

    小喬。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

    周瑜。三國時廬江舒縣(今舒城)人,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名將,著名軍事家。

    魯肅。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外交家。

    蔣欽:九江壽春(今壽縣)人

    周泰:九江下蔡(今鳳台)人

    丁奉:廬江安豐(今舒城)人

    劉曄:淮南成德(今壽縣)人

    蔣濟:楚國平阿(今懷遠)人

    陶謙:丹陽(當塗)人

    笮融:丹陽(當塗)人嵇康。

  • 5 # 海老闆渤海海鮮

    我的家鄉是山東省龍口市,在1986年設市前一直叫“黃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時首批設立的郡縣之一。龍口雖然屬於縣級市,人所知之甚少,但是說起三國時期的名將“太史慈”,確實為我們龍口市代言。

    太史慈(公元166-206年)字子義,官至建昌都尉。對太史公的描寫,書上載:“身長七尺,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太史慈出身草根,但是他能為眾人所知成為名將,一是因為他自少十分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二是他重情重義,智勇雙全。

    在三國裡太史慈初知名於世的事件就是他“謀取奏章”。當時他所在的本郡和本州有嫌隙糾紛,本州搶先派人奔赴洛陽向“有司”申訴,太史慈則代表本郡出使。他心眼多,腦子活,在公車門前堵住本州的人,以問“奏章題署”的是否無誤而“忽悠”本州使者拿出奏章並假意毀壞,然後成功地將本州人“忽悠”逃跑,他卻以奏章申訴於有司。黃縣人自古善經商,所以黃縣人腦瓜活、口才好的優點在太史公身上得以再現。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本州,而流亡到遼東。

    太史慈的“鬼才”引起了北海相孔融的注意,在他逃亡期間,孔融多次派人照料太史慈的母親。此時孔融正被黃巾軍圍困,太史慈為報知遇待母之恩,奔赴都昌相助孔融。開始孔融對太史慈抱有戒心,太史慈開誠佈公,孔融看到其誠意,並在黃巾軍密圍無援的情況下,才同意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援。在當時突圍是幾無可能,而太史慈又用計謀,以每日出城練習射箭為幌子,使黃巾軍的戒備由緊到松,從而突出重圍到達平原求助於劉備,併成功說服劉備出兵相助解圍。由此可見太史慈的重情重義,智勇雙全。

    太史慈因多謀多勇而屢次被將領猜疑及打壓,以至英雄懷才不遇,真正使名將明珠放光的是太史慈得遇明主孫策。在太史慈效力同郡牟平人劉繇時卻被其置疑不用,某次在太史慈與一小卒偵查軍情時,偶遇孫策,在孫策十三勇士相伴的情況下,太史慈毫不畏懼,獨戰孫策,以至雙方打了平手,孫策攬得太史系的頸後手戟,太史慈亦搶得孫策頭盔。《三國演義》上以“太史慈酣戰小霸王”對些進行了描述。

    在歸附孫策後,太史慈全心效力輔佐。可惜,英雄氣短,在未建功立業,壯志未酬的情況下,太史公在英年41歲就走向歸途。他臨死的“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的豪言壯語,讓人為之扼腕嘆息。天不假年於英雄,否則,名將太史慈在江東孫氏的知遇善用下,憑自己的善勇多智,必將星耀三國,建立不世之功。

    雖此,作為黃縣人,說想太史公,也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面上增輝增彩。

     

     

     

  • 6 # 李杜文

    我的家鄉在寧波餘姚市,這樣說是不是暴露了?哈哈!

    流氓潘璋

    潘璋大家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就是他率領手下馬忠,在臨沮帶兵埋伏,最終擒殺了關羽父子,肯定遭到很多蜀漢粉唾罵了。

    事實上,潘璋除了英勇善戰,人品是非常差的,雖然是我同鄉,但是我必須承認,因為史書上有明確記載:

    性博蕩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輒言後豪富相還。

    潘璋生性喜歡喝酒,但是家裡窮,所以經常賒賬,因為身強體壯,所以債主拿他也沒有辦法。

    最奇葩的是,潘璋後來跟了孫權,經常領兵作戰。為了賺錢供他花銷,他乾脆就在軍營中開了個小型市場,透過做買賣來賺錢:

    征伐止頓,便立軍市,他軍所無,皆仰取足。

    晚年的潘璋更是隔三差五的搶奪富人家的財物,幸虧孫權愛惜將才,這才一直包容他,護著他。

    義士董襲

    董襲也是吳國將領,與潘璋不同的是,董襲恪盡職守,遵紀守法,從不幹壞事。

    史書上說董襲身高八尺,勇武過人,是一員猛將,到底有多勇猛,看史料:

    襲身以刀斷兩紲,蒙衝乃橫流,大兵遂進。

    孫權領兵攻打黃祖的時候,為了突破敵人的防線,董襲身穿兩層盔甲,冒著箭雨,揮舞大刀砍斷了固定鉅艦的纜繩。最後孫權論功行賞,當著眾人誇獎董襲,說這次能戰勝黃祖,董襲你是首功之臣。

    遺憾的是,後來有一次,董襲的五艘高大樓船遭遇了大風,士兵們都逃到了一旁的小船上,只有董襲堅守不出,說:

    襲怒曰:“受將軍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敢復言此者斬!”

    董襲說要走你們走,我受孫將軍委託,與樓船共存亡。最後樓船被大風吹翻,董襲葬身江底。

    狂生虞翻

    虞翻是三國時代的餘姚,最出名計程車人。

    不要看他是文人,事實上身體素質棒棒的。裴松之註記載:

    策曰:"卿無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討以來,吏卒無及翻者。”

    有一次虞翻和孫策兩人落單,虞翻擔心主公有危險,就讓孫策騎馬,自己徒步跟隨。孫策擔心虞翻跟不上,結果虞翻說主公你放心吧,我一天可以跑200裡,如果1裡是500米的話,那200裡差不多是兩個半馬拉松。而且自從我出道以來,沒有人跟得上我的腳步。所以身體素質是真好!

    但是虞翻是個大嘴巴,稍有看不慣的就要罵,比如他罵過投降吳國的于禁和糜芳,而且是當面罵,絲毫不顧及當事人的感受,包括孫權的感受,所以孫權就找了個理由把他貶到了交州。

    但是就像李白和蘇軾一樣,人生不如意,反而給了他更多思考人生,梳理平生所學的機會。

    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後世的餘姚大儒王陽明,怕也是跟隨了虞翻的腳步,身處不毛的蠻荒之地,但是此心光明,反倒是打開了一扇更為明亮的窗戶。

    潘璋、董襲和虞翻,就是三國時代,在正史上有所記載的餘姚人,請大家過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水果很貴,是不是意味著果農今年賺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