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門文軒

    這個我來回答下

    我們先看下分子人類學在考古上的一些結果,由於所述內容過於專業,本文內容大多引自專業的文獻,向文獻的作者表示敬意。史前遺址的選擇 西北地區:新疆小河墓地,距今 3500-4000 年左右、哈密天山北路墓地,距今 3300-4000 年、巴里坤黑溝梁墓地,距今 2000 年左右、寧夏彭陽墓地,距今約 2500 年、青海西寧陶家寨墓地,距今約 1500 年; 華北地區:廟子溝遺址,距今 5500 年、山西絳縣橫北村墓地,距今 2800-3000 年、河北蔚縣三關墓地,距今 3400-3800 年; 東北遼西地區牛河梁遺址,距今 5000 年左右、哈拉海溝墓地,距今 4500 年左右、大甸子遺址,距今 3600 年左右、大山前遺址,距今 2500-3000 年、井溝子墓地,距今 2500 年左右。

    各遺址的位置與年代分佈見下圖

    二、DNA檢測結果

    西北地區

    在西北地區5個考古遺址出土的古代人群中共檢測出4種單倍型類群C、N、Q和R。

    小河人群父系親緣關係較近的人群多分佈於西伯利亞(12)、印度(4)以及烏克蘭(1)等地區;哈密人群的共享序列多分佈於中國北方(6)和北亞地區(5);黑溝梁人群在蒙古(14)、西伯利亞(7)、烏茲別克(7)、哈薩克(1)等北亞和中亞地區以及新疆的少數民族(3)中能找到共享序列、彭陽人群的共享序列多在中國北方,而與陶家寨人群共享的序列多存在於中國的漢族和藏緬人群中。

    華北地區

    在華北地區古代人群中,共發現三種單倍型類群 N、O 和 Q。

    在華北地區北部,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古代人群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父系遺傳構成。燕山南北兩側的古代人群原始的父系遺傳結構雖然不同,但是,伴隨著人群間的文化交流存在父系方面的人群交流;而華北地區南部,中原地區古代人群的父系遺傳構成多樣性較高,現代漢族人群中的主要單倍型類群在中原地區古代人群中存在,而在中國北方的其他古代人群中沒有發現,表明中原地區古代人群是現代漢族人群主要的父系來源。

    東北地區

    在遼西地區的5個古代人群中共檢測出3種單倍型類群,分別是C、N和O。牛河梁。其中單倍型類群 N 在遼西地區古代人群中長期、廣泛的存在,並且佔有較大的比例,在距今 5500-3000 年前,是該地區古代人群父系遺傳構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根據單倍型類群 O 在遼西古代人群中所佔比重及相關古代

    單倍型類群O 可能是由中原地區北上,移居到遼西地區的古代農業人群所攜帶的單倍型類群。而單倍型類群 C 的出現則可能與南下的北亞的遊牧民族有關。即遼西地區土著人群的父系遺傳結構在保持連續性的同時,融入了古代中原及北亞人群的父系基因成分。

    現代漢族中幾個常見父系Y單倍體的分析

    N系:

    這一單倍型在新疆北部哈密人群、華北岱海廟子溝人群、東北遼西地區的牛河梁、哈拉海溝、大甸子、大山前古代人群中均有發現,且在上述人群的父系遺傳構成中佔有較高比重,平均分佈頻率可到 68%。在華北中原古代人群中單倍型類群 N 也有發現,但分佈頻率較低,僅為 4.5%。地域上,單倍型 N 在中國北方的分佈頻率呈現出北部高於南部、東部高於西部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以 N 為主體單倍型的古代人群多生活在中國北方的農牧交錯地帶,如遼西和岱海地區,這些古代人群多以原始農業耕種為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在部分古代人群中僅憑農業生產還不能滿足生存的全部需要,因此也要兼顧狩獵採集。在農業發達的中原人群中這一單倍型很少見,而在單純以遊牧為生的古代人群中,暫時沒有發現單倍型類群

    O系:

    O 是中原地區蔚縣三關和橫北古代人群中的主要單倍型,並且,在橫北人群中單倍型 O 的下游亞單倍型的多樣性在所檢測的 13 個古代人群中最高;西北河湟地區的陶家寨人群所攜帶的單倍型也為 O;遼西地區的牛河梁人群中檢測到一例個體攜帶單倍型 O,大甸子、大山前古代人群中單倍型 O 佔有一定比重。單倍型 O 在中國北方古代人群中的分佈具有以中部為主,向東北和西北擴張特點。這些攜帶單倍型類群 O 的古代人群多是以農業耕種為主要生活方式,在遊牧人群中暫時沒有檢測到單倍型 O。

    Q系

    單倍型類群 Q 在新疆的黑溝梁古代人群、寧夏彭陽古代人群、中原橫北古代人群中均有發現。黑溝梁人群與彭陽人群均帶有明顯的遊牧人群的特徵,而橫北人群所處地理位置是古代遊牧民族“狄人”的主要活動範圍。因此,單型 Q 可能是中國北方遊牧人群所攜帶的一種特異單倍型。

    C系

    單倍型類群 C 在中國北方的 4 個考古遺址中低頻存在,分別為牛河梁遺址、大山前遺址、井溝子遺址和哈密遺址。這 4 個遺址均位於中國北方的北部地區,地理位置上與北亞接近。在中國北方的南部地區的古代人群中,暫時沒有發現一單倍型。因此古代人群中檢測到的單倍型 C 可能來自北亞地區。另外。在這 4 個遺址中,只有井溝子遺址所有男性個體的單倍型均為 C,其它三個遺址各有 1 例個體攜帶單倍型 C,所佔比重均較小。而井溝子帶有明顯的遊牧人群的特徵,因此,我們推測單倍型 C 可能與遊牧人群相關

    R系

    這一單倍型類群僅在新疆的小河人群中檢測到,在中國北方其它古代人群中均無發現。而單倍型類群 R 是的西部歐亞人群中常見的型別,即新疆地區存在西部歐亞人群的父系基因成分。這表明新疆地區不僅是東西方文化與貿易交流ß的樞紐地帶,也是東西方人群融合的地帶。

    以上是父系基因的遺傳情況分析,我們下面看下母系遺傳情況。

    我們選取西周時期山西橫北村古代人群、東周時期寧夏彭陽古代人群、東漢魏晉時期青海陶家寨古代人群的線粒體DNA。

    細節不詳述了,大家更關心的是結論,結論是什麼呢?

    地處傳統意義的中原地區的山西絳縣橫北村西周時期古代人群,其人群內部包含不同文化,可以分為有殉人的墓主、無殉人的墓主以及殉人,但是透過遺傳學分析表明這些不同人群的遺傳結構不存在明顯差別。將這些人群作為整體分析,結果表明在母系方面,橫北村古代人群同現代北方漢族的遺傳結構最為相似,

    結合中原地區一直是漢民族及其祖先等農耕民族主要活動區域,這暗示3000年來中國北方漢族保持著母系遺傳結構的穩定性。

    寧夏彭陽毗鄰中原地區,是古代農耕民族與遊牧畜養民族交錯生活的地區,透過對在此出土的古代人群的線粒體DNA分析表明,寧夏彭陽東周時期古代人群在母系方面與遊牧文化起源的北亞人群以及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遺傳關係最近,這表明早在東周時期,就有遊牧畜養民族到達鄰近中原的地區,暗示北方遊牧畜養民族可能對漢族具有一定的遺傳貢獻

    青海西寧屬於河煌地區,是中國各民族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氏羌人群的聚居地區,透過對青海西寧陶家寨東漢魏晉時期古代人群的線粒體DNA研究,結果表明該古代人群與現代北方漢族以及藏緬人群存在較近的遺傳關係,結合藏緬人群的母系起源之一是古代氏羌人群以及陶家寨墓地所屬文化屬於同時期中原漢文化和漢羌之間融合的歷史事件,表明古代氏羌人群對現代漢族具有一定的母系基因貢獻。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來,無論父系還是母系,漢族的主體來自中原地區的O系周人,無論西北還是東北,都對漢族的基因有一定貢獻,漢族男性裡的R系來自於西北的新疆,漢族男性裡的C系來自東北地區,漢族男性裡的N和Q系來自北方遊牧部落。

    漢族的祖先在秦以後的兩千年時間裡不斷向四周擴散,分別融合了東南、西南各個本地土著部落,完成了漢族在華人口的大爆發。而融入進漢族血統中的各個少數民族,由於人口基數相對於漢族過於小,這使得外來的基因對漢族遺傳結構沒有造成根本的改變。

    結語:漢族的主要來源於3000年前中原的周人,人群的父系遺傳構成能較好的反應出人群的遠古起源,而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更多的表現出人群間的基因交流狀況。從父系DNA上高頻的O系是漢族的主體,Q系中的Q1a1也是後來併入漢族的一員,其他N系、C系、R系都有部分分支在漢族中出現。而雖然漢族在擴散過程中,融入了大量土著民族的成員,但龐大的人口基數讓漢族的遺傳結構沒有多少變化。
  • 2 # sunbeam971

    黃種人的基因是N和O。漢族人的主體基因為O系下面的O2,佔漢族人基因的百分之七十。O2基因往上追訴,是五千多年的龍山和九千年前的賈湖。龍山人的O2基因佔比幾乎接近百分之百。而賈湖人提取的幾十例父系基因檢測結果也顯示全部是O2,由於沒混入其他基因。因此可以確定漢族人的祖源就是賈湖。

  • 3 # 逆光之野

    漢族佔比最高的是南亞基因,北方漢人73%,南方人71%,所謂02,01,D基因等都是在這個古基因上的後分支,南亞基因可以追溯到7萬前,北方的胡人其實也有南亞基因,佔比少一些,有的有阿拉伯基因,也就是說大部分遊牧民族,也是南方北上的,跟漢人區別不大,但是北方漢人經過融合現在也有少量的突厥,和阿拉伯基因,這可能是北方漢族面板稍白的原因。

    由此,科學的講漢族祖先北方黃帝,南方炎帝,其祖先都是南亞過來的,遠古最後一批智人這個遷徙路線在緬甸入雲南,在雲南有三個分支,西藏,四川,廣西,其中四川北出再進入中原,有幾萬年漫長的過程,直到今天東亞的狀態,有一點可以想象,現代智人在出四川之前,在雲南和四川呆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這就是為什麼蜀地三星堆文明,會讓整個之前的考古結論垮塌,三星堆的文物可以追溯到4700年前 正是埃及金字塔建造時期同步。

    如果非要堅持本土起源論,目前是沒有任何考古發現支援,藍田人和北京猿人,是幾十萬年前最早一批東非過來的古猿人,是早期智人已經滅絕,與後來的尼安德特,及現代智人沒有關係。

    目前,東非起源論,在人類基因關係上,是比較符合邏輯的,當然,不排除今後有新的考證出現。

  • 4 # 陳厷

    漢族人是炎黃子孫,漢族的祖源是古羌氐人。炎帝率領的古羌人(見三星堆)把生活在關中平原及河谷低地的黃帝部落叫做氐人(見秦兵馬俑),所以漢族人是黃白混血人種,漢族不是蒙古人種。

    只要看看漢人大帥哥高以翔黎明及大美女劉芳菲就明白了,他們都是體格高大且長著高長直鼻及古羌人桶形下巴的長臉人。劉芳菲很可能是南匈奴貴族後代,劉芳菲與李亞鵬的彝族妻子和藏族美女猶如三胞胎姐妹一樣(如圖)。所以司馬遷說的"大禹(夷)興於西羌"及"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是正確的,漢藏彝匈皆源於羌。

    漢族祖先古羌人是歐亞大陸北來民族,不是來自什麼印度,華人長相與印度阿三哥完全不同。所以分子人類學說:華人的祖先經雲南進入中原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 5 # 牛頭對上了馬嘴

    中國從來沒有分子人類學上看漢族祖源的,所謂的分子人類學就是指基合,在南京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都有基因檢測,並且每月都有雜誌刊登出來。中國的基因檢測與國外是同步的,那就是人類起源基因檢測,那就是我們有共同的祖先來源於非洲。還有就是老年人生命和疾病基因檢測。中國的國務院、衛生部、社科院、考古學家都沒有公佈過漢族基因檢測,原因是漢族是一個文化概念,不是一個血緣概念。眾所周知:在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是混血的,就是封閉的島國,人類也是混血的。譬如:日本、印尼、大西洋島國、非洲馬拉加西都是混血的民族。人類透過競爭和殺戮混血形成的民族,否則,一個純民族是孤獨的基因連生殖能力都沒有,怎能繁殖後代;如果再加上一場疾病,那個民族全部將光榮捐軀了!

    歷史上講究“分子人類學祖源”第一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講究一脈相承的的傳承關係!朱元璋祖源是西亞色目人的欽察、土土哈。色目人是跟著蒙古忽必烈進入中原的,他們有33種之多,大部分講突厥語信仰伊斯蘭教。但是,欽察、康裡、阿蘭信仰摩尼教,朱元璋早期就是信仰摩尼教的。摩尼教前身是拜火教,拜火教最要命的是以血緣關係生殖純血統,講究一脈相承的傳承關係。你看一看朱元璋的臉就知道他是近親結婚的結果“鞋拔子臉”。這種臉與歐洲貴族18世紀近親結婚結果是一模一樣的,為了財產不外流或保持權力永恆,18世紀的歐洲都保持著有血緣的婚姻關係,出來的結果就是“鞋拔子臉”!

    中國漢族的來源於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的傑作!在明洪武年間和永樂年間,朱元璋和朱棣花了50年的時間,將留在中國的党項、契丹、沙陀、回鶻、突厥、柔然、蒙古、色目、等等胡人,互相遷移到全國18個省,改漢姓、漢字、漢文化、儒家的一脈相承炎黃子孫論,修家譜、建祠堂,使他們都成為我們的老祖宗“漢族”。600多年過去了,現在14億人口有12億是漢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山西以太原、平陽為主的潞州、澤州、汾州、遼州、沁州幾百萬百姓經山西洪桐縣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後,向全國18省移民,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留二、十口留三”的比例遷移。朱元璋和朱棣為何要那麼做呢?原因是明初離“安史之亂”和“五代十國”不遠,父子倆害怕胡人聚集在一起造反!

    (漢以前,黃帝是一位女性。)

    最早提到黃帝這個人是戰國末期齊國方士鄒衍,而不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子從來沒有提到過黃帝。最早看到黃帝出現在史書上的是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司馬遷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疏理成血緣關係,讓秦留下的各國庶民自認祖先同出一源,這個源頭就是炎黃。原因是司馬遷的啟蒙老師是孔子後代孔安國,司馬遷年輕時經常去聽大儒董仲舒上課,所以司馬遷根深蒂固的是一脈相承儒家緣。但是在漢以前,黃帝被認為是一個女性。《史記.天宮書》記載:黃帝,主德,女主相也;《左傳》“帝”後也;《禮記》因其生育之功謂帝。“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

    有人說漢族就是從漢朝開始延續下來的!然而在楚漢相爭時,劉邦被楚懷王封為漢王,劉邦建立朝代將自己的“漢王”的漢,作為他的朝代的名稱。但是劉邦和秦始皇都不信儒家,他們認為炎黃是外來的,蚩尤是本地的。劉邦在漢初時二次羞辱想做官的儒生,並在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是採用的是“黃老之學”,就是莊子的“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治大國若烹小魚”。不像漢武帝儒家鼎盛時期,講究繁文縟節,處處以奢華為榮。再則,漢朝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留下的七國庶民,秦國姓贏,楚國姓羋,與西周華夏姓姬和姜延續的儒家不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應該說“風馬牛不相及”。

    東漢道教和佛教崛起,儒家的色彩開始暗淡。魏晉時期開始出現了“玄學”,到了南北朝時都是胡人建立的朝代,儒家不見蹤影。北魏時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大量的佛窟,隋唐是鮮卑人的朝代,唐太宗李世民拜老子為祖先,道教開始遍佈全國各地,《道德經》作為考狀元仕途捷徑,到處都是道觀。既沒有儒家一脈相承的傳承關係,也沒有人提到炎黃子孫論,因為所有人都是胡人。(匈奴、鮮卑“拓跋、宇文、慕容”、羯、羌、氐、柔然、突厥,等等。)經過“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唐朝進入倒計時,最後沙陀人滅黃巢自己崛起。

    沙陀本是西突厥一部分,稱為“處月”,“安史之亂”以後,沙陀遠離長安和洛陽,在河北一帶胡化嚴重,他們拜安祿山(粟特)、史思明為祖先,為安祿山和史思明立牌位和建祠堂。以後粟特、突厥、回鶻、柔然、匈奴一部併入沙陀。唐滅以後,沙陀人建立了“五代十國”。趙匡胤的曾祖父趙珽和高祖父趙眺都在河北藩鎮任官,但是進入中原的沙陀人不管在語言、服裝還是文化上漢化的非常徹底,在唐朝末期很難分清他們是沙陀人。趙匡胤在後周任禁軍殿前點檢,那麼大的權力給趙匡胤,如果不是沙陀人是難以想象的。趙匡胤黃袍加身,去祭拜祖廟,看到青銅器就一腳踢開,說祖先不認識這些東西!說明他不認可漢人的“祭拜祖先”的文化。

    (北魏孝文帝將110個鮮卑姓改為漢姓)

    女真滅掉了遼國契丹,又滅掉了北宋,建立前金享年110歲。蒙古滅掉了西夏党項,又滅掉了前金女真和南宋。由於最早跟隨著忽必烈進入中原是色目人,滅掉中原的胡人又跟著蒙古人滅掉南宋。忽必烈將中原地區的胡人統稱為漢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官方身份認可的“漢人”。忽必烈建立元朝,將華人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中原的胡人)、南人。元朝享年不到100年,被朱元璋推翻。朱元璋將164個蒙古姓改為漢姓,其中:乞顏改為“齊、祁、陳、秦”;孛爾只斤改為“鮑、包、寶、博、奇、羅、波”,等等。將色目人一分為二,信仰伊斯蘭教的改為回民;信仰摩尼教改信儒家為漢人,但是所有色目人都改漢姓。

    (民國時期,滿人將250個滿姓改為漢姓,)

    朱元璋在滅陳友諒時用色目人畏兀兒哈勒八十,並賜漢姓為“翦”,現居住在湖南。守衛在金陵(南京)戍衛部隊都是回回兵,被稱為“屯衛”,按衛所編制,稱千戶所,與蒙古人的“千戶長”同出於府兵制。朱棣的首都在北京,他在河北和山東也是用回回兵,稱為達官和達軍,享受優惠政策,地位相當高,被稱為達官貴人。600年過去了,在今天的河北和山東等地的回民村落,就是達官貴人的後裔。其實,中國的漢人就是胡人,胡人也是漢人。在北魏鮮卑孝文帝時,將110個鮮卑姓改為漢姓;沙陀北宋也將胡姓改為百家姓;明朝將164個蒙古姓改為漢姓;民國時期滿人將250滿姓改為漢姓。我們現在知道300多年前,明末清初的李自成是党項人,蒲松齡是蒙古人。就拿目前我們知道的“郎郎”是滿族人,他是紐裕祿氏;“那英”滿族是葉赫那拉氏,與慈禧同胞;“金巧巧”滿族是愛新覺羅,正黃旗。馬雲是回族人。如果不對你說,你會認為他們是胡人嗎?所以說:沒有什麼“分子人類學祖源”的來歷,都是學歷很低的人“意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旭旭寶寶再現神奇增幅,戒指成功上17,挽回脫坑玩家,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