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社群運營中,總是運營一段時間就進行不下去了,人們是透過一定的興趣聚集在一起,期初的活躍,互相討論,但是沒有一個主導人物——即社群意見領袖,後來慢慢沉寂了!那麼問題來了,社群運營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個意見領袖,是不是一定要重運營?
7
回覆列表
  • 1 # 股民歐陽楓

    社群按領域來分的話太多了,這裡我簡單按付費和免費社群來說下。

    免費社群-多半是來引流的,很多會結合到社群裂變,關鍵是要在短時間拉很多人進群,並在群裡轉化使用者去完成你的任務或直接付費。這種目的的話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往往效果最好,比如送禮品直接送送資料送活動等等,有需要的人肯定就會積極參與活動。要切記套路太深,使用者反而會反感。這種當然不需要kol了。

    付費社群-很多需要kol其實是大社群,比如豆瓣知乎就是大社群,不用多說也知道一般人玩不起來,需要大量kol持續產出大量內容。

    有一些小的付費社群其實不需要kol。因為社群關鍵是看使用者需求,比如付費代購社群,就是一期去團擼商品,有商品了誰發一下喜歡的就出錢擼。再比如付費對接資源的,裡面有某某大咖大老闆的聯絡方式就行,裡面一輩子不聊天都沒人會退群。

    總之,社群如何運營還是要看目標使用者本質的需求,少看教程多實踐。

  • 2 # 跟青木老賊玩社群

    題主能問這個問題,證明是在實踐了並開始遇到社群不活躍,沒有轉化、內容輸出無人搭理的境地了。我們在運營過程中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下面我做下簡要的分享僅供參考;

    一、社群型別要區分

    社群運營是個苦力活,但是市面上其實是存在兩種運營行為的,一種是以自組織形態運營,一種是以“流量思維”快速轉化的運營狀態,這兩種社群有什麼差別呢?

    1.自組織形態:

    這類社群也我也稱之為品牌社群,他的核心是有意見領袖存在的,比如吳曉波書友會、樊登讀書會、混沌大學這些社群的意見領袖是吳曉波、樊登、李善友,他們全國各地都有城市分社群存在,運營好與壞取決於各個地區的社群負責人資源情況和用心程度。這類社群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如:自帶流量、運營比較容易得到使用者信任、轉化也比較快;缺點是這類社群一旦意見領袖出現負面資訊,整體社群亞文化就會面臨困境,整個社群也就進入了崩盤的邊緣,整個社群運營過渡以來意見領袖給予賦能,比如有的意見領袖有書、是特定領域的紅人,意見領袖必須具有持續造浪、持續輸出內容、持續在網際網路上跨界冒泡,多平臺聯動,才能確保流量和關注度,間接的輔助社群運營,帶來使用者的長期活躍狀態,給予各地區運營社群提供一定的幫助;

    2,“流量思維”為導向的社群運營形態

    更多的企業都是以結果為導向,將社群當做是一種“使用者池”來看待,這個沒有對錯,作為企業,以銷售為目的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導向給社群運營者來說,卻帶來很大的焦慮和運營誤區,為了完成公司的KPI指標,就得不斷的做活動,不斷的帶來流量,有的甚至是透過一次大的促銷活動,快速的吸收大量流量並轉化,然後再進行二次篩選,但剩下的流量其實也很大,往往都有幾十個群,這些群怎麼管理?他們還沒有穩定下來,這時候的使用者關係還混亂?也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內容輸出+多IP並存+信任社交貨幣的基礎,這無疑是給社群運營者帶來的最大麻煩,如果運營人員不能在最短時間讓使用者熟悉這裡或者認知到這裡有價值,很快這個群就將面臨沉默。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是拿社群當做賣貨渠道,是做C端銷售,還是做B端銷售?給予社群運營者多大的許可權?在沒有公司支援的情況下,社群運營者是否可以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這個社群的內容輸出者和精神領袖?很顯然,這些問題目前很多普通的社群運營者都不能解決,大部分公司都只設立這麼個職位存在,但並不重視,另外社群運營者也容易陷入一個運營誤區,就是在琢磨怎麼啟用社群,做怎麼讓使用者開口說話,怎麼讓使用者參與活動,怎麼讓使用者付費,而忽視了怎麼構建自己的人格魅力,怎麼打造社群勢能。

    二、社群要有門檻,瞭解使用者是誰

    現在幾乎是做社群的都在說,社群就是集聚一群具有共同價值觀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在一起。那麼問題來了,咱們在做社群運營的時候,有多少人在意過使用者是否參與?有多少人會在意使用者畫像這個資料?一個社群如果使用者僅僅是透過所謂付費,但是並沒有做使用者畫像的構建,即便賺到了這個錢,但是你未必能賺他更多的錢,因為你不懂使用者,自然就會造成一個困境,你不知道如何去運營好這個社群,你選擇了去學習各種社群課,聽別人怎麼做的,但是諸不知,瞭解使用者才能服務好使用者,我們犯的錯是不知道使用者是誰,卻學習到了很多別人用起來很厲害的套路,可放在自己這裡卻沒有效果,你遇到這種種問題了嗎?

    社群門檻這個環節,對於企業來說,我們需要使用者付費認同,同時也需要使用者花時間花精力出智慧掏資源參與,這看似理想,但是需要我們瞭解清楚使用者背後有什麼,我們作為社群方如何與他們產生連結,如何相互融合並最終讓整體社群使用者都能受益,如何發掘使用者中的頭狼,這才是社群運營者需要思考的。

    總結,社群需要意見領袖,但始終逃不開幾個關鍵詞:流量、關係、資源、智慧、連結、場景化

  • 3 # 孫洪鶴

    社群的中心化價值和去中心化運營是二個觀點:其實這二種社群運營思維並不矛盾,只是社群的群體有明顯的區別

    群體越是高階的往往越需要去中心化,而群體非高階,越是底群的社群就必須是具有中心化價值即群主的核心主導價值。

    比如,我有個群是創控群,這個社群4年多隻有47個聯合創始股東,創始企業團隊的成員400多位,那在這個社群體系中,就是去中心化,大家共享資源、共建平臺,比如廣州會所、婺源山莊、影視、關聯的專案和投資目前有幾十個正在運營,這些都是內部互動式合作和資源共享。

    但是越是相對底端的社群就必須要由社群核心價值主導:那這麼社群其實是有生命週期的,一般而言3-6個月,一般有3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戀愛期:

    第二階段,質疑期:

    隨著加入社群的人越來越多,群員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老成員開始私下拉人,另建立新群,開始出現不和諧的聲音,社群氣氛會越來越冷,話題就越來越少,社群活躍性逐漸降低。

    第三階段,分手期。

    社群繼續冷下去的後果就是分崩離析,當社員間的信任化為烏有,社群成員就會遮蔽此群,最終要麼解散,要麼是垃圾群。

    一個社群要想更長久的保持活躍性,必須要解決3個核心:商業化、互利模式、共同價值觀

    為什麼越是高階的群體的社群就越需要去中心化呢,是因為群體的商業化資源豐富,內部間可以互利,而且大家的價值觀和能力都比較強,比如黑馬會、青年天使會也是這樣。

    但更多的大眾社群無法商業化,更無法互利,大家都沒有得到利益或是單方個別人得到,比如只是賣貨群、招商群、培訓收費群,這種就不會長久:個別人得利的不會長久,為了能實現個人的利益,就必須要具有核心主導價值。

  • 4 # 毛平善

    零售老司機又來蹭話題!哪裡有零售,哪裡就有零售老司機!社群運營不一定需要意見領袖。

    一、社群營銷一定要有持續的利益輸出,有沒有意見領袖其實不重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社群營銷尤其如此,必須有社群的價值輸出!有時候有意見領袖的社群反而限制了運營者的營銷手段,運營者反而要去迎合意見領袖,不利於社群運營!

    二、在目前消費者去中心化趨勢越來越大的今天,意見領袖的作用有時候不如一個打折卡來的有用!社群營銷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聚人氣薄利多銷互惠雙贏,在於利益供應的連續性,意見領袖,無非是從零到有的、從有到眾的催化劑罷了,意見領袖的作用只是一個背書而已!有時候固定的店面,長期穩定的業務關係就可以替代意見領袖!

  • 5 # 吳朝清談社群

    運營一段傳統社群運營 我來說說社群領袖的重要地位。

    這個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必須要。

    我在運營社群過程中,是一個家裝行業的細分領域,因為我對於他們的施工 說真的一點都不懂。但是 我會用我的方式去不斷的做價值輸出。

    我可以不懂施工 ,但是我可以給他們收集施工技巧 以及對業主如何接活。這個是他們需要的。

    如果冷場了 我就會丟擲一個施工技巧難題 ,問大家,各位施工大神,這個問題該如果解決啊。會有很多熱心群友出來互相交流。

    適當的做一些交流截圖,人都有喜好被重視,看到截圖裡有自己,也是一種榮幸。

    當然,在我不斷的價值輸出 得到他們信任以後的結果。

    總的來說 這個社群領袖最好是群主本人,畢竟群主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也有執行的權利。

    如果有人違背社群規則,或者牴觸情緒,你連移除群聊的權利都沒有,又怎麼能樹立個人品牌,樹立社群領袖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r15x引數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