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根拜祖

    宋朝中興四將是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四人,跪在岳飛像前的是張俊。這四人是南宋時期主要將領,四人中,除了岳飛和韓世忠毫無爭議地被認為是英雄,其他倆人都存在很大爭議。

    一、“逃跑將軍”劉光世

    劉光世是典型的“將二代”,他的父親劉延慶雖算不上名將,但客觀上給劉光世打下了個好底子,他子承父業,接過了父親的“劉家軍”。

    歷史上一直說“岳家軍”,其實岳飛的部隊談不上“岳家軍”,劉光世的部隊真的是他劉家的。後期宋高宗想削掉劉光世的兵權,他的手下都弄出了兵變,導致四萬多人投降偽齊。這支部隊,離開劉光世別人指揮不了。

    正因為如此,劉光世成了一個大刺蝟,碰不得,朝廷只能好生養著。劉光世甚至多次抗旨不遵,宋高宗也拿他沒辦法,只能加官進爵,生怕鬧出大事。

    縱觀劉光世一生的戰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外在外行,內戰內行!對付金華人,他就一個訣竅——逃跑!跑不掉就潰敗。但鎮壓農民起義他很在行,他的戰績都是靠農民軍的屍骨堆起來的。

    劉光世的發跡除了得益於鎮壓農民起義,還有兩大功績:一是擁立之功;二是參與了平定苗劉兵變。

    北宋滅亡後,當劉光世得知趙構自立為大元帥,第一時間率兵歸附,並在此後積極擁立趙構稱帝。由此,他深得高宗信任,自己也因此飛黃騰達。

    苗劉兵變中,劉光世雖不是主要功勞,但作為南宋重要將領,他的態度更重要。趙構一生最忌憚的就是武將叛亂,劉光世的積極投靠,無疑給自己增加了印象分。即便後來他多次違抗詔命,消極用兵,給戰局帶來巨大損害,但都沒有因此受到宋高宗的清算。

    總歸來說,劉光世名列中興四將,名不副實!

    二、殺害岳飛的劊子手張俊

    張俊其實是岳飛的老上級,他自幼入伍,一步一步靠戰功走上頂峰。跟劉光世不一樣,張俊多次跟金軍作戰,功業卓著,著名的“明州之戰”,張俊就是最高指揮員。明州之戰的戰略意義在於,金軍在中原第一次遭到了實質性的打擊,改變了“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的尷尬局面。

    除了抵抗金兵,張俊也是一把收拾內局的好手,江南國土的流寇、農民起義,大多被他收拾了。應該說張俊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為南宋朝廷做出了巨大貢獻,名列中興四將,名至實歸。

    但他的詬病主要有兩點:

    一是過於貪財貪位

    後期的張俊大肆貪汙,利用軍隊做買賣,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某得高位,不惜投靠秦檜,做出了很多不為人齒的事。

    二是參與謀害岳飛

    為了誣告岳飛,他們策反了岳飛的部將王貴,讓他出面誣告岳飛、張憲。岳飛案本是冤案,所有的證據就是這麼一點點模稜兩可的東西。

    史書說,張俊投靠秦檜,共同參與了這件事,具體做了什麼史書交代的並不清楚。但岳飛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張俊參與了對他的謀害,被罰跪也談不上冤屈。

    我倒覺得岳飛遇害,最該跪的是宋高宗。

  • 2 # 幻海481

    中興只是說他們在那個時候做出了對宋朝有利的事,而且是大事,但是不代表他們都是英雄,所以他們當中有好有壞也就不奇怪了

  • 3 # 羽書遲

    南宋中興四將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他們都是在北宋滅亡、南宋初建時期的名將,都指揮著較多軍隊,多次擊敗金軍,為南宋的安全和宋高宗地位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張俊到後來見宋高宗和秦檜一心求和,也放棄抗金,阿附他們。為了迎和宋高宗和秦檜,他參於誣陷岳飛,是岳飛被"莫須有"罪名處死的幫兇。後人痛恨他,讓他的跪像和秦檜夫婦一道跪在杭州西湖邊岳飛塑像前。

  • 4 # 萬里長空夜未央
    中興四將是指南宋時期四位著名南渡將領,具體是哪4人,說法並不統一。

    1. 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

    四將皆有追封:岳飛為鄂王,韓世忠為蘄王,劉光世為鄜王,張俊為循王。

    圖一:劉松年畫筆下的中興四將 :岳飛(左二)、張俊(左四)、韓世忠(左五)、劉光世(右二)

    (注:劉松年,宋光宗紹熙(1190—1194年)年間畫院待詔)

    2. 《宋史·卷369·張俊》:張俊、韓世忠、劉錡、岳飛

    “南渡後,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併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

    劉錡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後被尊為神,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有劉王廟奉祀。

    3. 南宋史官章穎《皇宋中興四將傳》:劉錡、岳飛、李顯忠、魏勝

    李顯忠未追封為王,但在死後贈開府儀同三司、隴西郡開國公,諡忠襄,地位也極尊崇。

    4. 這樣,中興四將的範圍就變成了: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劉錡、李顯忠、魏勝,共7人,3種組合。

    對於前四位,已有其他朋友作了很好的問答,下面介紹一下後三位

    1. 劉錡(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滬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以外表英武,箭法精奇著稱。

    早年隨父親劉仲武征討西夏時,有一次營中的水斛滿了,劉錡以箭射之,拔箭後水漏出,又以一箭射中漏洞堵住了水。

    由於其多次攻破西夏,常勝之名響亮,當地人以“劉都護來!”令小兒止啼。(簡直是張遼的翻版)

    紹興六年(1136年),劉錡奉旨節制前副護軍,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八字軍。

    注:八字軍是在北宋滅亡之後,在金軍佔領地區燕雲十六州(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人民組織的抗金義軍,因將士都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而得名。

    紹興十年(1140年)順昌之戰,是劉錡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表現出勇氣、武技與智慧,以不足2萬兵力(實際出戰僅5,000人,餘下的守城),迎擊金兀朮率領的數十萬金兵,建羊馬垣(城外的護牆)、雷雨夜敢死隊銜嘂(音“叫”,一種孩童玩的竹哨)襲營、詐降誘敵、浮橋毒水、力破鐵浮屠與柺子馬,一系列漂亮的戰術戰法打得金兵心驚膽寒,最終慘敗退回東京。

    “城上鼓聲不絕,乃出飯羹,坐餉戰士如平時,敵披靡不敢近”

    這一戰,劉錡以逸待勞,以少勝多,使“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徒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主戰派主張趁勢收復汴京,而以趙構、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卻令宋軍撤退,導致戰略上錯失了絕好的扭轉機會。

    2. 李顯忠(1109年-1177年),字公弼,鄜延路綏德軍清澗城人,太尉、贈開府儀同三司,諡忠襄。本名世輔,紹興年間賜名顯忠。

    李顯忠是唐宗室之後,自唐代以來世襲蘇尾九族巡檢使。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侵鄜延路,李顯忠主動要求前去刺探情報,夜裡獨自一人殺死睡在土洞裡的17名金兵。同年二月,金兵攻陷延安府,他與父親李永奇被迫屈從,後逃亡途中全家被害,他與20餘名族人逃至西夏,後輾轉歸宋。

    可以說他與金朝有著血海深仇。

    著名的采石之役中,他繼虞允文大破金兵水軍後,率精銳一萬餘渡江戰鬥,收復淮西失地。金主完顏亮因屢敗而遷怒將領,最終被耶律元宜所殺,金軍撤退。

    3. 魏勝的故事則很簡短:

    魏勝(1120年-1164年),字彥威,淮陽軍宿遷縣(今江蘇省宿遷市)人,南宋將領。

    曾多次參與抗擊金軍,在1161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出兵南侵的時候,他率軍三百,收復海州。1163年,他一度被賈和仲誣陷,後來被平反,改任楚州。後來楚州地方遭遇金國大將徒單克寧入侵,力戰而死。

    結語

    由此,另外3位“中興之將”,確實是真正的英雄;

    而長跪在岳飛像前的張俊,在人生的前半場,也的確為南宋立下過汗馬功勞,並且對後起之秀岳飛也給予過肯定甚至扶植。

    1130年六月初,宋廷命張俊軍征討盜匪戚方。戚方被岳飛所敗,向張俊投降,交出了六千名兵、六百匹馬。張俊回朝,向範宗尹“盛稱岳飛可用”。紹興元年六月癸未,卷46紹興元年八月丙寅。張俊曾對部下贊岳飛:“吾與汝曹俱不及也。”張俊帶領岳飛等部將討伐李成和收伏張用時,岳飛立下大功,為張俊所器重。他報告朝廷說,此間岳飛功居第一。

    但另一方面,他本人的治軍能力,道德品行都相當不堪,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自在軍”的劣行記錄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

    最重要的,在岳飛冤案中,張俊做了比起之前所有醜事,更不光彩的角色——

    同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吹燈》陳喬恩扮演的雪莉楊怎麼樣?有沒有驚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