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抹茶932
-
2 # 小歡媽育兒
孩子從牙牙學語的時候開始教他多種語言其實是並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有專家曾說過,一個家庭內語言最好不要超過3種,如果超過3種語言,反而可能會導致孩子混淆,不利於孩子培養語言能力。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好還是根據生活地點、環境條件、家人語言來教育比較好。這樣才更有利於孩子的社交情況,符合語言發展的規律。
而且在教孩子語言的問題上面,儘量固定的人講固定的語言,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知道,和什麼人交流用什麼語言,比如和爺爺奶奶交流用方言,和媽媽交流用普通話,和爸爸交流用英語,。這樣他就能夠分的清楚語言環境。不容易把語言弄混淆。
其實現在的寶寶從很小就會接觸到英語,普通話等雙語教育。現在雙語教育也是比較流行的一種語言趨勢。所以孩子的語言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如果想讓孩子學好這門語言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樣在他們學習能力最強的幼兒時期才是最有幫助的。
但是個人認為孩子還是應該把普通話作為最主要的一種語言。因為現在普通話的流行程度比較廣泛,而且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上普通話的語言環境更為普遍,如果孩子普通話說得好,這樣他們在和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才會更加自信,更能融入其中。方言只是孩子的一種身份標籤,並不是溝通的必要手段,而且方言並不是所有地方通用語言,不用太刻意的讓孩子學習方言文化。順其自然會比較好一點。
-
3 # 深圳寶媽育兒經
娃娃開始牙牙學語,普通話、英語、方言同時教的想法很好。
人學習知識,孩子思維靠大腦神經突觸的傳遞。0/2歲是神經突觸發展最快的時候,如果給予閱讀,言語等豐富刺激,那麼孩子的能力智力也會得到迅速發展。。心理學稱為:敏感期。即教授普通話,英語,方言孩子都能夠學會。
但同時又有個問題:為什麼小時候學習的本領長大沒有很好的保持?這就涉及人進化論觀點。在生物演化過程中,要不斷最佳化。有些本領知識和生活聯絡不大的就慢慢退化了。這也為了避免大腦超負荷。從而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學習語言需要環境。長時間不交流運用,自然能力就下降了。
所以你的想法很好,但實施稍有難度。
1.首先保證長時間家人固定的言語刺激。如方言,英語。最好固定的人交流某種語言。
2.堅持的同時,周圍環境是否適應孩子行為?如學習英語。父母與其交流,但周圍沒有英語交流的環境。孩子的語言是在不斷的交流中去完善和刪減的。難道父母教的一定是對的?如果沒有周圍環境的刺激孩子學到的也僅限於和父母的交談。
所以牙牙學語時,同時教普通話,方言英語很好。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會豐富大腦神經,達到開發智力的作用。
-
4 # 嘟嘟媽媽馬寶寶
題主你好!我想先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兒子幾個月的時候就跟著我們離開了家鄉來到廣東。從小在廣東長大,在他心裡,廣東才是他真正的家。對於這個外來人口居多的城市,我們周圍的人來自四面八方。
為了能讓孩子適應周圍的語言環境,也為了讓他上幼兒園後能夠很好的和老師同學溝通,所以在我的堅持下,我和老公從小和兒子交流都是用普通話。那時候我很喜歡在孩子面前背唐詩讀故事書給他聽,不管他有沒有聽懂,都會一遍一遍重複。但是平常在家裡,我和老公還有婆婆還是一直用家鄉話聊天。婆婆不會普通話,但我們的家鄉話和普通話有點接近。
可以說孩子從小就是在普通話和我們方言的薰陶下長大的。孩子開口說話比較晚。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種語言環境造成的。但後來我發現孩子說話會比同齡的孩子要清晰,語言表達也很流暢。上幼兒園後,老師說我兒子是班上說話最清晰的。也因為這個原因,在小班就一個人代表全班上臺參加學校的故事大賽。雖然孩子當時很緊張都不願意上臺,在老師的鼓勵下,還是一個人在臺上流暢的表演完了。因為這次比賽,學校許多老師都對他印象比較深刻。
孩子三歲那年暑假,我帶他回老家玩了差不多兩個月。那是孩子跟我們到廣東後回家待得最長的一次。剛回家的時候,孩子都是用普通話和家裡人交流。但我發現對於家鄉的方言孩子也不會很難聽懂。鄰居家的爺爺奶奶們經常來家裡跟他聊天,逗他玩。就這樣,在家鄉方言的“薰陶”下,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孩子說話全部換成了家鄉方言,而且說得還很流暢。那時候還一直擔心孩子上學的時候會不會很難從家鄉話轉變過來。後來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回到廣東他就又開始跟我和他爸爸說起來普通話。
對於孩子英語學習,我沒有刻意去強求。但是平常他喜歡的動畫片我會堅持找到英文版的給他看。有時候還會特意去網上買英文版的動畫影片給他看。不知道他有沒有看懂英文版的動畫片,但是看他也看得很專心,時常也會看得哈哈大笑。孩子上幼兒園後學校有英語課,有書本和配套的碟片。平常回家我會堅持放英語碟給他。放的多了,他也自然就會跟著一起讀。
除此之外,我也沒有再刻意讓孩子去接觸其他的語言。但我發現孩子最近愛上了日本動漫。對於不識漢字看不懂中文字幕的他也不知道怎麼會如此津津樂道。時常還會跟著模仿一些句子。
對於孩子語言的學習,我認為並不需要太刻意或者強求。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習好普通話,其次是方言,在有條件的前提下再去學習其他的語言。對於我們這種離開家鄉到另一個城市生活的人,普通話是和人溝通交流的基本語言。而呆在家裡,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平常生活和學習基本上以方言為主,孩子自然最熟悉的就是方言。但是對於長遠來說,孩子以後還是要離開生活的農村,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普通話是走遍全國通用的語言。現在農村教育大多隻能支援小學和初中,大部分孩子高中必須得去城裡讀。為了以後孩子上學語言方面不會有太多尷尬和鬧笑話,還是建議家長要讓孩子學好普通話。
對於無法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的家庭,建議孩子的語言種類不要一下子學得太多。也看過不少關於從小接觸多種語言的孩子,導致孩子產生“失語症”的案例。雖然幼兒時期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時期。 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孩子語言學得太過雜亂反而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讓孩子孩子學習兩種或以上的語言,對比單一學習一種語言, 確實有一定的好處。多種語言、詞彙的記憶,首先能夠提升孩子的記憶能力。孩子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不同語種中的轉換能夠增強孩子大腦靈活度。,增強思維轉換能力。
-
5 # 楠秋爸爸育兒經
孩子學習語言這個事情,並不要太強求。
語言的作用是什麼?交流。在孩子牙牙學語時,語言帶給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這個階段,根據題主家的說話習慣,讓孩子學習語言。
比如我家,是爺爺奶奶在帶孩子,強行要求老人用普通話,說出來的方言普通話那真的,能笑死人。所以,我們家平時就用的方言交流,孩子學習說話也很快。
在孩子完全能說話,整句整句的說話後,我和孩子媽媽也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孩子學習能力很快,能自由的在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切換,只是有時候普通話裡夾雜幾個方言字眼。
孩子在大一點後,我們也教過英語,沒有強迫孩子學,也沒有到早教裡學,就是有時候教教單詞,平時對話裡,有一兩句英語之類的。
孩子能聽懂,也能用英語回答,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用英語回答,就會用普通話或者方言回答我們。我還發覺,英語對話時,孩子的回答很快,不像我們才學英語時,要在腦中翻譯一次才能回答。就算我說英語,孩子回答我中文也一樣。
所以我還是覺得,交孩子什麼話並不重要,再孩子能用語言溝通的情況下,多學點其他的語言,對大腦發育肯定有促進作用,但真的不要報早教學習英語,沒有周圍環境的繼續刺激,現在學了等長大了也會忘記。
回覆列表
應該教口語,即你們常用口語:方言。讀書時可以教普通話。我從小就是用的方言,但是現在普通話相當標準,而且我是南方人,並不影響我的普通話。
孩子語言學習爆炸期在13~16週歲,並不在幼兒期。方言有助於我們的下一代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甚至讀古詩詞時用方言還便於對押韻平仄的理解。試想不久的將來,全華人都只會講普通話,該是多麼可怕而且不切實際的景象。
最好不要忙著教英語,華人現在盲目崇尚英語,並非好事。初學說話的孩子教授其英語反而會影響他母語發音,得不償失。還是等其完全掌握中國話時再教授。
這裡分享一個適合3歲以上孩子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