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底層故事
-
2 # 秦皇漢武
自劉邦建漢以後,後世諸多政權都常以“漢”作為國號,如:劉秀建都洛陽的漢(史稱東漢)、劉備建都成都的漢(史稱蜀漢),除了劉姓宗親外,一些非劉邦後裔甚至非漢族建立的政權也喜歡用“漢”為國號,如:十六國時期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建的漢(史稱漢趙)、李雄建都成都的漢(史稱成漢)、劉龑建都廣州的漢(史稱南漢)、沙陀人劉崇在太原建的漢(史稱北漢)、陳友諒在江州建立的漢(史稱陳漢)。
“漢”作為國號,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主要有3點原因:1、得益於兩漢的影響力,“漢”這個國號成為了正統的象徵,並且成為了華夏主體民族漢族的族名來源,在天下大亂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民心認同和文化歸屬,特別是一些非漢族首領建立的政權,想要在漢人居多的中原站住腳, 就必須主動融入漢文化圈中,而以“漢”國號自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2、“漢”是域外對華夏區域的習慣稱謂,如日本習慣將每一箇中國朝代都稱為漢、漢土,日本和北韓也都將中國的文字稱為漢字,即使到了今天,多數華人也會被習慣性的稱為漢人,域外稱呼也折射出漢國號的影響力。
3、漢國號源自劉邦的封號—漢王,而劉邦的封號又與其封地內漢水貫穿有關,在秦漢時期,天上的銀河因為與漢水走向相似,所以銀河又被稱為“天漢”,蕭何就曾說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這種與上天形成呼應關係的國號,自然也被後世君主們所偏愛。
-
3 # 最愛肉丸子先生
先來講講何為“宗親”?
宗親是中國古代親屬分類之一,一般多指同源於一個祖先的男系血親,也可以為旁系男性宗親,甚至有時候還可以涉及到本宗男系血親的配偶和本宗未出嫁的女性。
簡單點說就是同姓之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再來看看漢朝!漢朝是中國最強盛且深入民心的朝代,漢民族之名就是得於漢朝,更是一聲驚雷“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喊出了漢民族的精神。
那自然很多劉姓子孫多數認為自己是劉邦或劉邦他爹的後人,為了紀念祖先的成就,他們建國後自然會以“漢”為名。
下面講講亂世之時劉姓建立的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姓宗室建立的諸“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王莽的各類改革也許太過超前,也許太過朝令夕改,不僅侵害了地主貴豪的權益,而且還弄得百姓顛沛流離,大失民心。新莽末年天下大亂,民心思漢,相繼爆發了綠林軍、赤眉軍等起義。
綠林軍在劉秀兄弟的帶領下逐漸壯大,還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綠林軍首領們擁立漢室旁系宗親劉玄(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為帝,國號為“漢”,年號更始,史稱更始政權。更始軍後來攻入長安,滅亡新朝。
另外一支農民起義軍赤眉軍為了師出有名,也擁立了一位漢朝旁系宗室劉盆子(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為帝,後來打敗更始政權,赤眉軍最後投降劉秀。
新莽末年,以漢室身份恢復“漢”朝而稱帝建號還有漢景帝劉啟的後裔劉聖、自稱漢元帝后裔的劉子輿(真名王郎)。
他們之所以以“漢”為名,是因為打著復漢的旗幟,可以順應民心思漢之心,提高自身的威望,甚至可以得到豪強和民眾的支援。
但是這些政權都是曇花一現,不過還是給了王莽重重的一擊,最終也成就了劉秀。
劉秀早年和兄長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反抗王莽,後來兄長被殺,自己被更始帝猜忌,於是脫離綠林軍,經營河北坐大順勢取得天下,建立漢朝,後經過二十多年的南征北戰,統一天下。
(蜀)漢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肯定知道,劉備最喜歡的就是拿自己身上那微末的皇室血統來說事,他自稱是“漢室宗親,漢景帝玄孫”,也正是自身的漢室血統,使得身旁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隨者。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北伐還在強調“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說明三國時期漢室宗親的身份是劉備的政治資本。另外說一下,劉備建立的政權正式國號為“漢”,為了加以區別之前的漢朝,史稱“蜀漢”或者“季漢”。
五胡亂華時期的匈奴漢國西晉末年由於“八王之亂”導致異族入侵,首先發難的就是匈奴人劉淵,他看到西晉王朝的亂象於是覺得起兵反晉,他自稱是劉邦的後裔。說一下為何匈奴人會姓劉,當年劉邦將宗室之女和親嫁給冒頓單于,並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後來冒頓單于的後代都以劉氏為姓。
劉淵看清當時百姓在晉朝統治者腐敗和殘暴的統治之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一來為了贏得廣大百姓的支援,啟發民心思漢;二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得到漢人的認可。
304年,劉淵自稱漢王,以“兄亡弟紹”復漢為名義,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三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五宗(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宣皇帝劉詢、漢顯宗明皇帝劉莊、漢肅宗章皇帝劉炟)神主而祭之。
雖然劉淵如此的良苦用心,不過百姓卻不怎麼買賬,畢竟當時講究“華夷之分”,民眾還是幫助晉朝抵抗匈奴漢,在晉朝淪陷之後全部南遷,而劉淵的漢國最後被自己的侄子劉曜改名為“趙”。
五代十國時期的諸“漢”到了唐末群雄並起,清海節度使劉龑在廣州建立政權國號漢,史稱南漢。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著後晉滅亡,在東京開封府建立漢朝,是繼兩漢後的第三個中原王朝。後漢只存在四年,就被郭威黃袍加身建立後周頂替。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繼續後漢的國祚,到北宋太宗時期才滅亡。
五代十國時期的“漢”政權的建立者不過是因為自己是劉姓子孫罷了,沒有其他深層的意義。
順帶說一下非“劉”姓子孫建立的漢國元朝末年也是天下大亂,一代梟雄陳友諒在採石磯建國稱帝,國號大漢。不過鄱陽湖一戰,陳友諒敗於朱元璋,最終陳漢被朱元璋所滅。
陳友諒建立政權為“漢”,也許是出自自己是漢人的原因,也許是覺得自己能成為劉邦一樣結束亂世的偉大君主。
最後再說一下雖為劉姓,建立的政權卻不用“漢”為國號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登基為帝,作為劉姓子孫當年他曾攻入長安,但是最終沒能守住長安,當年居住在長安一帶的漢人見到劉裕大軍可激動了,百姓都想留住他,可是劉裕急於回朝篡位。
劉裕在東晉時被封為宋公、宋王,所以篡位後以“宋”為國號。
劉裕拋棄不使用“漢”,個人覺得一是當時匈奴人建立的漢國滅亡西晉,把“漢”的名聲弄壞了;二來,當時衣冠南遷,士人心心念唸的還是長安和當年的晉朝,甚至都自稱“晉人”,此時的民心已不思漢了,“漢”也不是燙金招牌了;三來,雖然劉裕自稱是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二十一世孫,漢朝也早已滅亡,沒必要拿出漢室宗親的身份出來,且劉裕出身貧寒,這一層身份無從考證,也沒有必要抬高身份。
結語漢朝雖然不是萬世一系,終中國之歷史,漢朝並未就此中斷,劉姓的後世子孫以紀念先祖建立很多政權。
回覆列表
古代出兵講究的是一個名正言順,所以在出兵之前都會出一個檄文,也就是說對方怎麼怎麼不對。三國伊始,何進聽取袁紹意見讓西涼首領董卓帶兵進京勤王。可惜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十常侍給殺了。可惜董卓仍舊進了京城。以前的時候我也在想,為什麼董卓不提前進入了,或者說非得等到何進的命令呢?他不敢進入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忌憚,第二名不正,言不順。
董卓進京以後,18路諸侯,一起反抗。打的旗號仍舊是光復漢室,清除國賊。所以所有人都在等一個機會,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到了後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諸侯願意曹操的呢?當時的漢獻帝,不過只是一個傀儡而已,但所有的諸侯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卻不遵循這樣的命令,如果誰不遵從漢字的命令,那麼他是亂國。可能他們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但不能這樣去做,因為這是與當時社會價值觀不合的。
所以,天下大亂的時候許多人仍舊取名叫漢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夠佔到天時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有了一個名頭以後,老百姓也自然會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