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婦女節到了,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7
回覆列表
  • 1 # 懂生活的統師傅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現如今,女性在社會上的力量的確越來越大,而“女王節”這麼一個屬於女性的光榮節日,被稱為“女王節”、“女神節”又有何不可呢?

    不管你年紀多大,在這一天你都想精心梳妝打扮一番,美美的迎接這個美好的節日。不管這一天被冠以何種稱謂,只要自己幸福、快樂,才是節日帶給我們的根本意義。

  • 2 # 開森喵喵

    3月7日,是葡萄牙政府規定的家暴受難紀念日,每年的今天,葡萄牙政府大樓將降半旗以示哀悼。紀念日前後,數百名社會活動人士走上街頭遊行,呼籲政府採取更多行動預防和打擊家庭暴力,並且完善立法以及執法判罰力度。而當我們沉浸在零點搶購,期待心愛人的禮物的時候,是否還記得婦女節的由來?我們現在手裡抓著的一點點糖,是無數個勇敢的個姑娘奮鬥的結果,紀念,是為了銘記不易,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 3 # 英國報姐

    國際勞動婦女節,也被稱為三八婦女節。這一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節日,變成了電商狂歡節。但在鋪天蓋地的消費狂歡中,千萬不要忘記它的初衷。

    婦女節源於美國女性勞工在1909年的一次抗議遊行;1917年前蘇聯婦女獲得選舉權後,這個節日更加具有爭取平權的意義;1975年,聯合國將它定為一個國際節日,成為發揚女性力量、爭取婦女權益的日子。

    在婦女節誕生前後的上百年間,出現過、也正在出現很多偉大的女性,她們不僅推動了人類文明,更讓無數女性開始覺醒,紛紛加入到爭取平權的努力中。

    提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偉大科學家,大家一定會想到普朗克、玻爾等人。在這些科學巨星之間,還有一名低調害羞的女性科學家:Lise Meitner,被認為“是一位需要重新被發現需要被公正對待的偉大女性”。

    Lise從小對數學、物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換做是現在一定大有可為。但因為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偏見和限制,她在學術之路上頻頻遭遇困難。

    19世紀的奧匈帝國,女孩子只能上學上到14歲,小Lise當然也被拒之門外。不過,她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在家裡繼續研究自己喜歡的領域。

    很快,一個人的學習已經無法滿足Lise,她想要去上大學。透過父親的幫助,Lise終於成功考入維也納大學,開始了白天教物理、晚上搞研究的生活。

    在那裡,她想要獲得一個研究職位,卻因為自己的性別被拒絕了,因為沒有人能夠想象一個女科學家和男性共事。

    她決定前往柏林大學。Lise本以為那裡是學術研究的天堂,但卻因為她是女人,所以只能以無薪客席的身份在柏林大學化學研究所工作。

    不過Lise沒有放棄,她很知足,開始專注於原子物理領域的研究,也結識了不少物理學家、化學家,其中包括與她合作長達30年的奧托·哈恩。

    可Lise沒想到,最信任的合作伙伴會如此不尊重她。

    一戰爆發後,哈恩奔赴前線參戰。在這段時間裡,Lise在試驗中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鏷。然而,在1918年發表的幾篇關於輻射和俄歇效應(Auger Effect)的文章裡,哈恩卻署名為第一作者,Lise僅僅是“助手”。

    哈恩攬走了包括1944年諾貝爾獎在內的數個獎項,也正是如此,Lise一直未被大眾熟知,儘管她的成就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很多人。

    直到1994年5月,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透過一項決議,建議把第109號元素命名為Meitnerium,用以紀念Lise Meitner的傑出貢獻。但那時,她已經去世26年了。

    Lise被愛因斯坦稱為“德國的居里夫人”,還被譽為“原子彈之母”。雖然本屬於她的榮譽被奪走了,但她絕對是偉大的女性榜樣,她用自己的成就展示了:女性一樣可以搞科研,而且絲毫不比男性差。

    上世紀70年代,女性運動員一直處於被歧視的地位,只有1%的大學體育預算用於女子體育專案,賽事舉辦者更是拒絕向女性選手支付和男性選手同樣的獎金,女運動員和男運動員的待遇,可謂天壤之別。

    因為人們認為,女性沒有被培養的必要,比起男性,她們並不能發揮什麼作用。

    而那時,網球界的前世界冠軍鮑比則四處下戰書,要女網球手和自己進行男女混合,勝者通吃的比賽:

    “雖然我老了,但那些有名的女網球手,我都能輕鬆打敗,她們太弱了!”

    在被他點名挑戰的姑娘中,有一個叫做比利·簡·金的女孩,她曾經拒絕了這個男人的無理要求,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目的並不單純,可能為了名氣,也可能為了利益。

    但當比利看著周圍熱愛運動的女孩,或者條件艱苦,或者連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都沒有時,她萌生了一個想法:

    “我要讓每一個姑娘,無論她生在哪裡,只要她足夠優秀,就能找到自己的舞臺,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要打敗他,讓世界看到,女孩子並不是弱者,女孩子有權利享受同等待遇。”

    1973年9月20日,在全世界約9000萬人的注視下,比利和鮑比走上了球場,開啟了一場網球大戰,後來人們稱這場比賽為“性別之戰”。

    對於鮑比而言,他想要贏,想要憑藉這場比賽重新獲得人們的關注,但對於比利來說,她想要贏,是想要更多的女孩子,能夠走進賽場,能夠享受公平。

    最終,經過三場膠著的對抗,比利獲得了勝利,驕傲地舉起了獎盃。

    她的這場戰鬥,推動了女性體育運動的迅速發展,也成為為女性要求同工同酬的重要力量。

    有的女性,躍入戰火紛飛的戰場,挑起保家衛國的重擔,同樣明豔且絢爛。

    1943年的春天,戰火正在蘇聯的大地上蔓延,兩名蘇聯空軍駕駛著飛機,正經過一個鐵路交界處時,飛行員發現,自己已經落入了德軍轟炸機的包圍。

    霎那間,兩名飛行員立刻做出應對,選擇俯衝,並向轟炸機隊伍中心開火。由於飛機較小,操作靈活,在其中一名飛行員的機翼被擊中之前,倆人還是成功擊落了轟炸機,並最終完成迫降。

    而地面上的人們,在目睹一切以後,一面為英雄歡呼,一面湧上前高舉著伏特加酒瓶:“喝點酒吧,小夥子!”卻遭到了拒絕。

    人們還在納悶,咋這倆小夥子咋還不愛喝伏特加呢,卻不知道,他們感謝的,並不是什麼“小夥子”,她們是空軍中最為明豔和絢爛的存在:蘇聯女飛行員。

    其實在一開始,蘇聯是禁止女性參戰的,但是在無數女性的心中,國有難、上戰場同樣是自己能夠也應該做到的。

    無數信件飛向莫斯科,發出泣血的請求:讓我們前往戰場吧!

    最終,斯大林終於決定組建三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飛行中隊,這些年輕的姑娘,從17歲到26歲不等。可她們面臨的,不僅僅是殘忍的敵軍,還有自身條件的簡陋。

    她們駕駛的飛機,原本是設計用作噴農藥,機身材料主要是膠合板,在當時都已經過時。

    並且因為飛機要帶上炸彈低空飛行,所以不能負擔起雷達,只能靠地圖和指南針來辨認方位。

    在敵人密集的炮火面前,她們如同駕駛著紙飛機般,而幾乎每一次,她們出行任務時,都要從炮火牆裡穿過。

    這樣的危險,卻每一天裡,都要反反覆覆地經歷。

    每個晚上,她們最少得出8次任務,有的人甚至飛行18次,一位名為Popova的女飛行員,在成功完成任務後環顧四周,發現飛機上、頭盔上、地圖中,全都佈滿彈孔,她數了數,42個,其中任何一個,都差點奪去她的性命。

    Popova笑了笑,對自己的戰友說:“我們會好好活下去的。”

    但也就是這群姑娘,像鷹一般在空中盤旋,敏銳捕捉著敵人,而後靈活出擊,執行轟炸飛行超過3萬次,投擲炸彈23,000噸,讓無數敵人聞之喪膽,被稱為“黑夜女巫”。

    儘管世界級別的戰爭逐漸褪去,大部分地區迎來和平,但是女性的抗爭,卻從未停止。

    她們,為摯愛的科學嘔心瀝血,為國家的安穩奉獻犧牲,為推動權利的平等不懈抗爭,並且有更多的“她們”,正頑強站起,奮戰於此。

    於是,我們看到發現治療瘧疾藥物、拯救數百萬人生命的屠呦呦。

    我們看到艾瑪沃特森、泰勒·斯威夫特等明星,呼喚著平權。

    我們看到就業歧視、家暴、拐賣婦女等問題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我們也認識到,“婦女”不應成為貶義詞,而今天,正是所有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女性,為自己喝彩的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紅地存在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