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仙讀史

    取經五人組放在現在就是一個小公司。由於五人組只是負責取經,真正的幕後策劃人是如來佛,具體牽頭執行人是觀音菩薩。因此,這個公司的大股東兼實控人是如來,觀音則是小股東兼董事長,五人組相當於公司的管理和執行團隊。

    唐僧:CEO+精神領袖

    老大唐僧,前世為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而被佛祖貶到下界,在觀音菩薩指點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遠萬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經。

    一路上,唐僧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大部分時間都是需要徒弟們保護和援救的物件,武力在取經團中也是最低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但實際上,認真分析原著可以看出,唐僧是整個取經五人組中最關鍵的精神領袖,其他四個都可以替代,唯獨唐僧無法替代。

    他信念堅定,不為財色迷惑,不懼死亡威脅。他堅韌不拔、執著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作為企業領導者,他對徒弟(下屬)要求嚴格,經常教導徒弟“要以慈悲為懷”。

    孫悟空是唐僧在路上收的第一個徒弟,也是最優秀的徒弟,他為取經大業作出的貢獻僅次於唐僧。但由於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他在前期經常頂撞唐僧、欺負豬八戒,沒有搞好團結。在取經路上,他也不斷進步,性格上的一些缺陷逐步糾正完善,從最初喜歡單打獨鬥,到後期注重發揮團隊力量,注重藉助外界力量來解決問題,真正的成熟起來。

    像孫悟空這樣的精英,在企業內部一般數量較少,大約只有5—10%。他們所產出的貢獻特別大,佔到公司的60%以上。如果在體制好、激勵機制完善的企業,孫悟空這類精英往往能為團隊帶來巨大效益。但在體制一團漿糊的企業,孫悟空這類人卻會因能力過於突出,容易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各種舉報、打壓。之後,或是磨平性子,溟滅於眾人中;又或是跳槽離去,再闖一片新天地。

    豬八戒: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豬八戒武功高強,力大無窮,精通三十六般變化。按照原著描述,他的武功大約相當於孫悟空的六七成,絕非弱者。如果勤奮工作,大可以成為孫悟空的左膀右臂,讓取經事業進展得更加順利。但真實情況卻是:他在取經路上經常被抓,被抓後還偶爾為妖怪通風報信,舉報孫悟空;一遇到困難,就喊著分行李散夥,成為取經團裡最大的一塊短板。

    這種人像極了企業內部一些精通於溜鬚拍馬的員工。他們往往學歷和個人能力並不差,卻不願意踏實工作,精於算計,弱於業務。在領導面前,總是撿好聽的話說;領導轉發的微信,總是第一個點贊;領導做的決策,只要是有利於自己的,哪怕完全有害於團隊,也是堅決擁護。要是某項決策利於企業發展,卻影響個人利益的,一定要堅決反對到底。他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一種是跟緊大領導唐僧,拍好馬屁,謀求晉升或者爽工,這類人群在企業中大約佔到20-30%,他們對團隊的貢獻有一些,負面作用也不大。

    沙僧:一線銷售或工人

    沙僧個性憨厚,對取經事業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財好色。從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未動搖過,他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封為“金身羅漢”。

    這類人群在企業中佔了較大比例,他們不善於溜鬚拍馬與領導搞好關係,也不善於站隊表態,只是執著於自己業務範疇的一畝三分地。

    有的精耕細作者,經過長年累月的付出,成為工匠精神的代表。

    有的安於現狀者,不思進取,勉強做好本職工作。只是企業遇到危機時,這一群體會成為第一批倒黴者——被裁員物件。

    白龍馬:爽工關係戶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而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而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

    白龍馬可以說是整個取經團存在感最低的角色,他雖然被當做馬供唐僧驅使,卻沒有任何風險。一路上,有的妖怪想吃唐僧肉,有的女妖怪想潛唐僧,還有的妖怪想連豬八戒、沙僧都吃了,但就是沒有妖怪想吃馬肉(龍肉)的,安全係數極高。

    這類人學歷不高、能力不強,在企業裡數量佔比不算少,他們往往是靠著父輩與企業領導的良好關係而入職,博得一個輕鬆舒適的爽工。他們在企業中職位不高,一般看上去顯得有些佛系,既不願意參加孫悟空與豬八戒之間的爭鬥,又鄙視於沙僧的平凡與敬業。他們每天的主業就是喝喝茶上上網炒炒股逛逛某寶某東打打遊戲,一日混過一日。他們的生活平淡如水,卻又故作優雅。他們無需努力工作賺錢養家,因為有著父輩餘蔭,他們住的可能是豪宅,開的是寶馬,甚至還有保時捷的。不過,他們在企業裡,話語權卻並不算低。領導的決策,往往要優先照顧這一群體。

    這類人群,在體制健全完善的企業裡,數量佔比10%以下;但在體制混亂的企業裡,佔比則到了30—40%,成為企業發展最大的包袱。

    極具悲哀的是,在企業陷入困難時,這類人被裁員的可能性卻是最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戰如何導致的歐亞殖民帝國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