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恆大新安生態小鎮曲興

    經過一戰的洗禮和戰後的協調,殖民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暫時得到緩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戰是一場維繫殖民體系的戰爭。一類為戰敗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被迫退出殖民宗主國行列。另一類為自願退出殖民宗主國行列的俄國,戰勝國殖民體系維持者地位也遭到削弱。

    戰敗國殖民帝國體系的瓦解:根據1919年巴黎和會條款,德國被迫放棄了“其對海外領地的一切權利和稱號”,但它不甘心喪失殖民宗主國地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奧匈帝國則瓦解為多個民族國家。歐洲各國建立起凡爾賽體系。德國等戰敗國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被稱作委任統治地,成為殖民宗主國緩和彼此矛盾的戰利品。戰勝國將委任統治地分為甲、乙、丙三類。殖民宗主國對甲類地區實行行政“指導及幫助”,地域為前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領土;對乙類地區擔負地方行政責任,但在經濟上要對他國實行“門戶開放”,地域為中非的前德國殖民地;對丙類地區則將其作為自己領土的組成部分加以治理,這類地區為德國曾經的西南非殖民地及太平洋上的島嶼屬地。

    戰勝國殖民帝國體系的瓦解:俄國由於十月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的蘇聯,自願放棄所有殖民權益。在十月革命影響和共產國際的推動下,世界許多地方成立反殖民民族統一戰線,如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第一次國共合作。一戰後全球性民族解放運動浪潮的興起與此不無關係。

    殖民體系維持者地位的削弱:英國和法國的殖民版圖得到擴充套件,但工業能力和金融能力受到一戰的嚴重削弱,成為力不從心的殖民體系捍衛者。1918年英國海外出口產品中工業製成品所佔比例僅為1913年間的一半;英國從戰前的債權國變為債務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向紐約轉移,海外投資直到1929年才超過1914年的水平。法國作為大戰的主要戰場,1919年工業產量只及戰前的57%,農產品的產量只及戰前的60%,商船沉沒了一半以上。以“高利貸帝國主義”著稱的法國因戰爭欠美國160億法郎,欠英國130億法郎。英、法的這種窘境塑造了其保守性的外交政策,即在確保自身全域性性殖民利益的前提下,向美、日等新興殖民宗主國實現有限讓步,形成華盛頓體系,稍後又不惜姑息納粹德國,實行綏靖政策,可笑的是終究也未能保全殖民霸主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行原油寶事件是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