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漠漫談

    衛國最鼎盛之時,以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息叛亂之後,擁有了今天的河南黃河以北,河北南部,山東西部一帶。在當時堪稱大國,就放在現在也是一個比較大的省份。衛國其實完全可以像齊晉楚等國那樣,成為一方霸主。衛國開國之君康叔封,是周文王的嫡子,周武文的同母弟,根正苗紅,可衛國卻沒有把握住機會,一次次於大國地位失之交臂。.

    衛宣公在這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在兩個哥哥爭奪王位中,座收漁人之利。被大臣石碏推上王位,後向兒子急子求娶齊僖公之女宣姜,應宣姜貌美如花,衛宣公將她據為己有,這一奪取兒子之妻,有違人倫綱常的行為,導致了衛國“五世不寧”。

    在成歷了春秋時期大國之間的兼併戰爭, 衛國以後逐漸有一個大國,淪為二三流的小國。到戰國以後,衛國徹底成為魏國的附庸,魏王甚至將衛國國君囚禁,成為高階囚徒。衛國名存實亡,秦始皇滅六國後雖然保留了衛國宗廟,但那只是一個象徵意義罷了。終於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廢掉了最後一任衛君,衛國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 2 # 長安風華夜未央

    衛國封於西周初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早的諸侯國,最早的國君是為衛康公,這在《左傳》《史記》《逸周書》等史籍之上曾經明確記載過。衛國封國的時間是在東宮相成王伐三監之後,畢竟那個時候的殷商故地再怎麼說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不派親近之人前去管理恐會生變,於是便選擇了文王的幼子,也就是康叔,衛國就此建立。

    衛國建立之初,周公害怕康叔年少無法管理好自己的子民,於是就寫了《康誥》、《酒誥》、《梓材》三篇文章告誡康叔要愛護百姓,忌酒忌色,親賢遠佞。康叔都做到了,衛國慢慢繁榮,蒸蒸日上,為衛國屹立在諸侯國間奠定了基礎。

    整個衛國在西周時期十分強盛,在政治之上,更是顯赫一時,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康叔自己就很有能力,尤其是在三監叛亂時,堅決的支援周公去東征討伐,這份果斷的膽識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而且除了口頭之上支援以外,康叔還一馬當先,帶兵跟隨周公上戰場,這讓周公十分動容。

    除此之外,周公和康叔的關係也十分的親近,《左傳》之中就明確記載了“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為相睦也。”而東征勝利之後,周公便將殷墟故地這片對於周王室來說十分重要的土地封給了康叔,可以說這時候的康叔在東方大地是風頭無二。

    成為衛國國君之後,康叔也不曾懈怠,在《史記》之中就記載著“康叔之國,既以此命,能呵集其民,民大說”,不僅《史記》一家之言,包括像《左傳》等書籍之中也有很多誇獎衛康叔的記載,由此可以看出衛康叔在位期間對衛國確實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康叔死後傳到第十一任國君衛武公衛和,武公繼位後,修康叔之政,百姓和樂,人人讚美。

    武公繼位同年,周幽王因寵愛褒姒,烽火戲諸侯,廢掉了申後,改立褒姒為王后,並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

    周幽王的做法觸怒了申後的父親——申國國君,於是申侯聯合西方的犬戎殺向了周王室。武公聽聞後,率軍衝向戰場幫助周王室抵禦西戎入侵與叛亂,最終雖然平復了叛亂但周幽王被殺,褒姒被俘虜,於是各諸侯國立申後的兒子宜臼為天子,即周平王。

    戰後,因平定叛亂,護衛王室有功,周平王加封衛武公第一等的公爵。武公在位期間衛國政治軍事經濟都是發展到了極盛。可惜的是這位雄主只做了兩年公爵便去世。隨後衛莊公即位,他在位二十三年,衛國和平昌盛的日子也只有這二十三年。

    衛莊公死後,幾個兒子爭立,在長達三十六年的時間裡,衛國國君之位,由三位公子輪流坐莊。這一時期衛國沒有一日太平可言,內耗中的衛國開始走下坡路。

      

    不過雖然說在西周時,衛國一度十分強大,但是到了春秋之後,衛國的地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滑,到後來的春秋時期,不僅沒有了曾經強國的影響力,還甚至一度被滅國。

    而至於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怪衛國的國君與他的錯誤戰略規劃。春秋時期的衛國僅僅在500年間就換了33個君王,君王更迭速度極快,由此便可以看出春秋時期的衛國的政治十分的不穩定,父子君臣之間互相爭奪權力,導致國家的實力一再下滑。

    而衛宣公繼位之後,衛國更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衛宣公並非是一位賢明的君主,此人十分淫亂,史書上記載他“上烝夷姜,下取急婦,淫風化於國中”,上樑不正下樑歪,從衛宣公便可以看出衛國的淫亂的風氣,而在《詩經》的不少篇章裡,也寫到了當時衛國的貴族統治者們荒淫無道的行為。

    周王朝建國之初,便已經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宗法傳統,是立國根本,但是衛宣公卻並沒有這麼做,相反,他殘殺了當時的太子以及賢公子,而立了自己寵愛的庶子為太子,這便是衛惠公。衛惠公繼位名不正言不順,自然引起了其他人震怒,尤其是輔佐太子和賢公子的大臣們,於是就引發了叛亂,這樣的事情在衛國王室裡並不少見,這樣殘酷的宮庭內鬥使得國家慢慢積貧積弱,後來衰敗自然也成為了必然。

    衛國國家內部局勢混亂,但或許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它開始發動外部的戰爭,而這個錯誤的對外戰略也成為了壓死衛國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畢竟發動戰爭,就是賭博,勝利了自然沒事,勝利會掩蓋一切矛盾,但若是輸了,那就真的一切都沒了。而衛國很不幸,偏偏就是後者。

    公元前722年,衛國挑起戰爭,攻打鄭國,但衛國在戰爭中卻沒有在強大的鄭國身上討到好,甚至於在公元前719年,聯合了其餘三國攻打鄭國時依舊落敗,不僅國家顏面盡失,國家實力更是被狠狠削弱。

    公元前715年,出於自身的稱霸需要,齊國調和衛,鄭兩國關係,而公元713年,鄭國討伐魯國時,衛國真的就派兵相助,這反而惹惱了魯國,魯國聯合齊國、宋國、陳國和蔡國一起攻打衛國,公元前666年,衛國還傻傻的和稱霸的齊國作戰,最終國家實力越打越弱小。

    可這個時候國君不反省自身,而是更加的驕奢淫逸,最終戎狄入侵時,整個國家分崩離析,衛懿公被殺,衛國亡國。

    而後期衛國雖然接受了齊國、宋國等國的幫助,再度復國,有過一個短期的振興,但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衛國,卻已經大不如前了,已經無力和其他諸侯國一爭高下了,甚至成為了四周諸侯國瓜分的物件。《史記》之中記載到衛昭公時期,“三晉強,衛如小侯,屬之”,說明那個時候的衛國便已經成為了牆頭草的附庸國家。

    而到了衛元君時,秦國便已經把六國打的差不多了,於是便有了“元君十四年,秦拔魏東地,秦初置東郡,更徙衛野王縣,而並濮陽為東郡。”那個時候的衛國便只有野王縣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將衛國的最後一任國君角廢除,這個綿延時間最長的周代諸侯國——衛國自此是真的滅國了。

  • 3 # 浮沉的歷史

    衛國是西周早期的一個重要姬姓諸侯國,第一代君主是周武王的兄弟衛康叔。衛國所在的地區為原殷商的國都朝歌附近,大概在今天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地區,國土面積達到了四、五百里。衛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時重要的大國,可見衛國初立時起點是很高的。

    在周夷王時期(前885―前878),衛國國君的爵位上升為侯爵,這意味著衛國實力的增強。到了衛武公即位時,他重新採取先祖衛康叔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衛國國泰民安,衛國實力在衛武公時期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這一時期,周王室發生重大變故,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衛武公帶兵前往抵抗犬戎的入侵,並且聯合其他諸侯共同擁立了周平王,被周平王任命為卿士。憑藉擁立周平王東遷的功勞,衛國不管是國力還是威望都達到了衛國曆史上的最高水平。

    衛國的巔峰時期是及其短暫的,很快在衛武公死後,衛國在持續不斷的內亂中的開始衰弱了。

    衛國爆發了進入春秋以來的第一次內部動亂,衛桓公之弟州籲殺死衛桓公,後又被衛國大臣所殺,經過一系列動盪後,衛桓公的另一個弟弟晉被立為衛宣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衛宣公的兒子在其死後也發生了激烈的政治鬥爭,最終太子伋在齊國勢力的支援下最終坐穩了王位,這一亂又是整整十三年。經歷了長期的內亂,衛國的國力大大削弱,國內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政治派別。此時,北方的狄人趁此大舉攻衛,衛國無力抵抗入侵,衛懿公被殺。在齊桓公率領諸侯國一起替衛國打敗了狄人,新立衛文公,並在楚丘另建新都。

    衛國經此入侵,國力更加不堪,成為了一個二流國家。在之後的春秋歷史中,衛國又再次發生了兩次內亂,衛國在一次次內亂中消耗著自身國力,也不斷喪失了對外發展的機會。在春秋時期形成齊、晉、楚、秦四大國的霸權後,衛國徹底失去了重新崛起的機會。衛國的國君大多荒淫無道,導致了衛國的一次次內亂的主要原因,嚴重的內亂使得原本強大的衛國在春秋時期衰弱,最終走向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神記事是怎麼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