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教育課改的推進,高中生不僅僅是要學習,還要接受生涯教育。怎麼抓住高中生涯教育的要點,需要認真思考。
5
回覆列表
  • 1 # Shapiro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的生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視,生涯教育也在高考改革的地區普遍推行。生涯教育通常來說包含三大部分的要點:

    1.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包括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特點、興趣愛好、所能夠利用的資源和所受到的限制等等。

    2.獲得有關外部世界的資訊:比如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型別職業的要求、條件、優缺點、福利待遇、發展前景等。

    3.整合有關個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幫助學生將上述內外兩部分訊息加以整合,讓學生掌握適用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策略,做出有效地生涯決策。

    生涯教育,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如下能力:

    1.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要讓學生擺脫依賴的心理,只要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負責,而不是由老師或家長決定。

    2.情緒自我調節能力。不要讓情緒影響到自己的生涯發展,有辦法做好自我調整,如無法透過自我調整緩解情緒困擾,也有辦法透過尋求幫助的方式解決困擾。

    3.獲得支援的能力。知道透過哪些渠道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或幫助。可以透過老師、父母、網路或書籍等方式來獲取幫助。

    4.執行決策的能力。有辦法分辨選擇的優劣,做出有利於自己生涯發展的抉擇,並透過制定適合自己的安排,執行計劃實現目標。

    5.評估進展的能力。生涯是混沌的,也是難以準確被預測的,因此要具備評估生涯進展的能力,保持靈活,隨時有辦法做出恰當的調整。

  • 2 # 凱仁教育

    新高考改革趨勢下,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生涯教育顯得迫在眉睫。

    高中生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生逆襲?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面臨無數的選擇,而生涯規劃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去選擇的學問。

    生涯之學,即選擇之學。

    高中是人生的分水嶺,在人生的成長經歷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個青年學生最應該奮鬥的年紀。

    正如當代著名作家柳青在《創業史》中說的那樣:“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莊子言:“吾生也有涯。”有限的高中時光裡,如何讓學習效率最大化?如何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更有目標,這就需要每一個高中生都學習一些生涯規劃的知識,更好地認識自己,規劃自己,將高中生活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人們經常把高考比作鯉魚躍龍門,因為高考前,你和周圍同學的差距是不大的,上完大學、研究生、博士後,你會發現你的同學來自的範圍越來越廣,若干年後你的小學、初中、高中沒有上大學的同學多數還在你的那個縣城。這裡並不是說留在縣城不好,但是,我們一直停留在原地就會喪失很多去看世界的機會,如果還沒有去看過世界,又怎麼會有世界觀,所以高考是一個坎,翻過去會好點,沒有翻過去的,也建議多翻幾次。提早規劃,也許可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少走一些彎路。

    (《生涯規劃 新高考選科於志願規劃指引》p3)

    初高中這個年齡階段是比較容易迷茫的年紀,因為我們的世界只有眼前的書本,同學和老師,我們僅有眼前的苟且,沒有詩和遠方,這個階段需要我們時常問問自己,你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把這個想法和你信得過的“權威人士”進行交流,聽聽師長和專業人士的建議。當然,這個階段想要完全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哲學命題還是很困難的,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

    高中階段想不清沒關係,我們只需要思考一下未來想要從事職業的大方向,然後朝著這個大方向去找到一個更具體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去努力,上大學後進一步確認和除錯自己的人生目標,大學階段是三觀基本確立的階段,也是職業願景目標逐漸清晰的過程。因此,大學階段需要不斷去學習、去嘗試,撰寫創業計劃書去嘗試創業,加入社團去成長,可以在業餘時間學習一項的核心職業技能。

    高中階段是職業和個人成長的探索前期(暫定期);大學則是職業探索的關鍵期(轉移期),個人職業發展的準備階段;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是職業探索的試行期。

    暫定期(15-17歲):透過學業和業餘生活,學生進一步認知自我的興趣、能力,就業機會與職業價值觀,並在學習中進行嘗試。

    轉移期(18-21歲):接受職業前的系統職業教育,明確職業傾向,有意向地去準備職業需要的能力。

    試行期(22-24歲):開始第一份工作,並把它作為今後職業生涯的開端,探索其作為長期職業的生活的可能性。

    高中階段,個體在進行自我認知與職業探索中,體會職業的作用,職業目標定位逐漸變得具體化。這個階段需要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抓住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探索期直接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起點的高低,資料顯示,在接受職業規劃諮詢的人群中,有超過85%的問題來源於沒有處理好職業探索階段的問題。

    新高考對於學生、家長、學校都面臨更多的選擇,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學生自主選科和走班制打破了學校原有的管理結構,學生的選項由原來的文科、理科2種,變成現在的多學科組合模式。從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更多的選擇、組合意味著需要制定更多人性化的個人成長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組合,關鍵的出發點還是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長、性格和人格特質等基本因素與未來職業的匹配度。所以高中生應該從瞭解自己,瞭解專業,瞭解目標高校三個方面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弗蘭克·帕森斯於1909年提出了“人職匹配理論(也叫特質因素理論)”,這是最早的職業輔導理論,這個理論將個性心理特質作為描述個別差異的重要指標,強調個人的特質與職業選擇的匹配關係。

    (1)瞭解自己

    瞭解自己的性格是內傾性格還是外傾性格,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特長、志向,這些因素是職業選擇的基本參照標準。

    (2)瞭解專業

    透過網路、師長、親人、行業從業者、生涯諮詢師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近距離地觀察、體悟感興趣的專業,真正瞭解這個專業的全貌,不要被專業的表象所迷惑,想象著某個專業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樣選擇專業存在很大的風險。

    (3)瞭解目標高校

    透過網路、師長、親人,就讀該校的師哥師姐介紹,網路上權威的大學排行榜等多種渠道,充分了解這所學校的優勢、劣勢,還要深入瞭解目標學校的專業設定和就業情況?

    下面透過一個故事來分析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2014年網上有一個生涯故事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青海少年北大退學讀技校”,光看這個標題就覺得讓人很不可思議,周浩同學高考考出660分,卻因為妥協於父母、老師的壓力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北大,沒有遵從自己內心的北航機械夢,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優質人才錯位的事實,這樣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足以看出高中職業生涯教育和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學生學得好,還要志願報得好。

    1. 職業定位。透過學習,學生對個人未來的職業方向有初步的定位或更具體的職業定位,可以藉助“職業錨理論”來進行定位,這個理論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埃德加·H·施恩提出的,他在職業生涯規劃領域具有“教父”級的地位。這個理論強調“在做出選擇時個人能力、動機和核心價值觀等底層邏輯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整合。”

    2. 選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科學地選擇選考科目,並充分了解與高考志願填報和未來職業選擇的關係,理清楚科目、專業、職業三者間的關係。

    3. 志願填報。高考志願填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的學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選擇專業的高考志願填報師進行填報。

    4. 學業規劃。能夠對自己的學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讓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面臨著無數的選擇,而生涯規劃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去選擇的學問,在學校裡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規劃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的職業。

    參考書目:

    [1] 洪向陽,嚴亮等編著,2020,生涯規劃:新高考選科與志願規劃指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 金樹人,2007,生涯諮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 # Shapiro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高中的生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重視,生涯教育也在高考改革的地區普遍推行。生涯教育通常來說包含三大部分的要點:

    1.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包括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特點、興趣愛好、所能夠利用的資源和所受到的限制等等。

    2.獲得有關外部世界的資訊:比如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型別職業的要求、條件、優缺點、福利待遇、發展前景等。

    3.整合有關個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幫助學生將上述內外兩部分訊息加以整合,讓學生掌握適用自己的認知和行為策略,做出有效地生涯決策。

    生涯教育,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如下能力:

    1.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要讓學生擺脫依賴的心理,只要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負責,而不是由老師或家長決定。

    2.情緒自我調節能力。不要讓情緒影響到自己的生涯發展,有辦法做好自我調整,如無法透過自我調整緩解情緒困擾,也有辦法透過尋求幫助的方式解決困擾。

    3.獲得支援的能力。知道透過哪些渠道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或幫助。可以透過老師、父母、網路或書籍等方式來獲取幫助。

    4.執行決策的能力。有辦法分辨選擇的優劣,做出有利於自己生涯發展的抉擇,並透過制定適合自己的安排,執行計劃實現目標。

    5.評估進展的能力。生涯是混沌的,也是難以準確被預測的,因此要具備評估生涯進展的能力,保持靈活,隨時有辦法做出恰當的調整。

  • 4 # 凱仁教育

    新高考改革趨勢下,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生涯教育顯得迫在眉睫。

    高中生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生逆襲?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面臨無數的選擇,而生涯規劃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去選擇的學問。

    生涯之學,即選擇之學。

    高中是人生的分水嶺,在人生的成長經歷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個青年學生最應該奮鬥的年紀。

    正如當代著名作家柳青在《創業史》中說的那樣:“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莊子言:“吾生也有涯。”有限的高中時光裡,如何讓學習效率最大化?如何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更有目標,這就需要每一個高中生都學習一些生涯規劃的知識,更好地認識自己,規劃自己,將高中生活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高考是人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人們經常把高考比作鯉魚躍龍門,因為高考前,你和周圍同學的差距是不大的,上完大學、研究生、博士後,你會發現你的同學來自的範圍越來越廣,若干年後你的小學、初中、高中沒有上大學的同學多數還在你的那個縣城。這裡並不是說留在縣城不好,但是,我們一直停留在原地就會喪失很多去看世界的機會,如果還沒有去看過世界,又怎麼會有世界觀,所以高考是一個坎,翻過去會好點,沒有翻過去的,也建議多翻幾次。提早規劃,也許可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少走一些彎路。

    (《生涯規劃 新高考選科於志願規劃指引》p3)

    初高中這個年齡階段是比較容易迷茫的年紀,因為我們的世界只有眼前的書本,同學和老師,我們僅有眼前的苟且,沒有詩和遠方,這個階段需要我們時常問問自己,你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把這個想法和你信得過的“權威人士”進行交流,聽聽師長和專業人士的建議。當然,這個階段想要完全弄清楚“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哲學命題還是很困難的,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

    高中階段想不清沒關係,我們只需要思考一下未來想要從事職業的大方向,然後朝著這個大方向去找到一個更具體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去努力,上大學後進一步確認和除錯自己的人生目標,大學階段是三觀基本確立的階段,也是職業願景目標逐漸清晰的過程。因此,大學階段需要不斷去學習、去嘗試,撰寫創業計劃書去嘗試創業,加入社團去成長,可以在業餘時間學習一項的核心職業技能。

    高中階段是職業和個人成長的探索前期(暫定期);大學則是職業探索的關鍵期(轉移期),個人職業發展的準備階段;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是職業探索的試行期。

    暫定期(15-17歲):透過學業和業餘生活,學生進一步認知自我的興趣、能力,就業機會與職業價值觀,並在學習中進行嘗試。

    轉移期(18-21歲):接受職業前的系統職業教育,明確職業傾向,有意向地去準備職業需要的能力。

    試行期(22-24歲):開始第一份工作,並把它作為今後職業生涯的開端,探索其作為長期職業的生活的可能性。

    高中階段,個體在進行自我認知與職業探索中,體會職業的作用,職業目標定位逐漸變得具體化。這個階段需要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抓住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探索期直接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起點的高低,資料顯示,在接受職業規劃諮詢的人群中,有超過85%的問題來源於沒有處理好職業探索階段的問題。

    新高考對於學生、家長、學校都面臨更多的選擇,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學生自主選科和走班制打破了學校原有的管理結構,學生的選項由原來的文科、理科2種,變成現在的多學科組合模式。從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更多的選擇、組合意味著需要制定更多人性化的個人成長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組合,關鍵的出發點還是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長、性格和人格特質等基本因素與未來職業的匹配度。所以高中生應該從瞭解自己,瞭解專業,瞭解目標高校三個方面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弗蘭克·帕森斯於1909年提出了“人職匹配理論(也叫特質因素理論)”,這是最早的職業輔導理論,這個理論將個性心理特質作為描述個別差異的重要指標,強調個人的特質與職業選擇的匹配關係。

    (1)瞭解自己

    瞭解自己的性格是內傾性格還是外傾性格,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特長、志向,這些因素是職業選擇的基本參照標準。

    (2)瞭解專業

    透過網路、師長、親人、行業從業者、生涯諮詢師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近距離地觀察、體悟感興趣的專業,真正瞭解這個專業的全貌,不要被專業的表象所迷惑,想象著某個專業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樣選擇專業存在很大的風險。

    (3)瞭解目標高校

    透過網路、師長、親人,就讀該校的師哥師姐介紹,網路上權威的大學排行榜等多種渠道,充分了解這所學校的優勢、劣勢,還要深入瞭解目標學校的專業設定和就業情況?

    下面透過一個故事來分析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2014年網上有一個生涯故事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青海少年北大退學讀技校”,光看這個標題就覺得讓人很不可思議,周浩同學高考考出660分,卻因為妥協於父母、老師的壓力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北大,沒有遵從自己內心的北航機械夢,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優質人才錯位的事實,這樣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足以看出高中職業生涯教育和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學生學得好,還要志願報得好。

    1. 職業定位。透過學習,學生對個人未來的職業方向有初步的定位或更具體的職業定位,可以藉助“職業錨理論”來進行定位,這個理論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埃德加·H·施恩提出的,他在職業生涯規劃領域具有“教父”級的地位。這個理論強調“在做出選擇時個人能力、動機和核心價值觀等底層邏輯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整合。”

    2. 選科。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科學地選擇選考科目,並充分了解與高考志願填報和未來職業選擇的關係,理清楚科目、專業、職業三者間的關係。

    3. 志願填報。高考志願填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的學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選擇專業的高考志願填報師進行填報。

    4. 學業規劃。能夠對自己的學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讓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面臨著無數的選擇,而生涯規劃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去選擇的學問,在學校裡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規劃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的職業。

    參考書目:

    [1] 洪向陽,嚴亮等編著,2020,生涯規劃:新高考選科與志願規劃指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 金樹人,2007,生涯諮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5 # 素白娛樂說

    我是06年上的高中,經歷了很多很多老師的不同教學做人。我總結應該是

    1.系統學習,系統培養,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全面發展。

    2.培養專業興趣,有所引導,但不要讓其過分,否則,就會出現嚴重偏科。這種興趣可以讓其高考後選擇專業,不會那麼迷茫。

    3.積極引導孩子們獨立思考,發散思維,例如,一張試卷,自己先做,不會的題,則由會做的同學在講臺給大家講,一方面講的人更加牢記,被講的人的積極性也會調動,這樣,在這種氣氛下,大家都會踴躍參加,集中精力。

    4.一定要孩子們學會糾錯。要有糾錯本。尤其是語文中的選擇題這一塊,還有數學,物理,化學。在不斷總結中就會發現哪些題自己很薄弱,需要加強。

    5.高中生,尤其高三時,大家幾乎都已成年。還要培養孩子們,如何成為一個社會人,要有一定的為人處事能力。培養孩子們成為新時期的接班人。

    總之,學習好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育人。無論,考上大學,還是沒有,只要讓其以積極的心態,投身於社會事業發展中。那麼教育就是成功的。

  • 6 # 仁者的足跡

    高中生涯教育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內容。以前,我們的孩子只關注學習,關注自己的成績。至於以後做什麼,考慮的不多。結果到了高考報志願的時候,沒有主心骨,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報什麼專業。有的甚至是報了不喜歡的專業,畢業以後從事不相關的工作,上大學純粹是為了混文憑。鑑於此,高中開展生涯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高中生涯教育,要配合新的高中課改,與課改結合,才會有依託和載體。否則,會陷於形式化。

    高中生涯教育,要結合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學生這個主體的配合,生涯教育也搞不下去。

    高中生涯教育,要突出規劃性。高中三年,每個學期開展什麼內容,每個學年做什麼,達到什麼目標,都要有具體的方案。

    高中生涯教育,要體現動態的發展的特點。學生是發展變化的,他們的生涯規劃也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有一些不會一蹴而就。

    高中生涯教育,要科學引導。要運用心理學,教育學,職業教育等多學科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

    高中生涯教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家庭家長的配合,共同努力,讓孩子發現找到喜歡的擅長的領域,為以後的深造與就業打下好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爭止爭,看淡了紛爭,王曼昱會成為第二個王勵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