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笑神評匯
-
2 # 叫我蠟筆小霞
如何教育學齡前兒童
1、飯桌禮儀。當寶寶知道爭奪你喂他輔食的勺子時就要讓他自己練習吃飯。開始可以是大人先喂的差不多飽的時候把勺子給寶寶自己吃,不要嫌棄飯弄得哪兒都是。因為弄得哪都是的時間也就幾個月,而因為怕弄髒不給孩子自己吃非要大人餵飯的情況一堅持卻要好幾年,至少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該著急不會自己吃飯了。另外吃飯前一定記得從幾個月吃輔食起就帶圍嘴,如果開始不帶後面想帶孩子不一定能適應了。摔碗扣飯會發生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不可以但不要總強調。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或吃飯慢那麼記得到時間不管吃不吃都要把碗筷收走,漸漸的這些毛病都沒有了。最主要的是家長一定不要在飯前給孩子吃零食從小培養和堅持。家長沒原則總妥協孩子定會得寸進尺。
2、自主入睡覺。還是從小培養,給孩子一個暗示,比如拉上窗簾就是要睡覺了。比如放一段固定的睡前音樂等,從小培養,只是在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你每天固定時間固定的做一件事孩子自然習慣,無需太刻意只要堅持就好。
3、專注力培養。孩子小時候玩具不易過多,太多的玩具反而培養不出專注力好的孩子。孩子在認真玩的時候認真看書的時候大人應該避免有大的響聲或和孩子說話打斷他。
4、情感培養。多和孩子玩耍交流,多給孩子講些繪本故事。
5、自理能力培養。大人應在排除危險性的情況下平時適當的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臉倒垃圾扔垃圾等。即便他們做的不好也要多鼓勵。玩具收納很重要。一定從小培養,待孩子能聽懂指令時就嘗試讓他自己收納好玩具。這個很重要,至少今後他的房間再亂也不用家長髮愁收拾了,只要他會收拾好隨便他擺弄。
6、人際交往能力。這個平時多帶出去玩,多多鼓勵孩子主動和其他小朋友玩。帶孩子多出去走走絕對有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至少見的人多了不怕人也敢於交談。小孩子之間不懂交流推推搡搡都很正常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不要隨便打人推人等。如果孩子被打被推也不要一上來就跟孩子說別的小朋友推你打你不對他很壞等此類話,要知道大人這麼說了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很多人都是不友好的慢慢的排斥甚至不敢與和別人主動交流。不要給孩子太多的不好的心裡暗示。如果遇到打人的小朋友可以告訴孩子那個小朋友不是故意的可能不小心碰到你了,我們可以去另外一邊玩等話引開孩子。不要讓孩子糾結在剛才被打的問題上,也不要讓孩子恐懼於與人相處。
其實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你怎麼養他們就怎麼長!大人受點累小時候多堅持堅持孩子受益終身。你要非要說怎麼教育那我覺得就是要堅持住該堅持的原則不妥協,錯了一定要懲罰不一定打我覺得罰站不錯。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隨便答應!否則你在孩子心裡一點信任感都沒有你說的話他們還怎麼聽?或者他們說的話也可以不用信了。
-
3 # 寶寶小影片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發育的重要階段。此時語言、動作、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是在此時形成。對學齡前兒童教育需要從其心理和智力發育特點出發,培養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全面發展。
進行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意義
“學齡前兒童”是指尚未達到學齡的兒童。在交通法的釋義裡有過這個概念,但沒有明確的法律明文規定。中國一般確定為3-6歲(上小學前)叫學齡前,上小學後叫學齡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似懵懂,但卻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因此,千萬不要忽視學齡前兒童的教育。
學齡前兒童教育的四個方面
學齡前兒童早期教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
1、體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還不夠,還必須開展一定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兒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鍊,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
2、智育:早期進行智力教育重要的是把開發兒童的智力作為重點,即發展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是為今後的教育打基礎的,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再學習就十分困難了,甚至無法補償,比如口語就是如此。一個人如果在學齡前期沒有練習說話的機會,待到成人後即使花費很大的精力,也達不到正常人的口語水平。
家長要從培養兒童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方面做準備,而不能以識多少字,學了幾冊算術作為兒童智力高低的標準。
3、德育:是指對兒童的品德教育。學齡前兒童對事物認識水平比較低,許多抽象的道理還不能理解,只能夠了解比較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準,並且能夠培養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如禮貌、善良、誠實等。兒童的模仿性強,會不知不覺地收到社會的影響,如不主動地進行教育,兒童則會有樣學樣。
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細緻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兒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絕不是僅靠說教、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4、美育:是指對兒童的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體驗生活中的美、並教給他們初步的技能技巧,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大都用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的行為、語言對培養兒童的美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幼兒園和家庭環境的美化、成人的舉止、行為、服飾都很重要。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方法
1、感知覺的培養:經常帶孩子觀賞大自然的風光,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及開闊他們的眼界,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摸﹑多聞以促進其各種感知覺功能的發展。
2、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透過遊戲﹑實物﹑兒歌﹑識字卡等,教小兒說話,背誦簡單的兒歌及複述簡單的故事,注意正確的發音,培養孩子辨音能力,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並讓孩子懂得詞義。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向孩子提問,如外出時問樹葉是什麼顏色等,並要求孩子回答。
3、觀察力的培養:可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遊戲﹑泥塑﹑圖片﹑幻燈及各種實物等活動,多到戶外活動,並引導他們觀察自然景色及其變化,練習兒童觀察能力。引導孩子觀察每件日用口的用途(基本及多種用途)等。同時要培養兒童觀察地隨意性﹑組織性及順序性。
4、記憶力的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年齡愈小,圖片﹑實物﹑圖畫等在保持和再現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透過觀察影象﹑實物等讓孩子講出所見的事物,透過講故事後讓他們複述等來培養其記憶力。要培養孩子的有意記憶﹑理解記憶及記憶的永續性與正確性。
5、思維能力的培養:學前期兒童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培養其思維能力時要注意與具體的形象相結合,如講 “動物“這個概念時,要聯絡孩子在動物園所見到的各種動物,說出這些動物各自特徵及它們的共同點,使孩子真正懂得什麼是動物。
6、想象力的培養: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小兒安排一些富於想象力的思維能力的活動,如做遊戲﹑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動中動腦筋﹑想辦法,培養其想象力及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多提問,讓孩子預想事情的結果等。
7、創造力的培養:可以透過具有創造性的遊戲﹑手工﹑繪畫﹑編故事等培養其創造力,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操作如參加小製作﹑泥塑等,使兒童看到自己的成果,體會到樂趣,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
回覆列表
因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好多家長早早的給孩子報上了幼小銜接班,的確,在剛上一年級,或者說是一年級上半學期,家長不用下功夫輔導作業孩子也能學的很好,家長以為見效果了。
可隱藏的一些弊端又怎能引起家長的注意?由於是學過的知識,孩子便不會認真聽課,上課習慣養不好,以後再獲取新知識就很困難了。這就是很多孩子一二年級學習很好,到了三年級成績下滑的原因。
一、學齡前的兒童應該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吃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願意主動參與各項活動,願意與別人交流和分享,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三、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親子閱讀,拓寬孩子的知識面,提高需要表達能力。
四、多動手動腦,對周圍的事物感興趣,,激發求知慾!
總之,對於知識的獲取上,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到了一二年級該學的差不多都會掌握,而如果一再逼迫孩子幹自己不喜歡的事,那失去的可是孩子本該擁有的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