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霜葉紅於二月花

    不是這樣的。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自稱始皇帝,幻想著子孫世世代代做皇帝,可惜事不如他所願,秦帝國二世而亡。

    秦末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最終形成了劉邦和項羽兩大軍事集團。公元前206年,劉邦率先攻入秦都咸陽,子嬰出城投降,秦朝滅亡。

    也就是說,秦朝滅亡之時,秦始皇已經去世多年。而且,這天下雖然秦始皇想著一直給他的後代留著,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並不必然就是他秦始皇的。

    所以,不能就說是劉邦、項羽搶了秦始皇的天下。

  • 2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時勢造英雄。

    說劉邦和項羽搶了秦天下,站的住腳。古人有評史勢,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朝暴政,惡化促成天下大亂,六國遺少,不甘失勢;底層百姓,不甘屈辱。群亂四起。劉邦、項羽是時勢中弄潮兒的代表。劉邦首入秦都咸陽功大,項羽牽扯並消滅秦軍功大,他倆是諸義軍中脫穎而出的雙雄。秦之滅亡,二人大力也。

    隨後項劉爭霸,劉技高一籌,終得一統。劉漢一朝四百零五年,又出現戚宦之爭、黨錮之禍。黃巾起義為發端,天下又亂,諸雄爭鋒,大浪淘沙。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最終三分天下。

    雖道是好男兒志四方,雄心壯志打天下。卻又有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戰亂帶給世間的只能是殘磚破瓦,白骨於野。國家一統,仁政民安,才是王道。古句雲:世間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做為活在太平盛事的我們,該當多多活好當下,惜好當下,亦不失為正道。嗟呼,身康即福,家安即福。

  • 3 # 世下有我

    劉邦跟項羽的確是搶了千古一帝的果實。

    秦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六國,那是何等壯舉,換作是劉邦或者是項羽來幹這事,肯定是成不了的,況且他們也沒那個本事。

    而秦之所以迅速滅亡的原因,綜合因素有很多,政治手段過硬過快是一點,人才沒跟上是一點,地方統治薄弱是一點,惹了讀書人是一點,舊六國的貴族瞎攪和是一點,調兵太遠步子太大扯到蛋是一點,而最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秦始皇他死了,一個國家的核心沒了,主心骨都沒了 !人心自然也散了大半。

    我敢肯定,

    秦始皇沒死之前,

    以他滅六國的威名,他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早已經是近神一般的仰望了

    百姓早已臣服和默認了秦的統治,並期望大秦會帶給他們美好的將來,和平發展

    然而,萬萬沒想到

    百姓心中的神竟然死了!

    於是大家心中就有了個這樣的念頭:原來秦始皇不是神,他也跟我們一樣啊,他也會死!

    這一下就把以前百姓們所有對於秦的恐懼、敬佩、希望,幾乎是所有的東西都統統給打碎了。。。

  • 4 # 老婆是半邊天

    回答是的。

    項羽劉邦同時屬於秦末起義諸軍中的楚國勢力。當時楚國最高統治者楚懷王(項羽叔父所立)下令兩人西伐秦朝,並許諾兩人,先入關中者為王。當時兩人均未封王,再加上項羽著急入關為叔父報仇,所以這條命令對兩人均極具吸引力。

    劉邦直接進軍關中秦朝巢穴,項羽則在北上援救趙王后也緊跟著西進。

    最終,劉邦先入秦朝首都咸陽,接受當時已經降格稱秦王的子嬰的投降,所以,說劉邦是秦朝終結者,是完全正確的。項羽因為後入關中心裡憤恨,更是演出一出鴻門宴,差點殺掉劉邦,也從此拉開了秦朝滅亡後,兩人長達五年的爭鬥歷史

  • 5 # 文史哲趣味談

    不算是

    1、秦能統一六國是“奮六世之餘烈”。

    秦朝能統一天下是秦國多少年多少代君主的努力,曾經輝煌也曾被打趴下,最後還是站起來變強了。不否認秦始皇的個人的歷史作用,但也應該看到他所繼承的遺產。長平之戰後,六國再也不能與秦抗衡,這時候只要是中材之人不犯顛覆的錯誤,統一六國是沒有問題的。

    2、劉邦項羽之所以能夠崛起,是秦始皇本人造成的失誤。

    一是繼承人問題,秦國一直沒有嫡長子繼承製,主要是能者上,這在春秋戰國時代是很有用的,能夠選拔最厲害的繼承人與六國抗衡,避免像趙國平原君和楚國春申君這樣的厲害的宗族人物無法掌權,導致國家人才浪費。而當秦國統一六國後,整個天下的局面已經變了。繼承人問題沒有好好解決,結果讓秦二世這樣政治小白上臺,沒有幾年就玩完了。

    二是國家治理思想轉變。統一六國前使用法家思想,能極大地調動整個國家的資源為戰爭機器服務,而天下統一之後,再用這樣的高強度統治方法,會導致民命不堪,缺少寬猛相濟。

    3、盜火者是陳涉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第一個開始玩奪權的是陳涉,只是他沒有成功,劉邦是從秦王子嬰手裡躲得的咸陽。這時候秦始皇已經死了好久了。第一人不是劉邦項羽,劉邦也只是接手了一個打的破碎屋子。

  • 6 # 水一白聊歷史

    與其說是劉邦和項羽搶了秦始皇的天下,不如說是秦始皇、秦二世自己把天下“玩”丟了。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連滅六國,統一天下,正值休養生息之季,卻落了個“天下苦秦久矣”的結果,豈不悲哉?

    讀秦國的發跡史,無異是一部經典的勵志大片,從連諸侯都不是養馬官,一步步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最後還成為統一天下的霸主。在這個過程當中,少不了秦國曆任君主的努力,但是,與此同時,因戰爭而犧牲的各國子民也是不計其數,尤其是在秦一統六國的過程之中,更是數以百萬計的六國軍民死於秦國之手,僅長平之戰一役,秦國便有坑殺四十萬降卒的經歷。

    亡國之恨、家人的身死,已使關東六國子民對秦國充滿了仇恨。然而統一以後的秦朝卻依舊發動了對匈奴、百越的戰爭,動用大軍上百萬,其後勤補給更是不計其數,此外,修建長城、馳道、各種宮殿更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經“疲憊不堪”的六國子民對秦朝的恨更是無以復加。

    陳勝、吳廣的起義率先吹響了反抗秦朝統治的號角,隨之而起的便是關東六國各地反抗的聲音,誅殺縣丞、縣令揭竿而起的起義軍不計其數,而項羽和劉邦也正是起義軍中的佼佼者。最後、項羽鉅鹿之戰大獲全勝,一舉擊潰秦朝的有生力量,而另一方面,劉邦則下武關,進咸陽,成功滅亡秦朝。

    可以說,秦朝的統治最後是被項羽和劉邦終結的,但是即便沒有他們,秦朝的統治也已經無法延續了。鉅鹿之戰後,項羽坑殺二十餘萬秦朝降卒,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六國軍民受秦朝欺壓日久,從而把仇恨都釋放在了秦朝降卒之上,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秦朝當時的苛政到了一個怎樣的程度。

  • 7 # 牛仔佷忙

    首先要清楚一點:天下並不是始皇帝一人的。

    自古便是誰強誰能夠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誰就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才,標題中用“搶”字我認為不妥,畢竟劉邦有才能,項羽有實力,二人都有機會成為天下的霸主,再者說秦始皇當時已死,怎麼就成“搶”始皇帝的天下呢?

  • 8 # 羊排

    秦末的農民起義,談不上劉邦和項羽搶秦始皇的江山。

    首先,人心不平。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頒佈的政策是有助於中央集權和統治的,可是另外一種排他國情緒也是很強烈的,付諸在行動中就是,滅六國之後的他國民眾,都被拉到秦國做很嚴重的苦力,不把他們當人看,只作為奴隸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人壓抑的情緒一直等待著爆發,即便是那些沒有做苦力奴力的他國民眾,心中沒有一種安全感,還有就是六國滅各國民眾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心理情緒上會有思故國的想法。

    其次,政策難繼。秦始皇在沒有統一六國之前的所有的政策都是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統一六國之後的政策更是如此,特別是土地政策,可是秦始皇死後,他的繼承人並沒有把所有的有利於中央集權的統治政策延續下去,反而變本加厲的進行大肆的工程建設勞民傷財,原本就薄弱的小農耕經濟體系變得崩潰,民眾生存都難,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造反反而有一線生機,於是才有了後面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最後,難以服眾。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無論是政策軍事方面都能夠威攝群臣,大家以他馬首是瞻,很多的政策是令行禁止,政令上下通行流暢,而秦二世之後,宦官在其中扮演了灰色的角色,無論是對朝臣的統治,還是對政令的釋出,都變得生澀不通暢,群臣大多不服眾,各自擁兵自重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這也是為什麼秦末後期的時候,起義軍即使力量薄弱,擁有百萬的秦朝大軍卻不堪一擊的重要原因。

    總之,秦末的農民起義大軍劉邦和項羽,他們不是奪了秦朝秦始皇的江山,而是方方面面各種原因發展的必然,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秦朝亦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體戶需要與員工籤勞動合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