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產業網際網路研習社

    這是一個複雜的命題,

    首先,網際網路、AI並不是什麼快車,網際網路和AI是可以幫助傳統制造業升級的工具。要從意識上有這樣一個轉變,自上而下的思想的統一與轉變。

    第二,充分結合自身的特點,認清楚自己所處行業需要升級改造的點或者自身效率低下的地方,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改造,切忌為了網際網路為了AI而改造。

    第三,網際網路是以互聯互通為目的,進而達到流程的串聯化、視覺化。AI是以資料為驅動,所以必須要有流程中各個節點的資料輸出或者裝置的資料積累。這兩個條件具備則可在此浪潮中有所獲得。要不就是瞎浪費錢,追趕潮流而已。

  • 2 # 在路上覓尋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史,坦率地說,我們國家沒有趕上世界上的工業革命時代,意思是中國的工業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沒有一個爆發點來極大地推進過程!

    這於我們是一個農耕大國不無關係。在建國初期,中國國家的主要任務依舊是讓民眾填飽肚子為第一要任。後期,雖然有大鍊鋼鐵的時代,但是,製造業也沒有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真正的有規模是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起來的!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的製造業逐漸發展成為品類齊全,技術中流的製造業模式。可是,中國的製造業也是最不幸,剛剛起步階段,就要面臨全球產品大過剩時代,這也就對中國的製造業有了新的要求。這是危機,也是機遇期!

    我們再來看看傳統制造業的弊端。因為是規模化生產時代,而且又受到技術的制約,傳統制造業的最根本的弊端就是和市場或者是和消費者嚴重脫節,不知道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在物質匱乏時代這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模式,可是,在產品大過剩時代,製造業面臨的就是嚴重的“庫存”!是“滯銷產品”,是對資源最大的浪費,也是把製造業推向深淵的罪魁禍首!

    第二個弊端就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在人工成本持續提高的狀態下,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是製造業夢寐以求的目標!

    而網際網路和AI人工智慧就是為了解決製造業的這兩個弊端而生!網際網路的大資料,雲計算,電商等網際網路手段,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對於洞察消費者心理,捕捉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都得到了有效解決!網際網路可以根據大資料,雲計算清晰地勾畫出消費者畫像,預測到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真實的消費力,這樣就會指導製造業進入到有效規劃生產階段,能夠最大程度地做到“零庫存”生產。

    而製造業的真正升級,不是簡單的製造業自動化,而是需要人工智慧的自動化。而AI技術就是在製造業自動化的基礎之上,讓自動化能夠自我修復和自我遞進的一個過程!

    這是一篇比較大的課題,我們在這裡僅僅是拋磚引玉而已!

  • 3 # 易維通APP

    先亮明我的觀點:

    1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作為一項應用技術,將推動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結果如何看怎麼用

    2人工智慧技術在製造業這個跑道,想要得到快速發展,必須滿足製造業的需求

    所以說,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提出本末倒置了,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是技術,製造業是一個行業,大行業怎麼可能和一項技術競爭呢?

    如果是一個創業者,抱著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下面我來說一說,製造業對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兩項技術的需求,和製造業如何利用這兩項技術實現快速的提升,以適應不斷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人民群眾對產品不斷提高的要求。

    1傳統制造業需要利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隨著社會大生產的發展,傳統制造業的部分領域出現了產能過剩。在這些領域的企業,想要活下去並持續的發展,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1) 降低生產成本

    2) 降低次品率

    3) 降低人工成本

    4) 降低裝置維護成本

    5) 提升現有產品質量,並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發新的產品

    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將在這些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基於網際網路雲計算的裝置遠端預測性維護、生產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綜合調配系統等等。基於人工智慧的次品剔除系統、智慧設計與模擬等等。

    製造業對於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需求是巨大的,很好的利用將獲得快速的發展。這也是工業2025,或者說第4次工業革命需要達成的目標。前面3次工業革命都是發生在製造業,第四次工業革命毫無疑問也是製造業的革命。

    2製造業如何利用這兩項技術實現快速的提升

    既然我們把製造業對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利用提升到了工業革命的高度,那必然是不容易的,存在巨大的挑戰。個人觀點,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融合,這也是中國提出“兩化融合”戰略的重要目標。

    近幾年來,為了瞭解市場,分析行業痛點,我走訪了100多家各類企業。有私營中小企業,也有國有特大型企業;有電子離散裝配業,有冶金等重工業,有造紙等典型輕工業,還有OEM原始裝置製造業。

    講一個工作中的小故事。

    一日,一個以生產精衝整平和剪下生產線為主的企業老闆找到我,希望設計一套實現設計、模擬驗證、生產、倉儲無紙化精細管理的系統,達到生產各環節的資料高效採集、綜合儲存、分析和應用的目的。以解決目前管理混亂,責任不明晰,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

    這個企業成立10年來,業務增長迅猛,在研發和內部管理上也捨得下重金。我去現場調研的時候,這個企業的老總非常自豪的跟我介紹他規劃下的管理系統,可謂全面。CAE、PDM、CRM、ERP一應俱全。各方面部署按照這些管理產品供應商的建議來進行,武裝到了牙齒。

    快速是他的唯一要求,減少溝通時間,提高效率。

    我問:上了這麼多優秀的管理系統,仍意猶未盡,哪裡不滿意嗎?老總: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系統執行後,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使用部門抱怨不斷,甚至有時候,因為公司管理上有要求而去用,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成為了很多員工的負擔。效率不升反降。有時候為了讓資料好看,經得起檢查,還存在人為完善資料的情況。每一套軟體系統都是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標準軟體產品,企業只能基於現有固定平臺進行二次開發,操作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怎麼使用。

    調研階段又和一些操作人員溝通,發現的問題更多更嚴重,可謂是民怨鼎沸。綜合起來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對工業應用軟體提供方:

    並不瞭解所服務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工藝流程特點;

    沒有深入瞭解操作人員的工作習慣;

    沒有摸清服務企業各部門的相互關係和所關注重點;

    本位思想,存在嚴重的既定思維,二次開發不夠人性化;

    對工業應用軟體使用方:

    需求表述不明確,部署過程中溝通障礙重重;

    對管理系統缺乏認識,被動接受,填鴨式應用;

    操作人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很難做到規範和流暢的應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雙方相互不瞭解,不能很好的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深入理解對方立場和需求,由此帶來的溝通障礙是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失敗的根本原因。

    很多朋友應該對此應該深有體會。不同需求的人各說各話,一味的想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而不去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和目的,豈能成功?工業應用軟體提供商,一開口就是我的產品有多少功能,有多好,而忽視了使用者本身的特殊性,還沒有開始就決定了結局。

    比如去醫院看病,病患大概描述症狀後,醫生先初步判斷可能哪裡有問題,相應做哪些檢查,拿到準確資料後,根據病患不同情況,推薦有針對性的方案,最後才能共同制定治療方案。

    而要做到這一點,相互之間深入瞭解是關鍵!道理說出來都懂,可落地執行起來就很困難,行業的隔閡還是關鍵。怎麼能指望一個天天坐著辦公室敲程式碼的IT工程師瞭解工業現場的情況呢?怎麼能期待一個生產主管或者工藝工程師去深刻領會軟體整合架構和應用互動的核心思想呢?

    這就是市場的現狀,一方面是企業對於工業應用管理軟體巨大而迫切的需求,一方面以I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公司提供的標準化產品很多時候並不能兼顧現場實際情況。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工業化和資訊化的矛盾。我想,這就是我黨提出【兩化融合】的其中一個現實原因。

    隨著這個矛盾的日益激化,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誰能在解決這個矛盾過程中發揮作用,那麼他必然是這個趨勢當之無愧的的領導者,這個趨勢就是工業4.0,一次技術融合的革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懂事的人一旦不配合就會被說沒良心,任性的人稍微乖巧一回就被誇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