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目矢口
-
2 # 古今通史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好不容易開啟局面卻早死了幾年,讓福臨摘了果子。我大概也明白提問者的疑惑,皇太極對滿清入主中原居功至偉,雖然後金不是他開國(他只能算大清開國皇帝,但這個“開國”是有水分的,畢竟真正的奠基人是努爾哈赤,接手政權的時候也都是努爾哈赤的老家當),入主中原他也並非“第一帝”,但毫無疑問他在內部改革、中央集權、戰略制定、征服北韓等等方面都表現的的不錯,大局上,大明朝寧錦防線已經消弭,只剩山海關可以據守,與此同時,大明朝的有生力量也幾乎被消磨乾淨,洪承疇投降,精銳殆盡,大清入主中原已經成為必然,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所以說皇太極為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咱們先看看李成梁的五子李如梅對努爾哈赤的評價:
“此賊精兵七千,而帶甲者三千;
此賊七千,足當倭奴十萬。
厥父為俺爺所殺,其時眾不過三十,今則身自嘯聚者至於七千,雖以十人來犯境土,即報遼東而求救。西北雖有韃子,皆不如此賊,須勿忽。”
七千抵上十萬倭奴,這可能有些言之過甚了,但是努爾哈赤很能打倒是真的(至少在那個時期來說是這樣的,畢竟李成梁和李如松活著的時候他是不敢動的),並且他開國皇帝的身份,無論史家還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們也都是承認的,所以就不要糾結什麼後金或者大清了,他是一個從小規模武裝力量(眾不過三十)成功轉型為統治大片領土和諸多部族的開國皇帝,即便開國10年後皇太極又改為大清,那也只是國號變動,根基等等都沒變,夯實基礎的是努爾哈赤,所以努爾哈赤的開國皇帝身份根本不會有什麼爭議。
大家對玄燁這個歷史人物已經非常熟悉了,順帶一筆-擒鰲拜、平三藩、臺灣,親征準噶爾,大敗沙俄侵略軍;發展經濟等等等等......文治武功都有相應描述,可我覺得具體原因還是從他兒子雍正嘴裡說出來比較好,畢竟稱祖是雍正這個孝順兒子一再堅持下才成功的:
“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勳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
雍正這裡說的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引自《孔子家語·廟制》看名字就知道,功能針對性很強。
我簡略的說下大概意思:康熙死後按舊制應該是稱宗,但祖制也說了--“稱祖是有功的人,而稱宗則是有品德的人”,所以雍正覺得康熙既有品德又有功績,屬於兼而有之的情況,所以雍正覺得康熙應該稱祖。
《清史稿·聖祖本記》-------“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得,康熙就寫這麼多。
再說說飽受摧殘的小福臨,他的身份也很好理解,上文提過,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帝,所以,可以說世宗這個光環確實是順治撿了個便宜,也難怪多爾袞後期這麼跋扈,小福臨啥都沒幹,這命好的不要不要的。
有一點我說下,順治沒有那麼不濟,雖然被多爾袞欺壓的夠嗆,但順治的脾氣秉性卻沒有因此變得懦弱,在十四歲提前親政後所施展的種種手段,體現出了殺伐果斷(也可能是氣的o(∩_∩)o ),清理了多爾袞殘餘勢力後,最終大權在握。在漢臣方面、反抗力量的懷柔招撫、蒙藏等等方面的見識和建樹,咋說呢,可圈可點。說實話,即便他這個皇帝當得不行......世祖也是他的,沒辦法。
皇太極這個承上啟下的靈魂人物,我放到了最後,我個人覺得,雖然各有貢獻,但是從能力上說皇太極遠比努爾哈赤、順治、康熙都要強的多,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毫無懸念。可是時運不濟,早死幾年,沒有看到自己運籌帷幄多年征戰的最後成果,清朝這些皇帝,無能出皇太極右者。
-
3 # 歷史百家爭鳴
一般來說,一國的開國皇帝稱為“祖”,開國皇帝稱為“祖”,是根據《孔子家語》中“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來確定的,一般開國皇帝建立政權有功就被稱為“祖”。可清朝有點奇葩了,居然出了三位稱“祖”的皇帝,他們分別是努爾哈赤、福臨、玄燁,那為什麼清朝的功勳皇帝皇太極為何不被稱為“祖”?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接班人,他在位十七年間,定都瀋陽,建立了清朝,並且他積極與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充套件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皇太極的位置有點尷尬,他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是基業的開創者,為此後的接班人打下基礎,努爾哈赤理應被稱為“祖”,皇太極的兒子福臨入關中原,開創了清王朝歷史上的新的紀元,是滿清在中原的第一帝,按照這理論,順治也應該被稱為“祖”。康熙被稱為“清聖宗”也是理所應當,因為康熙“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在康熙手裡,清朝是一個穩定而又開拓的時代,所以康熙才能被稱為“聖祖”。但康熙這個稱號與別的皇帝相比,有點名不符其實,畢竟他的功勞只是守成與統一天下,算不上什麼開天闢地的大事。
個人覺得皇太極比康熙大帝有功,畢竟沒有皇太極與明朝的鬥爭,清朝也沒有機會入主中原,皇太極建立了清朝,並且完善了政權,與明朝形成了對抗局勢。
-
4 # 折緣
按照周禮的祭祀原則,最初的時候宗廟中只能有一個祖。“祖”所代表的是宗廟祭祀的發端,一個世系的傳承,而“宗”作為天子七廟中的另外六廟的位置,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這個廟號,非有功者不能廟號以“宗”。
是故,一般開國皇帝為太祖或高祖,代表著世系的開端,努爾哈赤作為愛新覺羅家族政權的建立者,當然是理所當然的太祖,他的情況跟元太祖鐵木真相似。
而如果中途發生了世系的轉移,那就會出現世祖這個廟號,比如東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宋孝武帝、北齊武成帝、陳文帝。而這幾個皇帝中,光武帝比較特殊,他屬於世系轉移,但又和魏世祖曹丕,晉世祖司馬炎一樣是開國之君。
曹丕和司馬炎的開國,屬於享受了老爹的政治遺產,開國不怎麼艱難,所以只敢上個廟號世祖。
而另外一種世祖,屬於新時代的開創者或者王朝承上啟下的人物的特定廟號,作為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福臨享受了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南齊武帝、忽必烈一樣的殊榮,他們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卻開創了新的時代。
皇太極作為夾在努爾哈赤和福臨之間的存在,雖然對清朝的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但是,他在位期間,清朝依然沒能入關,而他又不屬於世系轉移,或旁支繼位,或如曹丕,司馬懿那樣拼爹,所以只能是太宗。可不要小瞧太宗這個廟號,歷史上大一統時期的太宗含金量可是相當高的。西漢太宗漢文帝,唐太宗李世民、遼太宗耶律德光、宋太宗趙光義、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這些人大多都是對王朝起到相當關鍵作用的皇帝。如果皇太極多活個8年或者10年,世祖的廟號也就輪不到福臨了。
至於聖祖康熙,這個爭議可就太大了。在玄燁之前,中國歷史上只存在兩個聖祖,一個是唐朝為了認老子李耳為祖宗,追封的聖祖廟號,另外一個聖祖情況也差不多,是北宋建立以後,給神仙中人物趙公明追封的。
由此可見,聖祖這個廟號,更像是皇室為了在文化上給自己貼金,從歷史人物中找個同姓的追封。它文化上的含義要遠遠大於政治寓意。
然而到了玄燁這裡意味就變了,“聖”這個字從比較玄妙,轉變成了“仁君”的終極形容詞。當然這個“聖祖”的廟號,不是玄燁自己給自己上的,而是雍正給上的,雍正這麼做或許跟明世宗朱厚熜給朱棣尊為“成祖”的意義差不多,都是一種政治需求。
雍正即位的時候,質疑聲很多,朝廷的問題也很多,他本人在康熙朝又是個人際關係不好的,給老爹上個“聖祖”的廟號,這有助於增強自己的權威。畢竟我都不要臉給老爹上這樣的廟號了,怎麼說我這個帝位傳承也是“聖君”大治的一大體現吧,你們質疑我,反對我,是沒有道理的,我可是“聖君”選定的合法繼承人呢。
說道這裡,其實廟號有時候還是看後世皇帝政治需求,特別是廟號在取代越來越長的諡號作為蓋棺定論的存在之後,對前朝皇帝的廟號,更加具有十分現實的政治意義。
-
5 # 銘洋說事兒
很簡單,努爾哈赤創立後金政權,無疑是“祖”,福臨時期,清政權從盛京搬到北京,實現了由地方割據政權向全國政權的過度,所以也可以稱“祖”,玄燁一生平三藩,平噶爾丹,雅克薩與俄華人幹,收臺灣,基本確定大清的版圖,名為守成,實乃開創,所以稱“祖”,正所謂,祖有功,宗有德,皇太極一生沒有實現清朝在疆域上的變化,只可判定守成之君,也是他死的太突然,如果他再多活一年,在北京當皇帝的第一人就不是福臨而是皇太極了,如果是那樣,“世祖”這個也就是皇太極的了
回覆列表
通古斯野人即無文化也沒有倫理,胡亂稱呼的。看看被稱為聖祖的康熙,再瞭解一下唐聖祖,宋聖祖是什麼人,就知道康熙配不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