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樹立必勝的決心。孩子基礎差,與“牛孩兒”們差距很大;“馬虎”的毛病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分數混合運算準確率久攻不下;做過多遍的計算題仍會出錯;明明會做的題,過兩天全忘了;閱讀理解速度緩慢且難於提高;完形填空許多要靠亂蒙;等等。這麼多困難擋在前面,如果家長和孩子沒有必勝的決心和強大的毅力,極容易半途而廢。更難的是,早上,孩子還在香甜的睡夢中,你能否狠下心拉他起來學習???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是很難做到的。家長一心軟,孩子就懈怠。這幾個月來,我們經歷了許多挫折,但必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第二,家長一定要加大介入力度。既然咱孩子不是“牛孩兒”,主動學習意識還沒形成,就只能靠家長多方面督促和幫襯。一是狠抓孩子的薄弱環節。這取決於家長對孩子學習內容的深入程度——對課程越瞭解、對問題定位越準確越具體,改進效率就可能越高。在此,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多拿一些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孩子的教材、試卷,仔細研究出錯原因、失分原因,進而精準定位孩子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方案。二是狠抓課後複習。絕大多數課程內容都需要課後複習,否則就難於消化和遺忘。而這個年紀孩子的課後複習是需要家長督促的。接下來,我詳細談談學習方法,供戰友們參考。一、狠抓薄弱環節以數學為例,我們孩子最突出的薄弱環節是計算準確度問題。過去我們常歸因於“馬虎”,這種理解既不到位又不解決問題。“馬虎”又源於什麼?就我們孩子而言,一是源於概念不清,對計算規則模稜兩可;二是不善於長時間專注,一題能做對,多題放一起就要出錯。對此,我們採取了兩項措施:1、每日必練計算題。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給孩子佈置了大量的分數混合計算題,暑假每天20題,開學後每天10題,並且要求計時完成、限時完成,強調持續專注、快速準確。2、反覆演練錯題。千萬千萬不要放過錯題,一定要做足“錯題”的文章。首先要分析出錯原因,讓孩子形成正解的烙印;其次要定期反覆演練錯題,五遍、八遍也不要嫌多。這種訓練堅持三個月後,效果開始顯現,學校舉辦兩次速算競賽,孩子均獲年級第一名。二、狠抓問題本質仍以數學為例,分數應用題是六年級的重點,難題非常多,往往令孩子一頭霧水、一籌莫展。究原因,一是孩子對分數運算的概念沒能深刻理解,二是難於從眼花繚亂的已知條件中洞察問題的本質。解題過程中我常問孩子:“這題考你什麼?”起初孩子不懂怎麼回答,也很不耐煩,經過反覆引導,漸漸地,孩子終於能準確說出考點了。這真是一大進步。洞察到考點,就抓住了本質,正確答案就不遠了。在這裡,我強調兩個做法:1、多做題。雖然我不主張題海戰術,但適度的練習是必須的。參照練習冊中的難題,我編寫了許多補充題,透過反覆練習,讓孩子學會運用“知識點”,在解題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做到熟能生巧。2、多反思。每題完成後,必引導孩子分析考點。久而久之,孩子的判斷越來越準確,不管題目多複雜,孩子總能指出考點。當孩子發出類似這樣的感嘆:“這道題雖然條件很多,其實還是在考‘抓不變數’,只要抓住不變數,其他迎刃而解。”當我聽到這樣的感嘆,我明白孩子對這部分內容理解到位了,甚至做到了深入淺出。解題後的反思,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三、狠抓基礎積累基礎永遠是決定性的。孩子得分源於基礎;孩子失分也源於基礎,基礎工作必須天天做。並且,基礎的知識一般都會以比較簡單的形式出現在試卷中,因此,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失分呢?我提議讓孩子學好複查的習慣,不管多麼簡單的題目,一定要讓孩子回去自己再檢查一遍,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養成回去複查題目的習慣,之後在考試中也能很好的貫徹!回顧“小升初”奮戰,我們感觸頗多。一、對孩子學習,家長應介入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當然因人而異。由於我們孩子基礎弱,因此我們介入較深,大致情況如下:l 我們熟悉孩子的教材,完全理解校方的教學內容、教學深度。l 我們知曉孩子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薄弱環節,能基本預判哪些題適合孩子,哪些不適合。l 我們堅持每天給孩子佈置課外作業,並認真批改,對錯誤進行總結、分類,並尋求改進方案。這件事很耗時間。l 我堅持每天早上拿出半小時,糾正孩子前一天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為什麼早上做此事?相比而言,早上時間雖緊,卻有保障,晚上何時下班不一定,往往我們到家孩子已睡了。l 我負責數學和英語,孩子媽媽負責語文。我們相信小升初絕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鬥,家長付出越多,孩子收穫就越大。二、強化基礎,越早越好。前面提到“基礎永遠是決定性的”,對這一點,我們體會越來越深。以英語為例,在小升初磨練中,孩子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畢業時已穩居班級前列,卻始終無法超越班上一名女孩,據老師介紹,這名女孩下功夫更早,基礎更牢。再如數學,計算題仍然是孩子的丟分項,“馬虎”根源很深,相當頑固,幾個月時間仍不足以徹底解決這一難題;隨著考試難度的加大,孩子需要更寬的眼界,更深的思考。人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戲劇性變化,必須靠長期積累。我們努力偏晚,這實在是教訓!三、要防範過度輔導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坦率講,小升初期間我們有過短期行為,最突出的就是過度輔導,其危害,就是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我們的過度輔導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包辦孩子的學習計劃。每天學什麼、補什麼,不由孩子決定,而是我們決定,這樣的包辦,表面上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率、直擊要害,卻遏制了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不說,孩子就不知道該補啥、學啥,這種依賴很難適應未來的學習,必須加以防範和糾正。二是追求速度,急於講解。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向我們求助,為節省時間,我們往往馬上就給出講解,表面上迅速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卻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解新題的能力就不足,需引以為戒。
要給孩子樹立必勝的決心。孩子基礎差,與“牛孩兒”們差距很大;“馬虎”的毛病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分數混合運算準確率久攻不下;做過多遍的計算題仍會出錯;明明會做的題,過兩天全忘了;閱讀理解速度緩慢且難於提高;完形填空許多要靠亂蒙;等等。這麼多困難擋在前面,如果家長和孩子沒有必勝的決心和強大的毅力,極容易半途而廢。更難的是,早上,孩子還在香甜的睡夢中,你能否狠下心拉他起來學習???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是很難做到的。家長一心軟,孩子就懈怠。這幾個月來,我們經歷了許多挫折,但必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第二,家長一定要加大介入力度。既然咱孩子不是“牛孩兒”,主動學習意識還沒形成,就只能靠家長多方面督促和幫襯。一是狠抓孩子的薄弱環節。這取決於家長對孩子學習內容的深入程度——對課程越瞭解、對問題定位越準確越具體,改進效率就可能越高。在此,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多拿一些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孩子的教材、試卷,仔細研究出錯原因、失分原因,進而精準定位孩子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方案。二是狠抓課後複習。絕大多數課程內容都需要課後複習,否則就難於消化和遺忘。而這個年紀孩子的課後複習是需要家長督促的。接下來,我詳細談談學習方法,供戰友們參考。一、狠抓薄弱環節以數學為例,我們孩子最突出的薄弱環節是計算準確度問題。過去我們常歸因於“馬虎”,這種理解既不到位又不解決問題。“馬虎”又源於什麼?就我們孩子而言,一是源於概念不清,對計算規則模稜兩可;二是不善於長時間專注,一題能做對,多題放一起就要出錯。對此,我們採取了兩項措施:1、每日必練計算題。從去年八月開始,我們給孩子佈置了大量的分數混合計算題,暑假每天20題,開學後每天10題,並且要求計時完成、限時完成,強調持續專注、快速準確。2、反覆演練錯題。千萬千萬不要放過錯題,一定要做足“錯題”的文章。首先要分析出錯原因,讓孩子形成正解的烙印;其次要定期反覆演練錯題,五遍、八遍也不要嫌多。這種訓練堅持三個月後,效果開始顯現,學校舉辦兩次速算競賽,孩子均獲年級第一名。二、狠抓問題本質仍以數學為例,分數應用題是六年級的重點,難題非常多,往往令孩子一頭霧水、一籌莫展。究原因,一是孩子對分數運算的概念沒能深刻理解,二是難於從眼花繚亂的已知條件中洞察問題的本質。解題過程中我常問孩子:“這題考你什麼?”起初孩子不懂怎麼回答,也很不耐煩,經過反覆引導,漸漸地,孩子終於能準確說出考點了。這真是一大進步。洞察到考點,就抓住了本質,正確答案就不遠了。在這裡,我強調兩個做法:1、多做題。雖然我不主張題海戰術,但適度的練習是必須的。參照練習冊中的難題,我編寫了許多補充題,透過反覆練習,讓孩子學會運用“知識點”,在解題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做到熟能生巧。2、多反思。每題完成後,必引導孩子分析考點。久而久之,孩子的判斷越來越準確,不管題目多複雜,孩子總能指出考點。當孩子發出類似這樣的感嘆:“這道題雖然條件很多,其實還是在考‘抓不變數’,只要抓住不變數,其他迎刃而解。”當我聽到這樣的感嘆,我明白孩子對這部分內容理解到位了,甚至做到了深入淺出。解題後的反思,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三、狠抓基礎積累基礎永遠是決定性的。孩子得分源於基礎;孩子失分也源於基礎,基礎工作必須天天做。並且,基礎的知識一般都會以比較簡單的形式出現在試卷中,因此,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失分呢?我提議讓孩子學好複查的習慣,不管多麼簡單的題目,一定要讓孩子回去自己再檢查一遍,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養成回去複查題目的習慣,之後在考試中也能很好的貫徹!回顧“小升初”奮戰,我們感觸頗多。一、對孩子學習,家長應介入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當然因人而異。由於我們孩子基礎弱,因此我們介入較深,大致情況如下:l 我們熟悉孩子的教材,完全理解校方的教學內容、教學深度。l 我們知曉孩子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薄弱環節,能基本預判哪些題適合孩子,哪些不適合。l 我們堅持每天給孩子佈置課外作業,並認真批改,對錯誤進行總結、分類,並尋求改進方案。這件事很耗時間。l 我堅持每天早上拿出半小時,糾正孩子前一天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為什麼早上做此事?相比而言,早上時間雖緊,卻有保障,晚上何時下班不一定,往往我們到家孩子已睡了。l 我負責數學和英語,孩子媽媽負責語文。我們相信小升初絕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鬥,家長付出越多,孩子收穫就越大。二、強化基礎,越早越好。前面提到“基礎永遠是決定性的”,對這一點,我們體會越來越深。以英語為例,在小升初磨練中,孩子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畢業時已穩居班級前列,卻始終無法超越班上一名女孩,據老師介紹,這名女孩下功夫更早,基礎更牢。再如數學,計算題仍然是孩子的丟分項,“馬虎”根源很深,相當頑固,幾個月時間仍不足以徹底解決這一難題;隨著考試難度的加大,孩子需要更寬的眼界,更深的思考。人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戲劇性變化,必須靠長期積累。我們努力偏晚,這實在是教訓!三、要防範過度輔導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坦率講,小升初期間我們有過短期行為,最突出的就是過度輔導,其危害,就是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我們的過度輔導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包辦孩子的學習計劃。每天學什麼、補什麼,不由孩子決定,而是我們決定,這樣的包辦,表面上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率、直擊要害,卻遏制了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家長不說,孩子就不知道該補啥、學啥,這種依賴很難適應未來的學習,必須加以防範和糾正。二是追求速度,急於講解。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向我們求助,為節省時間,我們往往馬上就給出講解,表面上迅速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卻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解新題的能力就不足,需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