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想說點真話
-
2 # 健康無極限0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得胃病的人也在不斷上升,我說說我所接觸到人的習慣吧。上學那會是早上沒課或者週末,大多數人都懶的起床,一直等到中午才起來吃午餐,晚上又吃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零食。年輕的時候扛的住,一時半會不會犯病。但這肯定也會埋下隱患。上班一族,平時上班感到疲憊,休息時間一覺就睡到中午了,基本上中午才吃飯。
發病前一般會有這些訊號,1:胃痛,有時飯前痛,有時飯後痛,有人在半夜三更痛的,胃痛的感覺可能不劇烈,鈍痛,悶痛,痛的部位心臟下邊一點。2:胃脹,感到胃部發脹,食物消化不良,脹氣。3:反酸:胃酸過多,有胃酸從胃裡滿出來的感覺。4:燒心,胃黏膜充血,胃酸過多,都會造成胃部灼燒的感覺。
得了胃病非常難受,平時應該多加註意,少吃太過油膩辛辣食物,碳酸飲料儘量少喝。平時多吃櫻桃,石榴,荔枝白果等,有時間可以做點南瓜粥之類的,養胃效果好。
-
3 # 霹靂一枝花jpg
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等等都會造成胃病的產生,很多人發覺自己得了胃病再去醫院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一枝花今天告訴大家幾個胃病前的小症狀,幫助你提前瞭解情況,預防疾病。
腸胃炎飯後30分鐘之內,腹部隱隱作痛,疼痛的同時伴有反算的現象,這些症狀在暗示你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者腸胃炎發生的機率,這時候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要儘早就醫治療。
胃脹氣吃的不多,卻有很強的飽腹感,伴有嘔吐、脹氣、噁心等症狀,以及胃部脹氣,很有可能是胃部出現了問題。
急性腸胃炎腸胃較一般人來說比較脆弱,吃過冷飲、涼性食物後極易拉肚子,胃痛腹瀉,有畏寒、發熱的症狀,如果這個現象經常發生,可能是急性腸胃炎。
胃潰瘍吃飯時,腹部伴有陣痛,特別是吃溫度過高、生冷辛辣食物時,吃完之後會緩解一點,下次吃飯時又會重複這種症狀,很大可能是換上了胃潰瘍。
膽汁反流性胃炎口舌發苦,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味道。感覺膽汁上湧,日常噁心嘔吐,這種症狀可能是換上了膽汁反流性胃炎。
胃病的調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華人講究“食療”,認為食療是一種最健康沒有副作用的調理方法。
胃炎吃什麼好?1.粥品
五穀雜糧養胃是華人根深蒂固的意識,這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下來的智慧結晶。
小米又稱“保健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胡蘿蔔素,這兩種成分是人體必需的。
小米熬製是會有一層薄薄的“米油”,這是小米粥的精華所在,對於養胃極有好處。
2.水果蔬菜
果蔬中的微量元素鉀、錳以及各種維生素都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經常吃水果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
3.大蒜
大蒜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酚類物質,其中“蒜氨酸”是大蒜獨有的,蒜氨酸進入血液後成為大蒜素,大蒜素對於殺死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很有效,研究表明,80%的胃部疾病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大蒜則可以完美消除他們。
4.牛奶/豆腐
這兩種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成分,可以在胃病是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熱牛奶進入體內後會在胃部形成保護膜,保護胃黏膜不受胃酸的刺激,減輕胃病症狀。
5.麥盧卡蜂蜜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病的最大的“罪魁禍首”,麥盧卡蜂蜜獨特的UMF成分對於殺死幽門螺旋桿菌非常有效
蜂蜜水還有促進腸胃蠕動,排毒養顏、調節胃酸分泌的功效,堅持喝麥盧卡蜂蜜水可以有效緩解胃炎症狀。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能強撐,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
4 # 張慶理平衡健康諮詢
我判斷胃炎的方法很簡單,但是不能說是代表性,只有可能是一種不夠標準的行為而已,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具有胃炎的判斷,一個是吃飽之後,詢問是否胃部有痛感,或不適感。第二個是飢餓的時候,胃部是有痛感,或有不適感。如果兩者情況都出現,就初步估計有胃炎的可能,然後建議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檢查出最終的標準結果。
-
5 # 小克大夫
得胃炎之前不會有什麼發病訊號,如果有症狀出現,只能說明胃炎已經發生了。
所以,對於胃炎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正確的預防和治療胃炎才是最重要的。
胃炎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之分,臨床上胃炎以慢性胃炎最為多見,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和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所以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胃炎發生和復發關鍵。
在日常飲食中:辛辣刺激飲食、過冷過熱飲食、粗糙飲食、燻烤類、放置時間過久的這些飲食如果長期食用,肯定會造成胃黏膜炎症,所以對於以上飲食,胃炎的患者或者胃不好的患者應該避免,平常人群應該控制這些飲食的次數。
還有一個就是避免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避免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共同進餐,尤其是要避免夾菜,舀湯等行為。定期對自己或者家人的餐具進行高溫煮沸消毒,每次時間30分鐘-1小時,定期更換自己的牙刷。
對於日常胃不好的患者,小克建議遵守以上的文字,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樣才是預防胃炎的王道。
回覆列表
慢性胃炎發病前無任何症狀和訊號,如有症狀或不適屬於已有胃炎發生了。
胃炎分兩種:
急性胃炎:往往與暴飲暴食尤其是吃入不潔食物(各種細菌汙染的食物或其產生毒素有關)引起。往往在食後數小時內發作,症狀有:胃區不適、噁心、胃噪、胃痛、嘔吐、部分患者後有腹痛腹瀉。
慢性胃炎:往往無症狀或常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如:納差、早飽、泛酸、噯氣、胃區不適、隱痛或難述性不適感。往往有家屬性消化道腫瘤史、聽到他人得了胃癌等產生疑病因素而去做胃鏡檢查,其結果往往有三種:
1.淺表性胃炎:大多發生在胃竇部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病變處黏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
2.糜爛性胃炎:病變處黏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似麻疹樣改變,有時有糜爛,或灶性出血點。
3.慢性萎縮性胃炎: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紅白相間,白區凹陷;皺襞變細或平坦,由於黏膜變薄可透見呈紫藍色的黏膜下血管;病變可瀰漫或主要在胃竇部,如伴有增生性改變者,黏膜表面顆粒狀或結節狀。
可以說胃鏡報告幾乎全都有慢性胃炎,絕大多數有症狀的往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如胃鏡檢查報告上寫是正常胃粘膜,那麼這個醫生必須進修學習去了。年青人多見糜爛出血、中老年人往往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這也是胃粘膜老化後退行性變的結果,因此活檢病理報告中常見的胃粘膜腸化,一般小腸化生屬於老化的表觀,大腸化生要定期隨訪,如果是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每1-2年隨訪胃鏡即可,不少會消失,但對於重度不典型增生要高度重視,其中50%會癌變,那麼毎半至一年應該複查胃鏡,如果變成輕或中度不典型增生或腸化是好事,應繼續隨訪。
產生胃炎的原因(包括有症狀的界功能性消化不良FD):
1.嗜菸酒、常吃辛辣食物、不潔油炸的食品、愛吃過硬不易消化食物、吃東西太快未經充分咀嚼等。
2.生活不規則、壓力過大、常處於過度緊張或壓抑的情緒下、情緒波動過大。
3.幽門螺桿菌感染:華人幽門螺桿菌陽性檢出率達40-50%左右,有的地區更高。可能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的致病因素。前十幾年幽門螺桿菌最熱的時候不少醫生把它和胃癌聯絡起來,因其在人群中陽性率太高硬把胃癌和其掛鉤缺乏嚴謹的科學依據,講得多了不少人也信以為真,我只說一點:現在體檢出來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越來越髙,可胃癌發病率卻明顯下降而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是不是也要把它和腸癌掛鈎。說穿了PPI質子泵抑制劑在作怪。
因此慢性胃炎發病前是沒有什麼預兆和訊號的,若去做胃鏡檢查人人都有。對腸上皮化生要定期隨訪不要當作胃癌前病變期。幽門螺桿菌HP陽性患者如果有“炎”症狀可以用四聯療法殺滅一次,但複發率不低,更用不著擔心癌變。對重度不典型增生應定期隨訪給予重視。總之不良的生活、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要改變,保持良好的心情是維護人體正常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基石。
20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