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孤獨終老1110

    聞一多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集詩人、學者和鬥士於一身的重要詩人。他不但致力於新詩藝術美的探索,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歌“三美”的新格律詩理論主張,還努力進行創作實踐,寫出了許多精美詩篇。他的新格律詩理論被後人稱為現代詩學的奠基石,影響深遠。

  • 2 # 河湟居士

    聞一多“三美”詩學觀概述新格律詩是相對於以嚴格聲律要求的舊體詩而言的具有詩行勻稱、韻律鮮明、有規律可尋的現代新詩體。這種新格律詩以聞一多在詩學論文《詩的格律》裡提出新詩創作要達到“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為標誌而深受人們關注,並蔚然成為時代之風尚。“三美”是人們對聞一多新詩格律理論內涵的簡要概括,即指新詩應該具有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均齊)。“三美”詩學理論觀較好地體現了聞一多建立中國新詩的藝術形式的規範的宗旨。

  • 3 # 老耿侃莊

    聞一多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集詩人、學者和鬥士於一身的重要詩人。他不但致力於新詩藝術美的探索,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歌“三美”的新格律詩理論主張,還努力進行創作實踐,寫出了許多精美詩篇。他的新格律詩理論被後人稱為現代詩學的奠基石,影響深遠。

    “三美”詩論

    《詩的格律》是聞一多先生系列詩論中最重要的一篇。在這篇論文中,他系統的提出“詩

    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詞藻),並且還有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

    均齊)。”這一關於新詩“三美”主張遂成為新格律詩派的理論綱領。

    聞一多先生認為詩歌的音樂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揚格律,聲稱“詩所以能激發情感,完全在它的節奏;節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

    跳得好。只有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只有不會做詩的才感覺得格律的縛束。這首詩在藝

    術上採用了象徵的手法,對“惡”的歌詠,受到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來爾《惡之花》的影響。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主要的成就還在於對於新格律體詩體的創造。在聞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後,

    針對五四白話新詩的過分直白和散漫無羈,主張“詩應該帶著鐐銬跳舞”,並具體提出了“三

    美”的主張,也就是“音樂美”,即音節的和諧;“繪畫美”,即辭藻的美;“建築美”,即形式

    的整飭。這首《死水》就是他的詩學主張的具體的實踐。《死水》是聞一多自認為“第一次在

    音節上最滿意試驗”的作品。全詩每一行均由一個“三字尺”和三個“二字尺”組成,三字尺在

    詩行中處於一個顫動的過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個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個音尺;隔

    行壓韻,最後都以雙音節詞收尾,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節奏感和韻律感很強。全詩共

    五節,每節四行,每一行都是九個字。漢字被稱為方塊字,每個字都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建築

    體。這樣每一行就形成了一個長方體;而四和長方體又構成了一個大的長方體;而全詩是五

    個大長方體,這就是構成了一個更大長方體。從整體外形上看,結構工整、章法整飾,節與

    節之間勻稱,行與行之間均齊。這樣的外形,與中國傳統的律詩非常相象。再說繪畫美。詩

    中“綠酒”、“白沫”、“翡翠”、“羅綺”等詞彙,錯彩鏤金,色彩斑斕,讓人產生一種眩目的視

    覺效果。而且作者還不滿足於此,他充分運用了詩歌的語言特性,不但寫了翡翠等靜止的意

    象,而且寫了青蛙的叫聲這樣的動的意象,動靜結合使意象相互反襯,產生張力,畫面更加

    活潑起來。這樣的“三美”手法的運用使《死水》形成了總體的整齊凝重的風格,作者的那種

    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人格特徵更是躍然紙上。

    新詩繪畫美理論是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主要是指詩的詞藻的選用, 即詩歌語言要求美麗,富有色彩,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詩畫同源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在

    先賢們那裡,詩與畫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輝。蘇東坡在觀賞王維的詩畫後評價說:“味摩

    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板橋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詩入畫,卓爾不群。在先

    生的詩作中,也經常出現紅、黃、青、藍、紫、金、黑、白等表現色彩,《死水》中,翡翠

    的碧綠、桃色的豔紅、羅綺的光亮、雲霞的陸離,逼得我們眼花繚亂,我們也不得不驚歎於

    這個五彩紛呈的絢麗世界!聞一多開著它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注入晶瑩剔透的翡翠、粉嫩

    灼灼的桃花、皺頡柔滑的羅綺、流麗飄蕩的雲霞等,“濃密繁密而且具體的意象”,這些意象

    疊在一起描繪出一幅美麗無比的圖畫。使該首詩錯彩漏金、斑斕繁豐,另人目迷五色,從而

    實現色彩對比,詩畫相通。

    新詩建築美理論是先生根據漢語的特點提出來的。“我們的文字是象形的,我們華人鑑賞文藝的時間,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來傳達的。原來文學本是佔時間又佔空間的一種藝術。既然佔了空間,卻又不能在視覺上引起一種具體的印象——這是歐洲文字的一個遺憾。我們的文字有了引起這種印象的可能,如果我們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問新詩的特點是什麼,我們應該回答他:增加了一種建築美的可能性是新詩的特點之一。”並把它與律詩具有的建築美相比,得出“(律詩)可差得多了”的結論。因為“律詩永遠只有一個格式,但是新詩的格式上層出不窮的……律詩的格律與內容不發生關係,新詩的格式是根據內容的精神製造成的……律詩的格式是別人替我們定的,新詩的格式可以由我們自己的意匠來隨時構造”。主要是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看,節與節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均齊,雖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數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齊整之感。

    “三美”創作實踐

    聞一多先生的詩歌在藝術上有著獨特的風格。由於追求藝術上的嚴謹,使得他的詩大多有富於浪漫氣息的幻想,嚴謹奇特的構思,火山爆發式的激情,一詠三迴環的語勢,以及比喻、誇張、象徵、反覆等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等特點。詩集《死水》中《發現》、《一句話》、《死水》等詩篇,寫得或激憤、或悲痛、或豪邁熱烈,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憂慮與關切,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死水》是聞一多的傑作。詩人把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現實,比喻為“一溝絕望的死水”,表達了對醜惡勢力的憎恨和對祖國深沉的摯愛。詩的最後一節,表明他一方面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醜惡產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並非心如死灰,“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是憤激之言,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說:“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裡才有希望。”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裡灌注著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思想特色。

    《死水》也是聞一多先生自認“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的實驗”,是先生實驗他的“三美”新格律體的典型。全詩共五節,每節四行,每一行九個字,分別由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構成,組成2232或2322或3222音尺,最後以雙音節收尾,雖然音尺的排列順序不完全相同,但是其總數卻完全一致,在變化中保持整齊,參差錯落兼以抑揚頓挫,每節換韻,各節大體均押abcb型的二四腳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很強,具有音樂般的美感。詩人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但跳得如此輕鬆自如,節奏和諧,真令人擊節讚歎!

    另外,詩歌借鑑了西方現代詩的反諷方法和“以醜為美”的藝術原則。詩的中間三節,展開豐富的想象,極力把死水內在的醜惡東西,充分地塗飾以美麗的外形(“翡翠”、“桃花”、“羅綺”、“雲霞”、“綠酒”、“白沫”),以鮮明的色彩和響亮的聲音,反諷死水的骯髒、黴爛、黯淡、沉寂。美與醜的交織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

  • 4 # 與共和國同齡

     聞一多詩歌創造的"三美"主張指的是: 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主要指音節和韻腳的和諧,追求詩歌的韻律感;繪畫美:主要指辭藻的華麗,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建築美:主要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講究節與節的勻稱和行與行的整齊。

  • 5 # 伴月圓

    音樂美一一講究平仄韻腳,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音律感。

    繪畫美一一選擇詞藻,符合詩主題的鮮明色彩,富有畫面感。

    建築美一一強調節、句,勻稱整齊,富有層次結構美。

    聞一多三美的新詩主張,奠定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基礎,某鍾程度上克服、糾正五四運動以來,白話詩過於鬆散、隨意,及散文化頃向。為中國現代新詩,健康發展,做出特有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酒館》豆瓣評分降到7.7,口碑下滑嚴重,是何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