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李白詩中的提到雕胡米,已經基本消失我們中國人的餐桌上。
6
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李先sen

    酥油泡螺 紅糟鰣魚 邵伯燜魚 羅漢菜 紙包炸雞 如意冬筍 御膳房做“全鴨”一共47種做法

    魚皮雲吞、金陵乳豬、盲公餅 鍋底叉燒、綵鳳吞燕、雪點紅梅、春藏雪月、麒麟蛋、瑪瑙羹、神化魚等等

  • 2 # 舌尖的創想

    雞湯汆海蚌

    主要材料:海蚌。

    輔助材料:味精,鹽,料酒,雞湯。

    步驟:

    第一步:將海蚌宰殺洗淨,取出蚌肉片成兩片。

    第二步:將雞湯倒入鍋中煮開,用鹽,雞精,料酒調味,裝入碗中。

    第三步:鍋中加水煮開,將蚌肉加一點鹽,料酒抓勻,放入沸水中燙三秒即可。

    第四步:將拌肉放入雞湯中即可。

    味型:鹹鮮味

    風味特點:海蚌肉質鮮嫩,湯汁清澈鮮美。

    操作關鍵及其難度:

    1:製作湯的時候,注意料酒不宜放過多。

    2:海蚌汆水時,水溫不宜過高,最好以90度水為宜,海蚌汆水3到5秒即可。

    3:這道菜的難度在於,雞湯熬製出來是否清澈,海蚌的肉質是否鮮嫩,燙制的過程很重要,不宜過久否則容易老,影響口感。

    大良炒鮮奶

    主要材料:鮮牛奶

    輔助材料:雞蛋,雞肝,蟹肉,鮮蝦仁,炸欖仁,熟豬油,瘦火腿。

    調味料:味精,鹽,幹澱粉

    步驟:

    第一步;火腿切成小粒,雞肝切成小片。

    第二步:將雞肝放入沸水中煮熟,倒出瀝水,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製四成熱,放入蝦仁,雞肝過油至熟,隨後瀝去油。

    第三步:用中火燒熱炒鍋,下入牛奶煮至微沸,隨後將幹澱粉,雞蛋清,雞肝,蝦仁,蟹肉,火腿一起倒入,邊炒邊翻動炒成糊狀,再加入欖仁,淋油上碟。

    味型:鹹鮮味

    烹飪手法:軟炒

    風味特點:成型似山形,呈乳白色,鮮明油亮,裹在奶皮中的各種餡料均可看見,奶香嫩滑,潔白,軟嫩,鮮香,清爽可口。

    烹調難度:

    1;先用牛奶與幹澱粉調勻,避免澱粉成粒狀。

    2;奶炒時,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下油量適量。

    3:宜用中火,如果火過了。就容易洩水。

    這兩道菜逐漸消失的原因在於:工藝難度大,對廚師的要求相對較高。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先秦文獻《呂氏春秋·本味篇》中有一段是講廚師的祖師爺伊尹以「至味」說「治國之道」,其中提出了一份「逆天菜譜、暗黑食材」,記述了夏商古人眼中的絕頂美味,可能絕大部分是今天我們享受不到的。

    《呂氏春秋·本味》的食材有六個大類:肉、魚、菜、和(佐料)、水、果: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踏,旄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魚之美者——洞庭之鱄,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遊於東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壽木之華。指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芸。雲夢之芹。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陽樸之薑,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鮪之醢,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南海之秬。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崙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島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漢上石耳。釋文引自:王利器. (1983). 《中國烹飪古籍叢書·呂氏春秋本味篇》. 中國商業出版社.頁13-15

    當然,《呂氏春秋》是戰國文獻,有一定的理想化成分,但大致能反應上古時代的物產。

    比如「肉之美者」就提到了「江豚:中華鱘」,還有「大象鼻子」,至於「猩猩之唇」今天被認為是「麋鹿的嘴巴」。

    夏商時代中原地區很多大象。麋鹿更是氾濫,跟老鼠一樣多,甲骨文中商王田獵,捕獲最多的獵物就是鹿科動物。

    戰國時代的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一段是描述楚國的美食:

    郭沫若是這樣翻譯的:

    引自:□ 楊國華. (2003). 《楚辭·招魂》食物構成略說. 中國烹飪(11), 38-39.

    不得不說,郭沫若將這些楚國宮廷珍饈菜名翻譯得很土,這些古菜名,其實跟今天的菜名並不對應,之所以這樣翻譯,是為了讓讀者容易理解。

    屈原《楚辭》中所記載楚國宮廷菜譜,包括「膳、饈、飲」三類:胹鱉炮羔,有柘漿些; 鵠酸臇鳧,煎鴻鶬些; 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瑤漿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酎清涼些;

    比如:將「胹鱉炮羔」翻譯成「紅燒甲魚」和「烤羊肉」完全不恰當。

    先秦的「炮」製作方法非常繁雜,有點類似「叫花雞」做法,羊羔的腹中要塞很多調料,用狗的網油包裹,經過長時間小火炮製而成。

    周禮中「八珍」就有「炮豚、炮羊」。

    又如:「鵠酸臇鳧,煎鴻鶬些」,洪興祖補註:「此言以酢漿烹鵠鳧為羹﹐用膏煎鴻鶬也」。

    先秦用「酢」的方法醃製雞鴨禽類,也就是用稻米和鹽一起醃製肉類,醃製魚肉就稱為「鮓」:

    《釋名·卷二》:鮓,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

    今天,漢族人的食譜中「酢」法已經很少用,類似比如「糟魚」算是「酢」法延續。

    但是,中國的侗族、瑤族非常喜歡用這種方法處理禽類。

    比如:非常火的紀錄片《風味人間》中【侗族酸鴨子】,壇藏五年。就跟先秦的「酢」法差不多。

    其實《周禮》《詩經》記載了很多美食,恐怕大部分已經消失。其中也有很多「黑暗料理」,今天看起來匪夷所思。比如:螞蟻卵做的醬——蚳醢

    先秦的「醢」就是一種肉醬:

    《禮記·內則》記載的「蚳醢」,以及各種肉醬和果脯:

    腶修,蚳醢,脯羹,兔醢,糜膚,魚醢,魚膾,芥醬,麋腥,醢,醬,桃諸,梅諸,卵鹽。文獻中記載嶺南、交趾土著食用「蟻子醬」;

    唐劉拘《嶺表錄異》:

    交、廣溪間,酋長得收蟻卵,淘擇令淨,滷以為醬,或雲其味酷似肉醬,非官客親友不可得也。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

    《北戶録》雲:廣人於山間掘取大蟻卵為醬,名蟻子醬。按此即《禮》所謂「蚳醢」也, 三代以前固以為食矣。然則漢人以鼃(蛙)祭宗廟,何足怪哉!

    明代鄺露《赤雅》一書記載廣西人吃「蟻子醬」:

    山間的大蟻卵如蚌(一作鬥)用以為醬,甚貴之。

    其實至今,廣西人還有吃螞蟻的風俗,也就是這種廣西黑螞蟻:

    萬能的某寶上可以買到食用的廣西螞蟻幹:

    先秦「蟻子醬」這種食物可能今天已經完全消失了。

    ----------------------------------------------------------------

    最後說一下,題主所說的雕胡米。《周禮》的漢儒註疏其實也記載過。

    「菰米:雕胡米」只是在中國消失了,但在北美地區仍然有少量的野生菰米。

    李白詩:「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杜普詩:「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有采集野生雕胡米為食物的傳統:

    拜現代文明所賜,在某寶就可買到北美的雕胡米,所以,你花不了幾個錢,就可以享受李白讚不絕口的「雕胡飯」:

    「菰米」在先秦時代就被視為一種美味,帝王享用的主食,《周禮》記載的「六穀」之一: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六穀,稌、黍、稷、粱、麥、苽。苽,雕胡也。

    為什麼「菰米」漸漸在華人的餐桌上漸漸消失呢?

    因為「菰」被黑粉菌感染以後,無法抽穗開花,但是莖部膨大,變異成一種蔬菜:茭白。

    而「菰米」產量低也難題採集。

    這兩者只能選擇其一,所以作為穀物的菰漸漸也就被遺棄,人們選擇香甜的茭白這種美味的時令蔬菜。

    「菰米」被黑粉菌感染以後就是「茭白」,茭白中的黑點,就是「菰黑粉菌」

  • 4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老虎肉,當年民主聯軍剿匪,多在匪巢發現死老虎。當然都被官兵吃了,因不會做還請飯店大廚做,結果虎骨被人家拿走當工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天快到了,哪些美甲比較適合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