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浙江省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合併為科學,中考總分為180分。
5
回覆列表
  • 1 # 藍海蓮花

    為了讓您的孩子在科學考試裡獲得理想成績,我們對科學學科制定瞭如下的中考複習備考教學方案:

    把這幾年中考科學真題試卷做個綜合分析,發現: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比分不同,差別很大,物理有70分左右,化學50多分,生物40多分,地理10多分,總分180分。

    我在輔導中採用的策略是:重點先抓物理部分,再抓化學部分,生物部分我就整理出重點讓他背(其實看幾遍熟練即可)。

    先抓物理,可以讓他產生濃厚的興趣,後面他就樂意聽課樂意做試卷,後面的教學容易展開。

    力學在中考中比分較大,從力的概念理解到拉力、壓力、摩擦力、重力、密度、壓強、浮力;勻速直線運動、二力平衡、牛頓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定律,這計劃用5節課,還有2節課結束。光學比較簡單,考試一般考作圖和簡答,計劃兩節課。

    再化學部分預計12節課(化學基礎部分比如化學元素元素符號、電子質子中子、化學式化學方程、幾種重點氣體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的製取和化學性質運用、化學方程式,需要連貫地學習6節課);酸鹼鹽的性質、運用和物質的轉化,金屬非金屬、物質的鑑別、化學實驗探究與有關計算,要5節課,安排1節課鞏固提高。

    這個時候距離中考可能還有十幾天,這個時候突擊學習生物,跟他把重點考點整理出來,梳理後,讓他識記,動物、植物、生理衛生幾個板塊梳理出重點考點,把這幾年一直在考的重點實驗探究題和讀圖題,跟他複習下,聯絡實際運用的預防傳染病的題目是重點,也跟他突擊複習下,計劃5節課。再後面7-10節課透過綜合訓練或測試查漏補缺;透過模擬試卷訓練和測評鞏固有關知識,讓孩子對中考試卷的答題找出那種順利思考順利答題的感覺,並保持到中考。

    為了實施這個中考備考教學方案,需要給您孩子按每天一節課的標準來滿足於您孩子複習備考的要求。目前的每週一節課太少了,科學總分是180分,在中考各科中所佔分值最大。還有一個月,每天都必須抓緊對科學進行突擊強化學習。

  • 2 # 擅博Sainbo

    應該讓更多的學子踏入工廠實驗室等機構和組織,真正自己多動手實踐,把知識和實踐結合,才能學有所用,記憶深刻而在實踐中去思考改進。

  • 3 # 網鏈課堂

    中考可以說是人生中的第一場大型考試,如果說高考是一棟聳立的大樓,那中考無疑就是這棟大樓的地基了,地基的重要性,想必不言而喻。

    初中要學的科目比小學多得多,很多剛上初中的孩紙都適應不過來,以至於成績每況愈下。還不容易適應過來,又因為要面對中考的壓力,不知該如何複習,搞得十分焦慮。

    語文:至少留出50分鐘寫作文

    對語文考試來說,臨場發揮有佔有一定比重,但我們都清楚,沒有積累,何來發揮。我想這個月你可以把之前寫過的作文拿來出來再看看,用過的素材回憶整理一下,新素材可能用起來沒那麼得心應手。社會熱點是需要關注的,但其實真正整理起來也沒多少,一定要花點時間去做這件事。

    之前聽一個學霸講過一個經驗,他說,拿到卷子先看一下作文,不做過多思考,腦子裡先有這麼個事。然後再從頭答題,一套語文卷子就像是一部完整的樂曲,跟著節奏,等做完前面的題目,再來看作文,很快就有了思路。

    一般來說,一篇作文至少要四個步驟:審題、構思、選材和寫作。審題清楚,避免跑題;構思一下你究竟要寫些啥,別寫到一半才發現思路不對;選材得靠一定的積累,如果說審題是靈魂,構思是骨架的話,選材就是肉,寫作就是用你的筆造出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按照經驗來說,作文也不要留太多時間,50分鐘足夠了。如果前面題目做完,時間還多,建議回頭去檢查,確認前面的作答沒有失誤,再開始一心一意寫作。寫的時候也不要著急,所謂鳳頭、豬肚、豹尾,想表達一個意思也得斟酌一下怎麼寫出來更好。

    數學:鞏固基礎,用好錯題

    記住,選擇填空題每道題用一到兩分鐘即可,超過三分鐘馬上放下。碰到一時沒有思路的題目,及時跳過,但是絕不是一看不會就跳過,要思考一下。

    為什麼做題會有沒思路呢?這就要靠考前紮實地複習了。

    按理說,考前20多能提高的地方就在於鞏固前面的複習成果。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的成績還處於中等,那就不要再刷壓軸題了,把精力放在基礎知識上。其實中考真的不難,只要你抓住基礎部分,考到一箇中上的分數是不成問題的。

    中考前一個月你需要把定理和公式再捋一遍,有漏洞的地方找些題練習一下。如果你有錯題本現在也要抽時間翻看起來,以前可能是一週甚至一個月翻一次,現在你需要隔天就看。但不是一次全部看完,一個章節看,現在再看之前記錄下來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會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如果你沒有錯題本也沒關係,相信這段時間你已經做了成堆的卷子,翻出來,將錯題、當時沒有太理解的題再做一編。經過一段時間的複習,你肯定會得心應手,此時就能把注意力放在解題策略上。

    英語:堅持每天練習,朗讀範文

    基礎比較薄弱的考生可先解決基礎部分,如可以把《考試說明》裡的詞彙過一遍,沒記住的詞彙趁著這個時間趕緊背下來。

    書面表達的範文可能是考前鞏固的一個好材料,語法不是太難,每天朗讀+背誦,不僅保持語感,還可以強化詞彙。

    每天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的詞彙量還可以,那這個時候把精力放在閱讀理解上,每天至少兩篇,做完之後自己儘量能去翻譯出來。

    物理:梳理概念、公式

    很多同學都覺得物理很難,其實你只是對基本概念和公式不夠理解。例如壓強公式p=F/S,其中F指的是壓力,S指受力面積,力F不用多說,算面積容易出錯,一定要明確這裡的面積S是這個力F所作用的面積,而不是總面積。你只要確定了這個公式的意義,從題目中尋找相關物理量,帶入計算就可以了,當然一定要記得單位換算。

    在這20多天裡,建議你從第一章開始把基本概念和公式過一遍,如果你覺得抄寫能幫助理解,完全可以這樣做。尤其注意公式,一定搞清楚適用範圍、每個物理量代表的意義以及計算時對應的單位。

    物理大題的確需要一定的解題技巧,最後這20多天,可以將你已經學會的解題模型和解題策略再行鞏固,實在無法理解的方法就果斷放棄。基礎知識還是佔大比例,拿分的關鍵絕對不是做出來多難的題,而是簡單或較難的題目保證正確率。

    化學:記、背是出路

    化學其實是一門以記憶為基本功的學科。每種元素、每種物質的符號要記清楚,常見的物質顏色、可溶性、反應條件要明確。

    其實可以把化學當成文科來學,每天背點物質特點,化學方程式。自己一直記不住的點可以寫在筆記本上,做題的時候拿出來結合具體題目再記一遍,記憶本來就是重複的過程,看得多了,一定可以記住。

    推理題看似推理,其實質還是靠記憶,你記住了物質的顏色等特點,就能找到解題突破口,沒記住,什麼都是白搭。所以這個月背起來才是硬道理,如果你還沒整理出來,現在就馬上動手逐章節去整理,這本身也是一個強化記憶的過程。

    思品:立足課本,梳理框架

    中考題看似五花八門,都是新題、熱點,但其實無論出什麼材料,設定什麼題型,答案永遠逃不出課本,就是所謂的“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只有對教材非常熟悉,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得心應手地處理各種題目。

    這個月你可以把書中的關鍵詞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樣的思路整理出來,尤其是九年級國情國策部分知識較為抽象,最好能強化記憶。

    當然審題也很重要,這是答好題的關鍵。我們一般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即“讀材料找考點—聯絡課本—明確答題角度—運用課本原理作答”。不管是什麼題目,我們一定要運用課本上的原理,切忌自說自話。

    分版塊逐一突破是比較好的思路,試著做出該板塊的知識體系,做題時能夠聯絡起來,強化做題效果,完善知識體系。

    歷史:知識整合,勾勒知識內在聯絡

    縷清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很重要,目標是加強知識的整合,把點連成線、再連成片。形成知識脈絡之後,我們再關注重大事件,從該事件的背景、時間、影響等方面去歸納。

    最後20多天的複習,同學們應在知識的整合和實戰演練中檢測知識體系,查缺補漏,同時掌握考試技巧。選擇題要抓住關鍵詞;辨析題的理由既要寫出正確的,還要對錯誤的進行說明。材料解析題要善於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關鍵是正確判斷歷史事件;問答題要把握好題目,要運用歷史的思維來審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醉的蝴蝶曲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