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兆林0309
-
2 # 疆南箭客
關於《世說新語》沒有太多關注,但是知道一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任誕》。這個成語就是一往情深。
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永修縣侯桓伊將軍不僅善於用兵,對音樂也十分精通,他經常吹蔡邕的柯亭笛,十分動聽。他聽到別人唱歌時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喊道:“怎麼辦啊!”宰相謝安誇獎道:“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之所以喜歡這篇就是因為它創造了這個千古流傳的成語:一往情深。起初以為這個成語是出自愛情典故,沒想到與愛情無關,所以記憶深刻。
現在說說這則故事,伊將軍對音樂一往情深,喜於形色。這就說明了人們對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是沒有抗拒能力的,至少不易隱藏內心喜悅。就像喜歡喝酒的人,看見別人喝酒就饞嘴,於是垂涎三尺的也有了。
再就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能對於美好的事物每一個人都會一往情深吧。聽到了,看到了,都會感覺愉悅,甚至眉飛色舞者也不稀奇。比如愛情,一往情深的愛情是值得每一個人嚮往和羨慕的。美好的愛情總會得到更多的人祝福。
再說說一往情深這個成語在愛情裡的美好。相對於至死不渝而言,用一往情深來形容愛情,無疑溫柔太多。相對於不離不棄而言一往情深又更加委婉含蓄。形容愛情的溫潤與深厚,這個成語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最後,順便對我的親愛的說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
-
3 # 另類文史
竊以為《世說新語》中“傷逝”寫得最好。現舉例如下:
孫子荊以有才,少(shǎo)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sāng),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tòng)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床曰:“卿(qīng)常好(hào)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譯文如下:
孫子荊仗著自己有才華,很少推重佩服別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當時有名望的人沒有不來弔喪的。孫子荊後來才到,對著王武子的屍體悲傷地大哭,賓客都感動得流淚。孫子荊哭完後,朝著靈床說:“你平時喜歡聽我學驢叫,現在我為你學一學。”他學得像真的驢叫一樣,賓客們都笑了。孫子荊抬起頭說:“讓你們這類人活著,卻讓這個人死了!”人生難得一知己,遇到知己去又無法迴避生離死別,孫子荊對王武子的真摯情誼,確實讓現代人汗顏。
-
4 # 每日讀書書評札記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部經典筆記小說,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晉代那一時期知識階層、士大夫們的言行、思想及生活風貌。所謂的才子風流、魏晉風範,在書中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全書共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三十六類,每類又分若干則,每則文字多少不一,但人物刻畫都栩栩如生。
在《世說新語》的所有篇章中,我最喜歡的是列於卷首的《德行》一章。
主要原因在於:
第一,眼緣,喜歡“德行”一詞;
第二,喜歡書中同樣秉持的“德為才先”理念;
第三,喜歡亂世之中仍品高行潔計程車人風範。
01 喜歡 “德行”一詞漢字中總有一些詞是你一眼看去就喜歡的。“德行”這個詞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當然我喜歡的這個“德行”,不是罵人時帶有譏諷意味的那個髒話:“瞧瞧你那個德行!” 而是指古代用來標誌君子的那些高尚的道德和品行。
在中國古代很多典籍中,君子和德行一詞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如,晉葛洪在《抱朴子•外篇•循本》中有言:“德行文學者,君子之本也”。
《大學》中也說“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君子首先要有德行,在此基礎上才會產生其他的一切。
02 喜歡“德為才先”的理念《世說新語》中”德行“是全書三十六個篇章中的第一章。
把”德行“列為全書首章,意味著書籍編者本身是看重“德才兼備,德為才先的”人才標準的。
“德為才先”,我也一直秉持這樣的理念。
所謂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才兼備,以德為首“,實在是很重要的道理。
古今中外,現實中網路上,但凡“才高卻人生落馬”的現象,無不與德行缺失有重要關係。
多年前的大學生藥家鑫激情殺人案如此,幾天前大學生包麗因北大男友精神暴力被逼自殺案也是如此。
“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孔老夫子的這句話真的沒有過時。
03 喜歡亂世中仍品高行潔計程車人風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東漢末年之後的一個動盪年代。然亂世之中,上層統治階級及士人階層中尚有這麼多堅守德行之人,怎不令人感慨讚歎?!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被任命官職之後真誠禮賢下士的高尚風範,樸實得讓人不由自主起敬:
原文: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當官之後,想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立志廓清政治。為起用有識之士,剛一到轄地,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至敬至誠地去見一個不得志的賢士。
另一名士庾亮也是如此,不以己禍嫁人的做法,貌似迂腐,實則最智,因為他的言行符合的是他心中的道德律。
原文: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有害之物,寧可留給自己,也不去禍害別人。這是一種怎樣的做人境界?
書中類似德品行正計程車人還有很多。殷仲堪的節儉,陳遺的孝道,嵇康的20多年不曾對身邊人發脾氣,周子居的謙遜自省,荀巨伯的仗義,管寧擇友的率真……,哪一樣都值得我們敬仰、學習。
總之,以上無論是對“德行”一詞本身的好感,還是對“德在才先”理念的秉持,抑或是對書中士人“亂世之中高風亮節”的仰慕,都構成了和構成著我對《世說新語》德行一章的深深喜歡。
-
5 # 旺旺洛陽生活
酒以成禮
原文: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譯文:鍾毓兄弟小時候在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當時已發覺,暫且故意裝睡,看他們怎麼樣。鍾毓行禮後才喝酒,鍾會只喝酒不行禮。隨後父親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鍾毓回答說:“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又問鍾會為什麼不行禮,鍾會說:“偷竊是非禮的行為,所以用不著行禮。
-
6 # 隴原之子
喜歡《周處》的故事,透過周處事件,讓自己思常反思自己過失,並立即進行改變,不要一味遷就自己的壞毛病,讓自己處於不上進的狀況。
-
7 # cici撩故事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 《世說新語》容止篇
我就不翻譯了,一來文字比較淺顯,二來,總感覺每翻譯一個字就等於在左思心口插一刀哈哈哈哈
回覆列表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鍾會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一樣的家庭教育,一樣的朝堂環境,可二人對同一問題的回答迥然不同,語言對話間,充分彰顯了兄弟二人不同的性格特徵。
魏文帝,貴為天子,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生殺予奪。朝廷應對,一言天上,一言地獄,稍為不慎,便有殺身之禍。且在朝堂威儀的壓力之下,一般人都會產生緊張恐懼的感覺的。哥哥鍾毓,面對主宰自己前途的皇上,恐怕早就把已經準備好的言辭忘得一乾二淨了,只有順著自己感覺走,老老實實的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一句簡單的語言對話,一個忠厚老實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而弟弟鍾會,則其不然。不卑不亢,沉著自然,在威儀顯赫的廟堂之上居然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冷靜,就連閱人無數的魏文帝也感到詫異和興奮:“卿何以不汗?”鍾會則一句:“戰戰慄慄,汗不敢出。”皇上高貴聖明,天下敬畏,別說臣怕,連臣的汗水也不敢出來呀!違心的奉承話,皇上聽著高興,群臣聽了敬佩,同樣一句簡單的語言對話,讓另一個聰明、機警的孩子形象又躍然紙上。
一樣的問話,不一樣的回答,正向與逆向的不同邏輯思維,展現了兩個孩孑不同的性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