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詞新說

    大廈將傾,以一人之力難以挽回。明末的局勢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改變的。

    明朝有這麼個能人,張居正。實施改革,將當時岌岌可危的明朝,扶上了一條強國富民之路。可謂是力挽狂瀾,要是順著這條路一直走。明朝的局勢,不會走向那麼一個爛的局面。張居正死後,萬曆立刻就廢除了張居正的改革,帶領著明朝又重新走在老路上。傳到崇禎這裡,明朝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了。

    孫傳庭,一代名將、文武雙全。有領兵之能,也有政務之才。打的叛軍節節敗退,戰果十分輝煌。鎮壓農民起義是一把好手,還很善於解決軍隊的財政問題,透過細查,將軍隊原有的土地收回,獲得不少糧銀。是一位難得的棟樑之才。可惜崇禎聽信讒言,不辨忠奸。不予孫傳庭升遷。剛愎自用,使這位大將死在了衝鋒的路上。

    所以說孫傳庭不死,也扭轉不了當時明朝的局面。就算是他有這個才能,可崇禎會給他這個平臺嗎?答案是不會的。明朝走下坡路是從萬曆年間開始的,亡實亡於崇禎。不識人,不會用人,動不動就殺死大臣。治理國家是需要人才的,得給他權利。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再勤奮也沒什麼用。

  • 2 # 渭城朝雨憶傾城

    明朝後面,朝政腐敗,皇帝昏庸,大臣互相爭鬥,結黨營私,外加天災不斷,滿清的不斷進犯,自使天下大亂,明朝滅亡是多方面造成的,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的。

  • 3 # 請你吃辣條

    《明史》:“傳庭死,而明亡矣”。

    這裡的傳庭就是孫傳庭,其實明末那種狀態,確實不是一個孫傳庭就可以挽救的,但是失去孫傳庭,明朝確實必亡了。

    孫傳庭當時在晚明可以算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忠臣之一,奈何明崇禎帝識人用人樣樣不行,再加上時局混亂,貪汙腐敗成風,後勤補給也十不存一,孫傳庭能在這種情況下,接連打了多場勝仗,可見其謀略過人。看孫傳庭的戰績就知道了,大明白總結了一下。

    活捉第一任闖王高迎祥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孫傳庭主動請纓出任陝西巡撫,要知道,當時陝西已經是戰亂不斷,巡撫作為首席軍政長官,更是無人願意擔任,可見孫傳庭此舉是下了多大的決心。上任後,孫傳庭在榆林組建軍隊,命名為“秦軍”。這時,陝北有李自成在起義作亂,而起義軍首領闖王高迎祥從湖廣一帶復出,來到陝西,準備從漢中攻往西安。幸得孫傳庭領秦軍前往鎮守,高迎祥才沒有攻佔成功,隨後,高迎祥準備從子午谷攻入西安。此舉被孫傳庭提前看破,埋伏於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成功俘虜高迎祥,並擊潰起義軍,直到後來才由李自成繼任闖王,而當時起義軍士氣、實力都已大降。

    圍困李自成使其僅餘18騎突圍

    崇禎十年(1637年)初,孫傳庭率領部下配合各路官兵清剿了陝西境內的起義軍,自此,關中以南地區才趨於平定。

    崇禎十一年(1638年),孫傳庭在陝西打敗了從甘肅流竄至此的起義軍,順便打退了馳援陝西起義軍的馬進忠的宛部起義軍、馬光玉所率領洛部起義軍。之後,又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差點就使闖王李自成起義軍全軍覆沒,兵敗的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出。 至此,流竄在陝西境內的起義軍幾乎鎮壓消滅殆盡。明朝形勢一片大好,但因此時,滿清多爾袞,嶽託率部攻入長城,崇禎帝急調還在清剿李自成的洪承疇與孫傳庭所部,回京防禦,李自成才得到喘息。這裡不得不說,崇禎帝再一次決策失誤,鎮壓起義軍,剛剛有起色,何不趁此機會斬草除根,奈何李自成自此死灰復燃。

    一心為國卻慘遭入獄、臨危受命奈何大勢已去

    崇禎十一年(1638年),剛才說到的滿清犯邊,朝廷急調孫傳庭、洪承疇返京主持防務,這裡不得不提另一位晚明頂樑柱盧象升,由於太監高起潛等人的不援救,盧象升孤掌難鳴,最終戰死沙場。回到孫傳庭入京,由於孫傳庭主戰不主和,崇禎不滿所以沒有召見他,同時還得罪了主和派的楊嗣昌。之後崇禎帝命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楊嗣昌因主張將陝西軍全部留下,用於守衛薊遼,故百般阻撓,孫傳庭眼見剿滅起義軍無望,心灰意冷,以身體不適為由準備請辭。但楊嗣昌仍不放過,上書崇明帝,說孫傳庭並沒有生病,只是不想為皇帝辦事。崇禎帝因而大怒,下旨將孫傳庭貶為平民,押入大牢。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李自成大勢已成,崇禎帝從監獄起任關了三年孫傳庭,令他馳援開封府。還沒等到達開封,李自成便轉而襲殺汪喬年,孫傳庭立即改赴陝西,繼任他闊別三年的三邊總督。隨後,李自成又開始了對開封的包圍,還沒等孫傳庭在陝督的位置上坐熱,崇禎帝就命令他出關救援開封。(要說這崇禎帝,可能就是智商不夠,這調令來回的變,如果讓孫傳庭自己決策,大明白相信肯定有不一樣的結果,說到底崇禎帝就是用人不行。)

    之後,孫傳庭雖然竭盡全力的領導臨時拼湊起來的人馬與李自成周旋,但是不但糧草跟不上,而且各路人馬根本毫無配合,見死不救時有發生,之後的戰役輸多勝少,孫傳庭雖有謀略,但部下並不完全執行。(要大明白說,被皇帝關了三年,哪裡還有威信。)自此,明朝節節敗退。

    生死殉國卻受盡侮辱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崇禎帝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又升任為兵部尚書,同時再兼督山西、湖廣、貴州、江南、江北軍務,始稱督師。兵部侍郎張鳳翔曾雲:“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奈何崇禎帝並不以為意,還想著剿滅李自成。戶部尚書侯恂曾勸崇禎帝,放棄中原,以江山社稷為重,也被剛愎自用的崇禎帝投入監獄。崇禎帝一再要求孫傳庭出戰退敵,無奈之下,八月,孫傳庭親率10萬大軍出師通關,同時命河南總兵陳永福,四川總兵秦翼明協同作戰,奈何李自成起義軍勢大,九月就遭遇大敗,十月,李自成就攻破了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相繼投降,隨後,李自成率十萬大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不敵,誓死不降,戰死沙場,時年51歲。

    訊息傳回北京,崇禎帝卻認為孫傳庭詐死,竟然沒有給予絲毫贈蔭。唉,一顆忠心,奈何蒙塵。

    其實晚明最後的局勢只在於崇禎帝手中,雖然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還曾六下罪己詔,還算是明朝後期中少有的好皇帝。但是他其性多疑,識人不善,遇到重大決定更是搖擺難定,實在不是一位能挽大廈於將傾的千古名君,不過最後,崇禎帝能決定於國家社稷共存亡,自縊煤山還是讓大明白我敬佩不已。

  • 4 # FattyRabbit

    別把孫傳庭比作冉閔、苻堅或慕容垂那麼重要!畢竟孫傳庭只算是一名戰將,能跟上述五胡年代的國君相比; 更何況大明是個大一統王朝,死了一名戰將就滅亡嗎?

    古代每個國家的擴張或滅亡都是透過戰爭這過程,而戰爭是否成功必須有強大的國力支援; 試問魏忠賢死後讓東林黨一黨獨大,大明那有本錢去跟建奴和闖賊長期對抗?

  • 5 # 火器工坊

    明朝翻盤是不可能了,受《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很多人總以為明朝如果單獨對抗農民軍或者清軍,是可以取勝的。然而事實上明末的這股農民軍浪潮,本就是和遼東戰事的頻發有著很大的關係。只要制度不變,明朝就是這些猛人都活著,也只能是苟延殘喘,根本抗拒不了滅亡的浪潮。

    如果孫傳庭不死,他也沒有多少機會了,硤縣一戰的失敗,使得孫傳庭在陝西苦心經營的家底子都被打光了,李自成沒了後顧之憂,為了徹底剷除釘子,拿下陝西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我們假使孫傳庭活下來了,逃走了,那他還會去哪?以他的性格,跟崇禎皇帝報到是必然的了,不過崇禎怎麼置他的最就不一定了。當然打死是不至於,根據當時明軍的分佈,派孫傳庭去節制山東的劉澤請和高傑是最有可能的了(這倆至少比左良玉好管)。

    那這個時間距離李自成去攻伐北京還有不到一年的光景,而孫傳庭要想讓劉澤請聽自己的話,就得大整一波,搞不好劉澤請就要和賀人龍一個結果了。不過以當時山東兵南直隸的戰鬥力,想擋住李自成是很難的,可以說還差點事。所以李自成走山西攻北京的路線是不會改變的。而孫傳庭肯定會勤王,那估計吳三桂被召回的可能就小了很多(但是考慮到當時明軍只有關寧軍有戰鬥力了,所以這個結論也不敢妄下)。

    最後一戰的結果很重要,如果孫傳庭贏了,趁勢收復山西;李自成贏了,那歷史走向沒啥太大的變化。那我們假使孫傳庭贏了,還一路打到陝西滅了李自成,那結果也是明朝元氣進一步大傷,而多爾袞入關也是必然的,明軍又一次被摁在地上摩擦也是必然的,孫傳庭戰敗也是必然的(畢竟兵不行,洪承疇還是自己老朋友),明朝這之後就是不亡,也就剩下半口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喜歡站著走路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