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看點歷史號

    李定國和夔東十三家是南明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抗清集體,南明史講述了李自成進京逼死崇禎皇帝之後,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及其餘部、清朝、南明(明朝殘餘政權)之間不算爭鬥的一點歷史。

    清、順、明三國演義

    但是由於清朝最終取得了勝利,清朝一向標榜自己得國並非得自明朝,而是取自李自成,實際上李自成在清軍入關時統治的區域並不是很大,並沒有完成全國的統一,江南半壁江山還在明朝的統治之下。之後,清朝為了取得全國,對南明發動了進攻,受到了江南軍民的極力抵抗,所以為了顯示自己的江山的正統性,清朝不得不可以淡化或者回避這一段歷史,所以這一段歷史在清朝時期一直被禁,直到民國時期才被髮展,而李定國和夔東十三家等南明抗清故事自然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播。

    1645年,西安被清軍攻破,大順軍被迫分成兩路向南撤退,李自成、劉宗敏等親率東路軍經商洛、豫西、襄陽、武昌一線撤退,李過、高一功等人率領所統陝北及甘肅等地駐軍作為西路軍經漢中、四川順江而下至湖北荊州地區。但是不幸的是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地區遇襲身死,而劉宗敏之前也已戰死,沒有了高階將領,東路軍成了一盤散沙,劉體純、袁宗第等將領率領自己的人馬在南明和清朝控制區域之間輾轉作戰,到順治三年(1646年)來到了川鄂邊區興山、歸州、巴東、大寧等縣,在這一帶堅持抗清。

    1645年,大順軍分兩路南下

    李定國

    李定國,生於1621年,在九歲時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收為義子,成為張獻忠的四大養子之一,在張獻忠不斷轉戰的過程中,李定國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1646年張獻忠戰死之後,大西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的帶領之下經四川進入雲南,並以雲南為基地繼續發展力量,後聯合南明永曆王朝共同抗清。

    大西軍餘部進入雲南

    1650年,李定國經由貴州出滇抗清,李定國在抗清鬥爭中取得了南明王朝最光輝的戰績。1652年,李定國收復了湖南一部,掃清了佔領廣西的清定南王孔有德的後方,最終孔有德被李定國的大軍圍困在桂林城中,其他清軍救援不及,最終桂林城破,漢奸孔有德被逼上吊自盡,這讓滿清朝廷大為震撼。

    李定國將軍進軍路線

    為了穩定南方戰局,清廷派遣敬謹親王尼堪率領八旗軍支援廣西,尼堪是努爾哈赤的孫子、皇太極的侄子,此時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率領大軍前來救援。當尼堪進軍到湖南衡州時,李定國已經從廣西率軍到此地阻擊尼堪大軍。

    李定國在林中設伏,趁尼堪的八旗大軍行經此地時發起攻擊,猝不及防的清軍來不及佈陣即陷入重圍,他組織將領進行突圍,卻陷入泥潭之中,最終力戰而死。這是滿清在整個南明戰場上戰死的最高將領,尼堪又是宗室,率領的又是精銳的八旗軍隊,此番被李定國擊潰,而且主將尼堪還被死於陣中,這是1644年滿清入關以來(甚至在入關之前)明軍取得的最大戰果的勝利,這讓大半壁江山都已經落入清軍之手的南明朝廷為之一振,舉國臣民也為之興奮,無疑,李定國此舉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清的鬥志和決心。

    李定國將軍的赫赫戰功不僅鼓舞了當時的人民,是漢人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甚至影響到了兩百多年之後的漢人。1902年,革命黨和留日學生在日本舉行“亡國二百四十二週年紀念會”時,章太炎負責起草宣言,宣言聲稱:

    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願吾閩人,毋忘鄭成功;願吾越人,毋忘張煌言;願吾桂人,毋忘瞿式耜;願吾楚人,毋忘何騰蛟;願吾遼人,毋忘李成梁。

    李定國成了鼓舞中國軍民奮起反抗的英雄人物,甚至民國時期雲南著名的軍事領袖蔡鍔將軍也將其視為偶像,由此可見,李定國將軍在當時民眾心裡的地位。

    夔東十三家

    而西路軍則建制儲存完整,因為李自成已經犧牲,所以西路軍在李過、高一功的帶領下選擇和明朝合作抗清,在南明隆武朝湖廣巡撫的爭取之下,西路軍被改編成“忠貞營”,名義上進入了明軍序列,和原南明軍隊一起抗清。

    但是,由於南明政府內部保守派的排擠,忠貞營並不能得到後勤保障,要想打仗必須自己解決糧餉,沒有辦法的忠貞營只得就地徵餉,而這一與民爭利的行為又會遭到南明官員的彈劾,所以忠貞營在南明政府的領導下過得很不順利。後在圍攻荊州的戰鬥中,忠貞營因得不到其他明軍的配合,導致損傷慘重,最終高一功、李來亨等人率領大軍被迫撤退到三峽地區,正好與之前東路軍殘部會合。

    而之前跟隨南明督師大學士何騰蛟的李自成舊部郝搖旗,因為靠山何騰蛟去世而受南明朝廷的排擠,無奈之下郝搖旗也決定北上與劉體純、袁宗第等原大順軍會合。

    於是,原大順軍的舊部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高一功、郝搖旗等人與當地抗清武裝王光興、賀珍等部一起,在夔東(大致相當於長江三峽地區)形成了一個抗清基地,史稱“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

    夔東地區地處交通要道,但是山高水急,易守難攻,所以清軍一直沒有辦法徹底將其征服,夔東十三家雖然只有幾萬人馬,僅僅佔據興山、歸州、巴東、大寧等縣,但是清軍一直沒有辦法啃下這塊硬骨頭,只得繞道南下,先把這塊骨頭放下。

    夔東地區的城池

    就這樣,夔東十三家一直堅持到1662年,而此時,中國大陸上已經基本被清朝佔領了,南明永曆帝也被俘,被吳三桂勒死在街頭,南明兩個最重要的將領李定國、鄭成功也相繼去世,清朝已經天下大定了,終於可以有時間慢慢的去啃夔東十三家這塊硬骨頭了。

    1662年形勢圖,圖中中間黃色部分為夔東十三家

    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決定分三路進攻夔東十三家:一路由湖廣提督董學禮統兵三萬,從湖廣進剿;第二路由陝西提督王一正調統兵三萬,從陝西進剿;第三路由四川由總督李國英親自率領,官兵從四川進軍。

    1663年,夔東十三家寡不敵眾,在清軍三路大軍的緊逼下,生存空間被逐步壓縮,最終隨著劉體純戰死,郝搖旗和袁宗第的被俘,夔東抗清基地也宣告淪陷,南明在大陸的最後一個土地丟失,大陸上的抗清鬥爭到此宣告結束。

    李來亨抗清遺址

    夔東十三家,以數萬人馬,佔領這二十座縣城,卻能堅持抗清十餘年,一直堅持到康熙二年(陰曆1663年年底),實在令人欽佩。

  • 2 # 決戰之年2015

    李定國的人品和能力在鄭成功之上.雖有勵精圖治之雄心. 但畢竟獨木難支.內部有像孫可望這種 利慾薰心之徒.外面對清軍的全力壓制.永曆皇帝又優柔寡斷.君臣難以形成合力.李自成的餘部又.各自獨立作戰 難以互相支援.失敗在所難免.但他們在民族危難之時 不計前嫌.以民族大義為己.忍辱負重.勉強支撐的南明王朝的殘餘政權.其精神及歷史功績 值得後人肯定.紀念.現今中國社會出於對所謂民族不要傷害各民族之感情。對這段抗清史 則避之。其實只要正確面對歷史 大家開誠佈公說開了。就無所謂各民族之間感情問題。

  • 3 # 歷史快餐車

    一群為生計而起義的農民

    打敗了明王朝、卻迅速被滿清偷了雞!

    李自成兵敗身死

    清庭詔安農民軍

    在個人的榮華富貴與國家大義面前

    農民軍雖未飽讀聖賢書、卻心中存大義。毅然決然選擇抗清、退據川東夔門12座小縣城、以數萬之眾、抗清近20年!

    曾經的李自成大順軍餘部、聯合川東地區的抗清力量、包括南明將領王光興等人的加入、正式形成“夔東十三家”

    這隻力量並不算很強大的農民起義軍確是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的心腹大患!

    在大明朝瞬間土崩瓦解、李自成兵敗身死、南明各藩王節節敗退的環境下!

    與此同時、清政府配合“剃髮易服”制度。可以說當時天下民心皆一盤散沙!

    此時夔東十三家雖盤踞山地、卻力量薄弱。雖未給予清朝重大的軍事打擊、可在當時天下民心的號召和影響力方面、是讓清政府最害怕最頭疼的!

    包括幾年後的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的三藩之亂!也不可否定有夔東十三家的一定影響!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夔東十三家”?

    與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隋末瓦崗寨起源、唐末黃巢起義相比、曾經影響力並不小的“夔東十三家”為什麼突然人間蒸發、消失於人們腦海?

    從康熙的文字獄開始:在資訊不發達、文化不屬於平民的時代、清政府想斷“夔東十三家”故事並不難!到乾隆《四庫全書》編定、燒燬大量書籍、曾經轟轟烈烈的起義、也就漸漸的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