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王者孝

    《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逢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一一《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

    提到晚唐詩人李商隱,很自想到他的具有獨特風格的《無題》詩。這些無題詩在政治和藝術上都有很高造詣,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廣泛的影響,是中國古典文化遺產中民主性精華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從宋初的“西昆體"的作者到“五四"以後資產階級學者,都抽去《無題》詩的政治內容,把這些詩說成是純粹描述男女私情的“豔情詩"。為此,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進一步探討、評說李商隱的《無題詩》,很有必要。

    不可否認,《無題》詩大部分以男女愛情為素材。但其實,“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李商隱只是巧妙地運用了這種傳統的比興手法,藉以抒發自已的政治原望。象以上所引的這首《無題》詩,從字面上去理解,好象詩人是寫給一位心愛的女郎,對她傾吐無限思慕和自已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但魯迅說的好:“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且顧及作者本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壯態,這才較為確鑿。(魯迅:《題未定草.七》把這首詩放到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和儒法鬥爭的旋渦中,聯絡作者的創作背景,就不難領悟李商隱的苦心用意了。以令孤綯、白敏牛為首的儒家代表壟斷了晚唐的政治舞臺,一些具有革新思想的法家代表先後遭迫害,受到排擠,被放逐。東風無力,百花催敗,這暮春殘色分明是影射當時悪劣的政治氣候。“相見時難別時難,"造句非常平易、流暢、自然,感情是何等真摯、飽滿、深沉。兩個“難”字,把詩人一腔悲憤吐於紙上。面對政治壓抑,戰友遭難,作為有很深尊法反儒思想的李商隱,並沒有低下頭去,而是把胸中的滔滔激情疑煉成千古絕唱的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生動的表現了詩人堅持法家思想至死不變的堅強決心。五、六兩句,意境相當優美,詩人對革新戰友體貼入微的懷念,溶於細膩深沉的詩情畫意之中。"蓬山此去無多路,"的“篷”山,隱喻革新戰友的流放所在地,這句詩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思友心切,即使迢迢萬里,在詩人心中的行程也是很短的;另一方揭示詩人對前途充滿了憧憬和希望。李商隱在另一首詩中寫到;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在詩意上,各有千秋;在思想上,這首更富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但是,即使近在咫尺,詩人和戰友仍無法相見,詩人把傳說中的“青鳥"比喻為美好的信使,只有她能傳遞資訊。什麼資訊呢?很耐人尋味。尾聲以麗句抒悲憤,尤覺感人。李商隱曾表白自已的詩是"楚雨含情皆有託“。託什麼呢?作者沒有說,有待於我們共同探索。

    在中國文學史上,“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這種比興手法,早在詩《詩經》、《楚辭》裡已被採用。由於李商隱的《無題》詩用近體詩的形式,經過他精湛的藝術處理,構思藝術精巧,色彩濃麗奪目,煉字嚴謹工整,音調和諧婉轉。尤其他富有浪漫主義的筆觸,開創了政治抒情詩中的新風格、新流派,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如“心有靈犀一點通","人生豈得長無謂"等等。當然,有些《無題》詩寫的比較曲折費解,用典隱晦,流露了感傷的情調,以及有形式主義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作品的思想性。明代法家王夫子稱李商隱的詩“寓義俱遠”,“愴時託賦,哀寄不言,既富詩情,亦有英雄之淚”。這個見解是對歪曲李商隱詩歌創作的有力駁斥。

  • 2 # 少言近道

    小時候都背過,至少其中兩句有名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特別是教師節,每次要用這兩句歌頌我的老師。

    但其實,作者要表達的並不是這個意思。一切只是教育工作者和編書者方便我們理解,

    畢竟,人家李總可是朦朧派的,可意會不會言傳,你讀幾百遍,其意也不現。

    ~~~~~~~~~~~~~~~~~

    我們要從身世說起,李商隱,從小喪父。作為家中的長子,肩負起了承擔家庭吃喝住行的重任。心思敏感而內斂的他,無人可說,沒時間去說,只能將哀思深藏心底。

    而當時唐朝政局動盪,他又站錯了隊,導致仕途不順。不得不說李總不是一塊當官的料。仕途不順,諷刺挖苦對手。並不會求全阿諛,從此一生遭遇排擠,窮困潦倒。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好在當時佛道盛行,心靈亦可歸屬,鬱郁不得志的歷史衰落中的詩人們,狂出金句,李商隱就是其中之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加之老婆大人是名門望族大家閨秀,知書達理,也是李總心中最後的一塊慰藉。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好景不長,老婆病死,只剩孤苦窮困的他,獨活世間。

    他雖然痛苦,但仍然保持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直到晚年仍然飆車到邊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最後,回望一生來路,經歷幼年喪父,中年喪妻,仕途坎坷。仍然豪情不減,意志頑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絕不是歌頌老師,也不是讚美愛情,

    而是,敬畏生命,生當如夏花之絢爛。

    ~~~~~~~~~~~~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生也難,死也難,風一吹,花就散。

    蠶兒燭兒,奉獻一生到走完,

    這就是意義,不必傷感。

    時光匆匆,白天照鏡子,又多出了白髮,

    夜不能寐,獨自吟唱,遍身月寒。

    去往快樂的仙島在哪啊?

    尋也不得,不如隨遇而安,

    總會有仙子帶我前往(的吧)。。

  • 3 # 兩木即是林

    如何理解李商隱《無題》這首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史料記載,這首詩是李商隱大約15-17歲,在玉陽山學道時創作的。全詩以女性口吻表述,寫離別相思,表兩情誓死不渝。而此女性,當是靈都觀的宋華陽,也就是李商隱暗戀已久的夢中情人。最愛的人不能相見相守,反而要別離,忍著心中巨大的痛苦,卻又懷揣著對愛情的執著,輕聲訴說,寄語上天,堪稱情詩第一篇。

    與宋華陽一面生情愫,情竇初開的李商隱內心愛慕的閘門再也關不上了。彼時,大唐民風雖開放,但總歸教法使然,李商隱與宋華陽之相識相戀,也不是不論世俗,但絕不能為外人道。然狂熱的相思之情讓李商隱期待著與她再次相見,不料等來的是無情的分離。李商隱其實是明瞭的,此次一別,難有再相逢,絕望和壓抑一起湧上心頭。李商隱還知道,宋華陽也分明深深地愛著他,無奈,不能相見,也無法表白。

    想見面不易,分別更難,就連東風都把惆悵的往事吹不散,更讓窗外的花兒愁謝一地。華陽吾愛,分明這就是訣別,再見到你只有往生天!我對你的愛呀,就像那春蠶,吐盡最後一絲才是解脫;我想念你的情懷,就像那蠟燭,燃盡最後的自己,一切變成了灰,才是我最後的纏綿。滿眼悽慘荒涼之感!

    晨陽升起,抹去淚水,宋華陽對著銅鏡梳妝。面對現實,她既捨不得與李郎的分離,可又期盼能有一見。於是,她為了能給郎君留下最美好的記憶,也愁卻女人快速衰老的容顏,勤於妝容。但滿心惆悵的思緒,終究雜亂不堪。“月光寒”不僅僅是夜裡的寒冷,更是宋氏女心裡的淒涼。

    伊就住在那蓬山(蓬萊)上啊,咫尺之間,可惜,我連見你一面的機會都沒有。那麼,就託青鳥代替我去問候你,帶去我的相思吧。到這裡,李商隱,這位詩詞巨匠,能把心底最脆弱的情感告知後世,實在也是情動不已。纏綿之間,旖旎之際,情感的爆發到了最高處。從這裡實際上看得出,李商隱透破詩境,發出了對華陽女士的萬千惜戀和永久懷念。

    青鳥是西王母傳遞資訊的使者。李商隱借青鳥送去給華陽的訊息,其實心底最為沒落。本來就是傳說,寄青鳥代替我給我愛的人送去祝福,可是,天地間哪有李郎與華陽的真愛存在?哪怕不再相見,但願祝福永遠。我最愛的人啊,情愛永在心間!

    慨嘆古人,珍惜現在。每每讀到此詩,萬千情感奔洩不已。

    林君感謝朋友們的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收購流程?